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茅臺衝擊500大關 高分紅策略為什麼漲這麼猛

先聊一下大盤再說~~~

中心再次下移, 目前最重要的是守住月線

而且明天要注意, 低開反而不是壞事兒, 可能震盪向上穩住。 高開的話特別容易產生拋壓, 反而容易低走。

大盤怎麼樣不說, 漂亮50已經有點走壞了, 看下圖中, 跌破了紅色示意的支撐。

除非一根長陽拉回位(已經連續兩日下探, 看起來有點難度)

藍籌乏力, 但這邊創業板波動相對不大, 尚穩定在十日均線上方

下面來講一講正文吧~以茅臺為代表的分紅大牛股!(還有什麼萬華化學、上汽集團、福耀玻璃、各大銀行)

國內外的分紅製度

“在手之鳥”理論

20世紀60年代, 戈登完善了前人創立的股票價值股利貼現模型, 又對該模型的進行了修正, 最終提出著名的戈登“手中鳥”模型。

在手之鳥理論來源於“雙鳥在林, 不如一鳥在手”這個諺語, 說股利收入要比由留存收益帶來的資本收益更為可靠。

太繞口了, 意思是, 你這錢留在公司裡也不發出來, 有風險, 萬一沒有繼續掙錢甚至虧回去了, 遠不如發出來的分紅。

何況資金是有成本的, 這錢如果是我融資融券或者貸款來的呢?就算不是我拿來買個理財也比不賺錢好。

到中國來, 對應有句俗語“落袋為安”, 只要把錢真正裝到自己口袋才放心。

還有一種方案是不給現金紅利, 給股票紅利。

分為送紅股和轉增股兩種形式:

送紅股將公司的未分配利潤以股票紅利的形式分配給股東。

轉增股將公司的資本公積轉化為股本並分配給股東。

(年年炒高送轉也是醉了,

那個玩意很虛, 又不是業績暴增遠高預期)

國內分紅相關政策的變遷

從1989年試點、90年代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 中國股市已經運行近三十年。

在股市運行早期, 分紅並沒有得到關注和重視, 上市公司的分紅也比較隨意。

從2000年開始, 證監會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分紅相關政策, 對上市公司實施半強制分紅, 提高現金分紅比例以及強化資訊披露, 並且監管形式更加靈活和多樣化。

近幾年, 上市公司分紅越來越引起監管層的重視。

2017年4月8日,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指出, 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是回報投資者的基本方式, 是股份公司制度的應有之義, 也是股票內在價值的源泉。

茅臺這樣的年年大分紅的公司才是好公司。

不過, 股利支付率低並不意味著發展前景不佳,

可能是為了支持其高速發展。

而股利支付率高也不一定代表盈利能力強, 也可能是公司經營穩定, 沒有新的投資項目, 成長性較低。

但不管怎樣, 對投資者而言, 現金分紅是實實在在的投資回報。

美國市場分紅相關制度

美國關於上市公司分紅的法律和制度相對比較完善。

1950年以前, 主要是通過相關規定進行強制分紅, 包括規定現金分紅比例、對未分配利潤徵稅等。

1986年稅改以後, 資本利得稅的優惠政策取消, 與股利實行相同稅率, 並且稅率逐漸降低, 稅收對分紅的不利影響不斷減弱。

此外, 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不斷上升, 1960年為18.7%, 1970年為27.6%, 1996年達到43%。

機構投資者, 尤其像養老保險基金等較為理性的投資主體持股並不是為了獲取超額收益, 而是更看重公司業績穩定增長帶來的穩定的股利收入。

另一方面,為了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保持股價穩定,一些公司會將利潤用於連續發放現金股利。

相比美國市場,我國的上市公司分紅政策還停留在比較早期的階段。

但近幾年來監管機構重視分紅,並在不斷推進金融市場國際化,恰當有力的分紅監管或者指導政策將會直接吸引更多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

