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李嘉誠萬億資產騰挪路線圖:加碼英聯邦,保子孫後代太平

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地產股價連日來屢創新高, 去年初至今市值增加超過千億港元, 長實地產也即將更名為長江實業集團。

不過, 對於已經90高齡的李嘉誠而言, 這並不是最重要的。 對於沒有減持打算的超人, 股價上漲只是數字遊戲, 如何將長和系高達萬億的資產安全順利交接給下一代, 保幾代人的太平, 才是耄耋老人最關心的事情——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梳理近幾年李氏商業帝國的一系列資產騰挪和世紀重整, 可以發現萬億資產騰挪已經接近尾聲, 長實地產的更名也許是這場全球範圍內資產大佈局的一個標誌性時間節點。

細數李氏帝國近年的資產騰挪路徑, 可以發現:以歐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家為核心, 在全球範圍內, 不同行業間分散化配置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是一條主線。

對繼任者扶上馬送一程。 在經商數十載之後,

李超人在耄耋之年, 於全球政經的驚濤駭浪之中, 輾轉騰挪, 已經為子孫後代重新盤整了鐵桶江山。

全球配置, 負債極低, 現金流穩定, 置主要資產於法律完備、政經穩定之地——功成身退, 李嘉誠退居二線終於可以進入倒計時了。

當王前首富龐大的地產資產在短短一個月之內易手之時, 方知:姜桂之性, 老而彌辣, 超人之名, 並非虛得。

長實地產股價逼近新高, 誰說超人錯過了本輪房價飆漲?

不經意間, 長實地產股價小幅快跑已經逼近70港元大關, 距離2015年世紀重組在港股重新上市後首日收盤價的歷史高位, 僅一步之遙。 今年以來, 長實的股價已經上漲了超過45%, 如果從去年初的最低位算起, 漲幅翻倍已經近在眼前。 前期關注麵包財經的讀者應該記得,

在長實地產40多港元的價位上, 麵包財經曾多次撰文認為該公司被低估, 轉眼間預言已成現實。 在今年三月底四月初, 我們曾經撰文討論, 長實可能會創出歷史新高, 這一預判是否成立, 還有待時間檢驗。

不過, 長實的業績確實靚麗, 很可能會支撐我們此前的判斷。 長實近日發佈的業績報告顯示, 今年上半年收入為298.63億港元, 同比上漲8%, 淨利潤為144.1億, 同比暴漲67%。

業績發佈後, 長實地產股價連日上漲。 截至8月8日, 股價收於69.80港元。 年初至今, 長實地產股價漲幅高達49.78%, 市值增加超過750億港元。 下圖為麵包財經對長實地產股價走勢的截圖:

長實地產股價能持續上漲, 除了業績亮麗外還受到巨額回購的刺激。 據財報, 截至今年6月底, 長實地產耗資69.87億港元, 回購了超過1.26億股股份。

持有的優質物業顯示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一掃此前的陰霾, 尤其是位於香港的旗艦物業。 今年上半年, 其投資物業重估稅後淨額為49.3億, 上年同期這一數字僅為2.67億。 物業重估前, 其淨利潤為94.8億,

同比漲幅為14%。 長實地產稱, 投資物業重估大漲, 主要是由於中期優質寫字樓物業價值上升所致。

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 2017年6月香港港島私人住宅平均售價為156743港元/平方米, 同比上漲19.97%。 與五年前相比, 漲幅高達48.74%。 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繪製的香港港島私人住宅樓價逐月走勢:

不過房地產已經不是長實地產接下來的投資重點,為了彰顯長實在非地產領域的多元化投資,李嘉誠已經宣佈要把長實地產更名為長江實業。除原有地產業務,長實也正積極發展如基建投資、地產投資物業及飛機租賃等固定收入業務。

這是2015年世紀重組之後,長實又一次彰顯業務調整方向的更名。2015年年初,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和和黃集團宣佈重組,分別為長和及長實地產。長和主要接手這兩大集團的所有非房地產業務,而長實地產則合併了其中的房地產業務。如今,長實地產都要向基建等投資;這意味著,李嘉誠家族的新增投資正逐步淡出地產領域。

萬億資產大挪移:出售內地香港地產項目,收購海外基建

李氏商業版圖正常的佈局調整,一度伴隨著一些指責之聲,主要針對其出售內地商業地產的交易。

公開資料顯示,近五年間,長實的地產資產出售中,大部分為內地和香港地產項目。最新的一次大規模交易是在2016年10月底,以約230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上海浦東世紀大道的世紀匯廣場項目權益。

