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董明珠又撒錢!發8千萬高溫補貼,霸氣福利背後的10條管理精髓

格力人才是挖不走的, 真被挖走, 也未必能用好!

自1994年底, 董明珠出任經營部部長以來, 一路披襟斬將, 為格力帶來了一系列重大變革創新,

最終, 格力歷經十年風雨, 創下營業額1400億佳績, 以中國品牌格力電器的身份進入世界500強, 排名第385位。 格力空調現今已佔據世界30%的市場份額。

在製造業和互聯網圈, 響噹噹的“第一網紅”董明珠, 昨日再次發聲, 稱因高溫酷暑, 為激勵員工工作, 在現有高溫津貼的基礎上, 每人額外一次性發放1000元, 為保證執行中不走樣, 補貼統一發放至員工工資卡。

只要是入職滿1個月以上的總部和各子公司員工均可享受。 根據百度資料顯示, 格力電器在職人員人數達8萬人。 掐指一算, 格力電器此次將總計支出8000萬元。 只能說董大姐這次送的大紅包, 夠霸氣!

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格力員工的幸福感, 各大網友看了也心癢癢。

@格力內部員工:“很多企業願意跟格力比銷售、比業績, 喜歡拿格力說事兒, 這回我們也希望同行們都來比一比, 讓所有員工都能有收穫感!”

@迷迷糊糊大人:朋友圈都炸了。 關鍵是明天發補貼, 今天才給通知, 這是驚喜啊。

@安靜:我們單位高溫補貼發了一盒藿香正氣水,

一小袋人丹, 一瓶風油精。 年年如此。 已經好幾年沒發白糖了。

@慢慢一:這兩個月是空調銷售的最旺季, 這兩個月基本相當於半年銷售額, 發八千萬也只是為了更好的創造利潤而已, 當然, 那麼厚道的公司也是少。

格力員工鬥志高昂, 大寫的愛心鋪滿屏!

董明珠壕氣沖天, 福利人人有份

董明珠曾表示“對於偷偷摸摸挖人的行為我們是非常痛恨的”。 並透露“去年曾經有一家國內知名家電企業的領導, 帶來一個班子來珠海駐紮挖我們的人。 知道這件事後, 格力電器派人去將對方打了一頓。 格力人才是挖不走的。 真被挖走, 也未必能用好!”

如此霸氣外露的霸道女總裁, 此膽識令人折服, 但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懂得恩威並施, 才能讓員工欲罷不能。

1、住得好:員工宿舍一人一間

董明珠擬投資20億元新建“人才公寓”, 實施“一人一間”計畫, 共計3000套住房, 主要用於解決格力電器骨幹員工的住房問題。 當時格力工廠的4萬多名員工, 均可享受:每人一間20平米的宿舍, 婚後還可享有一套50平米的兩室一廳過渡房。

人才公寓規劃藍圖

格力康樂員工社區裡, 園林鬱鬱蔥蔥, 景觀錯落有致, 超大規模的游泳池一汪碧水。 足球場、籃球場、圖書館、游泳池、醫院等一應俱全, 夫妻過渡房內電視、冰箱、空調等基本配置也是樣樣齊備。

只要員工在格力, 房子永不收回, 退休也不會,員工宿舍儼然成為另一個“家”,如此大大降低了員工流失率,工作三年以上的工人極少離開。

2、有功論賞:股權激勵

根據資料顯示,“董明珠時代”,格力電器累計分紅超過363億元。而董明珠本人也在歷次的分紅中獲得了超過2億元的收入。

2016年7月,格力完成員工股權激勵,派發出公司史上最大金額的分紅“紅包”。根據資料顯示,涉及的收益由逾千萬元至最低的3.9萬元。除了副總裁以上級別14人獲益數百萬,收益在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員工多達653人,10萬元以下的員工則有390人。

