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雪球蛋捲安睡全天候基金好不好?

有好幾個朋友聯繫我, 說讓我幫他們看看國內的雪球網站推出的一個海外資產配置基金:蛋捲安睡全天候基金。 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基金。

首先聲明一下, 我本人很喜歡雪球網。 我在雪球上發了不少文章, 也通過雪球交了一些對投資感興趣的朋友。 我不是雪球的工作人員, 也不會從雪球發行的基金銷售中獲得任何好處。 在下面的文章中, 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到客觀公正, 以證據主義原則來分析這個基金。

其次我想說, 雪球推出蛋捲安睡全天候基金, 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嘗試。 作為中國人, 如果想要投資外國市場, 途徑不多。 很多小白對於金融一知半解, 對國外市場也不甚瞭解。 因此他們需要的是一個類似於“傻瓜基金”的投資選項, 可以幫他們省去一些挑選的麻煩。 當然, 這個“傻瓜基金”做的到底好不好, 就要涉及到一些金融專業方面的分析了,

這也是我下文要寫的主要內容。

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稍微講一下這個基金:架構, 指數編排, 基金費用。

1. 架構

我對蛋捲安睡全天候的架構評價是:曲線救國。 這個評價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為了實現其資產配置的目標, 這個基金做了很多架構和安排。 這個安排有點繞, 所以我需要費點口舌幫大家把這個結構分解一下來理解清楚。

一般來說, 一個指數基金(比如先鋒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的目標是追蹤一個指數(比如標準普爾500指數)。 在大多數情況下, 指數基金的回報總是比指數更差。 因為指數基金會有一系列的費用(比如指數基金經理的管理費, 基金的公司和法律費用, 審計費, 基金管理人費用, 券商的交易傭金, 基金的託管費用等等)。

1. 嘉實新興市場債券

2. 大成標普500

3. 華安黃金易ETF聯接A

4. 華安納斯達克100指數

5. 華安標普石油指數

Source: https://danjuanapp.com/plan/CSI004HA?channel=1100103009

也就是說, 通過持有這五個QDII基金, 蛋捲安睡全天候去追蹤一個雪球自己編制的蛋捲安睡全天候指數。

蛋捲安睡全天候指數的成員, 是六個在美國上市的指數基金。

他們分別是:

QQQ占10%, RSP占20%, TLT占40%, IEF占15%, GLD占10%, XOP占5%。

Source: https://xueqiu.com/S/CSI004#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這個基金比較繞的地方:一個母基金, 買5個中國的子基金, 來追蹤一個由美國的指數基金組成的指數。 而那些美國的指數基金追蹤的是他們本來自己需要追蹤的指數。 也就是說, 為了達到追蹤那些指數的目的, 蛋捲基金走了兩層, 不可謂不辛苦。

這麼繞對於投資者來說有什麼影響?那就是當中層級有點多。 每過一層, 都需要雁過拔毛, 被加一層費用。 所以層級多的基金, 費用也高, 這樣投資者的回報就會受影響。

當然, 我這麼說也可能有些過於苛刻。 因為中國政府對於跨境資本流動是有限制的。 對於中國國內的投資者來說, 如果想要投資海外市場(比如美國),

他們面對的投資途徑比較有限。

QDII基金是國家允許的合法對外投資途徑, 因此很多投資者只能通過這些基金去投資海外市場。 當然, 途徑有限的伴生品就是費用比較高, 這一點我在下面會詳細解釋。

如果投資者在海外有可以投資的美元, 那麼他們就可以繞過這些收費比較高的QDII基金, 去直接投資費率要低得多的海外投資產品。 當然, 前提是投資者通過合法的途徑在海外銀行裡有美元存款。

2. 指數編排

下麵來談談蛋捲安睡全天候指數的編排。 根據網站上的介紹, 該指數編排規則如下:

本指數參考橋水全天候策略編制, 成分標的由股票、債券、黃金、油氣等美股ETF組成。 成分比例為:QQQ占10%, RSP占20%, TLT占40%, IEF占15%, GLD占10%, XOP占5%。 本指數於每年首個交易日進行平衡, 恢復初始比例。指數計算時,包括了相關ETF分紅,採用分紅再投資方式處理。

