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收集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歐尼斯特·海明威16部代表作品——一個“硬漢”的文學追求!

他一生中感情錯綜複雜, 先後結過四次婚, 是美國“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他曾迷戀戰爭, 但戰爭卻令他迷惘。 他要求自己做一個硬漢, 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卻又時時感到脆弱, 竟然在62歲時用獵槍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 只有文學是他永恆的愛人, 一生的追求, 他就是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美國作家、記者歐尼斯特·海明威, 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以下收錄了這位作家的十幾部代表作品:

1.《老人與海》

故事發生在20世紀中葉的古巴。 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聖地牙哥的老漁夫, 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 風燭殘年的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 但他仍不肯認輸, 而是充滿著奮鬥的精神, 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 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 大魚拖著船往海裡走, 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 即使沒有水, 沒有食物,

沒有武器, 沒有助手, 左手抽筋, 他也絲毫不灰心。 經過兩天兩夜之後, 他終於殺死大魚, 把它拴在船邊。 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 他一一地殺死它們, 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 結果, 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 最終, 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 他回到家躺在床上, 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 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 這篇小說使他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2.《太陽照常升起》

美國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脊椎受傷, 失去性能力, 戰後在巴黎任記者時與英國人阿施利夫人相愛, 夫人一味追求享樂, 而他只能借酒澆愁。 兩人和一幫男女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納參加鬥牛節, 追求精神刺激。 夫人拒絕了猶太青年科恩的苦苦追求, 卻迷上了年僅十九歲的鬥牛士羅梅羅。 然而, 在相處了一段日子以後, 由於雙方年齡實在懸殊, 而阿施利夫人又不忍心毀掉純潔青年的前程,

這段戀情黯然告終。 夫人最終回到了巴恩斯身邊, 儘管雙方都清楚, 彼此永遠也不能真正地結合在一起。 小說以1924年至1925年這一歷史時段和名城巴黎為背景, 圍繞一群在感情或愛情上遭受過嚴重創傷或者在戰爭中落下了嚴重心理或生理機能障礙的英美男女青年放浪形骸的生活以及發生在他們之間的情感糾葛而展開, 反映了這代人意識覺醒後卻又感到無路可走的痛苦、悲哀的心境。

3.《永別了, 武器》

該作講述美國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志願參加紅十字會駕駛救護車, 在義大利北部戰線搶救傷患。 在一次執行任務時, 亨利被炮彈擊中受傷, 在米蘭醫院養傷期間得到了英國籍護士凱薩琳的悉心護理, 兩人陷入了熱戀。 亨利傷癒後重返前線, 隨義大利部隊撤退時目睹戰爭的種種殘酷景象, 毅然脫離部隊, 和凱薩琳會合後逃往瑞士。 結果凱薩琳在難產中死去。 通過描述二人的愛情, 作品揭示了戰爭的荒唐和殘酷的本質, 反映了戰爭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殘殺以及戰爭對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毀滅。

4.《喪鐘為誰而鳴》

美國青年羅伯特·喬丹在大學裡教授西班牙語,對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願參加西班牙政府軍,在敵後搞爆破活動。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遊擊隊聯繫,完成炸橋任務。他爭取到遊擊隊隊長巴勃羅的妻子比拉爾和其他隊員的擁護,孤立了已喪失鬥志的巴勃羅,並按部就班地佈置好各人的具體任務。在紛飛的戰火中,他和比拉爾收留的被敵人糟蹋過的小姑娘瑪麗亞墜入愛河,藉此抹平了瑪麗亞心靈的創傷。在這三天中,羅伯特歷經愛情與職責的衝突和生與死的考驗,人性不斷昇華。在炸完橋撤退的時候,自己卻被敵人打傷了大腿,獨自留下阻擊敵人,最終為西班牙人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喪鐘為誰而鳴》是海明威創作生涯中一部承前啟後的重要作品,在相當程度上克服和擺脫了迷惘、孤獨與悲觀的情緒,把個人融入到社會中,表現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成為海明威中期創作中思想性最強的作品之一,在美國文學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5.《乞力馬札羅山的雪》

