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沒想到,你們是這樣的電影人……|意外

看完之後, 你會發現, 拍一部好電影, 真難!連一張海報都不能隨便...

而這僅僅是電影裡很小的一部分。

要拍一部好電影, 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

就像一個演員, 不僅需要專業的演技, 還需要對生活的體悟, 才能讓把一個角色詮釋得有厚度。

如果你對電影瞭解得比較多, 就會發現, 那些拍出好電影的人, 都不僅僅是我們在銀幕前看到的那樣。 他們往往都有另一個角色, 做著一些不為人知的事...

下面我們就針對電影的不同領域, 分別為大家介紹最有代表性的五位大咖。

A.

大衛·林奇

身份:導演 Vs 超現實主義畫家

意外程度:★★

他導演的電影, 幾乎出現在所有“必看懸疑電影”的影單裡。

《穆赫蘭道》

他的電影充滿了驚悚、暴力、黑色幽默, 看得讓人心驚肉跳,

但同時又忍不住再點一下播放鍵。 因為風格太過獨特, 現在電影界用他的名字“林奇主義”(Lynchian)來代表他鬼魅的電影。

不過這種畫風最初不是出現在銀幕裡, 而是在他的畫中...

在他17歲還沒開始拍電影時, 就開始了...

面目模糊的女人;

暗黑陰森的房子;

暴力扭曲的小人;

暗黑、暴力...充斥在他的畫面裡。 他拍攝的第一部短片, 就是從他的畫中而來。

原本他只是想畫一場噩夢, 後來他發現, 把這些噩夢拍成電影, 可以反復播放, 無限迴圈, 動態影像能更好地傳遞這種恐慌、不安的情緒。

電影《象人》畫風

之後,林奇投奔了電影的懷抱,但這麼多年來從未停止過繪畫創作。這些畫作也成為了他電影裡最好的靈感來源。

B.

約翰尼·德普

身份:演員 Vs 畫家

意外程度:★★

他被稱作是“21世紀最具才華的天才演員” ,擁有好萊塢最酷最百變的一張臉,可謂是演什麼、像什麼。

剪刀手愛德華的羞澀、傑克船長的幽默和不羈、理髮師陶德的復仇體質...我們永遠都無法預測德普會扮演的下一個角色,他們每一個都個性鮮明,一眼難忘。

我們被他在銀幕裡各種誇張、邪魅、叛逆的角色所吸引,但卻不知道在日常生活裡,他其實是一個會陪著女兒畫畫,看起來特別踏實安靜的好爸爸。

最開始他拿起畫筆是陪女兒,畫著畫著,就停不下來了。

他畫了身邊各種各樣的人,重要的親人、朋友、他崇拜的偶像...

德普筆下的馬龍·白蘭度

他最喜歡的畫人物的臉部和眼睛,因為透過那些表情、眼神,似乎可以看透一個人的人生。

凡妮莎·帕拉迪絲

在畫畫時,他跳脫出了演員的角色,成為了被扮演者,畫畫幫助他捕捉每一個人物的細節,並用畫筆重新詮釋自己對人的理解。

只有對人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讓他在拍電影時能把角色就像本色出演一樣自然。

C.

伍迪·艾倫

身份:編劇 Vs 單簧管樂手

意外程度:★★★★

可能很多人覺得伍迪·艾倫是個電影人。

從演員、編劇、到導演,艾倫一路平步青雲,多次獲得奧斯卡獎。到現在80歲,依舊是每年一部電影,從未失約。

但他自己可不這樣覺得,他覺得自己是音樂人。在他的電影裡,基本上不需要電影配樂,而是由他親自挑選,再剪輯編輯,從《香蕉》、《午夜巴黎》到《午夜巴賽隆納》,無一例外。有時,他常常親自上陣,根據劇本需要,自己作曲配樂。

《午夜巴黎》劇照

在電影之外,他從很小時就有一個音樂夢想——成為單簧管樂手。

17歲開始學單簧管,之後加入了樂團,組織過樂隊,並且多次開過巡迴演唱會。

一直到現在,在兼顧他的電影之外,每他依舊會抽出一個時間,他都會在交響樂團裡,穿著燈芯絨褲子和淺藍色襯衫,演奏單簧管...

