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套書彙集了新文化運動的核心領軍人物胡適的重要著作,打三折了

目 錄

胡適文存

全套書原價2800元

胡適的手稿

經典著作, 值得收藏

《胡適文存》

序例 1

卷一

寄陳獨秀 1

文學改良芻議 7

附錄一 文學革命論(陳獨秀) 24

附錄二 寄陳獨秀(錢玄同) 29

寄陳獨秀 39

附錄答書 42

歷史的文學觀念論 45

答錢玄同書 51

附錄一錢先生原書 57

附錄二錢先生答書 67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 71

論文學改革的進行程式 97

(1)盛兆熊先生來信 97

(2)答書 104

答汪懋祖 107

答朱經農 109

(1)原書 109

(2)答書 115

答任叔永 121

(1)原書 121

(2)答書 127

跋朱我農來信 133

致藍志先書 137

答藍志先書 139

論句讀符號(答“慕樓”書) 145

答黃覺僧君《折衷的文學革新論》 149

講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修正案) 157

論短篇小說 175

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 195

追答李濂鏜君 215

讀沈尹默的舊詩詞 219

談新詩 225

《嘗試集》自序 257

《嘗試集》再版自序 284

什麼是文學(答錢玄同) 297

中學國文的教授 303

《國語講習所同學錄》序 325

卷二

詩三百篇言字解 1

爾汝篇(藏暉室讀書筆記之一) 7

吾我篇(藏暉室讀書筆記之二) 15

諸子不出於王官論 23

《墨子小取篇》新詁 35

實驗主義(七篇) 75

問題與主義(五篇) 147

杜威先生與中國 199

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 205

井田辨(四篇) 247

論國故學(答毛子水) 285

卷三

國語文法概論 1

《水滸傳》考證 18

《水滸傳》後考 147

《紅樓夢》考證(改定稿) 185

卷四

歸國雜感 1

易蔔生主義 13

美國的婦人 39

貞操問題 63

論貞操問題(答藍志先) 79

論女子為強暴所汙(答蕭宜森) 91

“我的兒子” 95

(1)汪長祿先生來信 95

(2)我答汪先生的信 99

不朽 105

不老(跋梁漱溟先生致陳獨秀書) 119

(1)梁先生原信節錄 119

(2)跋 123

我對於喪禮的改革 127

新生活 147

新思潮的意義 151

工讀主義試行的觀察 165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 173

許怡蓀傳 191

李超傳 207

吳敬梓傳 225

先母行述(1873—1918) 237

寄吳又陵先生書 245

朋友與兄弟(答王子直) 249

《曹氏顯承堂族譜》序 251

《吳虞文錄》序 255

《林肯》序 261

一個問題(小說) 271

終身大事(遊戲的喜劇) 283

《胡適文存二集》

序言 1

卷一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 1

發起“讀書雜誌”的緣起 29

王莽 31

記李覯的學說 43

費經虞與費密 75

讀《楚辭》 139

古史討論的讀後感 149

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165

附錄一 《清華週刊》記者來書 185

附錄二 答書 185

附錄三 梁任公先生《國學入門書要及其讀法》 190

梁任公《墨經校釋》序 237

附錄一 梁任公先生來書 246

附錄二 答書 253

論墨學 259

《章實齋年譜》自序 273

《淮南鴻烈集解》序 279

卷二

《科學與人生觀》序 1

附錄一 陳獨秀先生序 29

附錄二 答陳獨秀先生 41

附錄三 答適之(陳獨秀) 44

孫行者與張君勱 53

讀梁漱溟先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75

附錄一 梁漱溟先生第一次來書 86

附錄二 答書 86

附錄三 第二次來書 89