這個指數編排方式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我在這裡稍微講一下。

首先說說橋水全天候策略,即Bridgewater all weather strategy。這個策略是美國著名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的創始人Ray Dalio提出來的資金管理策略。全天候策略的目的是向投資者提供一套旱澇保收的投資方法,不管是經濟處於擴張,收縮或者蕭條的不同週期,該策略都能給予投資者不錯的回報。橋水的全天候基金(Bridewater All Weather Fund)大約管理600億美元左右的資產規模(2016年年中左右)。

而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全天候策略的設計和管理沒那麼簡單。全天候策略有一個Ray Dalio自己提出來的理論基礎,叫做Risk Parity(風險平價),即在資產配置中包括不同的資產(比如股票,債券,黃金等),並保持這些資產被分配到的風險保持平價。

Source: http://www.bwater.com/Uploads/FileManager/research/All-Weather/All-Weather-Story.pdf

根據橋水公司公佈的對於全天候策略的解釋的檔顯示,全天候策略將基金面臨的風險分為四大類:經濟增長,通脹,經濟萎縮,通縮。為了應對這些不同經濟週期的風險,該策略包括了配置了不同資產,每個資產受到的風險配重為1/4。比如為了應對通脹風險,該投資組合需要持有防通脹債券,大宗商品和發展中國家債券。

注意這裡指的1/4不是這些資產的市值配重,而是他們的風險配重。由於股票的波動率比較高(風險比較大),而債券的波動率比較低(風險比較低)。那麼在全天候策略中,為了平衡股票和債券之間的風險差異,在配置中我們需要極大的增加債券的配重。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策略需要持有的債券比例是非常高的,高到需要這個基金通過杠杆的方式去借錢買債券。

另外一個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全天候策略並不是嚴格全天候的(天下哪有如此好事?)。舉個例子來說,橋水全天候在2013年的回報是負3.9%,而同年美國股票的回報為+30%左右,巴克萊全球債券指數回報為負2%左右。也就是說,無論和債券比,還是和股票比,橋水全天候的回報都更加糟糕。

Source: http://fortune.com/2014/01/09/ray-dalios-all-weather-fund-goes-cold/

伍治堅建議:我建議雪球蛋捲的產品設計可以考慮把橋水這個噱頭拿掉。因為一來全天候是人家橋水的專利,如果要完全複製的話至少需要得到橋水的同意。其次東施效顰的結果是四不像,可能反而效果更差。

下面來說說蛋捲全天候策略的指數組成。根據網站上披露的資訊,蛋捲全天候指數成分比例為:QQQ占10%,RSP占20%,TLT占40%,IEF占15%,GLD占10%,XOP占5%。也就是說該指數由6支美國的指數基金組成。

用指數基金(ETF)去編排指數是一件有點奇怪的操作。一般來說我肯定不會這麼做。主要原因有下面幾條:

1)指數和追蹤指數的指數基金完全不一樣,有時候甚至有很大差別,差別的原因我在上文已經提到過。所以一般專業編排指數的機構,都是在指數的基礎上去編排更複雜的指數,而不會用基金去編排指數。

用基金去編排指數的另一個大毛病是基金的回報受到很多指數因數外的因素的影響。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基金的規模比較小(比如1百萬美元),那麼由於其費率比較高,其回報會比較差。但是如果該基金在幾年後規模上升到1億美元,那麼由於規模經濟的好處,其費率就會低很多,回報也會更好。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其他所有的因素都不變,該基金的回報相差也很大。而這個回報差的原因並不是該基金的策略變了。因此用基金去編排指數,很難保證指數回報夠“純”。一個好的指數,應該越“純”越好。

2)很多指數基金的歷史非常短。用這種方法編排出來的指數很難有比較長的歷史時間的回測。如果回測的歷史不夠,那麼很難去判斷該指數的優劣。

伍治堅建議:把蛋捲指數中的這些指數基金換成指數比較好。比如QQQ,追蹤的是美國納斯達克指數,那麼蛋捲可以直接用納斯達克指數(全回報,Total Return)來編排其全天候指數。其他的也以此類推。