這時候的他,不需要觀眾,不需要鼓掌,這完全是屬於他自己的世界。

有時候,你甚至會懷疑,他是不是因為音樂夢想才做了電影。

D.

陳逸飛

身份:導演 Vs 視覺藝術家

意外程度:★★

和前幾位不同,陳逸飛是在靠畫出名之後,才做了電影。

半個世紀前,他是第一批留美的學畫藝術生,很早就在華盛頓、紐約、東京等地舉辦過畫展。他的一幅《山地風》首創賣到了華人油畫的最高價。

《山地風》

陳逸飛靠他畫的畫,聞名遐邇。但是他並不贊成畫家就該一輩子埋頭作畫,他說:“我是在用我賣畫的錢來經營自己的視覺產業。”

於是他開始做各種各樣的嘗試,關於生活裡所有美的嘗試,做服裝、開設視覺公司,也是這時他開始做電影,那一年,他47歲了。

在他49歲那年,他導演了一部反映了三十年代上海的故事片《人約黃昏》,入選了坎城電影節,大受好評。

《人約黃昏》劇照

在這部影片裡,不僅真實地展現了上海人的生存風貌,也讓國外很多人重新認識了中國。

《人約黃昏》陳逸飛 2010

餘秋雨曾經說到:陳逸飛像一座橋,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橋,他讓世界看見了中國的美。

E.

王中軍

身份:電影出品人、企業家 Vs 畫家

意外程度:★★★

王中軍的名字我們都很熟悉了,他是華誼兄弟的創始人。

從早期的《大腕》《鬼子來了》《非誠勿擾》到最近的《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華誼兄弟出品的電影,一出片就好評如潮。

對於出品人而言,選擇一部電影有個很重要的因素:票房。但有時候,很難兼顧電影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

但這也是王中軍的厲害之處,他看准的作品,在藝術和商業的博弈中,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

比如:去年華誼兄弟出品的《我不是潘金蓮》。他顛覆常規地用圓形鏡頭去拍攝,以此來表達一種奇妙的窺探關係,同時也在電影中傳遞了中國人對圓形的審美文化。

被外界稱為“娛樂教父”的王中軍,從最早做電影,到帶領華誼兄弟成為了中國娛樂行業的標杆,他一直保持著理性企業領袖的形象。但其實,在電影之外,王中軍其實有著完全相反的的另一面——

一位感性、浪漫的藝術創作者

這是他畫的《自畫像》;

《自畫像》2013年

這是他畫的《我不是潘金蓮》:

《我不是潘金蓮之四》2012

這是他畫的花:

《白色大茶花系列之二》2015

他畫的風景:

《2013春老家行百年梨花之五》2013年

他的線條很狂放,用色也很大膽,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繪畫世界裡,他是自由的,沒有任何約束的.

他曾經說過:“我的繪畫,不全依靠滿腔熱情,或者任性地說我就是這個樣子。藝術家是願意表現自己的技法的,筆觸的走向、薄厚、色彩的多少,其實都是腦子裡想好的,每一筆都是自己心裡的想法。”

他還畫了很多抽象畫:

《2016抽象16號》2016

《2016抽象13號》2016年

有的人可能會說,看不懂他的抽象畫。但其實抽象畫並不要懂,他用色彩,最直觀地表達作畫人的情緒,熱情,激烈,就像他對理想的執著。

《2016抽象5號》2016年

30多年前,他曾經接受了專業的美術教育,後來走上了從商的道路。但這麼多年來,他始終保持著對藝術的初心以及對繪畫的熱愛。直到現在,傳言他還會在開會時,偷偷拿著筆,勾一些人和物的速寫。

王中軍將繪畫作為他終身愛好,辦畫室、舉辦多次個人展覽。他還通過義賣的形式出售了許多作品,並將全部善款捐贈給華誼兄弟公益基金,用於貧困兒童的電影啟蒙教育,讓更多的貧困兒童可以在學校裡免費看到好電影,瞭解外面的世界。

