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崛起中原更出彩|國企在改革中煥發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國企改革攻堅紀實

“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 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記搞好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重大責任, 加強對國有企業改革的組織領導, 儘快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 ”

——2016年7月, 習近平對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作重要指示

安陽鋼鐵集團1780熱連軋生產線按照客戶訂單要求軋製高效品種。 資料圖片

洛陽石化的員工在生產現場查看航空煤油生產裝置的運行狀況。 資料圖片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尼龍科技有限公司廠區一景。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聶冬晗 攝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欒姍

國有企業要做強做優做大, 歸根結底要靠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把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放在推進關鍵性改革的第一位。

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 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國企改革重大決策部署,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針對我省國企改革相對滯後、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歷史包袱沉重等突出問題, 把工業企業改革作為首場戰役, 以“三煤一鋼”為突破口和主抓手, 全面打響國企改革攻堅戰。

省委書記謝伏瞻指出, 要站在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戰略高度, 切實肩負起國企改革的責任和使命, 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持久戰,

堅定不移地把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

我省國企改革“奔著問題去”, 攻下改革路上的重重關隘, 在部分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取得明顯成效:三大國有重點煤炭集團全部實現盈利, 企業效益穩步回升;“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剝離省管企業辦社會職能完成既定目標, 走在全國前列;功能類、公益類國有企業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今年上半年, 省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51.6億元, 同比增長13%;實現利潤53.5億元, 同比增利85.1億元。

今年是我省國企改革全面發力的一年。 國企改革已經到了闖關奪隘的關鍵時刻, 攻下最難攻的“山頭”、啃下最難啃的“骨頭”, 打贏了這場國企改革攻堅戰, 河南國有企業將實現華麗轉身, 充滿活力和競爭力, 駛入轉型發展的快車道。

改革則活不改則亡 困境中重振經濟脊樑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被譽為國民經濟的“脊樑”,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引領、支撐和帶動作用。

我省國有企業主要分佈在工業、基礎設施、服務業三大領域, 保障了全省87%的煤炭、84.3%的電力、30%的鋼鐵等能源原材料供給, 是城市水電氣暖等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在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2015年,在宏觀經濟環境面臨諸多複雜因素、全球經濟低迷不振的情況下,我省國有企業遇到了許多困難與挑戰。

發展活力不夠。2015年,全省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6.8%、利潤下降89%,降幅分別高於全省工業企業13.4個、88.9個百分點,淨利潤不到0.3%,低於全省工業企業6.4個百分點。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虧損額達315.9億元。

轉型動力不足。企業受制于產權單一無激勵、治理行政化缺內力、監管太死怕出錯的禁錮,形成制度固化、技術老化、競爭退化的局面;重簡單擴產能、輕技術改造升級,技術工藝更新換代慢;個性化、高附加值產品少,趕不上市場的發展變化。

創新能力不強。國有企業在創新方面普遍存在缺動力、缺能力、缺經驗、缺品牌的情況。2015年,全省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13.8%,而研發經費支出僅占2.85%。

總體來看,發展活力不夠、轉型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已成為我省國企改革滯後的三大併發症。如果不能從根子上去除病灶,不僅企業自身舉步維艱,而且難以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發展的需要。

面對困境,河南國企改革已經不是改不改的問題,而是只剩下改革一條路。

河南三大國有重點煤炭集團,正面臨一場巨大的挑戰。

2016年1至4月份,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平煤神馬集團、鄭煤集團連續虧損,低迷的國際煤炭市場更令其雪上加霜。

怎麼辦?鄭煤集團會議室裡,領導班子的一場思想交鋒在碰撞中形成共識:等不起、靠不住、要不來、熬不過的現實下,我們只有自己救自己。

虧損中艱難前行,步步都如履薄冰。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這家擁有24萬名職工的大型企業,8年前通過政策性優勢重組了“六大涉煤集團”,如今卻飽受“臃腫虛胖”之苦。眼下,只有改變“虛胖”,實現“瘦身”發展,才能提升企業競爭力。

據瞭解,我省大型國有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行業,“三煤一鋼”的資產、營業收入分別占省管企業的52.2%、82.2%,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也最為突出。

發展的難點在哪裡,改革的突破口就在哪裡。歷史就像一面鏡子,照亮著未來,也映鑒著過去。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不少人對鄭煤機的印象是“全省的一顆定時炸彈”,資產負債率超過117%,職工工資拖欠8個月,職工10年的醫藥費無法報銷……企業幾近崩潰的邊緣。

從昔日瀕臨破產到今朝行業龍頭,鄭煤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焦承堯頗有感觸地說:“改革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一招。”

