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戰狼2票房超34億創紀錄:為何糾纏劇情弱智的人都錯了?

在8月8日一早, 《戰狼2》綜合票房已達34.3億, 超越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所保持的中國電影最高票房紀錄33.9億, 順利登頂內地影史票房冠軍。 為此, 《美人魚》官微發佈賀圖, 吳京回應“魚你一起, 為中國觀眾拍更多好電影。 ”此外著名喜劇導演徐崢也恭喜吳京成為新科冠軍。

按照媒體的評論, 現在《戰狼2》面前的對手只有他自己, 每一次票房的增加都是在書寫新的記錄。 從《戰狼2》上映開始, 有些人就一直批評該片就是兜售愛國主義、迎合“小粉紅”, 這才有這麼高的票房。 他們認為《戰狼2》相比美國的動作電影大片差遠了,

遠達不到《速度與激情》《皇家賭場》《真實的謊言》等A級大片的水準, 放到美國也就是個B級片, 而且在美國的票房很慘澹。

事實上, 說這樣的話的人, 恰恰不理解電影與文化圈的特殊關係。 電影攝像機首先由美國發明, 電影製作首先由法國人創造, 然後電影工業又在美國好萊塢發展壯大。

但這並不意味著世界只有甚至只能有美國電影或者法國電影。 因為電影屬於文化範疇, 而由於語言、文化、國情的差異, 儘管美式大片主宰世界, 但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會拍攝屬於自己的電影。 當然由於國際影響力的不同, 很多國家的電影工業很不發達或被美國電影傾銷所壓制,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有些國家也會產生具有本國特色、滿足本國觀眾需求的電影, 例如近年崛起的韓國電影以及伊朗電影。

美人魚都能達到33億票房, 這個目標很難超越嗎?

同樣, 中國也需要中國人愛看的電影, 尤其是一個幾億人口的巨型電影市場, 僅靠美式大片是無法滿足需求的。 現在華語票房前十位的電影, 除了速8、速7和變4是典型美式大片之外, 其餘都是中國人的電影, 而且它們在國外的票房也很一般, 那能說美人魚、捉妖記、港囧這些片子拍的很爛嗎?美國電影的製作水準是最高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大片永遠霸佔中國市場, 因為中國的歷史、國情、民族性格和美國都不相同。

中國觀眾本質上更喜歡中國人導演和演出的電影。 這種天生的文化親近性, 是中國電影人最值得珍視的財富。

而相對於美人魚等華語大片, 《戰狼2》高舉愛國主義大旗是不是就是討巧呢?非也。 愛國主義這面大旗, 不是《戰狼2》發明的, 而是在中國文化中扛了兩千多年。 屈原、李白、王維、陸游都是愛國主義詩人, 他們或是用詩歌表現國家和民族的抗爭, 或是用絕句律詩謳歌祖國山河的壯麗、中原王朝的豪邁。 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中國文化, 根本無法回避愛國主義。 因為中華民族在朝代更替和世界變幻中飽嘗了民族復興和沉淪的起起落落, 正是這種歷史和文化的傳承, 使得愛國主義在中國的文藝作品中,

總能獲得最廣泛的共鳴。 這是一種歷史的積澱, 甚至形成了文化的基因代碼。 很多人都在引用美國人薩繆爾·詹森“愛國主義是流氓的最後庇護所”的名言(其實這句話是否說過有爭議), 但中國不是美國, 這句話更不能成為我們戲謔愛國主義的理由。 中國人對腳下這片土地和民族復興的情感, 美國人無法理解。

嶽飛的《滿江紅》

美國電影也追求愛國主義,但中美兩國人對愛國主義的訴求是並不相同的。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美國的誕生是和英國政府抗爭的結果,美國愛國主義和中國愛國主義的最顯著區別,就是人和國家的關係。美國人愛美國,是因為移民到新大陸要追求個人的自由與財富,而中國人愛中國,是因為早已經和這片土地結合在一起。所以美國電影中宣揚愛國主義,是個人主義前提下的愛國主義。即便如此,美國愛國主義電影,實際在美國主流電影中,地位並不高。