然後再說說指數的資產組成。

根據蛋捲列出的6個指數基金,其資產組成有:美國股票(標普等權重+納斯達克),美國國債(中期7-10年和長期15-18年),黃金,石油。

首先我不明白為什麼要選標普等權重指數,而不是傳統的標普500市值加權指數。關於等權重和市值加權指數的區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我的歷史文章。

簡而言之,等權重指數需要更頻繁的再平衡,交易費用更高,其中小規模股票的權重更大,而且其指數基金一般收費也更高。比如這裡用到的RSP(20%),指的是Guggenheim S&P 500 Equal Weight ETF,其總費用率達到0.4%,是一個普通的先鋒標普500指數基金的費用率的8倍。

Source: http://gi.guggenheiminvestments.com/products/etf/details?productid=92

該指數選擇標普500等權重指數,但同時又選納斯達克這個市值加權指數,這也讓人有些費解。指數設計者到底是喜歡等權重指數,還是市值加權指數?為什麼選擇一個等權重,另一個市值加權?這背後有什麼邏輯麼?

其次納斯達克指數占到10%的權重,可能會有些疑問。如果想給予投資者配置比較全面的股票,一個更好的選擇是全球股票(比如MSCI ACWI指數)。如果想給投資者配置美國股票,比較好的選擇是標普500指數或者CRSP US Total Market指數。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問題是:這個10%的納斯達克指數配重哪裡來的?誰定的?根據什麼道理定的?

蛋捲的配置僅限於美國股票和債券讓我覺得有些不妥:因為真正的多元分散應該在資產和國家層面上同時做到盡可能的分散。所以更好的配置方法是包括全世界盡可能多的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多項資產,比如股票,國債,公司債,防通脹債券和房地產信託。

同時即使蛋捲只投資美國的股票和債券,更好的選擇是費用更為便宜,代表面更廣的市值加權股票指數,而不是等權重指數外加一個自己隨意定權重的納斯達克指數。

蛋捲指數同時也包括了15%的黃金和石油。我本人對於大宗商品不是很感冒。我更傾向認同巴菲特的意見,即大宗商品不是投資。關於大宗商品的討論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我的歷史文章。

伍治堅建議:把股票和債券從美國擴大到全世界。如果是為了幫助中國投資者投資海外市場,沒有理由僅限於美國一個國家。把標準普爾等權重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改為標準普爾500市值加權指數,或者CRSP US Total Market指數。把長期債券剔除,用中短期債券替代。減少大宗商品配重,甚至可以考慮剔除大宗商品。

3. QDII基金

1. 嘉實新興市場債券

2. 大成標普500 - 跟蹤標準普爾等權重RSP(20%)

3. 華安黃金易ETF聯接A - 跟蹤黃金GLD(10%)

4. 華安納斯達克100指數 - 跟蹤納斯達克QQQ (10%)

5. 華安標普石油指數 - 跟蹤石油XOP (5%)

問題出在嘉實新興市場債券。這個基金投資的標的是新興市場的各類債券。但是新興市場債券不在蛋捲全天候指數中。而蛋捲全天候指數中的美國國債(共55%),我在QDII基金列表裡沒有找到。所以問題是:是不是把本來應該配55%的美國國債,替換成了新興市場債券?

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美國國債和新興市場(比如中國/巴西/俄羅斯等)債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資產。美國國債屬於低風險投資,而新興市場債券則完全相反。一個資產組合中如果有55%的美國國債,是屬於比較保守的配置策略。但是一個資產組合中如果有55%的新興市場債券,那麼這就顯得非常激進了。投資者如果自以為買了55%的美國債券,實際上持有了55%的新興市場債券,就好像坐在一個定時炸彈上,自己還不知道。

伍治堅建議:剔除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代之以美國債券基金。指數基金追蹤指數,至少要做到依葫蘆畫瓢。掛羊頭賣狗肉可不行。

4. 基金費用

1)申購費0.39%。大家如果翻閱我的歷史文章就會理解,我本人對各種基金的收費十分敏感。一般來說我個人不太喜歡申購費,因為買個基金還要交筆入門費的做法是有點過時的。