中國A股市場的分紅概況及特徵

A股市場分紅概況

在國內股利政策逐步完善的過程中,總體來看進行現金分紅的公司所占比例逐漸提高。

06年以前只有50%左右的上市公司進行現金分紅,2006年明確規定現金股利分配比例以後,現金分紅公司的占比明顯逐漸提高,2011年達到69%,2012年突破70%,2016年該比例已經達到78.5%。

用來衡量上市公司分紅的相關指標主要包括股息率、分紅率和股利支付率。

股息率是每股股息與股價的比值,能夠用來衡量投資股票的現金分紅收益。

分紅率也稱現金分紅比例,是指現金分紅總額與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的比值,可以衡量上市公司對股東現金分紅的力度。

股利支付率是公司現金分紅總額與當年淨利潤的比值,可以用來衡量公司的股利支付能力和現金分紅力度。

上市公司分紅的行業特徵

上市公司分紅在不同行業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從2009-2017年各行業的股息率的平均水準來看,銀行是唯一股息率超過3%的行業,遠超排名第二的交通運輸行業。

(1)對銀行業而言,派息比例並不高,在各行業中處於中等偏下的水準,但是銀行業的平均市盈率在所有行業中最低,這正是銀行業高股息率主要來源。

當然,行業的穩定性也是保持高股息率的一個重要基礎。

(2)公用事業行業的分紅率與銀行業相差不多,在所有行業中處於中下游水平;不過行業的估值較低,所以低估值是公用事業行業股息率高的主要原因。

(3)以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為代表的消費類行業現金分紅率較高,分別為34.08%和32.74%。

(4)股息率最低的國防軍工行業不僅分紅比例較低,而且市盈率在所有行業中最高,尤其最近兩年該行業的估值大幅上漲,超過了100,甚至達到200多。

在低分紅率、高市盈率這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該行業股息率最低。

當然,公司分紅不僅存在行業特徵,還與各上市公司本身具有密切關係,如,公司市值、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公司的成長性。

分紅與公司盈利能力

分紅是公司利潤的一種分配方式,一般來說利潤高、盈利能力強的公司會更願意進行現金分紅,分紅的頻率會更高。

當然也不排除存在一些公司雖然ROE較高,但很少分紅。

如,長航鳳凰(000520)雖然近5年的平均ROE很高,但是期末淨利潤基本用來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導致每年的未分配利潤為負,所以公司連續多年未進行現金分紅。

又有如東湖高新(600133),近三年連續盈利,期末的未分配利潤為正,但是公司連續多年未進行分紅。

因此,公司分紅次數少可以一定程度上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較差或者說盈利不穩定,當然有些公司還要看近幾年的具體盈利情況。

分紅與公司成長性

根據股利支付的生命週期理論,一個企業的發展會經歷創始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對於初創期和成長期的公司,創造利潤的能力有限且投資機會相對較多,會選擇低股利政策或者乾脆不分紅,將更多利潤留存在企業內部以支援公司發展的需要。

處於成熟期的企業,經營相對穩定,創造利潤的能力也比較強,因此會選擇較高的股利政策,有利於維持其市場價值。

處於衰退期的企業,利潤下降,缺少投資機會,會減少分紅。

成長性高的公司也會傾向于減少現金分紅。

高分紅公司的股票收益表現

中證紅利指數

正式發佈於2005年5月26日,選取在滬深兩市上市的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100檔股票為成份股,反映A股市場中高紅利股票的整體狀況和走勢。

從指數的走勢來看,前期中證紅利指數與滬深300指數的走勢基本一致,漲跌幅相差無幾。

14年開始,中證紅利指數的漲幅明顯高於滬深300指數,兩個指數累積漲幅的差值逐漸擴大,三年累計超額收益約26%。

從各年指數的漲跌幅來看,2007年、2009年、2011年、2014年-2017年上半年,中證紅利指數的漲幅均超過了滬深300指數,跑贏大盤。

且2005-2017年累積漲幅378.79%超過了滬深300指數累積漲幅340.93%。

其中,2015-2017上半年兩年半的超額收益達到25.83%,可見在最近幾年尤其2015和2016年股息率高的股票得到市場的肯定,連續多年實現超額收益。

所以總體而言,在最近幾年,股息率較高的公司收益率高於市場。

長期資金看重A股高分紅股票

高分紅的股票表現總體強於市場,也反映出投資者結構的變化的投資風格轉變的長期趨勢。

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往往受到保險資金等偏好穩定現金流的長期資金的青睞,相對保守的保險、社保基金、海外機構投資者等都比較偏好沒有風險預算的絕對收益。