《亂世佳人》

無論是絕對票房還是除去通貨膨脹的換算,美國電影票房的前50名,沒有一部是愛國主義電影。按照美國人的計算,票房電影最高的冠軍不是《阿凡達》,而是《亂世佳人》。這是因為傷亡慘重的南北戰爭奠定了美國強大的基礎,而美麗堅強,果敢自私的美國南方少女斯嘉麗,則又體現著美國人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樂觀主義的精神。《亂世佳人》之所以是美國電影的經典,因為它深深地契合美國這片土地和人民。個人的奮鬥、幻想、成功,才是美國電影的主流。這一特質,是現代世界美國電影獲得歡迎的最大賣點,因為這迎合了現代社會個體奮鬥的精神價值觀。然而中國人生活的改善、地位的提高,和中國的強大是分不開的。一批批中國人來到國外,愛國主義情感不是被稀釋,而是被濃縮,他們經過國內外的事實對比,發現了祖國強大對於他們的意義。因此,愛國主義從來不應該被中國文化人所忽視,也更不應該被中國電影人所忽視!

中國電影人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真正的想拍中國人喜歡看的電影,有沒有真正想表現21世紀中國人對祖國強大的呼喚與讚美。

也許會有人說,什麼年代了,電影還用愛國主義圈錢,但恰恰中國電影市場就是不能回避愛國主義的。而更詭異的是,近二三十年以來,國產電影一堆導演為了獻禮為了藝術為了獲獎,就是極少有人拍攝一部有叫好又叫座的愛國主義大片,似乎中國的導演和編劇,都自覺把自己提升到了國際高度,通過展示中國愚昧、自私、落後而揭示人性,通過解構英雄來毀滅崇高,就是忘了中國觀眾到底想看什麼?《戰狼2》即便蒼白的像杯白開水,但對於渴急了的中國觀眾,它就是瓊漿玉液。《戰狼2》34億的票房,就是中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界“精英思維”的宣戰書。

美軍也有很多類似《拆彈部隊》等渲染愛國主義的電影,但實際上在美國電影工業中地位不高

中國電影市場增長極為迅速,正在迅速接近美國電影市場,而可惜的是能夠為中國觀眾製作好電影的中國電影人卻寥寥無幾。資本運作和製作人員的高高在上,使得他們覺得中國觀眾就是白癡一樣被動接受者,西方大片能賺錢、無聊搞笑能賺錢、翻拍西遊能賺錢,最後發展到了找幾個小鮮肉亮亮相也能賺錢。中國觀眾在被動選擇的過程中,似乎完美詮釋了錢多、人傻的窘境。其實中國觀眾是寬容的,不是他們看不出中國電影的虛假繁榮,是因為只有中國電影說中國話離他們最近。中國觀眾用金錢來支撐國產電影的製作,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而是精英的鄙視。更有甚者,有的中國導演在用低俗搞笑片賺夠了中國人錢後,反倒用垃圾觀眾的評語來給他的衣食父母貼標籤。

《戰狼2》的34億也證明,中國觀眾對於真心實意服務觀眾的電影人,回報是豐厚的。如果某些人總想高高在上鄙視觀眾,必然被市場淘汰。

動作電影可以承載愛國主義的精神,特別是中國的動作電影,這幾乎可以算作是一種傳統。李小龍的《精武門》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但李小龍、李連傑、甄子丹甚至周星馳都拍過《精武門》,然而從李小龍到周星馳,《精武門》中的愛國主義從嚴肅到戲謔,這從本質上說明,以香港電影人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商業電影奇才,看到了中國觀眾對愛國主義電影的巨大需求,但香港本身的殖民地背景又無法讓這種愛國主義電影有著更為完美和充沛的釋放空間,當時商業化運作的香港電影更無法進入龐大的大陸市場。如果我們設想一下李小龍的《精武門》在1972年中國大陸上映,那麼中國的票房紀錄早就誕生了。

