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他入行50多年,一把剪刀讓無數美女身姿曼妙,很多明星為之……

彩衣街, 緊鄰東關街, 與東關街的商業化相比, 她更生活化。

為什麼叫彩衣街, 據說, 明朝嘉靖年間, 這條街上就有很多制衣局, 專為皇室、達官貴人製作服裝, 故以彩衣街得名。

現在, 彩衣街上只能看到“啟明唐裝”一家鋪子了。 鋪子主人叫陸啟明, 他是陸家成衣鋪的第三代傳人。

最近天氣炎熱, 啟明唐裝的生意也相對冷清些。 陸啟明和老伴忙著在裡屋避暑, 吹著空調, 吃著西瓜, 看看體育節目。

門外的彩衣街繁忙依舊, 與往日不同的是, 人們都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早點到家吹空調才是王道啊。

一對母女騎著電動車從啟明唐裝門口擦肩而過, 女兒一眼就被門前陳列的旗袍打動了。

“媽, 剛才那件黑色旗袍你喜歡嗎, 很好看哎。 ”

“啊, 沒注意……”

“走走走, 帶你去試哈子!”

於是, 他們停下了車...

22歲跟著父親學徒, 1995年, 陸啟明從服裝廠退休後, 就從父親手上接管了家族老店, 掛出“啟明唐裝”的招牌。 如今陸啟明已經77歲了, 掐指一算, 做衣服已經做了五十多年了。

輕輕推開這家百年老店的門, 突然間會有些發懵:這裡竟藏著如此一個絢麗得近乎暴烈的小小世界!色彩的堆砌到了幾近奢侈的境地, 主人的神色卻極其平淡, 氣定神閑, 寵辱無驚。

除了揚州本地的生意,很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在店裡還掛著老先生與姜昆等影視明星的合影。

△他幫很多明星做過衣服

萬山紅,中國歌劇舞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曾經一下子找他做了20多件衣服。

“她的一個學生正好是揚州人,提到彩衣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店,專門做唐裝的。所以,她那次才下飛機就跟我們聯繫了。”

提到這件事,陸師傅言談中有一種被認可的開心。

△陸啟明和老伴年輕時的合影

做唐裝,陸啟明總結了一套口訣,叫“四口、五款、六領、十八扣”,這個可是別的裁縫不大容易學的,舉個例子,“四口”是滾口、嵌口、鑲口、繡口,衣服做得服帖不服帖,看看“四口”就曉得了;“十八扣”,一聽就知道是盤扣子,唐裝上的扣子都是手工盤的,陸啟明會盤十八種式樣的扣子,什麼琵琶扣、葫蘆扣、芙蓉扣什麼的,“一件唐裝一般5對扣子,就是熟手盤,前後也要3個小時。”