3、拿得多:優越的薪酬福利待遇

2016年8月,恰逢空調旺季,格力宣佈在6、7兩個月裡為格力空調的安裝工每人每台額外補貼100元高溫安裝費,此制度延續至今。

2016年11月,感恩節期間,格力所有員工每人每月增發1000元,只要入職滿三個月的員工人人有份。內部員工表示,相比較原單位只有兩三千元工資,在格力月工資每月5000以上,她感到很滿足、很知足。

在2017年1月,春節後,董明珠在年會上表示“年終獎每人送一萬,外加一部格力手機”,還要求其所有員工必須使用。企業以心換心,充分體現了格力的忠心文化。

企業的營收數字可以在一瞬間做得很漂亮,但往往不可持續。如果要想持續發展,一定要在制度上做文章。董明珠在人才的選、用、育、留方面又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贏得員工忠誠,

要創造有尊嚴的工作環境

董明珠說,“格力要做的,是讓員工在這個平臺中有尊嚴感、有自豪感,那麼他自然而然會留下來。”

在格力電器,沒有空降兵,公司的技術骨幹、中層幹部乃至高層領導,大都來自基層。格力電器的研發團隊,10多年土生土長培育起來的核心骨幹占研發團隊總數量的20%,負責中央空調的技術人員從40人發展至現在的1000人。大型空調的技術研發全部自主創新,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供員工自主成長,推行“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公私分明”的管理制度,讓8萬名員工“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機會、人人有希望”。

董明珠說:“我自己公平公正,中層幹部就不會有委屈,就沒有人顛倒是非打小報告,就不會傷害真正優秀的人才。”

公司不裁員,員工“只出不進”

格力的控員增效分為“硬體”與“軟體”兩方面,硬體是自動化與資訊化的升級,軟體是管理與流程的改善。所謂“控員”就是不給招聘,招聘一個新員工需要得到董明珠的批准,直到“解封”才能引進新人。

董明珠說,在管理上,格力從不搞末位淘汰制。她認為這不合理,一個人只要盡心盡力地做事,就對企業有價值。她雖然堅持原則,但不會推行不合理的規章制度。

格力也從不裁員,從2011年的9萬多員工到現在的7萬多,原因是每年的返鄉高峰自然流失。她說,格力不會再補充人員,而是通過內部效率提升來推動業績發展,在人員管理上,格力絕不會用裁員的方法轉移外部經濟變化帶來的壓力。

提供人才發展通道,

豐富的入職與在崗培訓

格力的培訓分成三個層級,公司級、部門級的和班組級,由專門的培訓部進行全面管理。新員工通過體檢進入格力公司後馬上就會開始相應培訓,讓新員工提前瞭解整個流水線包括崗位設置職責等相應內容,公司為此還專門設有一條配套的培訓生產線進行教學演示。

而且格力公司鼓勵一線員工積極考證,提高專業技能水準,比如焊工證、叉車證、電工證、維修證等等,這些證由協力廠商專業技能機構進行評定。

新員工培訓,在崗培訓等,使得員工不斷更新技能,更加具有職場競爭力。

鼓勵員工建言獻策、重獎人才

為了進一步提升員工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格力對那些對空調技術研發以及品質控制有貢獻的員工會給予重大獎勵。例如,為激勵品質改善,格力每年都會評選科技進步獎,重獎科技人才,最高獎金可達100萬元。

扼殺權力腐敗,樹立企業品牌形象

董明珠認為“一個人的財富再多,如果不能讓更多的人在你創造財富的時候,得到共用,那這個財富創造得沒有價值。”

當了部長之後,她發現公司比內地的國企還要嚴峻:沒有規章制度、沒有行為標準,企業內部還有腐敗。董明珠猜想不是有權才腐敗,有交易的地方就可能有腐敗。

一位廣西領導帶來的關係戶,認為自己有後臺,做事為所欲為,開票的時候想給誰開,就給誰開,漸漸地在無形中形成了“這個人不能得罪”、“那個人不能得罪”的氛圍,所有人辦事都察言觀色。