當然,吳京再拍一部《精武門》就無法滿足今天中國觀眾的需要,格局也太狹隘。今天的中國已經走向強大,中國觀眾不需要從陳真踢碎“東亞病夫”的牌子中獲得情感發洩,而需要看到中國能為世界和平作出更多貢獻,中國人在海外也能懲惡揚善、扶危濟困。因此,今天的《戰狼2》,是對《精武門》的致敬,更是一種超越。

在電影放映期間的一次訪談中,大獲全勝的吳京更是在訪談中怒懟網友質疑:看不慣別看,去看美國人的片子去!吳京的霸氣,讓很多網友叫好。當然在豆瓣等電影評論網站上,批評吳京電影情節單薄甚至弱智的聲音也一直存在。有些人認為:愛國主義電影沒有問題,但情節不能這麼弱智。

筆者認為針對《戰狼2》的劇情爭議,實際上很多觀影者和線民並沒有看清這部電影的類型。從本質來說《戰狼2》不是戰爭電影或者軍事電影,而是動作片。《戰狼2》不是《大決戰》這種反映解放戰爭的全景式戰爭電影,也不是《英雄兒女》反映抗美援朝英雄戰士的戰爭電影。《戰狼2》根本就沒有實際的戰爭衝突背景,儘管片中出現了中國艦艇使用巡航導彈攻擊武裝分子坦克的鏡頭,但這一背景是沒有實際事件作為支撐的。因此,質疑吳京在片中從頭到尾打不死,懷疑巡航導彈能否擊中坦克,則是根本誤判了電影的根本屬性。

動作電影,都是以電影主角為核心開展,哪有說電影進行到一半主角死翹翹的道理,因此現代動作電影多是展示暴力美學,而不是承載一些與情節推進無關的“事實合理性”。因此吳京的打不死,和布魯斯威利斯《虎膽龍威》中的打不死,道理是相同的。《戰狼2》通過拳拳到肉和激烈槍戰的近距離真實,展示暴力美學,進而推進“愛國主義”的外層表意符號。其實國外也將《戰狼2》歸結為超級英雄動作電影,只不過相比美式超級英雄電影,《戰狼2》沒有受輻射、技術加成等“打不死”的邏輯鋪墊,但這根本算不上動作電影的硬傷。

電影《孤獨的倖存者》

然而戰爭電影則不同,除了需要有史實的背景,更多的是展現國家宣傳部門或者導演個體對戰爭的思考和認識。戰爭電影主角當然不是打不死的小強,全景式戰爭電影死人無數,《英雄兒女》的主角王成和敵人同歸於盡,《孤獨的倖存者》團滅就剩一個活著救回來……甚至於很多戰爭電影,根本就沒有主角,主角就是歷史,演員只是點綴。例如國外拍攝的《最長的一日》和國內的《建軍大業》。因此,相比動作電影,軍事電影的內涵要更為深沉和豐富,角色多為“群像”,拍攝的難度和對劇本合理性的要求就高得多。儘管戰爭電影有動作電影的元素,更有射擊、爆炸等激烈的場面,但核心不是渲染暴力美學,而是為了闡述戰爭的意義、複雜性和殘酷性。

因此,《戰狼2》的成功,是一部動作電影的成功,而不是一部國產軍事題材電影的成功。如果有人想借鑒《戰狼2》來推進國產軍事題材的水準和票房,那將死的很難看。因為吳京的電影中的052D驅逐艦、導彈、坦克、火箭彈只是表層,核心是吳京的武打設計和近身搏擊動作。《戰狼2》通過設計冷鋒這一退伍兵的角色,把這部電影和中國軍隊關係模糊化,讓冷鋒的形象塑造,來實現對中國英雄、中國軍人的精神褒揚,讓觀眾在吳京的拼搏中感受“真實的虛幻”。