國企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各方齊發力、打好總體戰。

2016年6月21日,全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省委、省政府瞄準病灶、猛藥去屙,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一系列國企改革實施意見,被稱為“1+N”。其中,“1”是指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的意見》,“N”是以《意見》為引領涉及法人結構治理、國資監管、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混合所有制等各個改革核心問題的配套措施,兩者共同發力,開啟我省新一輪國企改革大幕,在困境中重振河南經濟脊樑。

首戰告捷成效明顯 轉變中將向縱深推進

國企改革一直被稱作“難啃的硬骨頭”。省委、省政府奔著問題啃“硬骨”,把深化工業企業改革作為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的首場戰役,以壯士斷腕、破釜沉舟的勇氣,破堅冰、闖難關,將硬骨頭一塊一塊地啃下來。

“三煤一鋼”在企業經營中面臨的困難,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根本上看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如今這些企業在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混合所有制、法人治理結構、黨建工作等改革核心領域,正發生著新的變化。

2017年3月2日,全省國企改革推進工作會議上,省長陳潤兒對去年攻堅戰打響以來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以“三煤一鋼”為突破口和主抓手,國企改革全力推進,取得了改革試點效果、遏制了企業虧損勢頭、推動了國資監管轉型、加強了國企党的領導,進展良好,成績來之不易。

一系列數字彰顯了我省工業企業改革實現首戰告捷,取得明顯成效。

企業效益穩步回升。安鋼集團扭虧為盈,平煤神馬集團、鄭煤集團去年四季度實現當季盈利,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大幅減虧。今年前兩個月,3家省管煤炭企業全部實現盈利。

企業加快瘦身健體。省管工業企業精簡法人單位64戶,集團總部職能處室由過去的20多個普遍壓縮到10個左右,管理層級壓縮到3級左右。

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取得重大進展。18戶省管企業與地方接收單位簽訂了“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協定,維修改造工程等已全面推開,截至今年6月底各項工作全面完成。

提前超額完成化解過剩產能年度任務。全省關閉礦井100對、化解過剩產能2388萬噸,安置職工5.8萬人,提前超額完成與國家簽訂的目標任務,工作進度位元列全國前茅,受到國務院及有關部委的表彰獎勵。

企業債務風險得到有效防控。“三煤一鋼”與建設銀行簽訂了總額700億元的債轉股合作協定,省管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國企党建得到加強。全面推廣安鋼集團“四個三”黨建工作法,把國企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省政府國資委主任、黨委副書記李濤說:“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省直各有關部門、改革工作組、改革指導組的協同配合,得益於各省轄市、省直管縣關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加強國企党的建設、建立健全高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和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等,對深化河南國有企業改革進行了一系列的安排部署。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河南國企改革已經初見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9%,其中,全省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26.7%,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平煤神馬集團、鄭煤集團三大國有重點煤炭集團全部實現盈利。

深化國企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學會“彈鋼琴”,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絕不能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在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的現實面前,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明確深化國企改革和推動化解過剩產能的內在邏輯關係,增強深化國企改革多項措施之間的協同性,系統把握改革的政治方向、市場方向、發展方向,不宜單兵推進。深化國企改革要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和對接中國製造2025相結合、和國有經濟佈局調整相結合、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相結合、和“一帶一路”建設相結合,使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

是城市水電氣暖等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在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2015年,在宏觀經濟環境面臨諸多複雜因素、全球經濟低迷不振的情況下,我省國有企業遇到了許多困難與挑戰。

發展活力不夠。2015年,全省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6.8%、利潤下降89%,降幅分別高於全省工業企業13.4個、88.9個百分點,淨利潤不到0.3%,低於全省工業企業6.4個百分點。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虧損額達315.9億元。

轉型動力不足。企業受制于產權單一無激勵、治理行政化缺內力、監管太死怕出錯的禁錮,形成制度固化、技術老化、競爭退化的局面;重簡單擴產能、輕技術改造升級,技術工藝更新換代慢;個性化、高附加值產品少,趕不上市場的發展變化。

創新能力不強。國有企業在創新方面普遍存在缺動力、缺能力、缺經驗、缺品牌的情況。2015年,全省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13.8%,而研發經費支出僅占2.85%。

總體來看,發展活力不夠、轉型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已成為我省國企改革滯後的三大併發症。如果不能從根子上去除病灶,不僅企業自身舉步維艱,而且難以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發展的需要。