不僅如此,格力的招聘也有水分,在旺季,到了搬運工的環節也會有腐敗。層層腐敗是無法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的。董明珠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為了立制度,她當時用了一個很笨的辦法,要求把每個崗位的標準掛在牆上,大家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參照自己的標準檢討自己的行為。

例如,規定早晨不能遲到、上班時間不能吃東西。董明珠的辦公室是透明的,員工一切行為接收眼底,遲到的問題是解決了,可不吃東西的事情,大家都覺得她可能是說說而已。

有一天,被董明珠看到一名員工正在吃東西,這時候下班鈴剛好響起,她說你們的嘴在吃東西的時候沒有響鈴,所以一人罰款50元(1995年,後勤人員最高工資800塊)。

50塊錢對員工來講蠻心痛的,個個都求饒。董明珠說不行,必須罰,那個發吃的的人罰100。

這件事發生之後,直到現在,格力的員工都絕對不會帶吃的到公司來。這是件小事,但細節決定成敗。

對於關係戶的腐敗,董明珠認為“不瞞大家說,我有意、無意地覺得,對領導幹部帶來的員工應該比別人的要求要高一倍。”

她立了個規矩“款到發貨”,這也是從1995年至今,格力一直貫徹的,不僅打擊了腐敗現象,也開創了製造業的先例。

當時,一家經銷商沒有付款就給發了貨,因此,被罰了100塊(他當時的工資是800塊),“不知道他背後有多少交易,100塊錢對他可能不重要,但面子很重要。”董明珠說。

格力內部出現的問題都會全公司通報,這個通報在全公司引起了熱議,大家覺得董明珠好厲害,老總帶來的人她也敢敲打。通報之後,她降了他一級工資,意味著他一直都要比別人每月少掙八、九十塊,他著急了。

不出所料,第二天老總把董明珠叫去,她說“我沒有跟你對著幹,我做這件事情是維護企業的利益、也維護你的利益。”

“和老闆過不去的,是那個關係戶,其他員工私下議論紛紛、對這個企業一旦沒有信心,內部人員不能大膽做事,還如何能談發展、談生存?”

董明珠10條經典管理語錄

作為一名女性管理者,董明珠愛恨分明、不留情面的真性情,是其管理風格的體現;不必為了迎合員工而隱忍不發,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是董明珠的管理之道。

以下這10條管理經典語錄,更是讓你真正感受到“鐵娘子”的管理智慧。

1、一個領導者要有犧牲的精神。奉獻精神就是一種犧牲,不能考慮個人得失。

2、領導者真正的柔情是批評員工。看到你出了問題還裝作沒看到,這對於一個領導來講是不負責任的。

3、優秀的企業家應該承擔起責任,為員工營造一種安全感,讓他們感覺有所依靠。

4、行銷不是忽悠人,而是要有一個很好的制度。

5、不和任何人做“交易”。

6、管小事才能成大事。關注細節,才不會有大問題。

7、寬鬆不等於放縱。寬鬆之外要有鐵的制度,真正的民主並不是沒有約束,一個缺乏制度的公司,最大受害者是好員工。

8、企業文化就像玩魔術。格力有一個視頻短片,講一位叉車工人苦練技術,後來開叉車就像玩魔術一樣的故事。是企業文化和崇尚的工匠精神讓每一個格的人務實、有擔當。文化的核心是一個沉澱積累的過程。

9、坦蕩的公開錯誤是自信的表現。

10、企業的領導者不能和員工的思維錯位。要讓那些為公司作出貢獻的員工有安全感,讓他們有發展的平臺,有施展才華的舞臺。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關係、個人的印象好壞來決定是否給他們機會,機會應該對所有人敞開。

做管理,細節彰顯格局,你怎麼看?

