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眾多文學大家探討《昨日的邊城》

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中國作協會員、詩人、小說家、散文家龔靜染新作《昨日的邊城》剛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就在讀書圈引起巨大反響。 這是關注邊地馬邊的一部文學作品。

《華西都市報》的當代書評以專版重磅推出了訪談《一個作家的行走:“與故事和人物突然相遇”》, 龔靜染細說自己的寫作計畫。

著名詩人、評論家向以鮮評論四川非虛構寫作說, 其中的姣姣者當數阿來的《瞻對》、蔣藍的《一個晚清提督的蹤跡史》和龔靜染新近推出的《昨日的邊城》。 上述三書各領風騷各擅所長, 為中國的非虛構寫作貢獻了難得的範本。 蔣藍濃墨重彩為一個“二流歷史人物”晚清四川提督唐友耕立傳, 從蛛絲馬跡中尋覓歷史的血腥煙雲;阿來的《瞻對》, 則是史筆詩心, 為一個處於漢藏交匯之地的鐵疙瘩康巴部落寫下波瀾壯闊的傳奇;而龔靜染《昨日的邊城》, 試圖打通一座漢彝雜居的小涼山邊城的歷史脈絡。

成都日報首席記者、散文家、詩人蔣藍在《龔靜染:我的小城敘事》裡說:在我看來, 你近20年的寫作, 核心是小城與邊城, 但它們具有文化、戰略、經濟飛地的作用, 採用了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散文、隨筆、非虛構等言說方式, 讓我想起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鄉村風俗場景。 如果說巴爾扎克是風俗史詩, 那麼福克納的鄉村風俗描寫, 具有霍桑的魔幻意味。 你的小城敘事則是對四川邊城風俗與邊城地理的文學狀寫與真相復原, 多向度地豐富了四川文學在這一領域書寫的匱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