並且他們管理的資產規模穩步提升和市場占比提高,其資產配置風格對其他投資者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養老保險基金

一、養老保險基金的特點

此外,從養老基金業績的考核模式來看,其考核週期相比其他基金而言更長,這就使得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人不會過分關注短期的浮動盈虧,而是更注重較長週期範圍的收益狀況。

二、際養老基金投資模式及其特點

20世紀80年代以來,面對日益加劇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各國紛紛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並因地制宜,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投資模式和投資風格。

第一,新加坡採取的是直接投資模式,即由養老基金的管理機構(中央公積金局)直接負責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

投資比較保守,基金的投資比例具有明確的限制性規定,養老基金投資於可流動資產不低於50%,非上市股份不得超過5%,貸款不得超多10%,以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和足夠的流動性。

由此新加坡養老基金主要投資于安全邊際比較高但收益率較低的品種,如,政府債券和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韓國的國民養老金計畫(NPS)實行全國統籌管理,由衛生福利部作為國民養老基金的行政管理部門,國民年金基金管理中心負責市場投資運營。

NPS採取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不僅投資股票和債券,還進行另類投資、海外投資和社會責任投資。

2012年底的投資結構顯示,股票投資26.7%(國內18.7%、國外8%),債券投資64.8%(國內60.2%、國外4.6%),另類投資8.4%(國內4.7%、國外4.8%),其他部門0.1%。

第三,美國的公共養老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直接進行投資,主要投資固定收益類產品,90%以上的資產都投資於美國政府專設的特種國債,始終採取穩妥的保值增值策略。

而美國的私人養老基金則委託專業的投資機構進行投資運營,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401K”計畫。

該計畫的基金入市比較積極,從2009年底的投資結構來看,雇主公司的股票占9%,共同基金占91%,其中,股票型、平衡型、債券型、保本型、貨幣型占比分別為41%、17%、11%、13%、5%。

從收益來看,1996-2010年期間的年均收益率達8.9%,高於同期債券6.2%的收益率。

第四,智利在全世界範圍內最早進行養老保險私有化制度改革,其養老保險基金施行的是完全市場化的信託型投資運作模式,並在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

從2002年開始,智利就實施投資多種基金制度,即每家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都要提供A、B、C、D、E五種投資基金,其股票投資比例分別為40%-80%、25%-60%、15%-40%、5%-20%、0%,以便參保者根據個人風險偏好進行選擇,並且對不同年齡參保人的選擇範圍具有明確的限制。

總體而言,各國對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管理都較嚴格,投資風格以穩健為主,注重投資收益的持續穩定。

三、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現狀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規模在逐年擴大, 2016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3.86萬億元。

2016年12月6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公佈了入圍的21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機構名單,為推進養老基金市場化運營做好準備。

目前的情況是,截至6月底,北京、上海、河南、湖北、廣西、雲南、陝西、安徽8省區市已經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署了委託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4100億元。

其中的1721.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其中社保基金理事會自行管理約600億,委託給管理機構的約1100億,剩餘其他資金將按照合同約定分年分批到位。

就養老保險基金的配置而言,年初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表示,地方養老基金受託部分要求95%以上比例當年不能虧損,因此配置股票的比例是很低的。

目前養老保險基金入市不足10%,股票類資產配置規模約150億左右。

所以社保大老爺的空間還很大。

社保基金盈利情況

2016年末,社保基金資產總額20423.28億元。其中,直接投資資產9393.56億元,占社保基金資產總額的45.99%;委託投資資產11029.72億元,占社保基金資產總額的54.01%。

資料顯示,2009年至2016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均為正值。

其中,大牛市行情的2009年、2014年,以及牛熊轉換大震盪市的2015年,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均高於一成。

