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滿屏皆盜墓,但誰家挖到了寶?

以2015年愛奇藝的一部《盜墓筆記》開啟了網劇的新世界, 陸川的《九層妖塔》和烏爾善的《尋龍訣》同檔期上映打擂臺為標誌, 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迎來了集中爆發, 而後世也將2015年稱為“盜墓IP元年”。 此後, 《老九門》、影版《盜墓筆記》《鬼吹燈之牧野詭事》《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陸續登場, 另有近十部的改編作品趕在殺來的路上。 一時間, 大小銀幕上充斥著盜墓題材, 堪稱“滿屏皆盜墓”。

但題材的頻繁撞車、影片品質的良莠不齊也讓網友調侃“地球快被挖空了吧?”“各路盜墓小分隊會不會在地底下撞車”。 盜墓題材看似熱熱鬧鬧, 但全部脫胎於《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兩部小說。 這兩大IP的後勁有多大?過度挖掘的背後是不是“再不盜墓IP就失靈了”的恐慌?觀眾會不會審美疲勞?這些恐怕統統要打一個問號。

作品數量是一個藤上七朵花

但作品口碑卻是兩極分化

其實尋寶盜墓題材國外早就有了,

《奪寶奇兵》《盜墓迷城》《國家寶藏》《古墓麗影》《木乃伊》等等, 這些作品無不糅雜了緊張刺激的劇情, 動作冒險的元素, 未知神秘的特效, 驚心動魄的場面, 既牢牢地鎖定了觀眾的好奇心, 又成功收割了票房, 部部都是續集綿綿無絕期。 而中國的盜墓影視作品雖然起步較晚, 但是在此基礎上又重新融合了風水學、陰陽八卦、奇門遁甲等等神秘艱深的玄學和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題材新穎、想像瑰麗, 簡直就是“盜墓不火, 天理難容”。

Alicia Vikander新《古墓麗影》劇照

《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堪稱當下盜墓題材IP的扛把子。

北派《鬼吹燈》摸金, 南派《盜墓筆記》下鬥, 一南一北, 各有特色。 與國外的系列作品通常沿用同一班人馬, 每一部的改編幾乎都是不同的版本。 《鬼吹燈》系列截至目前一共有5部作品, 其中電影《九層妖塔》由陸川執導, 趙又廷、姚晨、唐嫣主演;電影《尋龍訣》由烏爾善執導, 陳坤、黃渤、舒淇領銜;網劇《精絕古城》由孔笙執導, 靳東、陳喬恩領銜;網劇《牧野詭事》集結了王大陸、金晨、王櫟鑫等明星;網劇《黃皮子墳》由管虎執導, 阮經天、徐璐領銜……此外, 《南海歸墟》《怒晴湘西》《巫峽棺山》也將由管虎執導, 另外三部網劇《龍嶺迷窟》《雲南蟲穀》《昆侖神宮》則由張黎操刀, 主演陣容均待定。 而《盜墓筆記》則貢獻了一部影版、一部網劇以及一部前傳《老九門》。

眾多版本隨之而來的就是評價不一。 《精絕古城》由號稱“良心劇組”的正午陽光團隊打造, 還原度較高, 服裝道具走心, 口碑最好。 《尋龍訣》一路橫掃賀歲檔, 打破了《捉妖記》此前在中國保持的IMAX票房的多項紀錄, 最終票房接近17億。 網劇版《盜墓筆記》引發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全民追劇熱潮, 過於頻繁的點擊率甚至在全集上線當晚造成了愛奇藝伺服器“大癱瘓”的局面,但與此同時,人氣與吐槽並存,評分低得不忍直視。《牧野詭事》則爛穿地心,僅僅2.8的評分為《深夜食堂》飛身墊底,不出意外的話將榮登2017年度爛片寶座。這些改編作品猶如葫蘆娃一般,一個藤上七朵花,兩極分化,極差巨大。若是平均一下,可能也改變不了總體改編品質堪憂的現狀。

帶著盜墓下鬥的滿滿期待而來

槽點很多眼累心更累

從2006年天下霸唱首次在網路上連載的《鬼吹燈》、同年南派三叔出版的《盜墓筆記》到現在,盜墓IP已經整整沉澱了11年。這11年既是中國影視行業十年磨一劍的積累,也是原著迷十年之約的翹首等待。但差強人意的改編現狀,卻讓書粉痛心疾首,眼累心更累。

