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竇唯的新專輯有點聽不懂?那就對了!

在國內的獨立音樂人中, 竇唯無疑是最具熱搜氣質的, 坐個地鐵、騎個電動自行車, 甚至是吃碗面都能上頭條, 這往往是一線大牌明星才有的待遇。

當然, 很多人在關心竇唯行蹤的同時, 更願意就現象說現象, 即使提及他的音樂人身份, 以及肯定他在音樂創作上的投入, 也往往含糊地一筆帶過。 作為音樂人的竇唯, 他這些年到底在做些什麼音樂, 往往和竇唯上熱點的新聞內容, 是不同步的。

聽不懂竇唯不是你的錯

正巧, 上周竇唯又發行了最新的專輯《山水清音圖》, 這也是他繼去年年底的《時音鑒》和《間聽鑒》(與譯樂隊合作)之後,

再次發行新專輯。 一年發行2到6張專輯, 幾乎已經成了竇唯的音樂功課, 當然對於囊中羞澀的歌迷來講, 這也是件既喜又愁的事情。

除了娛樂頭條之外, 竇唯也是各種音樂自媒體公號的熱點, 雖然這次的新專輯《山水清音圖》, 依然採取默默無聞的網路發行模式, 沒有任何主動宣傳, 但竇唯的金字招牌, 卻讓很多媒體人和歌迷, 願意自發為他預告、轉發和宣傳。

究其原因, 不是因為竇唯人緣好, 關鍵是現在竇唯的音樂, 已經成了一種精神意義和審美品位上的象徵, 在國內這個聽音樂講究標籤的大環境下, 習慣成自然之後, 很多事情就成了既定事實, 最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誰敢對竇唯的音樂說一個不字,

他就是不懂音樂。

但是否能聽懂竇唯的音樂, 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因為音樂本來就不存在聽不聽得懂的問題, 它在最基礎的層面,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 就是好聽與不好聽的區別。 而在好聽的層面上, 又可以延伸出一些音樂以外的精神需求, 即使音樂有著抽象的藝術屬性, 但在得到愉悅、興奮、悲傷這些情緒的感知上, 實際上還是具體、甚至本能的。

但還是會有很多人說聽不懂竇唯現在的音樂, 而這種不懂, 是真不懂, 這不奇怪, 更無須批判。 甚至可以說, 說聽不懂現在竇唯音樂的人, 要比說聽得懂竇唯音樂的人更真實。 因為現在竇唯的音樂表現方式, 就是脫離於人們習慣模式之外的, 沒有了一些特定的附加意義,

竇唯的音樂甚至沒有意義。 聽不懂, 不是因為很多樂迷真的聽不懂音樂, 而是現在的竇唯, 玩的未必是音樂。

他在抽象化道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因為歌詞的加入, 讓歌曲這種音樂形式, 變得具體而實在的話, 那麼很多像即興音樂、實驗音樂、氛圍音樂等音樂形式, 則確實因為印象或抽象的表現內容, 讓音樂本身變得比較虛化, 所以必須通過受眾這個媒介, 才能轉化出對音樂的認知。 就如同鐘子期用“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或“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來形容俞伯牙的音樂一樣, 很多抽象的音樂, 實際上對於不同的受眾來講, 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觸, 並且因為自己的美學素養, 及至文字表達能力, 從而描繪成不同的境界。

從《山河水》開始向氛圍樂轉型,

再到“譯樂隊”兩張專輯《幻聽》和《雨籲》的即興搖滾樂, 以及“不一定”樂隊《一舉+兩得》開始的爵士即興, 竇唯最終也在音樂抽象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直至從《暮良文王》開始, 找到了實驗民樂這條更為即興的音樂之路。

此後的竇唯, 除了以個人名字之外, 還分別以“不一定”、“不一樣”的樂隊名義, 以及與“譯樂隊”、FM3合作的方式進行音樂實踐, 除了像《殃金咒》這樣少數偏離氛圍樂、實驗民樂軌道的專輯之外, 大體上都保持了這條風格主線。 可以這麼說, 如果把很多竇唯的專輯打亂, 給一些自詡為竇唯死忠的粉絲聽, 他們其實很難聽出其中的區別, 更不用說準確叫出這些作品的名字了。 畢竟, 就連竇唯本人都很難叫出這些作品的名字,

因為他的作品在大多數時候, 甚至就是以一些簡單的數字來命名。

《山水清音圖》到底是一張怎樣的專輯?

