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荷蘭儲蓄之謎:利率極低,民眾存款熱情不減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以及Triodos銀行宣佈本周再次降低儲蓄利率, 後者的利率甚至為零, 成為第一家零儲蓄利率的荷蘭銀行。 然而, 荷蘭人仍然把大量資金存進銀行, 似乎置傳統的經濟智慧於不顧, 為什麼?

Triodos銀行負責人Peter Blom表示, 銀行在最近幾年頻頻降低儲蓄利率, 然而奇怪的是, 似乎利率越低, 市民存進銀行的錢款反而越多。

造成銀行儲蓄利率極低的原因是歐洲央行施行的廉價資金政策, 歐洲央行在近幾年購買了大量債務, 並把關鍵利率降到了﹣0.4%。 Peter Blom解釋說:“歐洲央行的政策背後的理念是, 降低儲蓄利率能刺激人們消費。

”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 儲戶並沒有因為儲蓄利率的持續下降而把錢取出來, 相反, 銀行的儲蓄金額近幾年來再次增加。

這怎麼可能?Blom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表示:“可能的解釋是人們通過儲蓄行為本身來求得對未來的安全感, 而不是利率。 把錢存進銀行就像為未來做了準備, 利率不給力, 那就更要有額外的積蓄。 ”

這做法聽起來符合邏輯, 它是如此激進, 甚至違背了傳統的經濟智慧。 傳統的經濟智慧要求人們做出合理的財務方面的考慮:央行降息, 那就多消費。 但是央行的算盤沒有打響, 利率武器步履蹣跚, 而且不僅歐洲是這樣, 根據《華爾街日報》去年的計算結果顯示, 德國和日本近幾年的儲蓄金額也都在增加。

荷蘭也不例外。 荷蘭銀行2月份公佈的資料顯示, 儲戶的儲蓄總額將近3400億歐元, 比2015年增加了50億, 與10年前相比, 漲幅高達48%。 儲蓄率則在此期間呈逆向運動, 2006年底大型銀行的存款利率在2.5%左右, 到2016年底減少到只有區區0.4%, 荷蘭合作銀行本周更將網上儲蓄利率降為0.2%。

通貨膨脹率上升, 儲蓄利率下降, 對儲戶來說儲蓄成本加大, 但他們的儲蓄目的顯然並不是為了利息。 荷蘭目前平均每個家庭擁有的存款大約是44000歐元, 比十年前多了將近一半。 不少房主近年來還清了房屋貸款, 在這樣的情況下存款仍然大幅增加, 就更加顯得引人注目。

當被問及儲蓄之謎, 經濟學家們的答案從經濟危機後離開股市到自由職業者的興起, 從政府的緊縮政策的影響到人口金字塔變化,

五花八門。 其中有兩種分析特別值得注意:

人口老齡化

人口金字塔發生變化, 老齡化社會需要更多的金錢儲備。 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Ben Bernanke在2005年時就曾警告說“儲蓄過剩”。 經濟危機導致利率向下浮動, 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Coen Teulings認為這不是歐洲央行的錯, 他指責避孕藥推動了西方人口老齡化。

但這種說法也遭到質疑。 老齡化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而儲蓄率趨於零是最近幾年的事。 家庭平均利息收入在2005年時大約是900歐元, 而現在只有500歐元。 此外, 人口老齡化不能充分解釋為什麼不斷增加的是儲蓄金額, 而不是股票。 Binck Bank本月在一份報告中指出, 在上一任內閣執政期間, AEX指數上漲了48%,

也就是說投資股市能有足夠的回報, 然後, 私人投資者的數量保持在120萬人, 比上世紀要少得多。

對未來的擔憂

這是第二種解釋, 經濟危機令人感到恐慌。 經濟學家Keynes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提出過同樣的分析, 當人們因為危機和縮減開支對未來感到不確定時, 他們寧願把錢存進銀行。 這種做法受低利率的影響不大, 荷蘭合作銀行在近幾年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位發言人說:“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荷蘭人意識到在包括養老金、醫療、失業和學習費用等諸多問題上, 政府可以提供的支援是有限的, 因此他們必須為自己提供足夠的緩衝資金。 ”

這種說法也存在不合理的因素, 因為中央統計局3月份公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達到了近10年來的歷史最高水準,

表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在降低。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 應該會減少儲蓄, 這也是中央規劃局的預期。

研究員Irisvan Tilburg說:“最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 消費也在回升, 但仍然落後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其中一部分被用來儲蓄。 但我們預計這將在未來幾年內穩定下來。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