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讓詩河流進清明 大型綜合性文化活動"清明遇見詩歌"在京啟動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在此節日裡, 從國家、社會到普通民眾, 都在用多種形式表達對民族先賢、革命先烈和族親先輩的無盡追思和懷念!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檔精神和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機關黨委意見, 發掘和傳承、弘揚中華傳統節日文化, 宣導全社會用中華民族最優雅的方式中華詩詞來表達情感, 中華詩詞研究院、華鼎國學研究基金會、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技術製作中心、首都互聯網協會聯合眾多媒體,

隆重舉辦中華詩詞網路平臺系列活動之“清明遇見詩歌”活動。

一、活動組委會

主任:袁行霈、趙子忠、佟力強

成員:屠岸、葉嘉瑩、劉征、程毅中、楊金亭、梁東、周篤文、鄭伯農、白少帆、趙仁珪、林岫、李文朝、羅輝、趙永禮、權勝、陳捷延、孫海泓、楊志新

二、活動時間和有關安排:

2017年3月23日至4月4日

我們宣導全社會積極參與“全球共讀清明詩活動”。 請將您的讀詩視頻發送至zhscyjy2017@163.com, 我們將擇優推送;

3月31日在國家博物館舉辦專場詩會。

三、主辦單位:

中華詩詞研究院、華鼎國學研究基金會、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技術製作中心、首都互聯網協會

四、支援單位和媒體:

中國教育電視臺、人民網、光明網、新華網、央廣網、北京新聞網、鳳凰網、搜狐網、中華詩詞學會網站、中國詩歌網、中華詩詞論壇網、中國大學生網、北京詩詞學會網站、紅葉詩詞網站、《中華書畫家》雜誌、《詩國》雜誌、《詩刊》雜誌、《詩潮》雜誌、《詩選刊》雜誌、《詩探索》雜誌、《星星詩刊》雜誌、《詩林》雜誌、《綠風詩刊》雜誌、《淮風詩刊》雜誌、《華夏詩報》、《黃河詩報》、《南國詩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羊城晚報副刊、中國書籍出版社等。

歷代清明詩詞選(一)

祭黃帝文

毛澤東

維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五日, 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 以鮮花時果之儀, 致祭于中華民族之始祖軒轅黃帝之陵。 而致詞曰:

赫赫始祖, 吾華肇造;胄衍祀綿, 嶽峨河浩。

聰明睿知, 光被遐荒;建此偉業, 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 中更蹉跌;越數千年, 強鄰蔑德。

琉台不守,

三韓為墟;遼海燕冀, 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 敵欲豈足;人執笞繩, 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 命世之英;涿鹿奮戰, 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 不武如斯;泱泱大國, 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 劍屨俱奮;萬里崎嶇, 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 備歷險夷;匈奴未滅, 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 團結堅固;不論軍民, 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 救國良方;四萬萬眾, 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 改革內政;億兆一心, 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 衛我國權;此物此志, 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 昭告列祖;實鑒臨之, 皇天后土。

尚饗!

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習近平

中夜, 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 是時霽月如銀, 文思縈系……

魂飛萬里, 盼歸來,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 思君夜夜, 肝膽長如洗。 路漫漫其修遠矣, 兩袖清風來去。 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綠我涓滴, 會它千頃澄碧。