故事主要講述一個作家哈裡去非洲狩獵,途中汽車拋錨,皮膚被刺劃破,染上壞疽病。他和他的情人在等待一架飛機來把他送到醫院治療。小說圍繞“死亡”和“即將死亡”來寫,但根本的主題是哈裡回到過去,從過去走到現在的歷程回顧。哈裡熱愛這個世界。他有很多經歷。跟不同女人的經歷,以及自己所從事的不同職業的經歷,他都想寫下來但卻沒來得及寫。他最終沒有能達到心中的目標。死前,他悔恨至極。故事的結尾,他死於一個夢境:他乘著飛機,向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札羅的山頂飛去。

6.《非洲的青山》

1933年11月到1934年2月,海明威攜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和好友卡爾等一同前往東非的肯亞去打獵。回來後,海明威表示要寫一部“絕對真實的書”,與“虛構的作品媲美”,於是就有了這部《非洲的青山》。海明威以驚人的記憶,精湛的筆法,再現了在非洲深山老林裡的打獵經過,讓讀者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與動物鬥智鬥勇的驚險場面,聆聽到非洲獨有的獅吼撚叫;同時,海明威生動地描述了自己與卡爾競爭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好勝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現了男子漢的坦誠。作者通過大段的描寫展現了自己對非洲自然風光和生活狀態的種種觀察和體驗,通過這些景物描寫展現了其內心當中對大自然和淳樸的自然生活的喜愛和嚮往。經過人類社會漫長的發展歷程,人們往往迷失於很多物質需要當中,而在自然風光當中,能更好地展現人類內心的真實追求和人類對自然景物的嚮往。

7.《有錢人和沒錢人》

本書分為《春》、《秋》、《冬》三部分,形象地表現了哈裡·摩根這個“個人主義者”失敗的一生。 在《春》裡,摩根從事出租釣魚船的行當,迫于生計,為他人運送“活貨”(偷渡者),為求自保,不惜以身試法,惹上了人命官司。在《秋》中摩根從事走私烈酒的買賣,過著在“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到了《冬》,摩根已經山窮水盡,為了掙錢而不擇手段,甚至同意接受把一夥搶劫銀行的古巴恐怖分子運回古巴的提議。雖然他在遊艇上幹掉了那夥恐怖分子,但是自己也中了槍彈,不幸身亡。這是海明威的一部引起評論家強烈爭議的作品。

8.《春潮》

美國青年作家斯克利普斯·奧尼爾的妻子女兒相繼出走,他本人雪夜離家去找工作,在小飯館中邂逅中年女招待、愛好文學的英國人戴安娜,兩人一拍即合,閃電結婚,而他也因此在城中水泵廠當上了記件工。不料小飯館裡接替戴安娜的女招待曼迪一肚子文壇掌故,且能說會道,迷倒了斯克利普斯。與斯克利普斯同廠的工人瑜珈・詹森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巴黎有過一段“豔遇”,結果中了“仙人跳”,從此不想找女人。然而,一個一絲不掛的印第安女人闖進了小飯館,被人攆走,在街頭茫然徘徊的瑜珈竟跟隨著她,把衣服一件件脫掉,和她並肩走入夜色中……冬春之交,密西根州的北國山城發生了一系列奇事,構成了海明威早期中篇小說《春潮》妙趣橫生的核心情節。

9.《流動的饗宴》

《海明威全集:流動的饗宴》是海明威生前寫成並經他親自修改的最後一部作品。在《海明威全集:流動的饗宴》中,海明威回憶了1921年一1926年他和第一任妻子在巴黎的一段艱辛而又愉悅的生活:初涉作家生涯、窩咖啡館寫作、與文友閒扯、賭馬、忍饑受餓、逛塞納河畔舊書攤、在莎士比亞書店借書,與菲茨傑拉德邂逅並和喬伊絲、龐德等人擦身而過……

