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東升「漢水悠悠」濂水鎮顏家大院印象

位居濂水河源頭的濂水鎮, 曾因廉泉讓水典故以及南北朝時設過濂水縣而古老神奇。 然而, 清朝道光年間, 唐代名臣、書法家顏真卿的後裔們,
紛紛拋家舍業, 從湖南、四川輾轉來到地肥水美的南鄭濂水邊安居樂業, 由此接力續寫了顏氏家族傳奇, 不僅給濂水鎮帶旺了人氣, 更為千年古縣南鄭增添了誘人的光環。
流火七月, 蓮香四溢。 我再次探訪了當年紅極一時的顏家大院, 這次真可謂印象頗深, 收穫滿滿。 年逾古稀的顏氏第十代嫡孫、南鄭縣一鄉鎮初中退休教師顏雲剛, 自小就居住在該鎮聯合村當時的顏家大院東廂房, 前幾年他緊鄰老宅新蓋了四間兩層洋樓, 如今早已是兒孫滿堂, 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了。

當我一提起顏家大院這個話題,

老顏顯得格外歡喜, 一下拉開了“話匣子”:“小時候聽我爺爺說, 顏家大院在聯合村占地10多畝, 由三進四合院組成了品字型佈局, 大門是紅銅膜包裹而成的, 四面粘土築成的圍牆讓人望而生畏, 裡面居住著顏家一百四五十號主僕, 在當時整個漢中, 那可是名門望族呢!在緊挨著的七裡村, 還有一處兩進四合院的顏家大院和坐家道。 何為坐家道?因顏家多出名醫, 名聲很大, 就像電視劇中的喜來樂一樣, 皇上降旨要將顏家名醫請到皇室坐診, 但不圖名利的顏家人再三婉拒, 並鄭重承諾:我們平時在家坐診為鄉親們看病, 若朝廷中有人生病了就隨叫隨到, 絕不誤事。 沒想到皇上對此竟破例恩准, 這就是坐家道的來歷。
在雅和村和熊廟村交界處設有中書院, 中書院相當於現在的醫療培訓機構, 南來北往的學醫者在此進修, 培養出了不少大夫, 為黎民百姓帶來了福音。 ”

談到顏氏家族昔日的輝煌, 老顏滿面春風地說:“在不遠處的熊廟村有一處顏氏老墳地, 那裡從清朝道光十年起長眠著10多位顏家故人。 那裡的墳墓男女墳分列兩邊, 現存完好的墳墓和墓碑有8座, 個個墓碑上刻的都是顏體字。 從墓碑上記載的內容看, 顏家真的了不得, 家門中考中太學、國學、進士、秀才的多達20多人!然而時過境遷, 除聯合村的顏家大院基本保存完好,其餘的老宅房倒屋塌,不少後人建了新房子,過上好日子,但大夥兒對老院子的戀舊情結一直沒變。”老顏一邊如數家珍地介紹情況,一邊領著我依次參觀院子裡裡外外,並興奮地解讀著這座老院子的“神奇密碼”,為人們揭開了顏家大院的“神秘面紗”----

顏家大院風水絕妙。這個大院坐北朝南,院前湯湯濂水奔騰不息,大門口小橋流水別有情趣,院後連綿群山青翠如黛,四周茂林修竹掩映村落,成群的白鷺、燕子與這裡的人們和諧相處。也許正應了古人所說的“前頭有照的,後面有靠的”這句風水名言,這裡的村民人丁興旺、幸福安康,以至於這裡的人家大都甘願圍著交通不便的舊莊基,也不想遷建在公路邊上。

顏氏家族家風純正。集政治家、藝術家于一身的顏真卿,生前清白做官、乾淨做人、踏實做事,曾告誡家人要不戀仕途,不謀商道,或耕讀、或教書、或行醫為好,志在為百姓做好事辦實事,要留清風正氣代代傳。至今其正房門庭上方仍留存著由清朝道光十三年題寫的“忠厚傳家”家訓,歷經數百年,鐫刻在木匾上的顏體大字依然清晰可見。側門門框上雕刻了居仁、由義字樣,時時提醒家人做人要心存仁義善念、做事要謹記道義規則。顏真卿命後人按“忠、書、子、承、士、明、德、啟、良、雲、盛、大、文、光、遠、芳、行、達、天、庭”20個字牌取名,至今在這裡已有十三代人了。正是這些固化的老規矩,激勵著顏氏兒孫們矢志不渝地秉持著這一良好家風家訓。居住在濂水鎮聯合村、七裡村的160多位顏氏家族的後人們在當地普遍家業興旺、口碑較好,從這裡走出去在外工作的近30人,在各行各業競相展現了顏氏風采!