電影之外,他在畫裡,找到了另一種藝術形式對自我的剖析及表達,一個完全他自己的藝術世界。

《白色丁香》2013年

回看這五位電影界的大咖,他們有的是演員、導演,有的是編劇,有的是出品人,他們雖然身份不同、國別不同,甚至做的事業不盡相同,但是他們對於電影發展的推進,以及他們對藝術的堅持是相同的。

如果沒有背後那不為人知的一面,我們很難說,還能不能看到那些獨特的電影。

電影、事業、人生,也許都是他們對於藝術的堅持和實踐,也因此成就了他們的精彩,和給我們的精彩。

/ 互動話題 /

說說你最喜歡的電影人

其他小朋友已經點贊留言了

你還在等什麼呢?

電影《象人》畫風

之後,林奇投奔了電影的懷抱,但這麼多年來從未停止過繪畫創作。這些畫作也成為了他電影裡最好的靈感來源。

B.

約翰尼·德普

身份:演員 Vs 畫家

意外程度:★★

他被稱作是“21世紀最具才華的天才演員” ,擁有好萊塢最酷最百變的一張臉,可謂是演什麼、像什麼。

剪刀手愛德華的羞澀、傑克船長的幽默和不羈、理髮師陶德的復仇體質...我們永遠都無法預測德普會扮演的下一個角色,他們每一個都個性鮮明,一眼難忘。

我們被他在銀幕裡各種誇張、邪魅、叛逆的角色所吸引,但卻不知道在日常生活裡,他其實是一個會陪著女兒畫畫,看起來特別踏實安靜的好爸爸。

最開始他拿起畫筆是陪女兒,畫著畫著,就停不下來了。

他畫了身邊各種各樣的人,重要的親人、朋友、他崇拜的偶像...

德普筆下的馬龍·白蘭度

他最喜歡的畫人物的臉部和眼睛,因為透過那些表情、眼神,似乎可以看透一個人的人生。

凡妮莎·帕拉迪絲

在畫畫時,他跳脫出了演員的角色,成為了被扮演者,畫畫幫助他捕捉每一個人物的細節,並用畫筆重新詮釋自己對人的理解。

只有對人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讓他在拍電影時能把角色就像本色出演一樣自然。

C.

伍迪·艾倫

身份:編劇 Vs 單簧管樂手

意外程度:★★★★

可能很多人覺得伍迪·艾倫是個電影人。

從演員、編劇、到導演,艾倫一路平步青雲,多次獲得奧斯卡獎。到現在80歲,依舊是每年一部電影,從未失約。

但他自己可不這樣覺得,他覺得自己是音樂人。在他的電影裡,基本上不需要電影配樂,而是由他親自挑選,再剪輯編輯,從《香蕉》、《午夜巴黎》到《午夜巴賽隆納》,無一例外。有時,他常常親自上陣,根據劇本需要,自己作曲配樂。

《午夜巴黎》劇照

在電影之外,他從很小時就有一個音樂夢想——成為單簧管樂手。

17歲開始學單簧管,之後加入了樂團,組織過樂隊,並且多次開過巡迴演唱會。

一直到現在,在兼顧他的電影之外,每他依舊會抽出一個時間,他都會在交響樂團裡,穿著燈芯絨褲子和淺藍色襯衫,演奏單簧管...

這時候的他,不需要觀眾,不需要鼓掌,這完全是屬於他自己的世界。

有時候,你甚至會懷疑,他是不是因為音樂夢想才做了電影。

D.

