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邵陽曝光稀世典籍;《康熙字典》高仿它;“新”字典體例大同小異

【看點梳理】《字彙》“神秘背景”附文末;綏甯文物局副局長黃源棟介紹:目前《字彙》明刻本超級難見到, 只有北大圖書館有一套, 但還缺少“首”卷。

邵陽日報新指媒2017年8月10日訊“首次對外公開展示他家世代收藏的明代梅膺祚(音同英/作)編寫的《字彙》刻印本”——8月10日上午, 湖南省綏寧縣瓦屋塘鎮白家坊村2組村民曾文清, 做出“驚世之舉”。

1969年出生的曾文清說:“我家接連十三代是‘道士’, 到我父輩, 因受‘文革’影響才另擇他業, 所以我家的《字彙》得以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 ”

↑全套梅膺祚《字彙》(綏甯村民曾文清世代珍藏的典籍)

曾文清坦言:他家世代收藏的華國堂刻本《字彙》流傳至今, 原有的14冊已只剩9冊;後來他歷經數十年時間苦苦搜尋, 才陸續把遺失的首卷、子集、未集、亥集、尾卷等5冊收集完整;此5冊補充的冊子, 被稱為“百衲本”, 分別來自槐蔭堂刻本、敦化堂刻本等不同刻本。

綏甯縣文物局副局長黃源棟等有關專家指出:綏寧縣發現《字彙》古代刻印本,

實屬罕見, 說明綏寧雖然地處偏僻, 但從古至今尚文底蘊深厚。

專家們同時指出, 曾文清所收藏的《字彙》典籍, 究竟是明代刻印本?還是清代刻印本?還有待專家進一步論證。

目前, 綏寧縣文物管理部門, 正依照我國文物管理有關規定, 把發現《字彙》古代刻印本一事, 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梅膺祚《字彙》“百衲本”亥集圖景。

《字彙》典籍為32開本, 書高26釐米, 寬17.5釐米, 線狀, 全書分為首、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尾, 共14冊, 每冊頁碼不等, 書中各集均刻有“宣城梅膺祚(音作)誕生音釋”字樣。

↑梅膺祚《字彙》封面。

梅膺祚, 有“古代字典體例的開創者”之譽

梅膺(ying)祚, 字誕生, 安徽宣城人, 是明朝國子監太學生, 一生沉遊書海, 著述多種, 其中《字彙》一書最負盛名, 被公認為“海內珍本”。

《字彙》一書對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進行了重大改革, 將原有的504個部首歸類合併為214部, 並且首創按筆劃多寡排列部首和單字的方法, 使《字彙》一書更加便於檢索;後來《康熙字典》的全書體例, 基本仿照《字彙》而成。

新中國成立後, 所編的漢字詞典、字典, 雖然對部首分類進行了一些調整, 但基本體例仍與《字彙》大同小異。

《字彙》成書于萬曆乙卯四十三年(1615), 屬華國堂刻本, 全名叫《懸金字彙》。 此外, 《字彙》在明朝有槐蔭堂刻本、敦化堂刻本、鹿角山房刻本、金閭書業堂刻本、懷德堂刻本、文興堂刻本等多個刻本。

↑梅膺祚華國堂刻本《字彙》醜集圖景。

↑換一個“姿勢”拍攝

這裡是·邵陽日報新指媒,謝謝您的閱讀

↑換一個“姿勢”拍攝

這裡是·邵陽日報新指媒,謝謝您的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