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是聞一多先生的高徒,世紀詩翁,被譽為“農民詩人”

如題, 他是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的高徒, 世紀詩翁, 被譽為“農民詩人”。

根據以上資訊, 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臧克家先生。

臧克家 (1905.10.8~2004.2.5)是中國現代傑出的詩人、作家和編輯家, 山東濰坊市諸城(屬古琅琊)人, 山東大學知名校友, 國學大師季羨林的同鄉兼摯友(臧克家比季羨林大6歲)。

臧克家出生在一個中小地主家庭裡, 雖然是封建家庭, 但是臧家的文化氛圍一直很濃——臧克家的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滿清時期考取過不大不小的“功名”, 他的父親也是從法政學堂畢業的。 所以, 臧家也可以稱得上是書香門第。

然而, 不幸的是, 臧克家8歲的時候, 他的生母便去世了, 父親因患有肺病、終年咳血, 最終也僅僅活了34歲就與世長辭。

由於家庭的變故, 臧克家小時候經常和貧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 因而從小就對農民悲慘、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的瞭解和認識, 這是他後來能成為“農民詩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1923年, 臧克家考入濟南省立第一師範, 受五四運動的影響, 他開始學習寫新詩、他的文學創作生涯也由此正式開始。 在校期間, 臧克家曾向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以散文為主的文學刊物——《語絲》投稿, 並得到了周作人(魯迅的二弟)的回信, 不久《語絲》將他的投稿《別十與天罡》(一篇散文, 事實上, 臧克家先生的創作的散文在數量和品質上都不比詩歌遜色)登了出來。

帶著第一次在大刊物上發表作品的喜悅, 臧克家又開始向其他刊物投稿並獲得成功。

後來, 奉系軍閥張宗昌在山東的黑暗統治讓臧克家感覺壓抑得透不過氣來, 於是他和同學結伴到武漢, 並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曾隨部隊參加討伐楊森、夏鬥寅的戰鬥。 大革命失敗後, 臧克家被迫回到家鄉, 後又被迫逃亡到東北地區, 期間, 他用詩歌記錄了自己在東北的生活。

1930年暑假, 臧克家回到山東, 並積極報考青島大學(山東大學前身)。 雖然數學考了0分、吃了“鴨蛋”, 但憑藉國文98分的高分, 臧克家依然被破格錄取。 是的, 臧克家是幸運的, 而這幸運的背後應該感謝聞一多先生慧眼識英才。 就像熊慶來發現華羅庚的數學天才一樣,

聞一多對臧克家的高考作文——《雜感》詩非常欣賞, 當即決定破格錄取這個富有詩才的年輕人。

在聞一多先生的指導下, 臧克家開始系統學習寫作新詩, 並開啟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重要一頁, 成為中國現實主義新詩的開山人之一。 臧克家的詩含蓄深沉、詩風質樸凝煉, 飽含對農民苦難和堅忍的關注。 聞一多曾說, “克家的詩, 沒有一首不具有一種極其頂真的生活的意義。 ”

臧克家熱愛創作、醉心寫詩, “常為了一個字的推敲, 一個人踱盡一個黃昏”。 從1923年開始學習新詩算起, 直到2004年去世, 臧克家的創作生涯竟然長達80餘年, 留下了近630萬字的作品。

作為現代詩壇的泰斗, 臧克家稱得上是一位“世紀詩翁”,

一生創作出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歌、出版過三十餘部詩集, 其代表作《有的人》更是家喻戶曉, 一句“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2004年2月5日, 臧克家因病逝世, 享年99歲。

在臧克家的追悼會上, 有人送來一副挽聯, 上書“一代文章傳浩氣, 百年風雨鑄詩魂”, 而這恰恰是臧老一生的真實寫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