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 91

附錄 日本譯《中國五十年來之文學》序213

五十年來之世界哲學 217

卷三

十七年的回顧 1

祝《白話晚報》 9

黃梨洲論學生運動 11

《政治概論》序 17

《天乎帝乎》序 25

我們的政治主張 27

附錄 關於《我們的政治主張》的討論35

我的歧路 91

附錄一 王伯秋先生來信 102

附錄二 傅斯棱先生來信 104

附錄三 答伯秋與傅斯棱兩先生 107

聯省自治與軍閥割據(答陳獨秀) 109

附錄 對於現在中國政治問題的我見(陳獨秀)119

國際的中國 128

一個平庸的提議 129

一年半的回顧 141

與一涵等四位的信 153

這一周(六十七則) 157

卷四

吳敬梓年譜 1

《西遊記》考證 51

附錄 讀《西遊記考證》(董作賓) 106

《鏡花緣》的引論 119

跋《紅樓夢考證》 169

附錄《石頭記索隱》第六版自序(蔡孑民) 183

《水滸續集兩種》序 193

《三國志演義》序 219

高元《國音學》序 233

趙元任《國語留聲片》序 239

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 245

《中古文學概論》序 261

評新詩集 269

《嘗試集》四版自序 289

《蕙的風》序 295

歌謠的比較的研究法的一個例 309

北京的平民文學 323

附錄 談北京的歌謠(常惠) 335

《國語月刊》“漢字改革號”卷頭言 353

讀王國維先生的《曲錄》 359

《胡適文存三集》

胡適文存三集自序 1

卷一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3

附錄 機器與精神(林語堂) 23

請大家來照照鏡子 39

漫遊的感想 51

(一)東西文化的界線 51

(二)摩托車的文明 53

(三)一個勞工代表 58

(四)往西去 61

(五)東方人的“精神生活” 64

(六)麻將 68

歐遊道中寄書 73

寄慰慈(三封) 73

寄志摩(兩封) 77

名教 91

卷二

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 111

(一)引子 112

(二)顧炎武 116

(三)顏元 121

(四)戴震 133

(五)吳敬桓 151

治學的方法與材料 187

整理國故與“打鬼”(給浩徐先生的信)207

附錄一 西瀅跋語 213

附錄二 主客問答(浩徐) 218

讀書 221

廬山遊記 235

卷三

《左傳真偽考》的提要與批評 277

(一)著者珂羅倔倫先生 277

(二)作序的因緣 279

(三)什麼叫做“《左傳》的真偽” 280

(四)論《左傳》原書是焚書以前之作 282

(五)從文法上證明《左傳》不是魯國人做的 287

(六)關於這一部分的批評 292

(七)下篇的最後兩部分 299

入聲考 311

附錄 寄夏劍丞先生書 339

後記 350

讀《呂氏春秋》 353

(一)《呂氏春秋》的貴生主義 353

(二)《呂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363

(三)《呂氏春秋》與李斯 386

卷四

禪學古史考 395

從譯本裏研究佛教的禪法 423

菩提達摩考(《中國中古哲學史》的一章)449

書後三則 462

論禪宗史的綱領 467

(一)湯用彤教授來書 467

(二)胡適答湯用彤教授書 468

白居易時代的禪宗世系 475

跋宋刻本《白氏文集》影本 481

附錄一 單不庵先生來書 489

附錄二 答單不庵先生書 498

附錄三 單不庵先生二次來書 501

附錄四 再答單不庵先生書 511

附錄五 單不庵先生三次來書 512

附錄六 三答單不庵先生書 517

附錄七 單不庵先生四次來書 519

附錄八 四答單不庵先生書 528

附錄九 單不庵先生五次來書 530

海外讀書雜記 533

(一)敦煌寫本的略史 534

(二)敦煌卷子的內容 535

(三)神會的“顯宗記”及語錄 538

(四)所謂“永嘉證道歌” 541

(五)《維摩詰經唱文》的作者與時代 544

卷五

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 551

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 565