大盤跌幅逾兩成的2011年,社保基金收益收益率為0.84%。2016年,社保基金權益投資收益額319.40億元,投資收益率1.73%。

社保基金自成立以來年均投資收益率8.37%,累計投資收益8227.31億元,以價值投資為主要理念較好地實現了基金的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在A股的配置

2017年一季報公佈的社保基金重倉流通股顯示,其所有基金組合及股票投資所持有的股票共657只,持倉資料合計262.02億股,持倉市值合計2321.27億元。

根據持倉市值選出前十大重倉流通股。

可以看出,排名前兩位的都是五大行範圍內的國有商業銀行,是低估值、高股息率的大盤藍籌股。

境外機構資金青睞分紅股

今年以來,“白馬股”高歌猛進,在大盤震盪的行情下逆勢上行,連創新高,尤其“漂亮50”成為眾投資者的重點關注對象。

目前我國在引入國際資金層面,主要包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以及滬港通、深港通等四大管道。

QFII資金在A股市場的規模及其配置

業界通常將QFII的重倉股作為境外資金的投資風向標,所以研究QFII在A股的持倉情況可以瞭解外資的投資偏好。

2017年一季報的資料顯示,QFII重倉流通股共計65.23億股,涉及的股票217只,一季度末的總市值為1144.4億元。

根據持倉市值選出前十大重倉流通股,占總持股市值的比例為64.09%,說明QFII持股比較集中,通過重倉股即可窺見一斑。

排名前三的都是銀行股,這三檔股票的市值合計占QFII持倉市值總體的35.6%。

不同於社保基金,洋人選擇的均為股份制商業銀行,而不是國有銀行。

另外,這些股票的股息率基本都大於1%,股息收益較高,可見洋人同樣偏好高分紅的股票。

而且洋人一般買一隻股總量都挺少的,大量的公告中持股比例也就1-3%。

從行業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銀行、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電子、醫藥生物、交通運輸、汽車、建築材料等行業。

這些行業的持倉市值合計86.43%。

而其他行業上的資金配置基本寥寥無幾。

洋人的行業配置較社保基金更為集中,尤其看重銀行以及食品飲料和家用電器等消費行業的股票,這些股票在A股市場中都具有高股息。

陸股通資金的規模及其配置

滬港通啟動的初始階段,吸引較多外資湧入,資金流入量較大,但後期資金流入量逐漸減少,有些月份大額淨流出。

2016年深股通開通以後,每月保持資金淨流入;滬股通資金淨流入規模較小,但比較穩定且有向上趨勢。

截至2017年7月末,陸股通累計資金淨流入2624.86億元,其中,2017年淨流入1147億,尤其5月以來受A股“入摩”的影響,資金淨流入規模明顯增大。

從陸股通持股來看,持倉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都是市值比較大、盈利穩定的大公司,除個別公司外,大多數公司進行現金分紅且分紅比例較高。

另外,2017年以來,這些股票都實現正的收益,且大多數公司的累積漲幅遠超過市場水準(滬深300累積上漲12.15%)。

其中,貴州茅臺、海康威視、美的集團、中國平安、恒瑞醫藥、格力電器等都是市場上廣為關注的大盤藍籌股。

高分紅公司重點標的

招商證券專門弄了個研報,選了前50名,這兒就不一一列舉了(列表你們也不看啊)。

反正基本上都在漂亮50、漂亮300、洋指標222等範圍內。

這裡比較亮眼的就有中國神華、方大特鋼、上汽集團、各大銀行(沒錯,各大不是銀行的名字)、寧滬高速、格力電器、福耀玻璃、雙匯發展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大白馬,也是前期一路漲上來的慢牛股。

所以說,買股還是要看業績要看分紅。

而是更看重公司業績穩定增長帶來的穩定的股利收入。

另一方面,為了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保持股價穩定,一些公司會將利潤用於連續發放現金股利。