10.《第五縱隊 西班牙大地》

劇本《第五縱隊》以馬德里保衛戰為背景當時西班牙一叛軍將領揚言有四個縱隊圍攻馬德里,同時城內有一批同情者將配合部隊裡應外合,他名之為第五縱隊。主人公美國記者説明西班牙政府軍做肅反工作,潛入敵方偵察哨,捉拿間諜歸案。他的女友是個有點玩世不恭的美國大學生,到西班牙惡報以道戰況。劇中還有德國反法西斯鬥士、西班牙政府保衛局的領導及一個黑種妓女等登場,在佛羅里達旅館內上演一幕幕活生生的戲劇。《第五縱隊》是海明威一生創作中所寫的唯一的劇本,這部戲劇具有很強的自傳性,男主角羅林茲就是以海明威為原型創造的。

11.《午後之死》

《午後之死》是海明威在20世紀90年代創作的短片小說,是一篇相當長的論西班牙鬥牛的文章。小說以西班牙鬥牛文化為背景,講述了鬥牛文化的起源和鬥牛場面的殘忍血腥。在書中他對鬥牛做了極為詳盡而深入的介紹和論述,指出鬥牛士在鬥牛場上的生死表演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午後之死》中通過對鬥牛運動的介紹,闡述文學創作方面的問題。書中,他除了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各種表現手法上自由靈活的運用,還增加了名詞術語注解、新聞採訪等,形成了獨特的文體現象:跨文體寫作。

12.《島在灣流中》

此書講述了畫家湯瑪斯歷經坎坷,先後有過兩次婚變,婚後所生三子均歸前妻撫養。他熱愛自己的事業和孩子,常常陪孩子出海釣魚。父子之間感表深厚。不幸的是兩個兒子死于車禍,僅剩的一個兒子又有二次大戰中犧牲。最後,湯瑪斯決定入下畫筆,拋卻個人悲歡,投身於反法西斯戰爭的洪流中。

13.《伊甸園》

美國青年作家大衛在20年代中和妻子凱薩琳從巴黎到法國南部地中海海濱度蜜月,沉醉在浪漫的性愛生 活中。大衛想繼續寫作。妻子卻只想及時行樂,找髮型師把頭髮鉸短,甚至在結識外國姑娘瑪麗塔後,慫恿丈夫愛她。三人投入了危險的性愛遊戲中。但“好景”不長,因瑪麗塔支持大衛寫作。凱薩琳由妒生恨,把他的手稿付之一炬後留信出走。大衛在瑪麗塔的呵護下,文思泉湧,把最喜愛的一個短篇一字不錯地重寫出來,又回到了“伊甸園”中。這是海明威1961年自殺後出版的遺作,雖然寫於晚年身體日漸衰退的時期,但全書煥發著如火如荼的生命力與愛情,是一部難得的青春小說。

14.《危險的夏天》

海明威對西班牙鬥牛有特別的愛好。1959年他再次去西班牙,回國後應《生活》雜誌約稿所投去的稿子經過編輯的合理刪節,保留下最精彩的部分,於是便有了這本《危險的夏天》。書中有海明威回憶他與西班牙一些老朋友的友誼,有對於兩位正非常走紅的年輕鬥牛士英勇氣概和高超技巧的讚揚,有對於西班牙鬥牛非常內行和生動的描寫,以及這位著名作家對死亡全神貫注的研究。

15.《渡河入林》

這是海明威於1949年去義大利旅行和打獵回國之後所寫的一部長篇小說,主人公坎特威爾上校躲在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全書描寫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的主人公在戰後不久去義大利的福薩爾塔重訪他當年作戰負傷的地點,去威尼斯遊玩,與朋友們一起打野鴨子,並著重描寫了他與美麗的意在利姑娘蕾納塔之間毫無功利目的純真愛情,反映了作者對戰爭的厭惡、對人類前途的關心,以及對人生的價值、愛情與死亡的思考。本書書名取自美國內戰時期南軍將領湯瑪斯·傑克遜臨死前所說的話,表現了海明威筆下的“硬漢”--也名括他本人--視死如歸的堅強性格。