(一)殘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565

(二)脂硯齋與曹雪芹 568

(三)秦可卿之死 575

(四)《紅樓夢》的“凡例” 579

(五)脂本與戚本 584

(六)脂本的文字勝於各本 593

(七)從脂本裏推論曹雪芹未完之書 600

百二十回本《忠義水滸傳》序 607

(一)《水滸》版本出現的小史 607

(二)十年來關於《水滸傳》演變的考證 611

(三)我的意見 624

(四)論百二十回本 636

(五)《水滸》版本源流沿革表 657

卷六

《三俠五義》序 661

(一)包公的傳說 661

(二)李宸妃的故事 670

(三)《三俠五義》與《七俠五義》687

《海上花列傳》序 707

(一)《海上花列傳》的作者 707

(二)替作者辯誣 714

(三)《海上奇書》 721

(四)《海上花》是吳語文學的第一部傑作728

《兒女英雄傳》序 741

《官場現形記》序 767

《老殘遊記》序 789

(一)作者劉鶚小傳 789

(二)《老殘遊記》裏的思想 801

(三)《老殘遊記》的文學技術 814

(四)尾聲 823

《宋人話本八種》序 825

附錄《燈花婆婆》(節本) 847

讀吳承恩《射陽文存》 851

重印《文木山房集》序 855

關於《鏡花緣》的通信 859

附錄一 孫佳訊先生回信 860

附錄二 《鏡花緣》補考(孫佳訊)862

卷七

《陸賈新語》考(跋潮陽鄭氏《龍溪精舍叢書》本《新語》) 873

漢初儒道之爭 879

再論王莽 885

讀《北史》雜記 891

(一)北方名族的“鑄象蔔” 891

(二)魏朝曾訂正北方語音 893

(三)《北史》記男色之風 894

(四)崔浩 895

(五)北朝的女權 896

蘇洵的《辯奸》 901

歐陽修的兩次獄事 903

考作象棋的年代 911

胡笳十八拍 915

建文遜國傳說的演變(跋崇禎本《遜國逸書》殘本) 917

焦循的《論語通釋》(與馬幼漁先生書) 929

翁方綱與《墨子》 931

跋朗兆玉刻本《墨子》(傅沅叔先生藏) 935

墨字 945

附錄一 邵瑞彭先生來信 947

附錄二 墨子入神仙家之雜考(邵瑞彭) 947

《宋元學案補遺》四十二卷本跋 951

附錄 《宋元學案補遺》四十二卷本跋(單不庵) 954

除非 959

中國教育史料(與陳世棻先生書) 971

《吳淞月刊》發刊詞 975

卷八

《白話文學史》自序 981

《詞選》自序 997

詞的起源 1007

元人的曲子 1027

《曲海》序 1037

揚州的小曲 1043

《吳歌甲集》序 1047

跋《白屋文話》 1055

附錄 《白屋文話》自序(劉大白) 1060

三百年中的女作家(《清閨秀藝文略》) 1067

賀雙卿考 1081

《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序 1087

《小雨點》序 1093

論長腳韻 1099

(一)單不庵先生來書 1199

(二)答單不庵先生書 1101

(三)單不庵先生二次來書 1107

論翻譯(與曹孟樸先生書) 1123

附錄 曾先生答書 1125

卷九

人生有何意義 1143

(一)答某君書 1143

(二)為人寫扇子的話 1144

愛國運動與求學 1145

中國公學十八年級贈言 1155

今日教會教育的難關 1159

祝賀女青年會 1171

慈幼的教育 1175

《市政制度》序 1183

《四角號碼檢字法》序 1189

後記 1206

追想胡明複 1211

胡適論學近著

此次影印出版的《胡適文存》精裝版總計七冊,共22卷。《胡適文存》(4卷)以民國十年(1921年)12月在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的初版本為藍本;《胡適文存二集》(4卷)以民國十八年(1929年)3月在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的第六版為藍本;《胡適文存三集》(9卷)以民國十九年(1930年)10月在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的第二版為藍本;《胡適論學近著》(5卷)以商務印書館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12月出版的初版本為藍本。全部為32開布面精裝毛邊本。