相比美國市場,我國的上市公司分紅政策還停留在比較早期的階段。

但近幾年來監管機構重視分紅,並在不斷推進金融市場國際化,恰當有力的分紅監管或者指導政策將會直接吸引更多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

中國A股市場的分紅概況及特徵

A股市場分紅概況

在國內股利政策逐步完善的過程中,總體來看進行現金分紅的公司所占比例逐漸提高。

06年以前只有50%左右的上市公司進行現金分紅,2006年明確規定現金股利分配比例以後,現金分紅公司的占比明顯逐漸提高,2011年達到69%,2012年突破70%,2016年該比例已經達到78.5%。

用來衡量上市公司分紅的相關指標主要包括股息率、分紅率和股利支付率。

股息率是每股股息與股價的比值,能夠用來衡量投資股票的現金分紅收益。

分紅率也稱現金分紅比例,是指現金分紅總額與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的比值,可以衡量上市公司對股東現金分紅的力度。

股利支付率是公司現金分紅總額與當年淨利潤的比值,可以用來衡量公司的股利支付能力和現金分紅力度。

上市公司分紅的行業特徵

上市公司分紅在不同行業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從2009-2017年各行業的股息率的平均水準來看,銀行是唯一股息率超過3%的行業,遠超排名第二的交通運輸行業。

(1)對銀行業而言,派息比例並不高,在各行業中處於中等偏下的水準,但是銀行業的平均市盈率在所有行業中最低,這正是銀行業高股息率主要來源。

當然,行業的穩定性也是保持高股息率的一個重要基礎。

(2)公用事業行業的分紅率與銀行業相差不多,在所有行業中處於中下游水平;不過行業的估值較低,所以低估值是公用事業行業股息率高的主要原因。

(3)以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為代表的消費類行業現金分紅率較高,分別為34.08%和32.74%。

(4)股息率最低的國防軍工行業不僅分紅比例較低,而且市盈率在所有行業中最高,尤其最近兩年該行業的估值大幅上漲,超過了100,甚至達到200多。

在低分紅率、高市盈率這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該行業股息率最低。

當然,公司分紅不僅存在行業特徵,還與各上市公司本身具有密切關係,如,公司市值、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公司的成長性。

分紅與公司盈利能力

分紅是公司利潤的一種分配方式,一般來說利潤高、盈利能力強的公司會更願意進行現金分紅,分紅的頻率會更高。

當然也不排除存在一些公司雖然ROE較高,但很少分紅。

如,長航鳳凰(000520)雖然近5年的平均ROE很高,但是期末淨利潤基本用來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導致每年的未分配利潤為負,所以公司連續多年未進行現金分紅。

又有如東湖高新(600133),近三年連續盈利,期末的未分配利潤為正,但是公司連續多年未進行分紅。

因此,公司分紅次數少可以一定程度上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較差或者說盈利不穩定,當然有些公司還要看近幾年的具體盈利情況。

分紅與公司成長性

根據股利支付的生命週期理論,一個企業的發展會經歷創始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對於初創期和成長期的公司,創造利潤的能力有限且投資機會相對較多,會選擇低股利政策或者乾脆不分紅,將更多利潤留存在企業內部以支援公司發展的需要。

處於成熟期的企業,經營相對穩定,創造利潤的能力也比較強,因此會選擇較高的股利政策,有利於維持其市場價值。

處於衰退期的企業,利潤下降,缺少投資機會,會減少分紅。

成長性高的公司也會傾向于減少現金分紅。

高分紅公司的股票收益表現

中證紅利指數

正式發佈於2005年5月26日,選取在滬深兩市上市的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100檔股票為成份股,反映A股市場中高紅利股票的整體狀況和走勢。