16.《曙光示真》

本書描寫的是海明威於1953-1954年第二次(偕同第四任妻子瑪麗·威爾什)去非洲遊獵的經歷。他們夫婦倆與跟隨他們一起作為他們助手的幾個當地人追獵一頭作惡多端的兇悍獅子,途中還射獵一些瞪羚、豹子、沙雞等動物,反映了作家對憨、忠誠的非洲土著居民的純真友好的感表,也反映了瑪麗學習射、鍛煉勇氣的積極態度,以及他們伉儷這一段生活的歡樂氣氛。書中還寫到海明威在當地的一位名叫黛芭的女朋友,瑪麗甚至稱她是丈夫的“未婚妻”,這位姑娘與海明威相當要好,但她並沒有影響他們夫婦之間的關係,顯示出一種寶貴的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體諒的精神。

《紐約時報》評論說:“海明威本人及其筆下的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甚至幾代美國人,人們爭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國精神的化身。”他不僅被視為一位開創一代文風的新穎的作家,更被世界範圍的文青們奉為文化偶像,他的作品即使放在現在也熠熠生輝,非常值得一讀。

反映了戰爭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殘殺以及戰爭對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毀滅。

4.《喪鐘為誰而鳴》

美國青年羅伯特·喬丹在大學裡教授西班牙語,對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願參加西班牙政府軍,在敵後搞爆破活動。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遊擊隊聯繫,完成炸橋任務。他爭取到遊擊隊隊長巴勃羅的妻子比拉爾和其他隊員的擁護,孤立了已喪失鬥志的巴勃羅,並按部就班地佈置好各人的具體任務。在紛飛的戰火中,他和比拉爾收留的被敵人糟蹋過的小姑娘瑪麗亞墜入愛河,藉此抹平了瑪麗亞心靈的創傷。在這三天中,羅伯特歷經愛情與職責的衝突和生與死的考驗,人性不斷昇華。在炸完橋撤退的時候,自己卻被敵人打傷了大腿,獨自留下阻擊敵人,最終為西班牙人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喪鐘為誰而鳴》是海明威創作生涯中一部承前啟後的重要作品,在相當程度上克服和擺脫了迷惘、孤獨與悲觀的情緒,把個人融入到社會中,表現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成為海明威中期創作中思想性最強的作品之一,在美國文學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5.《乞力馬札羅山的雪》

故事主要講述一個作家哈裡去非洲狩獵,途中汽車拋錨,皮膚被刺劃破,染上壞疽病。他和他的情人在等待一架飛機來把他送到醫院治療。小說圍繞“死亡”和“即將死亡”來寫,但根本的主題是哈裡回到過去,從過去走到現在的歷程回顧。哈裡熱愛這個世界。他有很多經歷。跟不同女人的經歷,以及自己所從事的不同職業的經歷,他都想寫下來但卻沒來得及寫。他最終沒有能達到心中的目標。死前,他悔恨至極。故事的結尾,他死於一個夢境:他乘著飛機,向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札羅的山頂飛去。

6.《非洲的青山》

1933年11月到1934年2月,海明威攜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和好友卡爾等一同前往東非的肯亞去打獵。回來後,海明威表示要寫一部“絕對真實的書”,與“虛構的作品媲美”,於是就有了這部《非洲的青山》。海明威以驚人的記憶,精湛的筆法,再現了在非洲深山老林裡的打獵經過,讓讀者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與動物鬥智鬥勇的驚險場面,聆聽到非洲獨有的獅吼撚叫;同時,海明威生動地描述了自己與卡爾競爭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好勝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現了男子漢的坦誠。作者通過大段的描寫展現了自己對非洲自然風光和生活狀態的種種觀察和體驗,通過這些景物描寫展現了其內心當中對大自然和淳樸的自然生活的喜愛和嚮往。經過人類社會漫長的發展歷程,人們往往迷失於很多物質需要當中,而在自然風光當中,能更好地展現人類內心的真實追求和人類對自然景物的嚮往。