我們的政治主張 27

附錄 關於《我們的政治主張》的討論35

我的歧路 91

附錄一 王伯秋先生來信 102

附錄二 傅斯棱先生來信 104

附錄三 答伯秋與傅斯棱兩先生 107

聯省自治與軍閥割據(答陳獨秀) 109

附錄 對於現在中國政治問題的我見(陳獨秀)119

國際的中國 128

一個平庸的提議 129

一年半的回顧 141

與一涵等四位的信 153

這一周(六十七則) 157

卷四

吳敬梓年譜 1

《西遊記》考證 51

附錄 讀《西遊記考證》(董作賓) 106

《鏡花緣》的引論 119

跋《紅樓夢考證》 169

附錄《石頭記索隱》第六版自序(蔡孑民) 183

《水滸續集兩種》序 193

《三國志演義》序 219

高元《國音學》序 233

趙元任《國語留聲片》序 239

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 245

《中古文學概論》序 261

評新詩集 269

《嘗試集》四版自序 289

《蕙的風》序 295

歌謠的比較的研究法的一個例 309

北京的平民文學 323

附錄 談北京的歌謠(常惠) 335

《國語月刊》“漢字改革號”卷頭言 353

讀王國維先生的《曲錄》 359

《胡適文存三集》

胡適文存三集自序 1

卷一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3

附錄 機器與精神(林語堂) 23

請大家來照照鏡子 39

漫遊的感想 51

(一)東西文化的界線 51

(二)摩托車的文明 53

(三)一個勞工代表 58

(四)往西去 61

(五)東方人的“精神生活” 64

(六)麻將 68

歐遊道中寄書 73

寄慰慈(三封) 73

寄志摩(兩封) 77

名教 91

卷二

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 111

(一)引子 112

(二)顧炎武 116

(三)顏元 121

(四)戴震 133

(五)吳敬桓 151

治學的方法與材料 187

整理國故與“打鬼”(給浩徐先生的信)207

附錄一 西瀅跋語 213

附錄二 主客問答(浩徐) 218

讀書 221

廬山遊記 235

卷三

《左傳真偽考》的提要與批評 277

(一)著者珂羅倔倫先生 277

(二)作序的因緣 279

(三)什麼叫做“《左傳》的真偽” 280

(四)論《左傳》原書是焚書以前之作 282

(五)從文法上證明《左傳》不是魯國人做的 287

(六)關於這一部分的批評 292

(七)下篇的最後兩部分 299

入聲考 311

附錄 寄夏劍丞先生書 339

後記 350

讀《呂氏春秋》 353

(一)《呂氏春秋》的貴生主義 353

(二)《呂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363

(三)《呂氏春秋》與李斯 386

卷四

禪學古史考 395

從譯本裏研究佛教的禪法 423

菩提達摩考(《中國中古哲學史》的一章)449

書後三則 462

論禪宗史的綱領 467

(一)湯用彤教授來書 467

(二)胡適答湯用彤教授書 468

白居易時代的禪宗世系 475

跋宋刻本《白氏文集》影本 481

附錄一 單不庵先生來書 489

附錄二 答單不庵先生書 498

附錄三 單不庵先生二次來書 501

附錄四 再答單不庵先生書 511

附錄五 單不庵先生三次來書 512

附錄六 三答單不庵先生書 517

附錄七 單不庵先生四次來書 519

附錄八 四答單不庵先生書 528

附錄九 單不庵先生五次來書 530

海外讀書雜記 533

(一)敦煌寫本的略史 534

(二)敦煌卷子的內容 535

(三)神會的“顯宗記”及語錄 538

(四)所謂“永嘉證道歌” 541

(五)《維摩詰經唱文》的作者與時代 544

卷五

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 551

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 565

(一)殘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565

(二)脂硯齋與曹雪芹 568

(三)秦可卿之死 575