陳逸飛

身份:導演 Vs 視覺藝術家

意外程度:★★

和前幾位不同,陳逸飛是在靠畫出名之後,才做了電影。

半個世紀前,他是第一批留美的學畫藝術生,很早就在華盛頓、紐約、東京等地舉辦過畫展。他的一幅《山地風》首創賣到了華人油畫的最高價。

《山地風》

陳逸飛靠他畫的畫,聞名遐邇。但是他並不贊成畫家就該一輩子埋頭作畫,他說:“我是在用我賣畫的錢來經營自己的視覺產業。”

於是他開始做各種各樣的嘗試,關於生活裡所有美的嘗試,做服裝、開設視覺公司,也是這時他開始做電影,那一年,他47歲了。

在他49歲那年,他導演了一部反映了三十年代上海的故事片《人約黃昏》,入選了坎城電影節,大受好評。

《人約黃昏》劇照

在這部影片裡,不僅真實地展現了上海人的生存風貌,也讓國外很多人重新認識了中國。

《人約黃昏》陳逸飛 2010

餘秋雨曾經說到:陳逸飛像一座橋,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橋,他讓世界看見了中國的美。

E.

王中軍

身份:電影出品人、企業家 Vs 畫家

意外程度:★★★

王中軍的名字我們都很熟悉了,他是華誼兄弟的創始人。

從早期的《大腕》《鬼子來了》《非誠勿擾》到最近的《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華誼兄弟出品的電影,一出片就好評如潮。

對於出品人而言,選擇一部電影有個很重要的因素:票房。但有時候,很難兼顧電影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

但這也是王中軍的厲害之處,他看准的作品,在藝術和商業的博弈中,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

比如:去年華誼兄弟出品的《我不是潘金蓮》。他顛覆常規地用圓形鏡頭去拍攝,以此來表達一種奇妙的窺探關係,同時也在電影中傳遞了中國人對圓形的審美文化。

被外界稱為“娛樂教父”的王中軍,從最早做電影,到帶領華誼兄弟成為了中國娛樂行業的標杆,他一直保持著理性企業領袖的形象。但其實,在電影之外,王中軍其實有著完全相反的的另一面——

一位感性、浪漫的藝術創作者

這是他畫的《自畫像》;

《自畫像》2013年

這是他畫的《我不是潘金蓮》:

《我不是潘金蓮之四》2012

這是他畫的花:

《白色大茶花系列之二》2015

他畫的風景:

《2013春老家行百年梨花之五》2013年

他的線條很狂放,用色也很大膽,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繪畫世界裡,他是自由的,沒有任何約束的.

他曾經說過:“我的繪畫,不全依靠滿腔熱情,或者任性地說我就是這個樣子。藝術家是願意表現自己的技法的,筆觸的走向、薄厚、色彩的多少,其實都是腦子裡想好的,每一筆都是自己心裡的想法。”

他還畫了很多抽象畫:

《2016抽象16號》2016

《2016抽象13號》2016年

有的人可能會說,看不懂他的抽象畫。但其實抽象畫並不要懂,他用色彩,最直觀地表達作畫人的情緒,熱情,激烈,就像他對理想的執著。

《2016抽象5號》2016年

30多年前,他曾經接受了專業的美術教育,後來走上了從商的道路。但這麼多年來,他始終保持著對藝術的初心以及對繪畫的熱愛。直到現在,傳言他還會在開會時,偷偷拿著筆,勾一些人和物的速寫。

王中軍將繪畫作為他終身愛好,辦畫室、舉辦多次個人展覽。他還通過義賣的形式出售了許多作品,並將全部善款捐贈給華誼兄弟公益基金,用於貧困兒童的電影啟蒙教育,讓更多的貧困兒童可以在學校裡免費看到好電影,瞭解外面的世界。

電影之外,他在畫裡,找到了另一種藝術形式對自我的剖析及表達,一個完全他自己的藝術世界。

《白色丁香》2013年

回看這五位電影界的大咖,他們有的是演員、導演,有的是編劇,有的是出品人,他們雖然身份不同、國別不同,甚至做的事業不盡相同,但是他們對於電影發展的推進,以及他們對藝術的堅持是相同的。

如果沒有背後那不為人知的一面,我們很難說,還能不能看到那些獨特的電影。

電影、事業、人生,也許都是他們對於藝術的堅持和實踐,也因此成就了他們的精彩,和給我們的精彩。

/ 互動話題 /

說說你最喜歡的電影人

其他小朋友已經點贊留言了

你還在等什麼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