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珍貴的歷史書籍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有何區別?

《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都是珍貴的歷史書籍, 同樣規模龐大, 耗時耗財耗力且套數稀少。

《永樂大典》編纂于明朝永樂年間, 彙集古今典籍7000種以上, 分為11095冊, 總字數多達3.7億字!《四庫全書》編纂於清朝乾隆年間, 彙集古今典籍3500多種, 分為36000多冊, 總字數不少於8億字!這麼多字全是徒手抄出來的。 《永樂大典》的編輯和抄寫工作動用2000多人, 其中既有當朝重臣, 也有普通的“抄書匠”。

四庫全書

而《四庫全書》僅抄書匠就招了近4000人, 參與古籍收集、整理、編輯的官員更是不計其數。

有趣的是, 清朝的編修官必定深知抄書的辛苦, 所以特別推出一套“激勵機制”。 他們從落榜秀才中挑選字跡好看的, 規定每人每天至少抄1000字, 抄滿五年後按字數多少歸入不同等次, 按等次授予官職。

《四庫全書》分為經(儒家經典)、史(史書典籍)、子(諸子百家)、集(詩詞歌賦)四部分, 所以叫“四庫”;內容包羅萬象,

所以叫“全書”。 從本質上講, 這是一套“叢書”, 而且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書。

《四庫全書》不是用來賣的, 不用考慮銷售問題, 但裡面包含的每一種古籍同樣是獨立的, 內容是完整的。 “經史子集”四類書冊分別使用綠紅藍灰四色封面, 象徵春夏秋冬四季。

《四庫全書》的另一個珍貴之處是校勘品質高。 據記載, 乾隆皇帝曾親自參加校閱, 總纂官紀曉嵐更是校對多達三次, 非常罕見。

《永樂大典》就不一樣了, 它不是叢書, 而屬於我國古代一種極具特色的圖書形式:“類書”。 類書是一種工具書。 編者把許多書籍中主題相近的語句摘抄在一起, 彙編成與各種主題有關的資料集。

《永樂大典》確實被譽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但類書與百科全書還是有區別的。 百科全是中有關於一件事物的各種知識, 且所有這些內容都經過編者的總結和潤色。 而類書的編輯只負責摘抄原文, 絕不刪減文字或者添油加醋。 因此《永樂大典》保留了明朝以前大量文獻資料, 而且是原文資料, 所以非常珍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