從指數的走勢來看,前期中證紅利指數與滬深300指數的走勢基本一致,漲跌幅相差無幾。

14年開始,中證紅利指數的漲幅明顯高於滬深300指數,兩個指數累積漲幅的差值逐漸擴大,三年累計超額收益約26%。

從各年指數的漲跌幅來看,2007年、2009年、2011年、2014年-2017年上半年,中證紅利指數的漲幅均超過了滬深300指數,跑贏大盤。

且2005-2017年累積漲幅378.79%超過了滬深300指數累積漲幅340.93%。

其中,2015-2017上半年兩年半的超額收益達到25.83%,可見在最近幾年尤其2015和2016年股息率高的股票得到市場的肯定,連續多年實現超額收益。

所以總體而言,在最近幾年,股息率較高的公司收益率高於市場。

長期資金看重A股高分紅股票

高分紅的股票表現總體強於市場,也反映出投資者結構的變化的投資風格轉變的長期趨勢。

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往往受到保險資金等偏好穩定現金流的長期資金的青睞,相對保守的保險、社保基金、海外機構投資者等都比較偏好沒有風險預算的絕對收益。

並且他們管理的資產規模穩步提升和市場占比提高,其資產配置風格對其他投資者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養老保險基金

一、養老保險基金的特點

此外,從養老基金業績的考核模式來看,其考核週期相比其他基金而言更長,這就使得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人不會過分關注短期的浮動盈虧,而是更注重較長週期範圍的收益狀況。

二、際養老基金投資模式及其特點

20世紀80年代以來,面對日益加劇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各國紛紛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並因地制宜,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投資模式和投資風格。

第一,新加坡採取的是直接投資模式,即由養老基金的管理機構(中央公積金局)直接負責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

投資比較保守,基金的投資比例具有明確的限制性規定,養老基金投資於可流動資產不低於50%,非上市股份不得超過5%,貸款不得超多10%,以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和足夠的流動性。

由此新加坡養老基金主要投資于安全邊際比較高但收益率較低的品種,如,政府債券和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韓國的國民養老金計畫(NPS)實行全國統籌管理,由衛生福利部作為國民養老基金的行政管理部門,國民年金基金管理中心負責市場投資運營。

NPS採取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不僅投資股票和債券,還進行另類投資、海外投資和社會責任投資。

2012年底的投資結構顯示,股票投資26.7%(國內18.7%、國外8%),債券投資64.8%(國內60.2%、國外4.6%),另類投資8.4%(國內4.7%、國外4.8%),其他部門0.1%。

第三,美國的公共養老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直接進行投資,主要投資固定收益類產品,90%以上的資產都投資於美國政府專設的特種國債,始終採取穩妥的保值增值策略。

而美國的私人養老基金則委託專業的投資機構進行投資運營,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401K”計畫。

該計畫的基金入市比較積極,從2009年底的投資結構來看,雇主公司的股票占9%,共同基金占91%,其中,股票型、平衡型、債券型、保本型、貨幣型占比分別為41%、17%、11%、13%、5%。

從收益來看,1996-2010年期間的年均收益率達8.9%,高於同期債券6.2%的收益率。

第四,智利在全世界範圍內最早進行養老保險私有化制度改革,其養老保險基金施行的是完全市場化的信託型投資運作模式,並在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

從2002年開始,智利就實施投資多種基金制度,即每家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都要提供A、B、C、D、E五種投資基金,其股票投資比例分別為40%-80%、25%-60%、15%-40%、5%-20%、0%,以便參保者根據個人風險偏好進行選擇,並且對不同年齡參保人的選擇範圍具有明確的限制。

總體而言,各國對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管理都較嚴格,投資風格以穩健為主,注重投資收益的持續穩定。

三、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現狀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規模在逐年擴大, 2016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3.86萬億元。

2016年12月6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公佈了入圍的21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機構名單,為推進養老基金市場化運營做好準備。

目前的情況是,截至6月底,北京、上海、河南、湖北、廣西、雲南、陝西、安徽8省區市已經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署了委託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4100億元。

其中的1721.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其中社保基金理事會自行管理約600億,委託給管理機構的約1100億,剩餘其他資金將按照合同約定分年分批到位。

就養老保險基金的配置而言,年初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表示,地方養老基金受託部分要求95%以上比例當年不能虧損,因此配置股票的比例是很低的。