退休也不會,員工宿舍儼然成為另一個“家”,如此大大降低了員工流失率,工作三年以上的工人極少離開。

2、有功論賞:股權激勵

根據資料顯示,“董明珠時代”,格力電器累計分紅超過363億元。而董明珠本人也在歷次的分紅中獲得了超過2億元的收入。

2016年7月,格力完成員工股權激勵,派發出公司史上最大金額的分紅“紅包”。根據資料顯示,涉及的收益由逾千萬元至最低的3.9萬元。除了副總裁以上級別14人獲益數百萬,收益在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員工多達653人,10萬元以下的員工則有390人。

3、拿得多:優越的薪酬福利待遇

2016年8月,恰逢空調旺季,格力宣佈在6、7兩個月裡為格力空調的安裝工每人每台額外補貼100元高溫安裝費,此制度延續至今。

2016年11月,感恩節期間,格力所有員工每人每月增發1000元,只要入職滿三個月的員工人人有份。內部員工表示,相比較原單位只有兩三千元工資,在格力月工資每月5000以上,她感到很滿足、很知足。

在2017年1月,春節後,董明珠在年會上表示“年終獎每人送一萬,外加一部格力手機”,還要求其所有員工必須使用。企業以心換心,充分體現了格力的忠心文化。

企業的營收數字可以在一瞬間做得很漂亮,但往往不可持續。如果要想持續發展,一定要在制度上做文章。董明珠在人才的選、用、育、留方面又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贏得員工忠誠,

要創造有尊嚴的工作環境

董明珠說,“格力要做的,是讓員工在這個平臺中有尊嚴感、有自豪感,那麼他自然而然會留下來。”

在格力電器,沒有空降兵,公司的技術骨幹、中層幹部乃至高層領導,大都來自基層。格力電器的研發團隊,10多年土生土長培育起來的核心骨幹占研發團隊總數量的20%,負責中央空調的技術人員從40人發展至現在的1000人。大型空調的技術研發全部自主創新,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供員工自主成長,推行“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公私分明”的管理制度,讓8萬名員工“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機會、人人有希望”。

董明珠說:“我自己公平公正,中層幹部就不會有委屈,就沒有人顛倒是非打小報告,就不會傷害真正優秀的人才。”

公司不裁員,員工“只出不進”

格力的控員增效分為“硬體”與“軟體”兩方面,硬體是自動化與資訊化的升級,軟體是管理與流程的改善。所謂“控員”就是不給招聘,招聘一個新員工需要得到董明珠的批准,直到“解封”才能引進新人。

董明珠說,在管理上,格力從不搞末位淘汰制。她認為這不合理,一個人只要盡心盡力地做事,就對企業有價值。她雖然堅持原則,但不會推行不合理的規章制度。

格力也從不裁員,從2011年的9萬多員工到現在的7萬多,原因是每年的返鄉高峰自然流失。她說,格力不會再補充人員,而是通過內部效率提升來推動業績發展,在人員管理上,格力絕不會用裁員的方法轉移外部經濟變化帶來的壓力。

提供人才發展通道,

豐富的入職與在崗培訓

格力的培訓分成三個層級,公司級、部門級的和班組級,由專門的培訓部進行全面管理。新員工通過體檢進入格力公司後馬上就會開始相應培訓,讓新員工提前瞭解整個流水線包括崗位設置職責等相應內容,公司為此還專門設有一條配套的培訓生產線進行教學演示。

而且格力公司鼓勵一線員工積極考證,提高專業技能水準,比如焊工證、叉車證、電工證、維修證等等,這些證由協力廠商專業技能機構進行評定。

新員工培訓,在崗培訓等,使得員工不斷更新技能,更加具有職場競爭力。

鼓勵員工建言獻策、重獎人才

為了進一步提升員工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格力對那些對空調技術研發以及品質控制有貢獻的員工會給予重大獎勵。例如,為激勵品質改善,格力每年都會評選科技進步獎,重獎科技人才,最高獎金可達100萬元。

扼殺權力腐敗,樹立企業品牌形象

董明珠認為“一個人的財富再多,如果不能讓更多的人在你創造財富的時候,得到共用,那這個財富創造得沒有價值。”

