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醴陵人不知道的東西南北小故事之王仙

今夏的醴陵小故事

到這期已經是第七個了

東西南北有那麼多地方

你記住了幾個呢~

今天的小故事

關於帶著“仙氣”的王仙

王仙鎮位於醴陵市中部偏東北

距市區14公里。

王仙

醴陵工業重鎮和經濟強鎮。

擁有牢固的工業基礎、

全民的工業意識、

以及高素質的工業人才,

工業門類齊全,

產業佈局合理。

據《湖南通志(卷十四地理十四山川二》

王仙山

一名大山, 又名王喬山,

世傳王喬煉丹於此。

唐代大曆(766——779)年間,

有個叫護國的江南僧人雲遊到醴陵,

寫過一首《題醴陵王仙觀歌》,

開篇便是:

“王喬一去空仙觀, 白雲至今凝不散”。

可以知道這個說法由來已久,

也許將王喬與王仙相聯繫起來,

護國才是始作俑者呢?

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

又有故事相傳

王喬在三獅洞煉丹成仙,

《後漢·郡國志》引《荊州記》,

始有王仙山之稱。

解放後鄉、社、鎮均以王仙命名。

王喬為道仙,

王喬即王子喬,

為有名仙人,

古詩十九首中《生年不滿百》有詩句

“愚者愛惜費, 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 難可與等期。 ”

其中的“仙人王子喬”,

指的就是王喬了。

獅形山有三個岩洞, 稱三獅洞,

二明一暗。 在三個洞都不是溶洞,

所以沒有奇形怪狀的鐘乳石。

三獅洞至今還在。

洞面向東北敞口, 洞可容數百人。

在洞口旁另有一小洞, 可通入洞中陰河。

其洞中空間可容上千人。

內分三洞,內洞似樓閣。

兩旁分列觀音和包公神像。

有一伏流,總面積6000平方米。

隔流有石床,石臼遺跡則難找到。

20世紀80年代初,

當地鄉民開發此洞時,

還發現近陰河的洞穴中有石桌石凳。

可見先人曾在此活動過,

是否是王喬隱居此洞煉丹,

也無確證。

以上就是關於王仙的地名小故事了

如果還想知道更多醴陵小故事

請及時關注我們的推送哦~

如果你有故事

也歡迎分享給我

分享給每一個關注著醴陵的人

其洞中空間可容上千人。

內分三洞,內洞似樓閣。

兩旁分列觀音和包公神像。

有一伏流,總面積6000平方米。

隔流有石床,石臼遺跡則難找到。

20世紀80年代初,

當地鄉民開發此洞時,

還發現近陰河的洞穴中有石桌石凳。

可見先人曾在此活動過,

是否是王喬隱居此洞煉丹,

也無確證。

以上就是關於王仙的地名小故事了

如果還想知道更多醴陵小故事

請及時關注我們的推送哦~

如果你有故事

也歡迎分享給我

分享給每一個關注著醴陵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