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尊老愛幼”竟是糟粕文化?尊老還是尊賢?

“崇賢尚禮”為正道:老者以經歷學識身為賢值得尊崇, 幼兒以知禮明理身為恭值得抬愛。 在思想極度綻放的古典文化中, 這才是不斷得以印證的精華。

“尊老愛幼”是近代才提出來的糟粕文化, 為老不尊何以敬?幼兒無知何以愛?越是浮躁的今天, 越是常常看到其衍生出的道德綁架, 不由得反思, 很多所謂的“傳統美德”, 都在教育人們低眉順眼地忍耐生活。 比如吃虧是福, 比如槍打出頭鳥, 比如女人要賢慧要有婦德。

吃虧就是吃虧, 是明明白白的損失了, 如果想安慰自己吃虧是福, 須是才思跟得上。 大家出去吃飯,

付錢的時候獨留你一個人, 如果你覺得無所謂, 那麼下次就可以繼續;但如果你不高興, 下次就儘量避免同類情況發生;最忌諱的, 就是稀裡糊塗地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然後後悔莫及。

另外, 中國媒體甚至教育界有一個“苦難是財富”這個說法, 這句話的思路和“吃虧是福”差不多吧, 它們其實說的是一件事:當你遭遇不幸的時候, 你要把這種不幸轉化成另一種力量, 否則你就難以為繼。

世事的傻白甜有什麼不好, 誰活得好好的非要去經歷感悟生命的真諦?誰跟好日子有仇嗎?可是事情終究是發生了, 你不甘心被命運打倒, 只有跟它戰鬥。 至於戰鬥的過程必須你自己完成, 其他人拿出命來也不能代替, 其間的艱險,

也只有你自己知道。 外人問起來, 無非是勇氣、承擔、堅持、奮鬥, 這種老套的雞血。 苦難就是財富這種話, 也只是你自己舍出一身的血肉, 卻成為別人的美味雞湯。 可是你到底從苦難裡得到了一些什麼, 不至於讓你覺得自己白白受了這麼多罪, 卻一事無成。 那句雞湯怎麼說來著:要配得起你承受的苦難如果抱定了吃虧是福的念頭, 就一直容忍下去, 吃虧到底, 那不是招福, 是蠢罷了。 所以吃虧不是福, 苦難也不是財富。

有一次看到有人對張岱的評價, 說他前半生富貴顯達, 完全是紈絝子弟的生活狀態, 如果順遂到壽終正寢, 最多不過是明代又多了一個納蘭性德而已。 正因為他的國破家亡, 他才能成為明代一流的散文大家,

他後期的思想境界, 和前期完全不是同一個檔次。

可他們真的很期待自己的人生裡多了苦難這筆財富嗎?如果可以選擇, 人為什麼不選擇一事無成但是逍遙快活地過完一生?想出人頭地, 吃苦吃虧受難受委屈, 是強制的捆綁選項, 不可取消。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不過就是人們對自己的自我安慰罷了。 不然你要怎麼辦呢?遇到了挫折、坎坷、苦難, 你從此一蹶不振是一種活法;看清人情冷暖, 徹底開悟, 與世無爭, 是一種活法;從困境中拼殺出一條血路, 從此觸底反彈, 又是一種活法。 既然活法是自己選擇的, 何必要以苦難作為本錢?

如果讓杜甫自己選, 他絕不會選擇在湘江的一條小船上孤獨地凍餓而死,

然後詩名萬古流芳。 李煜, 他是想一輩子當一個逍遙的皇帝, 跟美麗的宮人們約會, 沒事寫一寫沒所謂的淫詞豔曲, 還是想被囚禁在宋太宗的宮殿裡, 忍受小周後被強佔的綠帽子, 每天痛苦煎熬, 然後寫出那些高山仰止的曠世奇作?

對於活生生的人而言, 沒有比無憂無慮的好日子更值得期待的東西了。 只不過命運總是坎坷才不得不接受現實你可以說那些人看起來確實是沒心沒肺:從前擁有過那麼多東西, 現在說沒就沒了, 居然也能當它們從沒發生過。 世界上那麼多在泥潭裡掙扎的人, 為什麼最終站起來的就只有極少的一部分?

歷史上那些人生經歷重大變革, 從此脫胎換骨登堂入室的人們,

都會不疼不癢地說一句: 國家不幸詩家幸 窮而後工 越是窮困潦倒, 就越是能創作出驚世之作 苦難是人類的財富 沒有經歷過坎坷的人生不值得書寫 尼采甚至殘酷地總結:一切文學作品中 我獨獨喜愛以血寫就的。 王國維還對這句話推崇備至。 後來受不了時代劇變, 一分鐘也不願意多活, 毅然投湖自盡, 終於也用自己的血書寫了一回。

我們的媒體, 面對災禍的時候總喜歡說多難興邦。 家國大義面前慷慨赴難倒也罷了, 偏偏是天災人禍, 如果是你, 你會選平庸地活命, 還是光榮地興邦?說話的人不是當事人, 他們不會懂得家破人亡、顛沛流離這些個字背後的含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