那麼新專輯《山水清音圖》又有什麼“突破”呢?可能很多人覺得竇唯這樣純粹的音樂人, 根本不需要音樂之外的話題。 但竇唯的熱搜體質, 除了他本身能夠帶來熱點效應之外, 也確實可以吸引一些圈內圈外的能人異士, 加入他的“不一樣”或“不一定”的鬆散組合。 前者如《天宮圖》裡的莫西子詩;後者如本專輯裡的吉他手陳湧海。

陳湧海何許人也?對於國內的獨立音樂圈, 甚至許多職業樂手都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 陳湧海很神奇, 作為北大物理系86級的學生, 他的本職工作其實是中科院半導體所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的主任和博士生導師, 也是國內量子和納米技術領域的專家。這種身份的差異性,也使得這次的《山水清音圖》,至少在局部範圍內,有了一個話題性的爆點。雖然這個爆點,其實和音樂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也不像那些專業音樂人之間的挎刀合作,能夠帶來真正的音樂火花。

另一個在專輯裡演奏古琴和簫的樂手楊一,則是世紀之交國內獨立音樂圈著名的民謠歌手,而他在《內部參考2000》和《內部參考2004》兩張專輯裡體現的民謠才華,于這張《山水清音圖》裡同樣也清了零。現在的楊一,對於音樂的理解,已經和竇唯趨於一致,那就是完全跳出西方音樂體系的東方式即興。甚至從即興音樂,應該是結構基礎上的自由延伸這個概念來講,竇唯的音樂已經接近于完全的隨興,是一種徹底的自由,雖然談不上重組,但至少已經是推翻結構了。

除了楊一侄子楊志鈥在《童子誦樂圖之一》和《童子誦樂圖之二》裡,用客家話念《幼學瓊林》之外,《山水清音圖》整張專輯,就是簫、吉他、古琴、鍵盤,以及一些環境音效的組合,其組合模式,就是建立在成員對於西洋結構經驗上的融合,只是不再以和聲的方式表現出來。樂器與樂器之間不再有對位的和聲,更像是平行的發展,旋律上也不再有規律與結構,甚至已經淡化了旋律本身。

就像有一張圖片呈現的那樣,竇唯一邊彈著鍵盤,而在鍵盤的譜架上,放的卻是清代國畫家石濤的《山水清音圖》(這也是專輯名字的來歷),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倒像是竇唯成了鐘子期,並把石濤當成了俞伯牙,而前者以音樂的方式,將《山水清音圖》的畫面感表現出來一樣。到了這個時候,其實竇唯玩的並不是音樂本身,音樂只是一個載體,成了他實現自己“高僧”夢的一個載體。

“詩與遠方”的空洞貧乏

從音樂的意義來說,竇唯的這種玩法,肯定不是正道,甚至這樣的做法,已經超越了音樂的本質範疇,更像是一種行為主義。但從藝術世界應該有的寬容角度來講,竇唯的這種做法,倒很像是高曉松所說的那種“詩與遠方”。不得不說,竇唯這種不走尋常路的音樂玩法,看起來仙風道骨,但實質上也是一種朋克精神,即在這個音樂模式化和工業化的時代,推翻一切規律,並且重建自由和隨興的自我。雖然從音樂技術的角度來講,竇唯的音樂方式顯得有些空洞甚至沒有真正的音樂性,但卻至少在“歸田園居”和“桃花源記”這樣的理想生活層面,已經做到了行動與理想的統一。