一九九〇·七·十五

挽左權同志

董必武

左君真卓犖, 弱冠已從戎。

大略觀孫子, 精微究客翁。

長征嘗險阻, 抗日顯英雄。

詎憶偏城阨, 橫屍馬革中。

1942年

吊張藎忱將軍

董必武

此為去年將軍殉國三周年紀念而作, 今歲中原戰役倭勢尚張, 國軍竟莫能抗, 感時撫事, 輒令人想念將軍于不置也。

漢水東流逝不還, 將軍忠勇震瀛寰。

裹屍馬革南瓜店, 三載平蕪血尚斑。

男兒抗日死沙場, 青史垂名姓字香。

中原倘有英靈護, 豈讓倭奴亂逞狂。

1943年5月

注:張藎忱即張自忠。

題趙一曼紀念館

郭沫若

蜀中巾幗富英雄,

石柱猶存良玉蹤。

四海今歌趙一曼, 萬民永憶女先鋒。

青春換得江山壯, 碧血染將天地紅。

東北西南齊仰首, 珠河億載漾東風。

王世襄1悼亡妻詩二首

神形呆若木

憶昔呼荃荃2, 一呼一聲諾。

未應值門扃, 不禁心撲撲。

初笑等庸人, 轉思又驚愕。

有朝一先行, 生者竟奚托。

所慮幾經年, 存亡兩煢獨。

耄叟將來歸, 不呼亦不哭。

默默但思君, 神形呆若木。

日壇

花訊年年幾探看,

辛夷百尺紫雲攢。

而今一任風兼雨,

處處傷心是日壇。

1、王世襄(1914-2009), 字暢安, 男, 漢族, 北京人, 祖籍福建福州。 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鑒賞家、收藏家、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2、王先生妻子名袁荃猷。

寒食後北樓作

唐·韋應物

園林過新節, 風花亂高閣。

遙聞擊鼓聲,蹴鞠軍中樂。

宮詞

唐·花蕊夫人徐氏

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鬥雞場。

內人對禦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

洛陽清明日雨霽

唐·李正封

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

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

酒綠河橋春,漏閑宮殿午。

遊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

唐·李商隱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宮先騁舞姬腰。

清明帶雨臨官道,晚日含風拂野橋。

如線如絲正牽恨,王孫歸路一何遙。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嶺表逢寒食

唐·沈佺期

嶺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餳。

洛陽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花柳爭朝發,軒車滿路迎。

帝鄉遙可念,腸斷報親情。

金谷園落花

唐·李建勳

愁見清明後,紛紛蓋地紅。

惜看難過日,自落不因風。

蝶散餘香在,鶯啼半樹空。

堪悲一尊酒,從此似西東。

岳陽雲夢亭看蓮花

唐·崔櫓

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陽欲暝彩雲深。

清明月照羞無語,涼冷風吹勢不禁。

曾向楚台和雨看,只于吳苑弄船尋。

當時為汝題詩遍,此地依前泥苦吟。

長安清明言懷

唐·顧非熊

明時帝裡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裡看花厭此生。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清明宴司勳劉郎中別業

唐·祖詠

田家複近臣,行樂不違親。

霽日園林好,清明煙火新。

以文長會友,唯德自成鄰。

池照窗陰晚,杯香藥味春。

簷前花覆地,竹外鳥窺人。

何必桃源裡,深居作隱淪。

寒食宴城北山池,即故郡守榮陽鄭鋼目為折柳亭

唐·羊士諤

別館青山郭,遊人折柳行。

落花經上巳,細雨帶清明。

鶗鴂流芳暗,鴛鴦曲水平。

歸心何處醉,寶瑟有餘聲。

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

唐·韓偓

往年同在鸞橋上,見倚朱闌詠柳綿。

今日獨來香徑裡,更無人跡有苔錢。

傷心闊別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鄉遇佳節,亦應懷抱暗淒然。

清明日龍門游泛

唐·李嶠

晴曉國門通,都門藹將發。

紛紛洛陽道,南望伊川闕。

衍漾乘和風,清明送芬月。

林窺二山動,水見千龕越。

羅袂罥楊絲,香橈犯苔發。

群心行樂未,唯恐流芳歇。

寒食夜寄姚侍郎

唐·張籍

貧官多寂寞,不異野人居。作酒和山藥,教兒寫道書。

五湖歸去遠,百事病來疏。況憶同懷者,寒庭月上初。

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和楊同州寒食幹坑會後聞楊工部欲到知予與工部有敷水之期榮喜雖多歡宴且阻辱示長句因而答之