李嘉誠曾在一則公司公告中道出了出售內地和香港地產的理由,其稱,目前土地價格偏高而構成風險。事實也證明,此前李嘉誠提前發起的巨額交易,頗有先見之明。去年以來隨著房地產調控加碼和其他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高負債的商業地產商面臨資金和償債壓力。萬達在上個月,火速拋售旗下萬達廣場和萬達酒店,比李嘉誠的動作至少晚了三四年。

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公告繪製的李嘉誠家族旗下公司近五年來出售的內地和香港各類資產:

據統計,2013年至今,李嘉誠家族出售的大陸和香港資產高達1200億港元。除了地產外,出售的資產還包括港口、零售、電訊等業務。不過,截止目前為止,長實地產在內地還擁有超過10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諸多專案仍然在開發中。但對比2017年中報和2016年年報資料,長實在內地的土地儲備小幅減少,以此推測,今年上半年長實很可能沒有在內地拿地,處於存量消耗狀態。

儘管仍擁有巨量的土地儲備和投資物業,但在李嘉誠的商業版圖中,地產所占比重正在持續下降。

李嘉誠旗下的主要上市公司有長和、長實地產、長江基建、電能實業、港燈及長江生物科技等。截至目前,李嘉誠所掌控的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已高達萬億港元,資產規模亦超過萬億。在出售內地項目同時,李嘉誠正加快海外投資步伐。海外投資的重點是歐盟國家和英聯邦國家的基礎設施、能源等能夠帶來穩定現金流的項目。

早在2010年,李嘉誠旗下集團就以91億美元收購了英國電力網絡業務EDF energy的電網資產。進入2017年,海外投資的步伐明顯加快。年初至今,李嘉誠就宣佈了3筆大規模的海外並購,涉及資金高達1000億港元。

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公告繪製的李嘉誠家族旗下公司近五年來收購的部分海外資產:

收購的重點區域是德國、荷蘭、奧地利等老牌歐洲發達國家,以及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家。

巨額收購憑藉的正是充沛的現金儲備,而這種收購動作還可能持續。長實地產在2017年中期業績報告中稱,其擁有大量現金,加上未動用銀行貸款額,其資金流動性持續穩健,有足夠財務資源以應付承約及流動資本需求。實際上,長實地產的淨負債當前維持在近乎為零的水準。長和的負債率也僅有23.2%,手持現金和可變現投資超過1577億港元。

李澤钜則在長江基建財報中稱,延續成功收購的動力,長江基建將繼續放眼其他發展機遇,尤其對大型資本密集交易倍感興趣。這意味著,李嘉誠家族的海外並購之路可能尚未結束。

耄耋之年騰挪資產:為後代盤整鐵桶江山

經過一系列調整,包括長實地產、長和等旗艦公司在內,李嘉誠的商業版圖已經形成了在全球範圍內橫跨多國,橫跨多行業的分散佈局。

從地理分佈上包括:中國內地、香港、英國、德國、奧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東南亞諸國……

從行業分佈上,橫跨地產、基建、港口、零售、石油、天然氣、水務、電信、保健品、互聯網等多個行業。

翻查各旗艦公司的財報,經過一系列調整之後,來自英聯邦國家和歐盟國家的收入明顯增加,來自內地和香港的收入占比則明顯下降。

此前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李嘉誠有六成的投資在歐洲,其中英國占比就高達四成,英國媒體甚至驚呼李嘉誠買下了大半個英國。當下,英國近三成的天然氣市場、近三成的電力分銷市場和部分的供水市場都是由李嘉誠旗下公司控制。以電能實業為例,電能實業2016年年報顯示,電能實業的盈利貢獻有60%來自英國,13%來自澳洲,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的盈利貢獻占比僅為20%。下圖為2016年電能實業各業務盈利貢獻圖:

不過伴隨著2017年的幾筆大投資,李氏的投資重點,實際上已經從英國擴充到包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內的英聯邦國家。

如果從整體上複盤最近幾年李氏的投資脈絡,大致可以發現一個軌跡。

1、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出售內地可變現資產籌集現金,以確保資產盤整之季的現金流安全。

