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葉問(1893—1972)與詠春拳

這幾年, 隨著一系列電影、電視劇的帶動, 葉問成為熱門人物, 南海、佛山爭著設立葉問紀念館, 傳媒競相報導葉問事蹟, 詠春拳亦隨之成為廣為人知的中國拳種,

本來只在香港才較常見的詠春拳館, 如今如雨後春筍般一夜之間開遍全國各地。

葉問(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 佛山桑園葉族人, 祖籍為南海羅村聯星潭頭村人, 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才搬往佛山桑園居住。 葉問7歲時, 便拜師入陳華順(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 他入門前以錢銀找換業為生, 人稱找錢華)門下。 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 與葉問年齡相差40歲之多, 故葉問以華公稱之。 而陳華順對此年幼弟子也極為疼愛, 自收葉問為徒後不再接受任何人拜門學技。 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 各年長師兄如吳仲素、陳汝棉、雷汝齊等, 對此年幼師弟更是照顧有加。 華公去世後, 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

葉問16歲那年遠離佛山, 赴港求學, 就讀於聖士提反書院, 後隨梁璧(梁贊之子)學武。

聖士提反書院, 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在, 都是香港名校。 在港期間, 葉問遇見師公梁贊之子梁璧, 得其真傳。 20余歲時, 葉問又赴日本, 一直到民初政局穩定後才再次回到佛山, 並和官宦世家出身的張永成結婚。

葉問成名是在民國初年。 當時, 有一位江西拳師公開挑戰佛山武術界。 那個年代, 以授拳為生的教頭一般很謹慎, 就怕萬一戰敗便生計不保, 所以一時之間無人應戰。 年輕的葉問本來就熱愛武術, 而且並未設館授徒, 便一口答應前去應戰。 據說, 江西拳師在比試前曾先來打探底細, 對這位文弱書生模樣的年輕人很是不屑, 並隨手拳擊石牆留下了一個拳印。

比武場地設在佛山劇院。 當天, 原來用作粵劇表演的劇院滿座。 但是這場比武並沒有電影、電視、武俠小說中那般精彩, 甚至也沒有拳來腳往。 一開場, 對方二話不說就是一拳, 葉問回手就把對方摔下了台, 拳師撞斷了肋骨, 比試由此告終。 觀眾是付了錢去看熱鬧的, 可是勝負結果來得這麼快, 這委實讓人有些掃興, 也讓主辦者難以交代, 最後主辦者只得請葉問表演了幾套拳, 觀眾方才離開。

抗日戰爭初期, 葉問沒有離開佛山。 1938年日本軍隊佔領佛山, 葉家莊被佔領作為官邸。 因為對日軍不滿, 葉家生活十分艱難, 葉問便開始授拳。 戰後, 葉問曾先後當過警察局刑偵隊隊長、督察長、代理局長, 1949年出任廣州市衛戍司令部南區巡邏隊上校隊長。

同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因曾加入國民黨並擔任國民黨軍隊上校隊長, 葉問擔心被清查連累家眷, 便留下妻子及年幼兒女, 經澳門到香港。 到港後, 葉問與家人保持聯絡, 希望日後能安排家人來港定居。 1951年元旦, 中英雙方同時宣佈封鎖香港邊境, 葉問夫妻從此再也沒有機會重逢, 兩個兒子直到1962年才赴港定居。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時, 由好友李民推介認識了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 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 可說是武林中人, 曾習龍形摩橋。 他得知葉問為詠春拳陳華順門人, 即拜師學技, 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埗大街的飯店公會公開傳授。 當時除李民、梁相外, 尚有駱耀以及其外甥盧文錦等不到十人隨葉問學拳,

而李民與葉問早已是世好, 可說是亦師亦友, 以後又有葉步青、徐尚田等相繼加入。 由於求技者日漸增加, 當時以九龍巴士同人為最多, 為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 葉問先後遷換場地于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 並分出晚間若干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 使詠春拳技推遍香港每個角落。

在那個年代, 由於內地的政治局面和禁武氣氛, 不少南北拳師紛紛來港設館授徒。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不是很發達, 年輕人也沒什麼娛樂, 學武的風氣到了巔峰, 報紙有專欄報導武林動態和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 包括誰誰找了誰誰比武等, 香港人形容說“拳館比米鋪多”。 葉問的重要弟子之一黃淳梁, 由於熱衷於到處比武, 風頭很健,再加上李小龍國際揚名的影響,詠春拳遂成為香港主要拳種之一,不少香港人都學過,包括演藝界的成龍、洪金寶、元彪、樊少皇、周星馳、莫文蔚,以及作家喬靖夫等。