是“摸金校尉”還是“盜墓賊”?相關題材的敏感性讓盜墓IP的改編註定是戴著鎖鏈跳舞。陸川以粉碎性的改編造出了《九層妖塔》,對於原著粉而言簡直是災難。利用“盜墓”這個大IP卻最終和“盜墓”打了次擦邊球,取而代之的則是闖關式的打怪和頁遊般的劇情。網劇版《盜墓筆記》作為一部盜墓劇,為了過審卻硬生生地被拍成了“護寶行動”,劇情與原著相差甚遠不說,主角那一口一句“交還給國家”更是成為了年度槽點。口碑較好的《尋龍訣》為了避重就輕,也是將違法的“盜”字置換成冒險類電影常用的“尋”字。如何在法律框架下進行合理改編?如何為主角的行動設計合理的動機,而不是打著“盜墓”之名最後卻“無墓可盜”,偷換概念成一部奇幻探險片?翻拍已經過半,但回答得好這個問題的片子卻寥寥無幾。

另一方面,特效也是繞不開的話題。網劇《盜墓筆記》曾號稱總投資超8000萬,擁有好萊塢的豪華特技班底,但成片裡鄉村畫面一般的追車大戲、萌萌噠屍蹩、機器人一般笨拙的“粽子”,連編劇自己都忍不住吐槽“:特效確實太渣,當時內心就覺得崩潰了,我給另外一個編劇打電話,讓他趕快搬家,因為播出來後肯定會被網友和書迷口水淹死的”。誠然,將小說裡天馬行空的想像落地到具體影片中確實是困難重重。但對於走過草莽時代的中國電影業,雖不要求媲美好萊塢特效,但起碼也應該交出一份及格卷。《精絕古城》和《黃皮子墳》的特效就十分走心,沒有塑膠感。《九層妖塔》雖然片子不怎麼給力,但1500個特效鏡頭的血本倒是為中國的特效事業添磚加瓦了,值回了半張電影片錢。這說明特效讓人出戲,絕對不是技術的鍋,而是劇集不到位、製作不走心的結果。

電影《盜墓筆記》還將偶像的番位之爭引到極致。不僅井柏然和鹿晗雙方粉絲網上對罵,連雙方經紀團隊都被拉下了水。這場曠日持久的番位之爭也至今不息,兩位男演員再未同過台,電影海報上甚至索性主打導演李仁港。而網劇《老九門》看似賞心悅目,不僅佛爺走路帶風軍裝帥炸天,連副官也是一個賽一個的俊俏,但劇情更側重于描寫主角們的感情糾葛,儼然成了一出民國古裝偶像大劇,盜墓則僅僅成了推動情節的催化劑,甚至宣發的重點也多集中在幾位演員的CP上。戲份全在戲外撕逼,盜墓卻是“盜”著尋寶名義掩人耳“目”。粉絲們懷著對盜墓下鬥的滿滿期待而來,卻被黑人問號臉地塞了一嘴狗糧而歸。這種不走心的劇,豈止是“鬼吹燈”,簡直就是啪啪啪一頓上來將觀眾的熱情全部滅燈。

賽程過半了還能彎道超車嗎

“Mission possible”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IP的集中爆發,“盜墓”已經淹沒在了翻拍的海洋之中。動漫真人化、古裝穿越、玄幻修仙、後宮權謀等等,無一不是吸睛無數的題材,而對特效較低的要求,也讓這類劇更容易出佳作、出精品。如何保證盜墓的粉絲不被其他作品分流,保持較強的票房號召力?這可不是靠大力出奇跡、高密集翻拍來轟炸觀眾眼球就能做到的。

從《尋龍訣》來看,盜墓電影的起點其實不低,而《黃皮子墳》鮮活的人物形象和電影一般的質感,也讓我們看到了網劇精品化的可能。對於“縱然作品虐我千百遍,仍然待其如初戀”的中國觀眾而言,所求的無非是一部忠於原著、故事有邏輯、特效走心、演技到位的作品。這4點拆分開來一點都不難,但合在一起卻對當下的影視作品而言成為了“Mission Impossible”。那麼,就只做到其中的3點、甚至2點如何?雖然我們經常吐槽,但那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痛心疾首;雖然我們抵制爛片,但我們也願意陪著中國電影業一起成長、一起進步。賽程僅僅過半,讓我們期盼著盜墓題材能夠一路奮進、實現彎道超越吧。

過於頻繁的點擊率甚至在全集上線當晚造成了愛奇藝伺服器“大癱瘓”的局面,但與此同時,人氣與吐槽並存,評分低得不忍直視。《牧野詭事》則爛穿地心,僅僅2.8的評分為《深夜食堂》飛身墊底,不出意外的話將榮登2017年度爛片寶座。這些改編作品猶如葫蘆娃一般,一個藤上七朵花,兩極分化,極差巨大。若是平均一下,可能也改變不了總體改編品質堪憂的現狀。