大成標普500(096001) - 跟蹤標準普爾等權重RSP。

Source: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fundInfo/view/FundInfo_JJFL.php?symbol=096001

而一個同樣的標準普爾等權重指數基金RSP,其總費率為0.4%,沒有申購費和贖回費。也就是說在一個相同的投資標的上,中國國內的投資者需要付出的費用為境外美元投資者的8倍左右。

再來舉個例子:華安納斯達克100指數(040046) - 跟蹤納斯達克QQQ

華安納斯達克指數基金跟蹤納斯達克指數,其總費率為1.05%(管理費0.8%,託管費0.25%)。同時有申購費(小於100萬1.2%),贖回費(一年以內0.5%)。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投資一年(少於100萬),那麼他需要付出的費用為2.75%(1.05%+1.2%+0.5%)。而美國的QQQ,其總費用率為0.2%。國內的投資者付出的費用是海外美元的投資者付出費用的14倍左右。

Source: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fundInfo/view/FundInfo_JJFL.php?symbol=040046

Source: http://www.etf.com/QQQ

每個QDII基金的收費都不一樣,我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資訊都是公開信息,有興趣的朋友去網上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

現在再和剛剛提到的那些美國指數基金比較一下。我們假設他們的平均費用率在0.3%左右。也就是說,大家投資一模一樣的東西,中國國內的投資者回報總要比境外投資者的回報差每年3%左右。這個3%的差距是無法通過任何方法追上的,因為我們比的是相同的投資標的,除非QDII基金降低費率。

5.總結

我經常在雪球上發文章,也通過雪球認識了很多朋友。在這裡謝謝雪球提供了這樣一個便於大家交流的平臺。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金融產品也不可能在出生第一天就達到完美。我在上文中以證據主義哲學為基礎,就雪球的蛋捲基金給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見。我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蛋捲的設計團隊可以借此機會改進該產品,為國內的投資者朋友們帶來更多的好處。當然我說的這些,可能設計團隊都已經考慮過了,也可能由於種種客觀原因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改的更好。那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在此恭祝雪球以及蛋捲基金取得更大的成功。

恢復初始比例。指數計算時,包括了相關ETF分紅,採用分紅再投資方式處理。

這個指數編排方式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我在這裡稍微講一下。

首先說說橋水全天候策略,即Bridgewater all weather strategy。這個策略是美國著名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的創始人Ray Dalio提出來的資金管理策略。全天候策略的目的是向投資者提供一套旱澇保收的投資方法,不管是經濟處於擴張,收縮或者蕭條的不同週期,該策略都能給予投資者不錯的回報。橋水的全天候基金(Bridewater All Weather Fund)大約管理600億美元左右的資產規模(2016年年中左右)。

而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全天候策略的設計和管理沒那麼簡單。全天候策略有一個Ray Dalio自己提出來的理論基礎,叫做Risk Parity(風險平價),即在資產配置中包括不同的資產(比如股票,債券,黃金等),並保持這些資產被分配到的風險保持平價。

Source: http://www.bwater.com/Uploads/FileManager/research/All-Weather/All-Weather-Story.pdf

根據橋水公司公佈的對於全天候策略的解釋的檔顯示,全天候策略將基金面臨的風險分為四大類:經濟增長,通脹,經濟萎縮,通縮。為了應對這些不同經濟週期的風險,該策略包括了配置了不同資產,每個資產受到的風險配重為1/4。比如為了應對通脹風險,該投資組合需要持有防通脹債券,大宗商品和發展中國家債券。

注意這裡指的1/4不是這些資產的市值配重,而是他們的風險配重。由於股票的波動率比較高(風險比較大),而債券的波動率比較低(風險比較低)。那麼在全天候策略中,為了平衡股票和債券之間的風險差異,在配置中我們需要極大的增加債券的配重。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策略需要持有的債券比例是非常高的,高到需要這個基金通過杠杆的方式去借錢買債券。

另外一個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全天候策略並不是嚴格全天候的(天下哪有如此好事?)。舉個例子來說,橋水全天候在2013年的回報是負3.9%,而同年美國股票的回報為+30%左右,巴克萊全球債券指數回報為負2%左右。也就是說,無論和債券比,還是和股票比,橋水全天候的回報都更加糟糕。