面對困境,河南國企改革已經不是改不改的問題,而是只剩下改革一條路。

河南三大國有重點煤炭集團,正面臨一場巨大的挑戰。

2016年1至4月份,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平煤神馬集團、鄭煤集團連續虧損,低迷的國際煤炭市場更令其雪上加霜。

怎麼辦?鄭煤集團會議室裡,領導班子的一場思想交鋒在碰撞中形成共識:等不起、靠不住、要不來、熬不過的現實下,我們只有自己救自己。

虧損中艱難前行,步步都如履薄冰。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這家擁有24萬名職工的大型企業,8年前通過政策性優勢重組了“六大涉煤集團”,如今卻飽受“臃腫虛胖”之苦。眼下,只有改變“虛胖”,實現“瘦身”發展,才能提升企業競爭力。

據瞭解,我省大型國有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行業,“三煤一鋼”的資產、營業收入分別占省管企業的52.2%、82.2%,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也最為突出。

發展的難點在哪裡,改革的突破口就在哪裡。歷史就像一面鏡子,照亮著未來,也映鑒著過去。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不少人對鄭煤機的印象是“全省的一顆定時炸彈”,資產負債率超過117%,職工工資拖欠8個月,職工10年的醫藥費無法報銷……企業幾近崩潰的邊緣。

從昔日瀕臨破產到今朝行業龍頭,鄭煤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焦承堯頗有感觸地說:“改革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一招。”

國企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各方齊發力、打好總體戰。

2016年6月21日,全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省委、省政府瞄準病灶、猛藥去屙,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一系列國企改革實施意見,被稱為“1+N”。其中,“1”是指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的意見》,“N”是以《意見》為引領涉及法人結構治理、國資監管、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混合所有制等各個改革核心問題的配套措施,兩者共同發力,開啟我省新一輪國企改革大幕,在困境中重振河南經濟脊樑。

首戰告捷成效明顯 轉變中將向縱深推進

國企改革一直被稱作“難啃的硬骨頭”。省委、省政府奔著問題啃“硬骨”,把深化工業企業改革作為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的首場戰役,以壯士斷腕、破釜沉舟的勇氣,破堅冰、闖難關,將硬骨頭一塊一塊地啃下來。

“三煤一鋼”在企業經營中面臨的困難,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根本上看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如今這些企業在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混合所有制、法人治理結構、黨建工作等改革核心領域,正發生著新的變化。

2017年3月2日,全省國企改革推進工作會議上,省長陳潤兒對去年攻堅戰打響以來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以“三煤一鋼”為突破口和主抓手,國企改革全力推進,取得了改革試點效果、遏制了企業虧損勢頭、推動了國資監管轉型、加強了國企党的領導,進展良好,成績來之不易。

一系列數字彰顯了我省工業企業改革實現首戰告捷,取得明顯成效。

企業效益穩步回升。安鋼集團扭虧為盈,平煤神馬集團、鄭煤集團去年四季度實現當季盈利,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大幅減虧。今年前兩個月,3家省管煤炭企業全部實現盈利。

企業加快瘦身健體。省管工業企業精簡法人單位64戶,集團總部職能處室由過去的20多個普遍壓縮到10個左右,管理層級壓縮到3級左右。

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取得重大進展。18戶省管企業與地方接收單位簽訂了“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協定,維修改造工程等已全面推開,截至今年6月底各項工作全面完成。

提前超額完成化解過剩產能年度任務。全省關閉礦井100對、化解過剩產能2388萬噸,安置職工5.8萬人,提前超額完成與國家簽訂的目標任務,工作進度位元列全國前茅,受到國務院及有關部委的表彰獎勵。

企業債務風險得到有效防控。“三煤一鋼”與建設銀行簽訂了總額700億元的債轉股合作協定,省管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國企党建得到加強。全面推廣安鋼集團“四個三”黨建工作法,把國企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省政府國資委主任、黨委副書記李濤說:“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省直各有關部門、改革工作組、改革指導組的協同配合,得益於各省轄市、省直管縣關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加強國企党的建設、建立健全高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和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等,對深化河南國有企業改革進行了一系列的安排部署。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河南國企改革已經初見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9%,其中,全省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26.7%,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平煤神馬集團、鄭煤集團三大國有重點煤炭集團全部實現盈利。

深化國企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學會“彈鋼琴”,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絕不能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在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的現實面前,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明確深化國企改革和推動化解過剩產能的內在邏輯關係,增強深化國企改革多項措施之間的協同性,系統把握改革的政治方向、市場方向、發展方向,不宜單兵推進。深化國企改革要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和對接中國製造2025相結合、和國有經濟佈局調整相結合、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相結合、和“一帶一路”建設相結合,使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