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電影72變,《建軍大業》有一點比《戰狼2》更值得肯定

《戰狼2》的激昂救市與《建軍大業》的勇敢嘗試, 讓“主旋律”這個涵義並不明確的詞語重新回歸大眾面前。

提起“主旋律”三個字, 大家都會有既不好看也不賣座的印象。 傳統的主旋律電影, 喜歡端著架子講大道理教化觀眾, 讓人不勝其煩。

尤其是早些年的很多英模傳記片, 在敘事借用上世紀20年代的苦情戲模式, 當然不能讓觀眾買帳。

苦情戲能夠成功,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能揭示複雜人性和暴露社會現實, 如《親愛的》(2014, 陳可辛), 而非英雄楷模鞠躬盡瘁, 不幸遭遇車禍或重病, 這簡化了影片本身的矛盾衝突, 也大大減弱了悲劇的深刻性。

中國的主旋律電影有三個階段, 從1987年提出“主旋律”的說法到新世紀之前, 是用政治思維把握電影;新世紀初, 開始市場化之後, 主旋律電影進入了一個調試局面;近幾年, 主旋律電影進入完全市場化階段, 不斷探測市場高點。

從《集結號》到《戰狼2》《建軍大業》, 十年間主旋律電影的發展節點

2006年的《雲水謠》(尹力導演, 劉恒編劇, 徐若瑄、李冰冰、陳坤主演)把主旋律電影拍成了愛情片, 相愛的人沒能在一起, 根源是海峽兩岸的不能統一。 打破了傳統的單一題材, 獲得了成功。

《雲水謠》

當然,

《雲水謠》的成功不單是因為與愛情片的結合, 而是重視個體價值、個體的情感表達。 2007年的票房冠軍、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2.5億), 也如是。

《集結號》走的是商業大片道路, 卻去英雄化。 在穀子地(張涵予飾演)等士兵身上, 我們看到了作為普通人面對死亡的恐懼、對生存的渴望, 這打破了高大全的刻板英雄形象。

《集結號》

2009年高群書與陳國富聯合執導的《風聲》(2億), 又做出了新的探索:主旋律+諜戰片元素。 《風聲》中的監視、軟禁、審問、層層圈套, 加劇了懸疑氛圍, 誰是“老鬼”的懸念設置, 像參與狼人殺遊戲一樣調動著觀眾的神經, 增加了觀影快感。

從2009年9月的《建國大業》(韓三平、黃建新執導, 3.9億)拉開“建國三部曲”的大幕, 形成了一種“全明星陣容的豪華獻禮片”的路數。 《建國大業》《建黨偉業》(2011年, 韓三平、黃建新執導, 3.7億)是主旋律電影對商業化明星元素的最極致運用, 也是贏得高票房的重要原因。 作為吸引觀眾進入影院的重要市場手段, 這無可厚非。

《建黨偉業》

同樣在2009年,還有一部值得一提的電影——《十月圍城》(陳德森導演,陳可辛監製,2.2億)。《十月圍城》中的打鬥、俠義精神,都借鑒了經典武俠片元素,將國家革命大義置換為俠義與恩仇。

《十月圍城》工作照

到了2010年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6.5億),主旋律題材創作的一個重要變化漫溢出來:關注人物的情感。其實這一點在馮導的《集結號》裡已有了表現。無論是穀子地為弟兄們尋找公平,還是張靜初飾演的方登、徐帆飾演的母親,人物都背負了相當大的情感包袱,這種個人化的情感訴求很容易激發觀眾的共鳴。

《唐山大地震》

2014年有一部獨特的,用新技術、新思維翻拍紅色經典的《智取威虎山》(徐克執導、黃建新監製,8.8億)。從形式、內容到老少咸宜的觀眾群,它都代表著主旋律電影商業化的又一次強力進階。

《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有三大經驗:第一,是商業片敘事手法,驚恐、追擊、困境、奇襲與營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敘事節奏,抓住了觀眾。第二,是保持了徐克武俠片的故事與人物塑造的傳奇性。第三便是3D技術帶來的視覺奇觀。

2015年的《戰狼》(吳京導演,5.45億)將主旋律電影拉回傳統的軍事題材,按照商業類型片手法打造了一部完成度較高的軍事動作片。再往下捋,便是去年的警匪片《湄公河行動》(林超賢導演,近12億)。

《湄公河行動》的成功將多年以來的探索經驗呈現出來:更加成熟、一口氣燃到底的敘事節奏,更具有視覺衝擊力的大場面,有些“污點”的硬漢男性,更新角度的切入,更易引起共鳴的主流價值觀表達方式等。

《湄公河行動》

誠然,這種方方面面的極致化大片思路,也是《戰狼2》成功的原因。不同的是,如果《湄公河行動》還是“小分隊+雙雄”模式的話,《戰狼2》已更極致到個體超級英雄上去了。

《建黨偉業》

同樣在2009年,還有一部值得一提的電影——《十月圍城》(陳德森導演,陳可辛監製,2.2億)。《十月圍城》中的打鬥、俠義精神,都借鑒了經典武俠片元素,將國家革命大義置換為俠義與恩仇。

《十月圍城》工作照

到了2010年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6.5億),主旋律題材創作的一個重要變化漫溢出來:關注人物的情感。其實這一點在馮導的《集結號》裡已有了表現。無論是穀子地為弟兄們尋找公平,還是張靜初飾演的方登、徐帆飾演的母親,人物都背負了相當大的情感包袱,這種個人化的情感訴求很容易激發觀眾的共鳴。

《唐山大地震》

2014年有一部獨特的,用新技術、新思維翻拍紅色經典的《智取威虎山》(徐克執導、黃建新監製,8.8億)。從形式、內容到老少咸宜的觀眾群,它都代表著主旋律電影商業化的又一次強力進階。

《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有三大經驗:第一,是商業片敘事手法,驚恐、追擊、困境、奇襲與營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敘事節奏,抓住了觀眾。第二,是保持了徐克武俠片的故事與人物塑造的傳奇性。第三便是3D技術帶來的視覺奇觀。

2015年的《戰狼》(吳京導演,5.45億)將主旋律電影拉回傳統的軍事題材,按照商業類型片手法打造了一部完成度較高的軍事動作片。再往下捋,便是去年的警匪片《湄公河行動》(林超賢導演,近12億)。

《湄公河行動》的成功將多年以來的探索經驗呈現出來:更加成熟、一口氣燃到底的敘事節奏,更具有視覺衝擊力的大場面,有些“污點”的硬漢男性,更新角度的切入,更易引起共鳴的主流價值觀表達方式等。

《湄公河行動》

誠然,這種方方面面的極致化大片思路,也是《戰狼2》成功的原因。不同的是,如果《湄公河行動》還是“小分隊+雙雄”模式的話,《戰狼2》已更極致到個體超級英雄上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