建築風格充滿文化氣息。四合院的大門上下左右十分講究,門檻兩邊紅色石頭基座與其上的石鼓被稱為門當,門頭兩端突出的木墩稱之為戶對。顏家的門當與戶對用的石材和木材質地優良,雕刻的花紋也很精緻,僅此就反映出顏家的主人地位顯赫,勢力強大。大門兩邊的牆壁上均有三羊開泰、五福臨門等圖騰標誌,文革期間破四舊時,機敏的顏家後人及早用黃泥巴將這些磚雕塗抹掩飾,才躲過了被損毀的噩運。側門上方、窗櫺木格也雕刻有栩栩如生的蝙蝠、梅花鹿、常青樹、喜鵲等象徵吉祥的諸多圖案,飽含著福祿壽喜等美好寓意。一進大門又有三扇門,中間寬大有門,兩邊小且只有門框,平時中門關著,當作屏風用以遮擋顏家堂屋裡供奉的祖先牌位。當遇到有品級的尊貴客人造訪時才打開中門,主賓走中門,衛士、轎夫等隨從走兩邊,這體現了封建時期人分等級、尊卑有序的儒家思想。

設施精巧凝結智慧。老顏在介紹顏家大院的特點時,先賣了個關子——把大門關上,然後讓我們一行人去開門栓,結果再怎麼努力都打不開。待我們費了很多口舌後,他才得意地為我們解開迷底:原來在門上有一暗藏的小機關,當門栓合上後,垂直落下一個插銷及閘栓上的槽口連接上,門栓被卡住,因而怎麼也打不開,但只要稍微用力多搖幾次門栓,插銷就會與槽口脫離,門自然也順利打開了。設置這個小機關的目的是防盜,我認為現在的防盜門可能就是受了古人的啟發而日益完善的。在顏家大院西側的竹林邊放著一個長兩米左右、寬一米多、深八十公分的長方形石缸,老顏說這是顏家用於救火應急的消防缸。這種由整塊石頭雕刻、打磨精細的消防缸,有長方形、圓形、半圓形的,在老院子天井四周放了四個,成年累月將缸裡的水裝得滿蒲的,隨時準備澆水撲火。他們寧可備而不用,也不忽視這個細節。顏家大院正房大樑選用珍貴的楠木,挺直、粗壯而抗壓抗震,土牆由黃泥巴、石灰、砂子、小石子、糯米、顆粒鹽按比例混合夯實築成,十分堅固,不易腐蝕,用錘擊打也不掉渣,因而雖歷經一百八十餘年的歲月洗禮,依然傲立風雨中而不傾斜、倒塌。東西廂房牆基用長條青磚鋪就而成,加之牆基中間為空心,主要起通風隔潮作用,儘管其兩側連著大小天井,牆基上的土坯牆體卻長久保持乾燥狀態。

顏家大院從歷史中走來,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如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青睞。南鄭縣委書記李宏傑近年間先後多次來此考察調研,並就其搶救保護工作作出指示,明確要求把顏家大院建成鄉村旅遊的一顆“閃耀明珠”和家風家訓教育的示範基地。縣政府於去年將此處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立碑銘記。酷愛民俗文化的縣總工會主席熊舉華情注顏家大院,相繼采寫了七訪顏家大院系列文章,組織編寫專門書刊,採集顏家墓碑拓片,極力呼籲建立顏家大院博物館。縣文物旅遊局組織專家論證,正著手進行保護開發規劃。濂水鎮借機打造“清蓮小鎮,美麗濂水”特色產業和文化旅遊品牌,環繞顏家大院的千餘畝荷塘清香四溢,由此引爆了鄉村旅遊熱潮。

我期待著顏家大院早日煥發青春活力,重展昔日迷人魅力,使之成為千年古縣、人文南鄭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作者簡介:路漢旭,男,筆名東升,出身農家,上過農校,情系農村,緣定文學,從事宣傳文化工作二十餘載,筆耕雖苦累,癡心仍不改。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赤土嶺文協微信公眾號(CCEA2016)

傳播三線文化 增強國際交流

赤土嶺文協微信平臺投稿郵箱276384844@qq.com

【期刊 563 】

本期責編:田也

除聯合村的顏家大院基本保存完好,其餘的老宅房倒屋塌,不少後人建了新房子,過上好日子,但大夥兒對老院子的戀舊情結一直沒變。”老顏一邊如數家珍地介紹情況,一邊領著我依次參觀院子裡裡外外,並興奮地解讀著這座老院子的“神奇密碼”,為人們揭開了顏家大院的“神秘面紗”----

顏家大院風水絕妙。這個大院坐北朝南,院前湯湯濂水奔騰不息,大門口小橋流水別有情趣,院後連綿群山青翠如黛,四周茂林修竹掩映村落,成群的白鷺、燕子與這裡的人們和諧相處。也許正應了古人所說的“前頭有照的,後面有靠的”這句風水名言,這裡的村民人丁興旺、幸福安康,以至於這裡的人家大都甘願圍著交通不便的舊莊基,也不想遷建在公路邊上。