2、公司遷冊,將旗艦公司註冊地址由香港改為有免稅天堂之稱的英屬開曼群島。

3、在法律完備的英國本土和歐盟地區加碼消費、基金、電信等能夠帶來穩定現金流的資產,同時這些地區人口密度適中,經濟發達,可保持長期的穩定收益。

4、在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加碼能源專案,增持基礎資源。

5、在內地留存土地儲備和未開發專案,緩緩變現,同時不錯過內地未來土地升值帶來的剩餘紅利。

6、適度在東南亞國家佈局。

7、在整個資產盤整過程中保持極地負債率,以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意外事件。

當然李嘉誠也沒有放棄在美國的佈局,除了旗下公司擁有部分美國業務外,此前還通過旗下維港投資入股了FACEBOOK這場的超級互聯網大牛公司。

在這過程中,遭遇了英國脫歐等黑天鵝事件,但與大局無礙。去年,英國公投脫歐後,李嘉誠旗下上市公司的股價曾接連受挫。2016年一些公司的業績也因匯率等原因出現下跌。李嘉誠曾在去年財報中稱,英國脫歐將于未來至少兩三年間,為英國及歐洲帶來不少負面挑戰,但因集團投資絕大部分為民生必須品,故相信根基仍屬穩固。

事實驗證了李嘉誠的判斷。歐洲的業績似乎比市場預期要更好。如今,歐元兌美元一路走高,英鎊匯率也早已企穩。這也使得其旗下上市公司的業績快速回升,今年上半年,過半收入來自英國的電能實業淨利潤上漲15.77%;長和淨利潤上漲6.69%。

2016年5月,89歲高齡的李嘉誠因腸胃炎罕見缺席股東周年大會,隨後李嘉誠旗下上市公司股票出現下跌。該月,其旗下公司市值蒸發超過400億港元。

但如今,隨著李氏商業帝國的調整接近尾聲,市場再度認可其資產價值。而李嘉誠退居二線擔任顧問,李澤楷全面接掌家族產業的時間表,已經在市場的預期之中。

無論多豐厚的身價,安全第一。在萬達系、複星系等一系列民營財團海外並購遭受挫折之際,李氏的萬億資產航母已經越過驚濤駭浪到達彼岸。

回望神州,尚余一千萬方土地。進可攻,退可守,任他東南西北風。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資訊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不過房地產已經不是長實地產接下來的投資重點,為了彰顯長實在非地產領域的多元化投資,李嘉誠已經宣佈要把長實地產更名為長江實業。除原有地產業務,長實也正積極發展如基建投資、地產投資物業及飛機租賃等固定收入業務。

這是2015年世紀重組之後,長實又一次彰顯業務調整方向的更名。2015年年初,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和和黃集團宣佈重組,分別為長和及長實地產。長和主要接手這兩大集團的所有非房地產業務,而長實地產則合併了其中的房地產業務。如今,長實地產都要向基建等投資;這意味著,李嘉誠家族的新增投資正逐步淡出地產領域。

萬億資產大挪移:出售內地香港地產項目,收購海外基建

李氏商業版圖正常的佈局調整,一度伴隨著一些指責之聲,主要針對其出售內地商業地產的交易。

公開資料顯示,近五年間,長實的地產資產出售中,大部分為內地和香港地產項目。最新的一次大規模交易是在2016年10月底,以約230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上海浦東世紀大道的世紀匯廣場項目權益。

李嘉誠曾在一則公司公告中道出了出售內地和香港地產的理由,其稱,目前土地價格偏高而構成風險。事實也證明,此前李嘉誠提前發起的巨額交易,頗有先見之明。去年以來隨著房地產調控加碼和其他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高負債的商業地產商面臨資金和償債壓力。萬達在上個月,火速拋售旗下萬達廣場和萬達酒店,比李嘉誠的動作至少晚了三四年。

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公告繪製的李嘉誠家族旗下公司近五年來出售的內地和香港各類資產:

據統計,2013年至今,李嘉誠家族出售的大陸和香港資產高達1200億港元。除了地產外,出售的資產還包括港口、零售、電訊等業務。不過,截止目前為止,長實地產在內地還擁有超過10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諸多專案仍然在開發中。但對比2017年中報和2016年年報資料,長實在內地的土地儲備小幅減少,以此推測,今年上半年長實很可能沒有在內地拿地,處於存量消耗狀態。

儘管仍擁有巨量的土地儲備和投資物業,但在李嘉誠的商業版圖中,地產所占比重正在持續下降。

李嘉誠旗下的主要上市公司有長和、長實地產、長江基建、電能實業、港燈及長江生物科技等。截至目前,李嘉誠所掌控的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已高達萬億港元,資產規模亦超過萬億。在出售內地項目同時,李嘉誠正加快海外投資步伐。海外投資的重點是歐盟國家和英聯邦國家的基礎設施、能源等能夠帶來穩定現金流的項目。

早在2010年,李嘉誠旗下集團就以91億美元收購了英國電力網絡業務EDF energy的電網資產。進入2017年,海外投資的步伐明顯加快。年初至今,李嘉誠就宣佈了3筆大規模的海外並購,涉及資金高達1000億港元。

