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的“空城計”漏洞百出,這才是司馬懿的高明之處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橋段讓人耳熟能詳, 比如溫酒斬華雄, 草船借箭, 空城退敵, 但這些畢竟是作為小說作品中出現的, 究竟在歷史上是否存在, 就很難說了。 畢竟《三國演義》是作為小說存在著作的, 許多事實並非史實。

今天我們要講講“空城退敵”這一橋段, 當時的背景已經是諸葛亮掌握蜀國大權, 出祁山時在馬謖痛失街亭之後, 諸葛亮退兵守城。 後來諸葛亮以空城嚇退多疑的司馬懿, 這橋段甚至被後人列入三十六計中, 成了心理戰役的主要例子。

實際上, 空城退敵的情節還是經不起推敲的。 首先最明顯的問題,

諸葛亮當時鎮守西城縣, 地方就那麼大, 即便裡面藏滿伏兵也未必能打贏司馬懿十萬大軍, 所以說司馬懿的退兵絕非中計。

就當時的背景來看, 蜀國的實力已經嚴重旁落, 武將和謀士都比較匱乏, 再加上頻繁的發動戰爭, 致使國力衰減, 最後只有智謀超群的諸葛亮成了蜀國的頂樑柱。

但是為什麼司馬懿還是跑了呢, 實際上並不是害怕“空城”裡面的人, 不得不服這個諸葛亮。 諸葛亮是在走險棋, 他也猜到司馬懿會退兵, 因為諸葛亮知道自己死了, 下一個死的就是司馬懿自己。 司馬懿是個聰明人, 知道蜀國國力衰敗, 諸葛亮也沒有什麼翻盤的機會, 但如果魏國過分的強大, 會讓司馬懿的地位不保。

而司馬懿第一次被魏國所用就是為了對付諸葛亮, 當時他已經七十多歲了, 假如司馬懿真的除掉了諸葛亮, 也只能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

司馬懿本人臨死前曾經有一句遺言, “吾事魏歷年, 官授太傅, 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 吾嘗懷恐懼。 ”

這一句話就道出了司馬懿的本意, 司馬懿的一生在魏國做官, 但是卻沒有掌實權, 不但不能被重用, 而且還有性命之憂。 司馬懿一直忍到七十多歲才迎來了機會, 他的前半生都在忍, 在亂世三國中, 各種群雄崛起, 等他們彼此廝殺殆盡時, 司馬懿才為自己找到了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