唐·白居易

往來東道千餘騎,新舊西曹兩侍郎。

家占冬官傳印綬,路逢春日助恩光。

停留五馬經寒食,指點三峰過故鄉。

猶恨幹坑敷水會,差池歸雁不成行。

客中寒食(唐·李中)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寒食

唐·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清明新作

秦樓月·清明夜天安門廣場祭奠先烈

趙安民

清明月,清輝遍灑清明夜。清明夜,清風輕咽,緬懷先烈。

豐碑矗立心頭熱,永垂不朽英雄業。英雄業,天安門聳,九州同闕。

浣溪沙·清明祭祖

林峰

墓草斜陽照眼明,杜鵑聲老怎堪聽。耳邊隱隱似叮嚀。

春絮飛時人不再,榆煙濃處鬢還青。飄零心緒已難平。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

林峰

何故黃花不肯凋,珠江往事未曾遙。

億年海國生豪氣,萬壑雷聲下碧寥。

已許頭顱酬社稷,早留志節薄雲霄。

英雄血湧三千丈,遍染朝霞似火燒。

秋瑾

林峰

誰挾驚雷過九州,碧濤化血競風流。

醉將濁酒呼星鳥,痛把青萍射鬥牛。

魂共長風來複去,影同明月落還浮。

寶刀一曲聲猶烈,笑看新春花滿樓。

謝子長

林峰

陝甘星火照霞紅,勢挾雲雷氣象雄。

馬踏赤源思奮鋮,兵臨清澗欲盤弓。

青天光滿黃蘆宅,明月輝分翠葉叢。

燈盞一灣情未了,長留青史寄深衷。

紀念董振堂將軍

劉慶霖

甯都義舉賴心明,禦戰湘江識將星。

血路先鋒肝膽見,鐵流後衛鬼神驚。

祁連斷劍救民死,馬背橫刀為國生。

城上頭顱懸掛日,萬山頜首敬英靈。

楊開慧頌

潘泓

雨狂風急浪侵天,誰為人民解倒懸。

身歿長沙凝碧血,名存國史慟青年。

賢妻良母心真慧,大義真情志最堅。

且為驕楊歌一曲,毋忘圓夢慰英賢。

清明印象(2017年)

