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始祖是明代大將受封揚州 夏氏祠堂內供奉著徐達牌位

“夏”,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4位。 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 中國大陸地區夏姓人口總數約468萬, 占中國大陸地區人口總數的0.39%, 排名第55位。 夏姓起源主要由姒姓夏氏和媯姓夏氏組成, 其中又以大禹後裔姒姓夏氏為主。

廣陵區頭橋鎮、李典鎮, 江都區大橋鎮、嘶馬鎮以及鎮江丹陽、丹徒等地居住著為數眾多的夏姓族人。 昨天下午, 來自嘶馬鎮的夏春龍、夏春安二人通過清末編修的二十冊《夏氏族譜》, 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祖先因戰功受封於頭橋鎮一帶的歷史, 以及自己家族數百年來繁衍生息的歷程。

源於姒姓

史書記載為大禹後人

夏春龍告訴記者, 據《夏氏族譜》中記載, 在秦漢之前, 姓氏有嚴格的區分, 姓別源流, 氏分貴賤。 姒姓家族在當時地位非常顯赫, 因而姒姓諸氏, 皆習慣稱氏不稱姓。 所有姒姓後裔皆以大禹後裔自居。 在姒姓分出的諸氏中比較常見的有夏氏、禹氏、歐氏、党氏、夏侯氏等。

據載, 姒姓夏氏是夏朝大禹之後裔, 屬於以國名為氏。 相傳帝堯之時, 堯命顓頊帝的後裔鯀治理洪水, 鯀為救萬民於水火, 以息壤堙洪水, 單一採用堵塞之法, 九年治水未能成功。 舜獲得堯的權位後, 用夏禹以治水, 夏禹兼用疏導之術, 踏遍神州大地, 平山浚川, 歷經十三年終於平息了水患。 舜獎勵其功績, 於是封夏禹于夏邑。 後來,

舜讓位于夏禹, 夏禹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世襲封建王朝夏朝, 族名夏後氏, 因為源出姒姓, 所以又稱姒姓夏後氏。 這一點在《史記·夏本紀》中也有記載。

“夏朝傳十四世, 十七王。 至夏後桀時, 為商湯所滅, 湯流放桀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市北), 夏朝皇室的後裔懷念故國, 便以國為姓, 於是便有了夏姓。 ”夏春龍介紹, “由姒姓夏後氏的後人衍生出來的夏姓是一支極古老的姓氏。 姒姓為上古四大姓之一(姜、姬、姒, 嬴), 夏後氏為上古四大氏之一(伏羲氏, 神農氏, 軒轅氏, 夏後氏)。 中國最早的國號是夏朝, 中國人最早自稱為夏人, 漢族也曾被稱為夏族, 這些都和姒姓夏後氏有著很大的淵源。 ”

獲封揚州

為報恩, 祠堂供奉徐達牌位

夏春安說, 自己這一支夏氏族人又被稱為維揚江都夏氏,

始祖為夏機公, 祖籍洪都(今江西南昌), “目前看到的這20冊《夏氏族譜》在美國康州大學圖書館和河北大學圖書館都有收藏。 據譜中記載, 我們維揚江都夏氏的始祖為夏機公, 元末為朱元璋手下大將, 後因戰功封于祁沙(今廣陵區頭橋鎮)。 夏機公的後人經過數百年的繁衍生息, 如今已經遍佈周邊地區。 ”

“據我父親說, 以前在我們夏氏宗祠中一直都在夏機公的牌位旁供奉著明代開國大將徐達的牌位。 聽祖上代代相傳的說法, 是夏機公留下的遺訓。 一開始我也不明白為什麼, 後來我在《夏氏族譜》中看到一篇《夏氏家堂徐公考》才知道, 原來夏機公是為了報恩, 才叮囑後人在自己的牌位旁供奉徐達。

文章中稱, 夏機公曾奉朱元璋之命迎戰陳友諒, 結果大敗而歸。 朱元璋當時非常生氣, 下令將夏機公斬首, 幸好徐達為夏機公求情, 懇請朱元璋讓夏機公戴罪立功, 朱元璋才收回成命。 夏機公知恥而後勇, 在隨後的大戰中擊敗陳友諒的部隊, 大勝而歸。 為了報答徐達的救命之恩, 夏機公在臨終前立下遺訓, 將恩公徐達的牌位供奉於自己牌位之旁, 子孫後代拜祭自己時都必須要同時拜祭徐達。 ”夏春安說。

勤儉持家

家訓提倡後人修身立德

提起《夏氏族譜》中的家訓, 夏春龍說, 傳統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禮義廉恥等美德在夏氏家訓中都有體現。 “我們的家訓主要圍繞‘修身立德、勤儉持家’。 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

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也是祖先告誡後世子孫務必遵守的一條法則。 祖先認為孝是修身之根本, 是保證家道長久昌盛的核心要素。 對於子孫不遵孝道、不守禮義, 家訓中則列有嚴厲的家規戒律, 那就是‘毋登是譜’, 這對於古時候的人來說是非常嚴重的處罰。 ”

“家訓中還力倡家族互助, 和睦鄉里。 對於貧乏無力者, 要盡自己所能予以幫助。 此外, 家訓中也對家族成員克勤克儉、子孫立志向學以及清廉為官等都有勸勉, 這些訓言即使置於當今, 也是十分有益的。 ”夏春龍說, 《夏氏族譜》中那些積德行善、詩書傳家、和睦族鄰、克勤克儉等家訓, 對家族豐厚道德底蘊和良好家風的形成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對家族子弟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謹遵家訓,並將良好的家風傳承給後代。”

記者 宮鋆煜 文/圖

【徵集】

本報專欄徵集家譜故事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或家乘,被譽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是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書。名字能否被記入家譜,在極為重視血脈傳承的中國人眼中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大事。

本報開闢《家譜故事》專欄,講述姓氏的來龍去脈及傳承至今的家風。現面向市民徵集家譜,如果你家中藏有完整的家譜,請致電96496、13665258422,或關注揚州晚報官方微信,也可發郵件至12354177@qq.com向本報報料。

對家族子弟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謹遵家訓,並將良好的家風傳承給後代。”

記者 宮鋆煜 文/圖

【徵集】

本報專欄徵集家譜故事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或家乘,被譽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是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書。名字能否被記入家譜,在極為重視血脈傳承的中國人眼中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大事。

本報開闢《家譜故事》專欄,講述姓氏的來龍去脈及傳承至今的家風。現面向市民徵集家譜,如果你家中藏有完整的家譜,請致電96496、13665258422,或關注揚州晚報官方微信,也可發郵件至12354177@qq.com向本報報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