在葉問之前,詠春傳人並不多,哪怕在詠春發源地佛山多數人也是只聞其名。詠春的祖師皆無設立武館之傳統,葉問的師公梁贊只是在醫館中教習,葉問的師傅陳華順也是在缸瓦店內授拳。梁贊基本上只把拳術傳給了兒子和陳華順,後者在佛山教拳多年,也只不過收了十多名弟子。因此,當時佛山學詠春者寥寥可數。由於政局變動以及受葉問在香港授拳的影響,詠春拳發揚光大,時至今日,詠春門徒遍佈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詠春拳會有3000多家。也因此,葉問被視為詠春拳派中興名師,逝世後被尊為“葉問宗師”。

葉問晚年最大的心願,便是集合同門,組織成立一個發揚詠春拳術及團結門下弟子的聯會。在他的倡議之下,詠春體育會(當時稱“詠春聯誼會”)於1967年在香港創立,這是香港最早註冊的武術團體之一。詠春體育會在1966年購置了現址作為授拳場地,葉問逝世後,其門徒繼續在此授技。體育會被視為葉問派詠春的祖庭,各國門徒不分中外,均以赴港尋根此地為榮。

70歲時的葉問,其功力並不遜色於青壯年時代。當時是香港黑社會搶劫之風最盛的時期,因此葉問常在夜間四處巡視維護地區治安,一旦見到有流氓劫匪意圖搶劫路人,往往只見黑影一現,葉問就以疾風式的蹬踢踢向流氓,劫匪被踢出十數尺之外倒地不起。利達街成為香港唯一安寧的地方,葉問也因此多次受到香港政府的表彰,得到“優秀市民”的稱號。

詠春拳術從一套女兒家的自衛術發展到實戰技擊之術,並在數十年間急速發展,葉問將詠春拳從佛山帶到香港,並通過其“封門弟子”梁挺將其帶出香港、發展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將Wing Tsun發展成為在國際上享負盛名的中國武術,亦是現今最多外國人研習的中國武術。詠春拳的起源與發展一致被認定是“起于嚴詠春,衍于梁贊,傳于葉問,盛于梁挺”。梁挺的Wing Tsun——“梁挺詠春拳系”對詠春拳的傳揚與發展,得到包括葉問所傳的詠春其他眾門人、派系的極致追捧,讓他們引以為傲。

風頭很健,再加上李小龍國際揚名的影響,詠春拳遂成為香港主要拳種之一,不少香港人都學過,包括演藝界的成龍、洪金寶、元彪、樊少皇、周星馳、莫文蔚,以及作家喬靖夫等。

在葉問之前,詠春傳人並不多,哪怕在詠春發源地佛山多數人也是只聞其名。詠春的祖師皆無設立武館之傳統,葉問的師公梁贊只是在醫館中教習,葉問的師傅陳華順也是在缸瓦店內授拳。梁贊基本上只把拳術傳給了兒子和陳華順,後者在佛山教拳多年,也只不過收了十多名弟子。因此,當時佛山學詠春者寥寥可數。由於政局變動以及受葉問在香港授拳的影響,詠春拳發揚光大,時至今日,詠春門徒遍佈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詠春拳會有3000多家。也因此,葉問被視為詠春拳派中興名師,逝世後被尊為“葉問宗師”。

葉問晚年最大的心願,便是集合同門,組織成立一個發揚詠春拳術及團結門下弟子的聯會。在他的倡議之下,詠春體育會(當時稱“詠春聯誼會”)於1967年在香港創立,這是香港最早註冊的武術團體之一。詠春體育會在1966年購置了現址作為授拳場地,葉問逝世後,其門徒繼續在此授技。體育會被視為葉問派詠春的祖庭,各國門徒不分中外,均以赴港尋根此地為榮。

70歲時的葉問,其功力並不遜色於青壯年時代。當時是香港黑社會搶劫之風最盛的時期,因此葉問常在夜間四處巡視維護地區治安,一旦見到有流氓劫匪意圖搶劫路人,往往只見黑影一現,葉問就以疾風式的蹬踢踢向流氓,劫匪被踢出十數尺之外倒地不起。利達街成為香港唯一安寧的地方,葉問也因此多次受到香港政府的表彰,得到“優秀市民”的稱號。

詠春拳術從一套女兒家的自衛術發展到實戰技擊之術,並在數十年間急速發展,葉問將詠春拳從佛山帶到香港,並通過其“封門弟子”梁挺將其帶出香港、發展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將Wing Tsun發展成為在國際上享負盛名的中國武術,亦是現今最多外國人研習的中國武術。詠春拳的起源與發展一致被認定是“起于嚴詠春,衍于梁贊,傳于葉問,盛于梁挺”。梁挺的Wing Tsun——“梁挺詠春拳系”對詠春拳的傳揚與發展,得到包括葉問所傳的詠春其他眾門人、派系的極致追捧,讓他們引以為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