看看陸師傅做衣服用的工具

很有年代感

啟明唐裝的興起也經歷了一個過程。

陸啟明說,在民國時代勞動人民也穿唐裝,後來隨著時代發展,流行穿中山裝,列寧裝。成品衣服上來後,價格便宜,做衣服的服裝店沒有什麼生意了。

陸啟明1995年在廠裡工作,當時父親在店裡做的西裝,沒有做唐裝。

原本,彩衣街上有9到10家服裝店,很多都撐不下去了,最後只剩下他一家店。

1997年,小孫女出生,過周歲的時候陸啟明給她做了一件小唐裝,掛出來之後,很多人都喊好,他看到了商機,決定改做唐裝。

2001年10月,國家領導人身穿唐裝迎接APEC成員領導人,帶動唐裝生意的緊俏,很多人來店裡排隊做。

△小孩子的衣服一般用剩餘的布料做,依舊漂亮時尚

如今,女兒繼承了他的事業,做了7、8年衣服了,啟明唐裝成為四代相傳的百年老店。

△人們已經認准了彩衣街96號

最生活的一條街——

彩衣街的接地氣

不見了裁縫鋪的身影,這條街上如今遍佈了各式美食,燒餅、餃面、茶食,桂花糕、各式烤腸、鴨脖、涼皮涼麵、海鮮和時令水果……非常熱鬧。

每天晚上陸啟明都會和老伴一起出去散散步,彩衣街的原住民都沒有搬走,幾十年的左右鄰居見面已經如親人般熟悉。

陸啟明說,政府有打算,想把名店老店搬到國慶路,集中起來打造。

但是他不太想搬,接地氣的彩衣街讓他流連,啟明唐裝店的存在,更使得彩衣街名副其實,讓人們能粗略的看到當年彩衣街這一段輝煌歷史的縮影。

隨遇而安,也許這也是揚州人身上的一個性格。

原創稿件,轉載請聯繫壹周君授權!

本期編輯:龍娟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5套設計方案送上門

除了揚州本地的生意,很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在店裡還掛著老先生與姜昆等影視明星的合影。

△他幫很多明星做過衣服

萬山紅,中國歌劇舞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曾經一下子找他做了20多件衣服。

“她的一個學生正好是揚州人,提到彩衣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店,專門做唐裝的。所以,她那次才下飛機就跟我們聯繫了。”

提到這件事,陸師傅言談中有一種被認可的開心。

△陸啟明和老伴年輕時的合影

做唐裝,陸啟明總結了一套口訣,叫“四口、五款、六領、十八扣”,這個可是別的裁縫不大容易學的,舉個例子,“四口”是滾口、嵌口、鑲口、繡口,衣服做得服帖不服帖,看看“四口”就曉得了;“十八扣”,一聽就知道是盤扣子,唐裝上的扣子都是手工盤的,陸啟明會盤十八種式樣的扣子,什麼琵琶扣、葫蘆扣、芙蓉扣什麼的,“一件唐裝一般5對扣子,就是熟手盤,前後也要3個小時。”

看看陸師傅做衣服用的工具

很有年代感

啟明唐裝的興起也經歷了一個過程。

陸啟明說,在民國時代勞動人民也穿唐裝,後來隨著時代發展,流行穿中山裝,列寧裝。成品衣服上來後,價格便宜,做衣服的服裝店沒有什麼生意了。

陸啟明1995年在廠裡工作,當時父親在店裡做的西裝,沒有做唐裝。

原本,彩衣街上有9到10家服裝店,很多都撐不下去了,最後只剩下他一家店。

1997年,小孫女出生,過周歲的時候陸啟明給她做了一件小唐裝,掛出來之後,很多人都喊好,他看到了商機,決定改做唐裝。

2001年10月,國家領導人身穿唐裝迎接APEC成員領導人,帶動唐裝生意的緊俏,很多人來店裡排隊做。

△小孩子的衣服一般用剩餘的布料做,依舊漂亮時尚

如今,女兒繼承了他的事業,做了7、8年衣服了,啟明唐裝成為四代相傳的百年老店。

△人們已經認准了彩衣街96號

最生活的一條街——

彩衣街的接地氣

不見了裁縫鋪的身影,這條街上如今遍佈了各式美食,燒餅、餃面、茶食,桂花糕、各式烤腸、鴨脖、涼皮涼麵、海鮮和時令水果……非常熱鬧。

每天晚上陸啟明都會和老伴一起出去散散步,彩衣街的原住民都沒有搬走,幾十年的左右鄰居見面已經如親人般熟悉。

陸啟明說,政府有打算,想把名店老店搬到國慶路,集中起來打造。

但是他不太想搬,接地氣的彩衣街讓他流連,啟明唐裝店的存在,更使得彩衣街名副其實,讓人們能粗略的看到當年彩衣街這一段輝煌歷史的縮影。

隨遇而安,也許這也是揚州人身上的一個性格。

原創稿件,轉載請聯繫壹周君授權!

本期編輯:龍娟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5套設計方案送上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