Source: http://fortune.com/2014/01/09/ray-dalios-all-weather-fund-goes-cold/

伍治堅建議:我建議雪球蛋捲的產品設計可以考慮把橋水這個噱頭拿掉。因為一來全天候是人家橋水的專利,如果要完全複製的話至少需要得到橋水的同意。其次東施效顰的結果是四不像,可能反而效果更差。

下面來說說蛋捲全天候策略的指數組成。根據網站上披露的資訊,蛋捲全天候指數成分比例為:QQQ占10%,RSP占20%,TLT占40%,IEF占15%,GLD占10%,XOP占5%。也就是說該指數由6支美國的指數基金組成。

用指數基金(ETF)去編排指數是一件有點奇怪的操作。一般來說我肯定不會這麼做。主要原因有下面幾條:

1)指數和追蹤指數的指數基金完全不一樣,有時候甚至有很大差別,差別的原因我在上文已經提到過。所以一般專業編排指數的機構,都是在指數的基礎上去編排更複雜的指數,而不會用基金去編排指數。

用基金去編排指數的另一個大毛病是基金的回報受到很多指數因數外的因素的影響。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基金的規模比較小(比如1百萬美元),那麼由於其費率比較高,其回報會比較差。但是如果該基金在幾年後規模上升到1億美元,那麼由於規模經濟的好處,其費率就會低很多,回報也會更好。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其他所有的因素都不變,該基金的回報相差也很大。而這個回報差的原因並不是該基金的策略變了。因此用基金去編排指數,很難保證指數回報夠“純”。一個好的指數,應該越“純”越好。

2)很多指數基金的歷史非常短。用這種方法編排出來的指數很難有比較長的歷史時間的回測。如果回測的歷史不夠,那麼很難去判斷該指數的優劣。

伍治堅建議:把蛋捲指數中的這些指數基金換成指數比較好。比如QQQ,追蹤的是美國納斯達克指數,那麼蛋捲可以直接用納斯達克指數(全回報,Total Return)來編排其全天候指數。其他的也以此類推。

然後再說說指數的資產組成。

根據蛋捲列出的6個指數基金,其資產組成有:美國股票(標普等權重+納斯達克),美國國債(中期7-10年和長期15-18年),黃金,石油。

首先我不明白為什麼要選標普等權重指數,而不是傳統的標普500市值加權指數。關於等權重和市值加權指數的區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我的歷史文章。

簡而言之,等權重指數需要更頻繁的再平衡,交易費用更高,其中小規模股票的權重更大,而且其指數基金一般收費也更高。比如這裡用到的RSP(20%),指的是Guggenheim S&P 500 Equal Weight ETF,其總費用率達到0.4%,是一個普通的先鋒標普500指數基金的費用率的8倍。

Source: http://gi.guggenheiminvestments.com/products/etf/details?productid=92

該指數選擇標普500等權重指數,但同時又選納斯達克這個市值加權指數,這也讓人有些費解。指數設計者到底是喜歡等權重指數,還是市值加權指數?為什麼選擇一個等權重,另一個市值加權?這背後有什麼邏輯麼?

其次納斯達克指數占到10%的權重,可能會有些疑問。如果想給予投資者配置比較全面的股票,一個更好的選擇是全球股票(比如MSCI ACWI指數)。如果想給投資者配置美國股票,比較好的選擇是標普500指數或者CRSP US Total Market指數。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問題是:這個10%的納斯達克指數配重哪裡來的?誰定的?根據什麼道理定的?