只是在實驗民樂這個概念上來講,竇唯終究不是吳彤,而在民樂的傳承和探索性上,竇唯和常靜、趙聰這些技術名家相比,也缺少真正的音樂創造性和延續性。甚至可以說,和早期的《暮良文王》專輯相比,現在的竇唯更接近於創作環境音效,而不是真正音樂性的創造和實驗,只能說態度從容、精神可嘉,但音樂的藝術價值,多少還是失之於空洞與貧乏。

所以,反倒是那些以“聽懂”竇唯為榮的歌迷,才更讓人看不懂。

文|愛地人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往期精選

也是國內量子和納米技術領域的專家。這種身份的差異性,也使得這次的《山水清音圖》,至少在局部範圍內,有了一個話題性的爆點。雖然這個爆點,其實和音樂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也不像那些專業音樂人之間的挎刀合作,能夠帶來真正的音樂火花。

另一個在專輯裡演奏古琴和簫的樂手楊一,則是世紀之交國內獨立音樂圈著名的民謠歌手,而他在《內部參考2000》和《內部參考2004》兩張專輯裡體現的民謠才華,于這張《山水清音圖》裡同樣也清了零。現在的楊一,對於音樂的理解,已經和竇唯趨於一致,那就是完全跳出西方音樂體系的東方式即興。甚至從即興音樂,應該是結構基礎上的自由延伸這個概念來講,竇唯的音樂已經接近于完全的隨興,是一種徹底的自由,雖然談不上重組,但至少已經是推翻結構了。

除了楊一侄子楊志鈥在《童子誦樂圖之一》和《童子誦樂圖之二》裡,用客家話念《幼學瓊林》之外,《山水清音圖》整張專輯,就是簫、吉他、古琴、鍵盤,以及一些環境音效的組合,其組合模式,就是建立在成員對於西洋結構經驗上的融合,只是不再以和聲的方式表現出來。樂器與樂器之間不再有對位的和聲,更像是平行的發展,旋律上也不再有規律與結構,甚至已經淡化了旋律本身。

就像有一張圖片呈現的那樣,竇唯一邊彈著鍵盤,而在鍵盤的譜架上,放的卻是清代國畫家石濤的《山水清音圖》(這也是專輯名字的來歷),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倒像是竇唯成了鐘子期,並把石濤當成了俞伯牙,而前者以音樂的方式,將《山水清音圖》的畫面感表現出來一樣。到了這個時候,其實竇唯玩的並不是音樂本身,音樂只是一個載體,成了他實現自己“高僧”夢的一個載體。

“詩與遠方”的空洞貧乏

從音樂的意義來說,竇唯的這種玩法,肯定不是正道,甚至這樣的做法,已經超越了音樂的本質範疇,更像是一種行為主義。但從藝術世界應該有的寬容角度來講,竇唯的這種做法,倒很像是高曉松所說的那種“詩與遠方”。不得不說,竇唯這種不走尋常路的音樂玩法,看起來仙風道骨,但實質上也是一種朋克精神,即在這個音樂模式化和工業化的時代,推翻一切規律,並且重建自由和隨興的自我。雖然從音樂技術的角度來講,竇唯的音樂方式顯得有些空洞甚至沒有真正的音樂性,但卻至少在“歸田園居”和“桃花源記”這樣的理想生活層面,已經做到了行動與理想的統一。

只是在實驗民樂這個概念上來講,竇唯終究不是吳彤,而在民樂的傳承和探索性上,竇唯和常靜、趙聰這些技術名家相比,也缺少真正的音樂創造性和延續性。甚至可以說,和早期的《暮良文王》專輯相比,現在的竇唯更接近於創作環境音效,而不是真正音樂性的創造和實驗,只能說態度從容、精神可嘉,但音樂的藝術價值,多少還是失之於空洞與貧乏。

所以,反倒是那些以“聽懂”竇唯為榮的歌迷,才更讓人看不懂。

文|愛地人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往期精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