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公告繪製的李嘉誠家族旗下公司近五年來收購的部分海外資產:

收購的重點區域是德國、荷蘭、奧地利等老牌歐洲發達國家,以及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家。

巨額收購憑藉的正是充沛的現金儲備,而這種收購動作還可能持續。長實地產在2017年中期業績報告中稱,其擁有大量現金,加上未動用銀行貸款額,其資金流動性持續穩健,有足夠財務資源以應付承約及流動資本需求。實際上,長實地產的淨負債當前維持在近乎為零的水準。長和的負債率也僅有23.2%,手持現金和可變現投資超過1577億港元。

李澤钜則在長江基建財報中稱,延續成功收購的動力,長江基建將繼續放眼其他發展機遇,尤其對大型資本密集交易倍感興趣。這意味著,李嘉誠家族的海外並購之路可能尚未結束。

耄耋之年騰挪資產:為後代盤整鐵桶江山

經過一系列調整,包括長實地產、長和等旗艦公司在內,李嘉誠的商業版圖已經形成了在全球範圍內橫跨多國,橫跨多行業的分散佈局。

從地理分佈上包括:中國內地、香港、英國、德國、奧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東南亞諸國……

從行業分佈上,橫跨地產、基建、港口、零售、石油、天然氣、水務、電信、保健品、互聯網等多個行業。

翻查各旗艦公司的財報,經過一系列調整之後,來自英聯邦國家和歐盟國家的收入明顯增加,來自內地和香港的收入占比則明顯下降。

此前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李嘉誠有六成的投資在歐洲,其中英國占比就高達四成,英國媒體甚至驚呼李嘉誠買下了大半個英國。當下,英國近三成的天然氣市場、近三成的電力分銷市場和部分的供水市場都是由李嘉誠旗下公司控制。以電能實業為例,電能實業2016年年報顯示,電能實業的盈利貢獻有60%來自英國,13%來自澳洲,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的盈利貢獻占比僅為20%。下圖為2016年電能實業各業務盈利貢獻圖:

不過伴隨著2017年的幾筆大投資,李氏的投資重點,實際上已經從英國擴充到包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內的英聯邦國家。

如果從整體上複盤最近幾年李氏的投資脈絡,大致可以發現一個軌跡。

1、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出售內地可變現資產籌集現金,以確保資產盤整之季的現金流安全。

2、公司遷冊,將旗艦公司註冊地址由香港改為有免稅天堂之稱的英屬開曼群島。

3、在法律完備的英國本土和歐盟地區加碼消費、基金、電信等能夠帶來穩定現金流的資產,同時這些地區人口密度適中,經濟發達,可保持長期的穩定收益。

4、在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加碼能源專案,增持基礎資源。

5、在內地留存土地儲備和未開發專案,緩緩變現,同時不錯過內地未來土地升值帶來的剩餘紅利。

6、適度在東南亞國家佈局。

7、在整個資產盤整過程中保持極地負債率,以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意外事件。

當然李嘉誠也沒有放棄在美國的佈局,除了旗下公司擁有部分美國業務外,此前還通過旗下維港投資入股了FACEBOOK這場的超級互聯網大牛公司。

在這過程中,遭遇了英國脫歐等黑天鵝事件,但與大局無礙。去年,英國公投脫歐後,李嘉誠旗下上市公司的股價曾接連受挫。2016年一些公司的業績也因匯率等原因出現下跌。李嘉誠曾在去年財報中稱,英國脫歐將于未來至少兩三年間,為英國及歐洲帶來不少負面挑戰,但因集團投資絕大部分為民生必須品,故相信根基仍屬穩固。

事實驗證了李嘉誠的判斷。歐洲的業績似乎比市場預期要更好。如今,歐元兌美元一路走高,英鎊匯率也早已企穩。這也使得其旗下上市公司的業績快速回升,今年上半年,過半收入來自英國的電能實業淨利潤上漲15.77%;長和淨利潤上漲6.69%。

2016年5月,89歲高齡的李嘉誠因腸胃炎罕見缺席股東周年大會,隨後李嘉誠旗下上市公司股票出現下跌。該月,其旗下公司市值蒸發超過400億港元。

但如今,隨著李氏商業帝國的調整接近尾聲,市場再度認可其資產價值。而李嘉誠退居二線擔任顧問,李澤楷全面接掌家族產業的時間表,已經在市場的預期之中。

無論多豐厚的身價,安全第一。在萬達系、複星系等一系列民營財團海外並購遭受挫折之際,李氏的萬億資產航母已經越過驚濤駭浪到達彼岸。

回望神州,尚余一千萬方土地。進可攻,退可守,任他東南西北風。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資訊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