目前養老保險基金入市不足10%,股票類資產配置規模約150億左右。

所以社保大老爺的空間還很大。

社保基金盈利情況

2016年末,社保基金資產總額20423.28億元。其中,直接投資資產9393.56億元,占社保基金資產總額的45.99%;委託投資資產11029.72億元,占社保基金資產總額的54.01%。

資料顯示,2009年至2016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均為正值。

其中,大牛市行情的2009年、2014年,以及牛熊轉換大震盪市的2015年,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均高於一成。

大盤跌幅逾兩成的2011年,社保基金收益收益率為0.84%。2016年,社保基金權益投資收益額319.40億元,投資收益率1.73%。

社保基金自成立以來年均投資收益率8.37%,累計投資收益8227.31億元,以價值投資為主要理念較好地實現了基金的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在A股的配置

2017年一季報公佈的社保基金重倉流通股顯示,其所有基金組合及股票投資所持有的股票共657只,持倉資料合計262.02億股,持倉市值合計2321.27億元。

根據持倉市值選出前十大重倉流通股。

可以看出,排名前兩位的都是五大行範圍內的國有商業銀行,是低估值、高股息率的大盤藍籌股。

境外機構資金青睞分紅股

今年以來,“白馬股”高歌猛進,在大盤震盪的行情下逆勢上行,連創新高,尤其“漂亮50”成為眾投資者的重點關注對象。

目前我國在引入國際資金層面,主要包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以及滬港通、深港通等四大管道。

QFII資金在A股市場的規模及其配置

業界通常將QFII的重倉股作為境外資金的投資風向標,所以研究QFII在A股的持倉情況可以瞭解外資的投資偏好。

2017年一季報的資料顯示,QFII重倉流通股共計65.23億股,涉及的股票217只,一季度末的總市值為1144.4億元。

根據持倉市值選出前十大重倉流通股,占總持股市值的比例為64.09%,說明QFII持股比較集中,通過重倉股即可窺見一斑。

排名前三的都是銀行股,這三檔股票的市值合計占QFII持倉市值總體的35.6%。

不同於社保基金,洋人選擇的均為股份制商業銀行,而不是國有銀行。

另外,這些股票的股息率基本都大於1%,股息收益較高,可見洋人同樣偏好高分紅的股票。

而且洋人一般買一隻股總量都挺少的,大量的公告中持股比例也就1-3%。

從行業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銀行、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電子、醫藥生物、交通運輸、汽車、建築材料等行業。

這些行業的持倉市值合計86.43%。

而其他行業上的資金配置基本寥寥無幾。

洋人的行業配置較社保基金更為集中,尤其看重銀行以及食品飲料和家用電器等消費行業的股票,這些股票在A股市場中都具有高股息。

陸股通資金的規模及其配置

滬港通啟動的初始階段,吸引較多外資湧入,資金流入量較大,但後期資金流入量逐漸減少,有些月份大額淨流出。

2016年深股通開通以後,每月保持資金淨流入;滬股通資金淨流入規模較小,但比較穩定且有向上趨勢。

截至2017年7月末,陸股通累計資金淨流入2624.86億元,其中,2017年淨流入1147億,尤其5月以來受A股“入摩”的影響,資金淨流入規模明顯增大。

從陸股通持股來看,持倉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都是市值比較大、盈利穩定的大公司,除個別公司外,大多數公司進行現金分紅且分紅比例較高。

另外,2017年以來,這些股票都實現正的收益,且大多數公司的累積漲幅遠超過市場水準(滬深300累積上漲12.15%)。

其中,貴州茅臺、海康威視、美的集團、中國平安、恒瑞醫藥、格力電器等都是市場上廣為關注的大盤藍籌股。

高分紅公司重點標的

招商證券專門弄了個研報,選了前50名,這兒就不一一列舉了(列表你們也不看啊)。

反正基本上都在漂亮50、漂亮300、洋指標222等範圍內。

這裡比較亮眼的就有中國神華、方大特鋼、上汽集團、各大銀行(沒錯,各大不是銀行的名字)、寧滬高速、格力電器、福耀玻璃、雙匯發展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大白馬,也是前期一路漲上來的慢牛股。

所以說,買股還是要看業績要看分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