帶著盜墓下鬥的滿滿期待而來

槽點很多眼累心更累

從2006年天下霸唱首次在網路上連載的《鬼吹燈》、同年南派三叔出版的《盜墓筆記》到現在,盜墓IP已經整整沉澱了11年。這11年既是中國影視行業十年磨一劍的積累,也是原著迷十年之約的翹首等待。但差強人意的改編現狀,卻讓書粉痛心疾首,眼累心更累。

是“摸金校尉”還是“盜墓賊”?相關題材的敏感性讓盜墓IP的改編註定是戴著鎖鏈跳舞。陸川以粉碎性的改編造出了《九層妖塔》,對於原著粉而言簡直是災難。利用“盜墓”這個大IP卻最終和“盜墓”打了次擦邊球,取而代之的則是闖關式的打怪和頁遊般的劇情。網劇版《盜墓筆記》作為一部盜墓劇,為了過審卻硬生生地被拍成了“護寶行動”,劇情與原著相差甚遠不說,主角那一口一句“交還給國家”更是成為了年度槽點。口碑較好的《尋龍訣》為了避重就輕,也是將違法的“盜”字置換成冒險類電影常用的“尋”字。如何在法律框架下進行合理改編?如何為主角的行動設計合理的動機,而不是打著“盜墓”之名最後卻“無墓可盜”,偷換概念成一部奇幻探險片?翻拍已經過半,但回答得好這個問題的片子卻寥寥無幾。

另一方面,特效也是繞不開的話題。網劇《盜墓筆記》曾號稱總投資超8000萬,擁有好萊塢的豪華特技班底,但成片裡鄉村畫面一般的追車大戲、萌萌噠屍蹩、機器人一般笨拙的“粽子”,連編劇自己都忍不住吐槽“:特效確實太渣,當時內心就覺得崩潰了,我給另外一個編劇打電話,讓他趕快搬家,因為播出來後肯定會被網友和書迷口水淹死的”。誠然,將小說裡天馬行空的想像落地到具體影片中確實是困難重重。但對於走過草莽時代的中國電影業,雖不要求媲美好萊塢特效,但起碼也應該交出一份及格卷。《精絕古城》和《黃皮子墳》的特效就十分走心,沒有塑膠感。《九層妖塔》雖然片子不怎麼給力,但1500個特效鏡頭的血本倒是為中國的特效事業添磚加瓦了,值回了半張電影片錢。這說明特效讓人出戲,絕對不是技術的鍋,而是劇集不到位、製作不走心的結果。

電影《盜墓筆記》還將偶像的番位之爭引到極致。不僅井柏然和鹿晗雙方粉絲網上對罵,連雙方經紀團隊都被拉下了水。這場曠日持久的番位之爭也至今不息,兩位男演員再未同過台,電影海報上甚至索性主打導演李仁港。而網劇《老九門》看似賞心悅目,不僅佛爺走路帶風軍裝帥炸天,連副官也是一個賽一個的俊俏,但劇情更側重于描寫主角們的感情糾葛,儼然成了一出民國古裝偶像大劇,盜墓則僅僅成了推動情節的催化劑,甚至宣發的重點也多集中在幾位演員的CP上。戲份全在戲外撕逼,盜墓卻是“盜”著尋寶名義掩人耳“目”。粉絲們懷著對盜墓下鬥的滿滿期待而來,卻被黑人問號臉地塞了一嘴狗糧而歸。這種不走心的劇,豈止是“鬼吹燈”,簡直就是啪啪啪一頓上來將觀眾的熱情全部滅燈。

賽程過半了還能彎道超車嗎

“Mission possible”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IP的集中爆發,“盜墓”已經淹沒在了翻拍的海洋之中。動漫真人化、古裝穿越、玄幻修仙、後宮權謀等等,無一不是吸睛無數的題材,而對特效較低的要求,也讓這類劇更容易出佳作、出精品。如何保證盜墓的粉絲不被其他作品分流,保持較強的票房號召力?這可不是靠大力出奇跡、高密集翻拍來轟炸觀眾眼球就能做到的。

從《尋龍訣》來看,盜墓電影的起點其實不低,而《黃皮子墳》鮮活的人物形象和電影一般的質感,也讓我們看到了網劇精品化的可能。對於“縱然作品虐我千百遍,仍然待其如初戀”的中國觀眾而言,所求的無非是一部忠於原著、故事有邏輯、特效走心、演技到位的作品。這4點拆分開來一點都不難,但合在一起卻對當下的影視作品而言成為了“Mission Impossible”。那麼,就只做到其中的3點、甚至2點如何?雖然我們經常吐槽,但那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痛心疾首;雖然我們抵制爛片,但我們也願意陪著中國電影業一起成長、一起進步。賽程僅僅過半,讓我們期盼著盜墓題材能夠一路奮進、實現彎道超越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