顏氏家族家風純正。集政治家、藝術家于一身的顏真卿,生前清白做官、乾淨做人、踏實做事,曾告誡家人要不戀仕途,不謀商道,或耕讀、或教書、或行醫為好,志在為百姓做好事辦實事,要留清風正氣代代傳。至今其正房門庭上方仍留存著由清朝道光十三年題寫的“忠厚傳家”家訓,歷經數百年,鐫刻在木匾上的顏體大字依然清晰可見。側門門框上雕刻了居仁、由義字樣,時時提醒家人做人要心存仁義善念、做事要謹記道義規則。顏真卿命後人按“忠、書、子、承、士、明、德、啟、良、雲、盛、大、文、光、遠、芳、行、達、天、庭”20個字牌取名,至今在這裡已有十三代人了。正是這些固化的老規矩,激勵著顏氏兒孫們矢志不渝地秉持著這一良好家風家訓。居住在濂水鎮聯合村、七裡村的160多位顏氏家族的後人們在當地普遍家業興旺、口碑較好,從這裡走出去在外工作的近30人,在各行各業競相展現了顏氏風采!

建築風格充滿文化氣息。四合院的大門上下左右十分講究,門檻兩邊紅色石頭基座與其上的石鼓被稱為門當,門頭兩端突出的木墩稱之為戶對。顏家的門當與戶對用的石材和木材質地優良,雕刻的花紋也很精緻,僅此就反映出顏家的主人地位顯赫,勢力強大。大門兩邊的牆壁上均有三羊開泰、五福臨門等圖騰標誌,文革期間破四舊時,機敏的顏家後人及早用黃泥巴將這些磚雕塗抹掩飾,才躲過了被損毀的噩運。側門上方、窗櫺木格也雕刻有栩栩如生的蝙蝠、梅花鹿、常青樹、喜鵲等象徵吉祥的諸多圖案,飽含著福祿壽喜等美好寓意。一進大門又有三扇門,中間寬大有門,兩邊小且只有門框,平時中門關著,當作屏風用以遮擋顏家堂屋裡供奉的祖先牌位。當遇到有品級的尊貴客人造訪時才打開中門,主賓走中門,衛士、轎夫等隨從走兩邊,這體現了封建時期人分等級、尊卑有序的儒家思想。

設施精巧凝結智慧。老顏在介紹顏家大院的特點時,先賣了個關子——把大門關上,然後讓我們一行人去開門栓,結果再怎麼努力都打不開。待我們費了很多口舌後,他才得意地為我們解開迷底:原來在門上有一暗藏的小機關,當門栓合上後,垂直落下一個插銷及閘栓上的槽口連接上,門栓被卡住,因而怎麼也打不開,但只要稍微用力多搖幾次門栓,插銷就會與槽口脫離,門自然也順利打開了。設置這個小機關的目的是防盜,我認為現在的防盜門可能就是受了古人的啟發而日益完善的。在顏家大院西側的竹林邊放著一個長兩米左右、寬一米多、深八十公分的長方形石缸,老顏說這是顏家用於救火應急的消防缸。這種由整塊石頭雕刻、打磨精細的消防缸,有長方形、圓形、半圓形的,在老院子天井四周放了四個,成年累月將缸裡的水裝得滿蒲的,隨時準備澆水撲火。他們寧可備而不用,也不忽視這個細節。顏家大院正房大樑選用珍貴的楠木,挺直、粗壯而抗壓抗震,土牆由黃泥巴、石灰、砂子、小石子、糯米、顆粒鹽按比例混合夯實築成,十分堅固,不易腐蝕,用錘擊打也不掉渣,因而雖歷經一百八十餘年的歲月洗禮,依然傲立風雨中而不傾斜、倒塌。東西廂房牆基用長條青磚鋪就而成,加之牆基中間為空心,主要起通風隔潮作用,儘管其兩側連著大小天井,牆基上的土坯牆體卻長久保持乾燥狀態。

顏家大院從歷史中走來,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如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青睞。南鄭縣委書記李宏傑近年間先後多次來此考察調研,並就其搶救保護工作作出指示,明確要求把顏家大院建成鄉村旅遊的一顆“閃耀明珠”和家風家訓教育的示範基地。縣政府於去年將此處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立碑銘記。酷愛民俗文化的縣總工會主席熊舉華情注顏家大院,相繼采寫了七訪顏家大院系列文章,組織編寫專門書刊,採集顏家墓碑拓片,極力呼籲建立顏家大院博物館。縣文物旅遊局組織專家論證,正著手進行保護開發規劃。濂水鎮借機打造“清蓮小鎮,美麗濂水”特色產業和文化旅遊品牌,環繞顏家大院的千餘畝荷塘清香四溢,由此引爆了鄉村旅遊熱潮。

我期待著顏家大院早日煥發青春活力,重展昔日迷人魅力,使之成為千年古縣、人文南鄭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作者簡介:路漢旭,男,筆名東升,出身農家,上過農校,情系農村,緣定文學,從事宣傳文化工作二十餘載,筆耕雖苦累,癡心仍不改。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赤土嶺文協微信公眾號(CCEA2016)

傳播三線文化 增強國際交流

赤土嶺文協微信平臺投稿郵箱276384844@qq.com

【期刊 563 】

本期責編:田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