然而如果拍攝國產軍事題材電影,那麼觀眾的感受就變成了“虛幻的真實”,這裡要拿捏的手法就要複雜的多。因為軍事或者戰爭題材,要有真實的支撐,沒有戰爭或者軍事行動的背景、沒有軍隊重大事件的史實,無論場面多麼花哨,電影也會變得蒼白無力。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過多次對外戰爭,最近在進行史無前例的軍隊改革,但這些題材能不能碰,該怎麼拍攝,需要電影人尋找政策空間和創作思路。如果時機不成熟就不要拍攝。千萬不要看著《戰狼2》成功,就以為軍事電影的春天來了。單純以漏洞百出的軍事指揮、似是而非的戰術動作、莫名其妙的戰爭背景來拍攝軍事電影,那麼最後的結局肯定絕不樂觀,因為戰爭軍事題材電影和動作電影是有區別的,觀眾可以為吳京的動作電影叫好,但卻不會為不真實軍事電影買帳。

飯要一口口吃,吳京的成功,不是他一個人的成功,是李小龍以來幾代動作演員奠基的成果。正是由於和美國電影在導演、編劇、拍攝、特效等方面的差距,中國動作電影往往是靠演員在“搏命”,換來了世界承認的地位。中國電影現在世界上唯一能叫的起來的,就是動作電影。而在更為廣闊的電影種類中,中國電影的弱勢比比皆是。例如戰爭片、空戰片、科幻片,這些美式大片的強項,中國的差距很大,這不是單純引進國際化團隊就能解決的問題,有時候還需要軍方的配合與支援,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但筆者認為,最根本要求是電影製作者的心態要擺正,如果是真心熱愛電影,真心服務中國觀眾,那麼肯定能獲得觀眾的支援,而這就為國產電影的改進和發展提供了動力,畢竟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投機取巧,利用拍攝電影洗錢、炒作明星,依靠行政命令來推廣上映,那麼只能是讓中國電影和世界水準漸行漸遠。

嶽飛的《滿江紅》

美國電影也追求愛國主義,但中美兩國人對愛國主義的訴求是並不相同的。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美國的誕生是和英國政府抗爭的結果,美國愛國主義和中國愛國主義的最顯著區別,就是人和國家的關係。美國人愛美國,是因為移民到新大陸要追求個人的自由與財富,而中國人愛中國,是因為早已經和這片土地結合在一起。所以美國電影中宣揚愛國主義,是個人主義前提下的愛國主義。即便如此,美國愛國主義電影,實際在美國主流電影中,地位並不高。

《亂世佳人》

無論是絕對票房還是除去通貨膨脹的換算,美國電影票房的前50名,沒有一部是愛國主義電影。按照美國人的計算,票房電影最高的冠軍不是《阿凡達》,而是《亂世佳人》。這是因為傷亡慘重的南北戰爭奠定了美國強大的基礎,而美麗堅強,果敢自私的美國南方少女斯嘉麗,則又體現著美國人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樂觀主義的精神。《亂世佳人》之所以是美國電影的經典,因為它深深地契合美國這片土地和人民。個人的奮鬥、幻想、成功,才是美國電影的主流。這一特質,是現代世界美國電影獲得歡迎的最大賣點,因為這迎合了現代社會個體奮鬥的精神價值觀。然而中國人生活的改善、地位的提高,和中國的強大是分不開的。一批批中國人來到國外,愛國主義情感不是被稀釋,而是被濃縮,他們經過國內外的事實對比,發現了祖國強大對於他們的意義。因此,愛國主義從來不應該被中國文化人所忽視,也更不應該被中國電影人所忽視!