褚寶增

東風無語暗徘徊,招惹閑雲左右猜。

柳色含煙慵已醒,梨花若病硬先開。

行人野徑尋思念,流水輕波釋感懷。

最不傷情天上雁,自知歸去與歸來。

己卯清明後三日記

褚寶增

柳鬢生煙草耳開,溫風放膽亂投胎。

浮雲氣碎驚難醒,春雁城高喚不來。

展臂倦拋司馬賦,舉頭晃現定王台。

眼前忽撞數聲雀,斷我遊思腹底埋。

趙天然二首

清明

他人祭祖我尋春,久客邊關滿面塵。

一問鄉情雙淚墮,年來又改夢中身。

鷓鴣天清明

拂面微涼寒食風,玉門關外去年同。人經歲月離情重,令至清明感意濃。

蝴蝶白,杜鵑紅,誰家新塚傍雲松。鄉心疏索憑何寄,雁影長天回望中。

丙申清明登樂游原看櫻花

徐長鴻

清明即驚豔,香沸古原塵。

裁得扶桑錦,妝成上苑春。

上苑人如水,繁華照羅綺。

天仙環佩聲,紛墮雲霞裡。

風回胭脂冷,留取瑤台影。

明年不再逢,畫圖尚堪省。

丙申清明登西安古城

徐長鴻

春衫初換上城頭,萬井滄桑撲客眸。

渭北浮雲連鳳闕,終南積雪照皇州。

鶯啼古柳官橋老,花掩重門永巷幽。

卻是清遊千載後,衣冠不復見風流。

水龍吟清明節憶父

柳琰

細風冷雨相兼,春來也染心頭濕。洞庭遠目,濃雲垂幕,煙凝空碧。芳草粘天,楊花飛絮,亂紅堆積。此恨如春筍,難消彼長,刀可斷,無從擲。

生涯多寄秋霜,莫怪嗔,良宵吝嗇。三分明月,惜難留取,更如過隙。淚眼吹幹,寒碑撫熱,蒼穹影卒。料年年今夜,伴燈燭冷,守窗兒黑。

滿江紅清明懷念抗日名將唐聚五

宋常之

清雨尤寒,煙千里、城池漸失。江水畔、領軍縱馬,舉槍謀劃。轉戰白山行路急,包圍日寇迎頭擊。入通化、興學濟災民,難停息。

贊司令,諸士集。歌義勇,長城立。請纓燕山麓,保疆安國。祖逖志先驅敵虜,黃龍君飲終兵革。英雄事、史冊永流傳,心中憶。

注釋:

1.唐聚五(1898—1939),出生於吉林省雙城縣(今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蘭棱鎮)。著名抗日將領,曾擔任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遼寧省代理主席、東北遊擊中將總司令等職務。抗戰期間,多次率部與日寇激戰,屢立戰功。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事變後,日軍發動了對東北守軍的攻擊。事變的第二天,日軍突襲鳳城,1團團長被俘後投降。這時唐聚五未在鳳城,他驚聞事變後,隻身來到北平,面見張學良將軍陳述自己的抗日要求。張學良將軍令其速回東北重新組建第一團,並委任他為遼寧陸軍步兵第一團團長。

1932年4月21日,唐聚五等人在桓仁召開秘密會議,出席會議的代表達30余人。經過會議研究決定,成立遼寧民眾救國會和遼寧民眾自衛隊。救國會設政治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唐聚五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軍事委員會,設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部,公推唐聚五為總司令。會議決定4月21日,舉行起義。遼寧民眾自衛軍在唐聚五的領導下,隊伍日益強盛,至8月份隊伍已擴大到37路,近20萬人,與日偽軍戰鬥100多次,收復東邊道14個縣。遼寧民眾自衛軍成為東北義勇軍的一支生力軍。

1932年10月,唐聚五率領部分部隊轉移至關內,在北平繼續堅持抗日活動,先後參加了熱河及長城抗戰。1939年5月18日,在河北遷安縣長城外柳峪溝後平臺山與日偽軍作戰中英勇犧牲。

1940年2月18日,延安《新華日報》發表專題社論,指出:“唐聚五將軍是‘九一八’後揭起抗日旗幟的民族英雄之一。”(本條注釋,參考了《百度百科》及《永恆的記憶—東北抗聯史料之本溪篇》第10-11頁之“遼寧民眾自衛軍”)

2.通化,地名,位於吉林省。

3.黃龍君飲,出自《宋史·嶽飛傳》:“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遙聞擊鼓聲,蹴鞠軍中樂。

宮詞

唐·花蕊夫人徐氏

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鬥雞場。

內人對禦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

洛陽清明日雨霽

唐·李正封

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

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

酒綠河橋春,漏閑宮殿午。

遊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

唐·李商隱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宮先騁舞姬腰。

清明帶雨臨官道,晚日含風拂野橋。

如線如絲正牽恨,王孫歸路一何遙。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嶺表逢寒食

唐·沈佺期

嶺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餳。

洛陽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花柳爭朝發,軒車滿路迎。

帝鄉遙可念,腸斷報親情。

金谷園落花

唐·李建勳

愁見清明後,紛紛蓋地紅。

惜看難過日,自落不因風。

蝶散餘香在,鶯啼半樹空。

堪悲一尊酒,從此似西東。

岳陽雲夢亭看蓮花

唐·崔櫓

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陽欲暝彩雲深。

清明月照羞無語,涼冷風吹勢不禁。

曾向楚台和雨看,只于吳苑弄船尋。

當時為汝題詩遍,此地依前泥苦吟。

長安清明言懷

唐·顧非熊

明時帝裡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裡看花厭此生。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清明宴司勳劉郎中別業