當了部長之後,她發現公司比內地的國企還要嚴峻:沒有規章制度、沒有行為標準,企業內部還有腐敗。董明珠猜想不是有權才腐敗,有交易的地方就可能有腐敗。

一位廣西領導帶來的關係戶,認為自己有後臺,做事為所欲為,開票的時候想給誰開,就給誰開,漸漸地在無形中形成了“這個人不能得罪”、“那個人不能得罪”的氛圍,所有人辦事都察言觀色。

不僅如此,格力的招聘也有水分,在旺季,到了搬運工的環節也會有腐敗。層層腐敗是無法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的。董明珠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為了立制度,她當時用了一個很笨的辦法,要求把每個崗位的標準掛在牆上,大家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參照自己的標準檢討自己的行為。

例如,規定早晨不能遲到、上班時間不能吃東西。董明珠的辦公室是透明的,員工一切行為接收眼底,遲到的問題是解決了,可不吃東西的事情,大家都覺得她可能是說說而已。

有一天,被董明珠看到一名員工正在吃東西,這時候下班鈴剛好響起,她說你們的嘴在吃東西的時候沒有響鈴,所以一人罰款50元(1995年,後勤人員最高工資800塊)。

50塊錢對員工來講蠻心痛的,個個都求饒。董明珠說不行,必須罰,那個發吃的的人罰100。

這件事發生之後,直到現在,格力的員工都絕對不會帶吃的到公司來。這是件小事,但細節決定成敗。

對於關係戶的腐敗,董明珠認為“不瞞大家說,我有意、無意地覺得,對領導幹部帶來的員工應該比別人的要求要高一倍。”

她立了個規矩“款到發貨”,這也是從1995年至今,格力一直貫徹的,不僅打擊了腐敗現象,也開創了製造業的先例。

當時,一家經銷商沒有付款就給發了貨,因此,被罰了100塊(他當時的工資是800塊),“不知道他背後有多少交易,100塊錢對他可能不重要,但面子很重要。”董明珠說。

格力內部出現的問題都會全公司通報,這個通報在全公司引起了熱議,大家覺得董明珠好厲害,老總帶來的人她也敢敲打。通報之後,她降了他一級工資,意味著他一直都要比別人每月少掙八、九十塊,他著急了。

不出所料,第二天老總把董明珠叫去,她說“我沒有跟你對著幹,我做這件事情是維護企業的利益、也維護你的利益。”

“和老闆過不去的,是那個關係戶,其他員工私下議論紛紛、對這個企業一旦沒有信心,內部人員不能大膽做事,還如何能談發展、談生存?”

董明珠10條經典管理語錄

作為一名女性管理者,董明珠愛恨分明、不留情面的真性情,是其管理風格的體現;不必為了迎合員工而隱忍不發,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是董明珠的管理之道。

以下這10條管理經典語錄,更是讓你真正感受到“鐵娘子”的管理智慧。

1、一個領導者要有犧牲的精神。奉獻精神就是一種犧牲,不能考慮個人得失。

2、領導者真正的柔情是批評員工。看到你出了問題還裝作沒看到,這對於一個領導來講是不負責任的。

3、優秀的企業家應該承擔起責任,為員工營造一種安全感,讓他們感覺有所依靠。

4、行銷不是忽悠人,而是要有一個很好的制度。

5、不和任何人做“交易”。

6、管小事才能成大事。關注細節,才不會有大問題。

7、寬鬆不等於放縱。寬鬆之外要有鐵的制度,真正的民主並不是沒有約束,一個缺乏制度的公司,最大受害者是好員工。

8、企業文化就像玩魔術。格力有一個視頻短片,講一位叉車工人苦練技術,後來開叉車就像玩魔術一樣的故事。是企業文化和崇尚的工匠精神讓每一個格的人務實、有擔當。文化的核心是一個沉澱積累的過程。

9、坦蕩的公開錯誤是自信的表現。

10、企業的領導者不能和員工的思維錯位。要讓那些為公司作出貢獻的員工有安全感,讓他們有發展的平臺,有施展才華的舞臺。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關係、個人的印象好壞來決定是否給他們機會,機會應該對所有人敞開。

做管理,細節彰顯格局,你怎麼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