中國電影人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真正的想拍中國人喜歡看的電影,有沒有真正想表現21世紀中國人對祖國強大的呼喚與讚美。

也許會有人說,什麼年代了,電影還用愛國主義圈錢,但恰恰中國電影市場就是不能回避愛國主義的。而更詭異的是,近二三十年以來,國產電影一堆導演為了獻禮為了藝術為了獲獎,就是極少有人拍攝一部有叫好又叫座的愛國主義大片,似乎中國的導演和編劇,都自覺把自己提升到了國際高度,通過展示中國愚昧、自私、落後而揭示人性,通過解構英雄來毀滅崇高,就是忘了中國觀眾到底想看什麼?《戰狼2》即便蒼白的像杯白開水,但對於渴急了的中國觀眾,它就是瓊漿玉液。《戰狼2》34億的票房,就是中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界“精英思維”的宣戰書。

美軍也有很多類似《拆彈部隊》等渲染愛國主義的電影,但實際上在美國電影工業中地位不高

中國電影市場增長極為迅速,正在迅速接近美國電影市場,而可惜的是能夠為中國觀眾製作好電影的中國電影人卻寥寥無幾。資本運作和製作人員的高高在上,使得他們覺得中國觀眾就是白癡一樣被動接受者,西方大片能賺錢、無聊搞笑能賺錢、翻拍西遊能賺錢,最後發展到了找幾個小鮮肉亮亮相也能賺錢。中國觀眾在被動選擇的過程中,似乎完美詮釋了錢多、人傻的窘境。其實中國觀眾是寬容的,不是他們看不出中國電影的虛假繁榮,是因為只有中國電影說中國話離他們最近。中國觀眾用金錢來支撐國產電影的製作,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而是精英的鄙視。更有甚者,有的中國導演在用低俗搞笑片賺夠了中國人錢後,反倒用垃圾觀眾的評語來給他的衣食父母貼標籤。

《戰狼2》的34億也證明,中國觀眾對於真心實意服務觀眾的電影人,回報是豐厚的。如果某些人總想高高在上鄙視觀眾,必然被市場淘汰。

動作電影可以承載愛國主義的精神,特別是中國的動作電影,這幾乎可以算作是一種傳統。李小龍的《精武門》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但李小龍、李連傑、甄子丹甚至周星馳都拍過《精武門》,然而從李小龍到周星馳,《精武門》中的愛國主義從嚴肅到戲謔,這從本質上說明,以香港電影人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商業電影奇才,看到了中國觀眾對愛國主義電影的巨大需求,但香港本身的殖民地背景又無法讓這種愛國主義電影有著更為完美和充沛的釋放空間,當時商業化運作的香港電影更無法進入龐大的大陸市場。如果我們設想一下李小龍的《精武門》在1972年中國大陸上映,那麼中國的票房紀錄早就誕生了。

當然,吳京再拍一部《精武門》就無法滿足今天中國觀眾的需要,格局也太狹隘。今天的中國已經走向強大,中國觀眾不需要從陳真踢碎“東亞病夫”的牌子中獲得情感發洩,而需要看到中國能為世界和平作出更多貢獻,中國人在海外也能懲惡揚善、扶危濟困。因此,今天的《戰狼2》,是對《精武門》的致敬,更是一種超越。

在電影放映期間的一次訪談中,大獲全勝的吳京更是在訪談中怒懟網友質疑:看不慣別看,去看美國人的片子去!吳京的霸氣,讓很多網友叫好。當然在豆瓣等電影評論網站上,批評吳京電影情節單薄甚至弱智的聲音也一直存在。有些人認為:愛國主義電影沒有問題,但情節不能這麼弱智。

筆者認為針對《戰狼2》的劇情爭議,實際上很多觀影者和線民並沒有看清這部電影的類型。從本質來說《戰狼2》不是戰爭電影或者軍事電影,而是動作片。《戰狼2》不是《大決戰》這種反映解放戰爭的全景式戰爭電影,也不是《英雄兒女》反映抗美援朝英雄戰士的戰爭電影。《戰狼2》根本就沒有實際的戰爭衝突背景,儘管片中出現了中國艦艇使用巡航導彈攻擊武裝分子坦克的鏡頭,但這一背景是沒有實際事件作為支撐的。因此,質疑吳京在片中從頭到尾打不死,懷疑巡航導彈能否擊中坦克,則是根本誤判了電影的根本屬性。