唐·祖詠

田家複近臣,行樂不違親。

霽日園林好,清明煙火新。

以文長會友,唯德自成鄰。

池照窗陰晚,杯香藥味春。

簷前花覆地,竹外鳥窺人。

何必桃源裡,深居作隱淪。

寒食宴城北山池,即故郡守榮陽鄭鋼目為折柳亭

唐·羊士諤

別館青山郭,遊人折柳行。

落花經上巳,細雨帶清明。

鶗鴂流芳暗,鴛鴦曲水平。

歸心何處醉,寶瑟有餘聲。

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

唐·韓偓

往年同在鸞橋上,見倚朱闌詠柳綿。

今日獨來香徑裡,更無人跡有苔錢。

傷心闊別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鄉遇佳節,亦應懷抱暗淒然。

清明日龍門游泛

唐·李嶠

晴曉國門通,都門藹將發。

紛紛洛陽道,南望伊川闕。

衍漾乘和風,清明送芬月。

林窺二山動,水見千龕越。

羅袂罥楊絲,香橈犯苔發。

群心行樂未,唯恐流芳歇。

寒食夜寄姚侍郎

唐·張籍

貧官多寂寞,不異野人居。作酒和山藥,教兒寫道書。

五湖歸去遠,百事病來疏。況憶同懷者,寒庭月上初。

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和楊同州寒食幹坑會後聞楊工部欲到知予與工部有敷水之期榮喜雖多歡宴且阻辱示長句因而答之

唐·白居易

往來東道千餘騎,新舊西曹兩侍郎。

家占冬官傳印綬,路逢春日助恩光。

停留五馬經寒食,指點三峰過故鄉。

猶恨幹坑敷水會,差池歸雁不成行。

客中寒食(唐·李中)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寒食

唐·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清明新作

秦樓月·清明夜天安門廣場祭奠先烈

趙安民

清明月,清輝遍灑清明夜。清明夜,清風輕咽,緬懷先烈。

豐碑矗立心頭熱,永垂不朽英雄業。英雄業,天安門聳,九州同闕。

浣溪沙·清明祭祖

林峰

墓草斜陽照眼明,杜鵑聲老怎堪聽。耳邊隱隱似叮嚀。

春絮飛時人不再,榆煙濃處鬢還青。飄零心緒已難平。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

林峰

何故黃花不肯凋,珠江往事未曾遙。

億年海國生豪氣,萬壑雷聲下碧寥。

已許頭顱酬社稷,早留志節薄雲霄。

英雄血湧三千丈,遍染朝霞似火燒。

秋瑾

林峰

誰挾驚雷過九州,碧濤化血競風流。

醉將濁酒呼星鳥,痛把青萍射鬥牛。

魂共長風來複去,影同明月落還浮。

寶刀一曲聲猶烈,笑看新春花滿樓。

謝子長

林峰

陝甘星火照霞紅,勢挾雲雷氣象雄。

馬踏赤源思奮鋮,兵臨清澗欲盤弓。

青天光滿黃蘆宅,明月輝分翠葉叢。

燈盞一灣情未了,長留青史寄深衷。

紀念董振堂將軍

劉慶霖

甯都義舉賴心明,禦戰湘江識將星。

血路先鋒肝膽見,鐵流後衛鬼神驚。

祁連斷劍救民死,馬背橫刀為國生。

城上頭顱懸掛日,萬山頜首敬英靈。

楊開慧頌

潘泓

雨狂風急浪侵天,誰為人民解倒懸。

身歿長沙凝碧血,名存國史慟青年。

賢妻良母心真慧,大義真情志最堅。

且為驕楊歌一曲,毋忘圓夢慰英賢。

清明印象(2017年)