蛋捲的配置僅限於美國股票和債券讓我覺得有些不妥:因為真正的多元分散應該在資產和國家層面上同時做到盡可能的分散。所以更好的配置方法是包括全世界盡可能多的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多項資產,比如股票,國債,公司債,防通脹債券和房地產信託。

同時即使蛋捲只投資美國的股票和債券,更好的選擇是費用更為便宜,代表面更廣的市值加權股票指數,而不是等權重指數外加一個自己隨意定權重的納斯達克指數。

蛋捲指數同時也包括了15%的黃金和石油。我本人對於大宗商品不是很感冒。我更傾向認同巴菲特的意見,即大宗商品不是投資。關於大宗商品的討論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我的歷史文章。

伍治堅建議:把股票和債券從美國擴大到全世界。如果是為了幫助中國投資者投資海外市場,沒有理由僅限於美國一個國家。把標準普爾等權重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改為標準普爾500市值加權指數,或者CRSP US Total Market指數。把長期債券剔除,用中短期債券替代。減少大宗商品配重,甚至可以考慮剔除大宗商品。

3. QDII基金

1. 嘉實新興市場債券

2. 大成標普500 - 跟蹤標準普爾等權重RSP(20%)

3. 華安黃金易ETF聯接A - 跟蹤黃金GLD(10%)

4. 華安納斯達克100指數 - 跟蹤納斯達克QQQ (10%)

5. 華安標普石油指數 - 跟蹤石油XOP (5%)

問題出在嘉實新興市場債券。這個基金投資的標的是新興市場的各類債券。但是新興市場債券不在蛋捲全天候指數中。而蛋捲全天候指數中的美國國債(共55%),我在QDII基金列表裡沒有找到。所以問題是:是不是把本來應該配55%的美國國債,替換成了新興市場債券?

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美國國債和新興市場(比如中國/巴西/俄羅斯等)債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資產。美國國債屬於低風險投資,而新興市場債券則完全相反。一個資產組合中如果有55%的美國國債,是屬於比較保守的配置策略。但是一個資產組合中如果有55%的新興市場債券,那麼這就顯得非常激進了。投資者如果自以為買了55%的美國債券,實際上持有了55%的新興市場債券,就好像坐在一個定時炸彈上,自己還不知道。

伍治堅建議:剔除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代之以美國債券基金。指數基金追蹤指數,至少要做到依葫蘆畫瓢。掛羊頭賣狗肉可不行。

4. 基金費用

1)申購費0.39%。大家如果翻閱我的歷史文章就會理解,我本人對各種基金的收費十分敏感。一般來說我個人不太喜歡申購費,因為買個基金還要交筆入門費的做法是有點過時的。

大成標普500(096001) - 跟蹤標準普爾等權重RSP。

Source: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fundInfo/view/FundInfo_JJFL.php?symbol=096001

而一個同樣的標準普爾等權重指數基金RSP,其總費率為0.4%,沒有申購費和贖回費。也就是說在一個相同的投資標的上,中國國內的投資者需要付出的費用為境外美元投資者的8倍左右。

再來舉個例子:華安納斯達克100指數(040046) - 跟蹤納斯達克QQQ

華安納斯達克指數基金跟蹤納斯達克指數,其總費率為1.05%(管理費0.8%,託管費0.25%)。同時有申購費(小於100萬1.2%),贖回費(一年以內0.5%)。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投資一年(少於100萬),那麼他需要付出的費用為2.75%(1.05%+1.2%+0.5%)。而美國的QQQ,其總費用率為0.2%。國內的投資者付出的費用是海外美元的投資者付出費用的14倍左右。

Source: 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fundInfo/view/FundInfo_JJFL.php?symbol=040046

Source: http://www.etf.com/QQQ

每個QDII基金的收費都不一樣,我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資訊都是公開信息,有興趣的朋友去網上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

現在再和剛剛提到的那些美國指數基金比較一下。我們假設他們的平均費用率在0.3%左右。也就是說,大家投資一模一樣的東西,中國國內的投資者回報總要比境外投資者的回報差每年3%左右。這個3%的差距是無法通過任何方法追上的,因為我們比的是相同的投資標的,除非QDII基金降低費率。

5.總結

我經常在雪球上發文章,也通過雪球認識了很多朋友。在這裡謝謝雪球提供了這樣一個便於大家交流的平臺。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金融產品也不可能在出生第一天就達到完美。我在上文中以證據主義哲學為基礎,就雪球的蛋捲基金給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見。我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蛋捲的設計團隊可以借此機會改進該產品,為國內的投資者朋友們帶來更多的好處。當然我說的這些,可能設計團隊都已經考慮過了,也可能由於種種客觀原因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改的更好。那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在此恭祝雪球以及蛋捲基金取得更大的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