動作電影,都是以電影主角為核心開展,哪有說電影進行到一半主角死翹翹的道理,因此現代動作電影多是展示暴力美學,而不是承載一些與情節推進無關的“事實合理性”。因此吳京的打不死,和布魯斯威利斯《虎膽龍威》中的打不死,道理是相同的。《戰狼2》通過拳拳到肉和激烈槍戰的近距離真實,展示暴力美學,進而推進“愛國主義”的外層表意符號。其實國外也將《戰狼2》歸結為超級英雄動作電影,只不過相比美式超級英雄電影,《戰狼2》沒有受輻射、技術加成等“打不死”的邏輯鋪墊,但這根本算不上動作電影的硬傷。

電影《孤獨的倖存者》

然而戰爭電影則不同,除了需要有史實的背景,更多的是展現國家宣傳部門或者導演個體對戰爭的思考和認識。戰爭電影主角當然不是打不死的小強,全景式戰爭電影死人無數,《英雄兒女》的主角王成和敵人同歸於盡,《孤獨的倖存者》團滅就剩一個活著救回來……甚至於很多戰爭電影,根本就沒有主角,主角就是歷史,演員只是點綴。例如國外拍攝的《最長的一日》和國內的《建軍大業》。因此,相比動作電影,軍事電影的內涵要更為深沉和豐富,角色多為“群像”,拍攝的難度和對劇本合理性的要求就高得多。儘管戰爭電影有動作電影的元素,更有射擊、爆炸等激烈的場面,但核心不是渲染暴力美學,而是為了闡述戰爭的意義、複雜性和殘酷性。

因此,《戰狼2》的成功,是一部動作電影的成功,而不是一部國產軍事題材電影的成功。如果有人想借鑒《戰狼2》來推進國產軍事題材的水準和票房,那將死的很難看。因為吳京的電影中的052D驅逐艦、導彈、坦克、火箭彈只是表層,核心是吳京的武打設計和近身搏擊動作。《戰狼2》通過設計冷鋒這一退伍兵的角色,把這部電影和中國軍隊關係模糊化,讓冷鋒的形象塑造,來實現對中國英雄、中國軍人的精神褒揚,讓觀眾在吳京的拼搏中感受“真實的虛幻”。

然而如果拍攝國產軍事題材電影,那麼觀眾的感受就變成了“虛幻的真實”,這裡要拿捏的手法就要複雜的多。因為軍事或者戰爭題材,要有真實的支撐,沒有戰爭或者軍事行動的背景、沒有軍隊重大事件的史實,無論場面多麼花哨,電影也會變得蒼白無力。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過多次對外戰爭,最近在進行史無前例的軍隊改革,但這些題材能不能碰,該怎麼拍攝,需要電影人尋找政策空間和創作思路。如果時機不成熟就不要拍攝。千萬不要看著《戰狼2》成功,就以為軍事電影的春天來了。單純以漏洞百出的軍事指揮、似是而非的戰術動作、莫名其妙的戰爭背景來拍攝軍事電影,那麼最後的結局肯定絕不樂觀,因為戰爭軍事題材電影和動作電影是有區別的,觀眾可以為吳京的動作電影叫好,但卻不會為不真實軍事電影買帳。

飯要一口口吃,吳京的成功,不是他一個人的成功,是李小龍以來幾代動作演員奠基的成果。正是由於和美國電影在導演、編劇、拍攝、特效等方面的差距,中國動作電影往往是靠演員在“搏命”,換來了世界承認的地位。中國電影現在世界上唯一能叫的起來的,就是動作電影。而在更為廣闊的電影種類中,中國電影的弱勢比比皆是。例如戰爭片、空戰片、科幻片,這些美式大片的強項,中國的差距很大,這不是單純引進國際化團隊就能解決的問題,有時候還需要軍方的配合與支援,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但筆者認為,最根本要求是電影製作者的心態要擺正,如果是真心熱愛電影,真心服務中國觀眾,那麼肯定能獲得觀眾的支援,而這就為國產電影的改進和發展提供了動力,畢竟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投機取巧,利用拍攝電影洗錢、炒作明星,依靠行政命令來推廣上映,那麼只能是讓中國電影和世界水準漸行漸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