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個和杜牧齊名的詩人,被後人成為小李杜,僅次於李白杜甫

《夜雨寄北》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是一首抒情詩。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 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 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 反襯今夜的孤寂。 語淺情深, 含蓄雋永, 膾炙人口, 餘味無窮。 有人考證, 以為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 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于大中五年夏秋間)。 為此, 以為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 但義山入梓幕, 與其妻仙逝,

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 即使王氏仙逝居先, 義山詩作在後, 在當時交通阻塞和資訊不靈的時代, 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詩的內容看, 按“寄內”解, 便情思委曲, 悱惻纏綿;作“寄北”看, 便嫌細膩恬淡, 未免纖弱。

《登樂游原》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這是一首登高望遠, 即景抒情的詩。 首二句寫驅車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適”。 後二句寫登上古原觸景生情, 精神上得到一種享受和滿足。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二句, 素來人們多解為“晚景雖好, 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認為:“只是”二句, “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 執著人間, 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 ”這種看法, 雖有新意, 卻不合詩人的身世,

也不合詩人當時的情緒。

《無題》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 整首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 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 “東風”句點了時節, 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 因情的纏綿悱惻, 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 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 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 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句中的設想:但願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