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兌付危機:收益超過7%的都要先三思

作者:黃凡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465篇原創首發文章

最近, 一則關於“信和財富兌付危機”的報導在朋友圈被刷屏了。

還記得就在3年前, 信和財富的募集資金規模迅速膨脹, 各大電視臺反復播放的令人耳熟能詳的動人廣告詞:“信和財富, 說話算數”。 看來, 本息如期兌付的承諾不算數了。

前年起, “三方財富管理”行業連續爆雷:泛亞、e租寶、大大集團、快鹿、中晉等P2P知名平臺陸續“出事”, 在讓許許多多的追求高固定收益的“理財”者越來越變得寢食不安的同時, 也讓監管者在一定程度上止步于雷區, 因為確實擔心不知有多少雷要炸響, 所以一刀切政策不可避免……誠然, 不乏知名的三方財富是一直堅持規範經營的, 然而行業的混亂現狀也是令人擔憂的。 筆者認為, 大部分的“三方財富管理”平臺都經不起監管核查, 倒是絲毫不誇張的說法。

即使監管者不再主動去查處這些顯然存在問題的“理財平臺”,

在經濟增長速度較以前放緩的新常態下, 隨著對金融行業監管的加強, 資金面不再寬鬆, 這些靠不斷募資來支撐的問題平臺依然是會陸續出事的。

從本質上看, 不少“理財”平臺其實就是實際控制人的融資平臺, 通過承諾吸引人的固定收益募集客戶資金, 然後把募到的資金投向各類的非標準化債權、項目、地產、舉牌上市公司。 因為募集資金的成本高, 如果進行穩健的投資則獲得的收益率無法覆蓋成本, 於是平臺只能選擇鋌而走險, 投資到高風險而流動性低的專案, 隨著時間的推移, 高風險投資的出險率非常高, 募集資金的本息兌付難實現。

更有甚者, 一些平臺本來就沒打算實實在在做財富管理業務。

只是不斷承諾高收益募集資金, 把募集來的資金的其中一部分用來對前面募集的少量資金進行還本付息, 另一部分用於維持平臺運營, 還有一部分用於個人揮霍。 早期崩盤的e租寶就是這類“龐氏騙局”的其中一個典型, 他們號稱是提供“類似餘額寶的理財產品, 收益比餘額寶高很多, 而且採用的是更安全的A2P模式, 以融資租賃債權轉讓的方式為客戶帶來收益”。 根據廣告宣稱, 安全性毋庸置疑, 而收益方面, 年化利率9%~14.6%不等。 那麼問題就來了, 融資租賃資產一般的資金成本在7%左右, 如何變出9%~14.6%給投資者?最後就發現這些融資租賃的債權基本為虛假標的。

作為投資者, 如何才能避免趟進這些理財的“雷區”?那就要堅守以下這些自己不一定願意接受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常識即可:

高的固定收益(目前在10%或以上)一定意味著伴隨著高風險。 試想一下, GDP的年增長率是7%不到, 作為各行業精英的A股上市公司平均資產收益率只有5%左右。 能獲得10%以上回報率的投資機會真是不多的, 低風險更是不可能的。

作為普通投資人, 太好的東西是輪不到自己的。 憑啥能取得比他人高的收益而不用承擔風險?一旦得到仿佛是天上掉下來餡餅般的好東西, 就要琢磨一下, 為何偏偏這麼好的東西讓自己得到了?這真不是圈套嗎?

牢記“人類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的經驗。 主動找您推薦“必漲股票”、承諾“高回報”、傳授投資“致富秘笈”、推銷“最佳產品”的形形色色的人等,

他們一定不是要往您的口袋裡塞錢的活雷鋒, 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 把您辛勤勞動而積累的財富的一部分放到他們的口袋中, 僅此而已。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