(四)《紅樓夢》的“凡例” 579

(五)脂本與戚本 584

(六)脂本的文字勝於各本 593

(七)從脂本裏推論曹雪芹未完之書 600

百二十回本《忠義水滸傳》序 607

(一)《水滸》版本出現的小史 607

(二)十年來關於《水滸傳》演變的考證 611

(三)我的意見 624

(四)論百二十回本 636

(五)《水滸》版本源流沿革表 657

卷六

《三俠五義》序 661

(一)包公的傳說 661

(二)李宸妃的故事 670

(三)《三俠五義》與《七俠五義》687

《海上花列傳》序 707

(一)《海上花列傳》的作者 707

(二)替作者辯誣 714

(三)《海上奇書》 721

(四)《海上花》是吳語文學的第一部傑作728

《兒女英雄傳》序 741

《官場現形記》序 767

《老殘遊記》序 789

(一)作者劉鶚小傳 789

(二)《老殘遊記》裏的思想 801

(三)《老殘遊記》的文學技術 814

(四)尾聲 823

《宋人話本八種》序 825

附錄《燈花婆婆》(節本) 847

讀吳承恩《射陽文存》 851

重印《文木山房集》序 855

關於《鏡花緣》的通信 859

附錄一 孫佳訊先生回信 860

附錄二 《鏡花緣》補考(孫佳訊)862

卷七

《陸賈新語》考(跋潮陽鄭氏《龍溪精舍叢書》本《新語》) 873

漢初儒道之爭 879

再論王莽 885

讀《北史》雜記 891

(一)北方名族的“鑄象蔔” 891

(二)魏朝曾訂正北方語音 893

(三)《北史》記男色之風 894

(四)崔浩 895

(五)北朝的女權 896

蘇洵的《辯奸》 901

歐陽修的兩次獄事 903

考作象棋的年代 911

胡笳十八拍 915

建文遜國傳說的演變(跋崇禎本《遜國逸書》殘本) 917

焦循的《論語通釋》(與馬幼漁先生書) 929

翁方綱與《墨子》 931

跋朗兆玉刻本《墨子》(傅沅叔先生藏) 935

墨字 945

附錄一 邵瑞彭先生來信 947

附錄二 墨子入神仙家之雜考(邵瑞彭) 947

《宋元學案補遺》四十二卷本跋 951

附錄 《宋元學案補遺》四十二卷本跋(單不庵) 954

除非 959

中國教育史料(與陳世棻先生書) 971

《吳淞月刊》發刊詞 975

卷八

《白話文學史》自序 981

《詞選》自序 997

詞的起源 1007

元人的曲子 1027

《曲海》序 1037

揚州的小曲 1043

《吳歌甲集》序 1047

跋《白屋文話》 1055

附錄 《白屋文話》自序(劉大白) 1060

三百年中的女作家(《清閨秀藝文略》) 1067

賀雙卿考 1081

《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序 1087

《小雨點》序 1093

論長腳韻 1099

(一)單不庵先生來書 1199

(二)答單不庵先生書 1101

(三)單不庵先生二次來書 1107

論翻譯(與曹孟樸先生書) 1123

附錄 曾先生答書 1125

卷九

人生有何意義 1143

(一)答某君書 1143

(二)為人寫扇子的話 1144

愛國運動與求學 1145

中國公學十八年級贈言 1155

今日教會教育的難關 1159

祝賀女青年會 1171

慈幼的教育 1175

《市政制度》序 1183

《四角號碼檢字法》序 1189

後記 1206

追想胡明複 1211

胡適論學近著

此次影印出版的《胡適文存》精裝版總計七冊,共22卷。《胡適文存》(4卷)以民國十年(1921年)12月在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的初版本為藍本;《胡適文存二集》(4卷)以民國十八年(1929年)3月在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的第六版為藍本;《胡適文存三集》(9卷)以民國十九年(1930年)10月在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的第二版為藍本;《胡適論學近著》(5卷)以商務印書館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12月出版的初版本為藍本。全部為32開布面精裝毛邊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