7.《有錢人和沒錢人》

本書分為《春》、《秋》、《冬》三部分,形象地表現了哈裡·摩根這個“個人主義者”失敗的一生。 在《春》裡,摩根從事出租釣魚船的行當,迫于生計,為他人運送“活貨”(偷渡者),為求自保,不惜以身試法,惹上了人命官司。在《秋》中摩根從事走私烈酒的買賣,過著在“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到了《冬》,摩根已經山窮水盡,為了掙錢而不擇手段,甚至同意接受把一夥搶劫銀行的古巴恐怖分子運回古巴的提議。雖然他在遊艇上幹掉了那夥恐怖分子,但是自己也中了槍彈,不幸身亡。這是海明威的一部引起評論家強烈爭議的作品。

8.《春潮》

美國青年作家斯克利普斯·奧尼爾的妻子女兒相繼出走,他本人雪夜離家去找工作,在小飯館中邂逅中年女招待、愛好文學的英國人戴安娜,兩人一拍即合,閃電結婚,而他也因此在城中水泵廠當上了記件工。不料小飯館裡接替戴安娜的女招待曼迪一肚子文壇掌故,且能說會道,迷倒了斯克利普斯。與斯克利普斯同廠的工人瑜珈・詹森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巴黎有過一段“豔遇”,結果中了“仙人跳”,從此不想找女人。然而,一個一絲不掛的印第安女人闖進了小飯館,被人攆走,在街頭茫然徘徊的瑜珈竟跟隨著她,把衣服一件件脫掉,和她並肩走入夜色中……冬春之交,密西根州的北國山城發生了一系列奇事,構成了海明威早期中篇小說《春潮》妙趣橫生的核心情節。

9.《流動的饗宴》

《海明威全集:流動的饗宴》是海明威生前寫成並經他親自修改的最後一部作品。在《海明威全集:流動的饗宴》中,海明威回憶了1921年一1926年他和第一任妻子在巴黎的一段艱辛而又愉悅的生活:初涉作家生涯、窩咖啡館寫作、與文友閒扯、賭馬、忍饑受餓、逛塞納河畔舊書攤、在莎士比亞書店借書,與菲茨傑拉德邂逅並和喬伊絲、龐德等人擦身而過……

10.《第五縱隊 西班牙大地》

劇本《第五縱隊》以馬德里保衛戰為背景當時西班牙一叛軍將領揚言有四個縱隊圍攻馬德里,同時城內有一批同情者將配合部隊裡應外合,他名之為第五縱隊。主人公美國記者説明西班牙政府軍做肅反工作,潛入敵方偵察哨,捉拿間諜歸案。他的女友是個有點玩世不恭的美國大學生,到西班牙惡報以道戰況。劇中還有德國反法西斯鬥士、西班牙政府保衛局的領導及一個黑種妓女等登場,在佛羅里達旅館內上演一幕幕活生生的戲劇。《第五縱隊》是海明威一生創作中所寫的唯一的劇本,這部戲劇具有很強的自傳性,男主角羅林茲就是以海明威為原型創造的。

11.《午後之死》

《午後之死》是海明威在20世紀90年代創作的短片小說,是一篇相當長的論西班牙鬥牛的文章。小說以西班牙鬥牛文化為背景,講述了鬥牛文化的起源和鬥牛場面的殘忍血腥。在書中他對鬥牛做了極為詳盡而深入的介紹和論述,指出鬥牛士在鬥牛場上的生死表演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午後之死》中通過對鬥牛運動的介紹,闡述文學創作方面的問題。書中,他除了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各種表現手法上自由靈活的運用,還增加了名詞術語注解、新聞採訪等,形成了獨特的文體現象:跨文體寫作。