褚寶增

東風無語暗徘徊,招惹閑雲左右猜。

柳色含煙慵已醒,梨花若病硬先開。

行人野徑尋思念,流水輕波釋感懷。

最不傷情天上雁,自知歸去與歸來。

己卯清明後三日記

褚寶增

柳鬢生煙草耳開,溫風放膽亂投胎。

浮雲氣碎驚難醒,春雁城高喚不來。

展臂倦拋司馬賦,舉頭晃現定王台。

眼前忽撞數聲雀,斷我遊思腹底埋。

趙天然二首

清明

他人祭祖我尋春,久客邊關滿面塵。

一問鄉情雙淚墮,年來又改夢中身。

鷓鴣天清明

拂面微涼寒食風,玉門關外去年同。人經歲月離情重,令至清明感意濃。

蝴蝶白,杜鵑紅,誰家新塚傍雲松。鄉心疏索憑何寄,雁影長天回望中。

丙申清明登樂游原看櫻花

徐長鴻

清明即驚豔,香沸古原塵。

裁得扶桑錦,妝成上苑春。

上苑人如水,繁華照羅綺。

天仙環佩聲,紛墮雲霞裡。

風回胭脂冷,留取瑤台影。

明年不再逢,畫圖尚堪省。

丙申清明登西安古城

徐長鴻

春衫初換上城頭,萬井滄桑撲客眸。

渭北浮雲連鳳闕,終南積雪照皇州。

鶯啼古柳官橋老,花掩重門永巷幽。

卻是清遊千載後,衣冠不復見風流。

水龍吟清明節憶父

柳琰

細風冷雨相兼,春來也染心頭濕。洞庭遠目,濃雲垂幕,煙凝空碧。芳草粘天,楊花飛絮,亂紅堆積。此恨如春筍,難消彼長,刀可斷,無從擲。

生涯多寄秋霜,莫怪嗔,良宵吝嗇。三分明月,惜難留取,更如過隙。淚眼吹幹,寒碑撫熱,蒼穹影卒。料年年今夜,伴燈燭冷,守窗兒黑。

滿江紅清明懷念抗日名將唐聚五

宋常之

清雨尤寒,煙千里、城池漸失。江水畔、領軍縱馬,舉槍謀劃。轉戰白山行路急,包圍日寇迎頭擊。入通化、興學濟災民,難停息。

贊司令,諸士集。歌義勇,長城立。請纓燕山麓,保疆安國。祖逖志先驅敵虜,黃龍君飲終兵革。英雄事、史冊永流傳,心中憶。

注釋:

1.唐聚五(1898—1939),出生於吉林省雙城縣(今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蘭棱鎮)。著名抗日將領,曾擔任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遼寧省代理主席、東北遊擊中將總司令等職務。抗戰期間,多次率部與日寇激戰,屢立戰功。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事變後,日軍發動了對東北守軍的攻擊。事變的第二天,日軍突襲鳳城,1團團長被俘後投降。這時唐聚五未在鳳城,他驚聞事變後,隻身來到北平,面見張學良將軍陳述自己的抗日要求。張學良將軍令其速回東北重新組建第一團,並委任他為遼寧陸軍步兵第一團團長。

1932年4月21日,唐聚五等人在桓仁召開秘密會議,出席會議的代表達30余人。經過會議研究決定,成立遼寧民眾救國會和遼寧民眾自衛隊。救國會設政治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唐聚五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軍事委員會,設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部,公推唐聚五為總司令。會議決定4月21日,舉行起義。遼寧民眾自衛軍在唐聚五的領導下,隊伍日益強盛,至8月份隊伍已擴大到37路,近20萬人,與日偽軍戰鬥100多次,收復東邊道14個縣。遼寧民眾自衛軍成為東北義勇軍的一支生力軍。

1932年10月,唐聚五率領部分部隊轉移至關內,在北平繼續堅持抗日活動,先後參加了熱河及長城抗戰。1939年5月18日,在河北遷安縣長城外柳峪溝後平臺山與日偽軍作戰中英勇犧牲。

1940年2月18日,延安《新華日報》發表專題社論,指出:“唐聚五將軍是‘九一八’後揭起抗日旗幟的民族英雄之一。”(本條注釋,參考了《百度百科》及《永恆的記憶—東北抗聯史料之本溪篇》第10-11頁之“遼寧民眾自衛軍”)

2.通化,地名,位於吉林省。

3.黃龍君飲,出自《宋史·嶽飛傳》:“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