12.《島在灣流中》

此書講述了畫家湯瑪斯歷經坎坷,先後有過兩次婚變,婚後所生三子均歸前妻撫養。他熱愛自己的事業和孩子,常常陪孩子出海釣魚。父子之間感表深厚。不幸的是兩個兒子死于車禍,僅剩的一個兒子又有二次大戰中犧牲。最後,湯瑪斯決定入下畫筆,拋卻個人悲歡,投身於反法西斯戰爭的洪流中。

13.《伊甸園》

美國青年作家大衛在20年代中和妻子凱薩琳從巴黎到法國南部地中海海濱度蜜月,沉醉在浪漫的性愛生 活中。大衛想繼續寫作。妻子卻只想及時行樂,找髮型師把頭髮鉸短,甚至在結識外國姑娘瑪麗塔後,慫恿丈夫愛她。三人投入了危險的性愛遊戲中。但“好景”不長,因瑪麗塔支持大衛寫作。凱薩琳由妒生恨,把他的手稿付之一炬後留信出走。大衛在瑪麗塔的呵護下,文思泉湧,把最喜愛的一個短篇一字不錯地重寫出來,又回到了“伊甸園”中。這是海明威1961年自殺後出版的遺作,雖然寫於晚年身體日漸衰退的時期,但全書煥發著如火如荼的生命力與愛情,是一部難得的青春小說。

14.《危險的夏天》

海明威對西班牙鬥牛有特別的愛好。1959年他再次去西班牙,回國後應《生活》雜誌約稿所投去的稿子經過編輯的合理刪節,保留下最精彩的部分,於是便有了這本《危險的夏天》。書中有海明威回憶他與西班牙一些老朋友的友誼,有對於兩位正非常走紅的年輕鬥牛士英勇氣概和高超技巧的讚揚,有對於西班牙鬥牛非常內行和生動的描寫,以及這位著名作家對死亡全神貫注的研究。

15.《渡河入林》

這是海明威於1949年去義大利旅行和打獵回國之後所寫的一部長篇小說,主人公坎特威爾上校躲在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全書描寫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的主人公在戰後不久去義大利的福薩爾塔重訪他當年作戰負傷的地點,去威尼斯遊玩,與朋友們一起打野鴨子,並著重描寫了他與美麗的意在利姑娘蕾納塔之間毫無功利目的純真愛情,反映了作者對戰爭的厭惡、對人類前途的關心,以及對人生的價值、愛情與死亡的思考。本書書名取自美國內戰時期南軍將領湯瑪斯·傑克遜臨死前所說的話,表現了海明威筆下的“硬漢”--也名括他本人--視死如歸的堅強性格。

16.《曙光示真》

本書描寫的是海明威於1953-1954年第二次(偕同第四任妻子瑪麗·威爾什)去非洲遊獵的經歷。他們夫婦倆與跟隨他們一起作為他們助手的幾個當地人追獵一頭作惡多端的兇悍獅子,途中還射獵一些瞪羚、豹子、沙雞等動物,反映了作家對憨、忠誠的非洲土著居民的純真友好的感表,也反映了瑪麗學習射、鍛煉勇氣的積極態度,以及他們伉儷這一段生活的歡樂氣氛。書中還寫到海明威在當地的一位名叫黛芭的女朋友,瑪麗甚至稱她是丈夫的“未婚妻”,這位姑娘與海明威相當要好,但她並沒有影響他們夫婦之間的關係,顯示出一種寶貴的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體諒的精神。

《紐約時報》評論說:“海明威本人及其筆下的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甚至幾代美國人,人們爭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國精神的化身。”他不僅被視為一位開創一代文風的新穎的作家,更被世界範圍的文青們奉為文化偶像,他的作品即使放在現在也熠熠生輝,非常值得一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