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52歲鞏俐見到張藝謀哭成淚人:我們為什麼總是錯過最愛的那個人?

作者簡介:落梅(原名陳禹)氣質女人學院專家團兩性關係首席導師;電臺情感諮詢專家;資深律師, 擅長婚姻家庭法律應用;知名專欄情感作家, 專注應用心理學研究, 暢銷書《幸福從懂你開始》作者。 從業20餘年, 落梅老師用她的專業和專注影響了上百萬的姐妹, 幫她們重獲自己的幸福和快樂, 被姐妹們親切地稱她為“落梅姐姐”。

01

記憶裡, 見過鞏俐三次公開流淚, 都跟張藝謀有關。

鞏俐第一次公開流淚, 是1996年跟張藝謀在坎城電影節上的重逢, 那時候兩個人已經分手, 記者問起兩個人還會不會合作, 張藝謀沉默不語,

鞏俐淚如雨下。

鞏俐第二次公開流淚, 是在2006年3月, 兩人分手十一年後的再次合作, 在《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電影發佈會上, 張藝謀提及在十四年前, 他曾經在長城上許願, 一定要讓鞏俐演一次女皇——鞏俐的眼淚在一刹那間奪眶而出。

鞏俐的第三次流淚發生在前幾天, 她出席一個活動, 本來一身白衣笑容甜美雍容華貴的她, 在見到張藝謀的瞬間, 突然泣不成聲, 哭成了淚人……

似乎是, 他們分手後, 鞏俐總是在傷心, 總是很難過, 儘管她結了婚, 儘管她身邊從來不缺追求者, 她卻從來都沒有放下過他, 她愛得真、愛得深, 卻無論如何都無法讓他娶她。

他們分手的導火索, 源于鞏俐的“三十歲夢想”, 她想在三十歲那年結婚, 所以95年的時候她跟張藝謀攤牌:咱們結婚吧?那時候他們在一起已經八年,

張藝謀也跟肖華離婚多年了, 她以為, 兩個在電影世界裡志同道合相依而行的兩個人, 結婚是必然的結局, 而張藝謀給她的答案卻是:他不想結婚。

張藝謀的這個答案讓鞏俐悲憤欲絕:你到底想幹什麼?你憑什麼這麼對我?出於負氣, 因為驕傲, 也為了告訴他自己很搶手, 鞏俐一怒之下開始跟黃和祥交往, 而張藝謀做得更絕, 他在兩個人合作的電影《搖啊搖, 搖到外婆橋》殺青後, 直接開記者會宣佈兩個人分手。

02

張藝謀不愛鞏俐嗎?答案肯定是——並非如此。

張藝謀跟鞏俐相遇在1987年, 當時張藝謀找鞏俐演《紅高粱》的女主角, 在拍戲的過程中, 兩個人走在了一起,

自此開始了他們珠聯璧合的電影人生。

當時的張藝謀還是有婦之夫, 他跟鞏俐的戀愛,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 承受了公眾最嚴厲最尖銳的口誅筆伐, 在鋪天蓋地的罵聲中, 張藝謀甚至做好了身敗名裂離開演藝圈的準備, 有一段時間, 他沒有戲拍, 不得不通過親自去演電影來轉移公眾的注意力。

無論多少的反對意見和社會壓力, 張藝謀都沒有屈服, 他堅決要求離婚;前妻肖華跟他相識于微時且溫柔賢慧, 張藝謀對她有著深深的歉疚和深切的感恩, 可是鞏俐的出現, 猶如天雷勾動了地火, 他的激情一發不可抑制, 他無法讓自己忘記她, 只好選擇背棄妻子。

他跟前妻終於離婚, 跟鞏俐走在了夫唱婦隨的大道上, 他們合作的八年,

是張藝謀導演成就達到巔峰的八年, 是鞏俐一生中最輝煌的八年, 他們都激發出了對方最璀璨最光芒四射的一面, 成為世界影壇上最耀眼的夫妻檔。

我們印象裡的張藝謀都是一臉嚴肅不苟言笑的, 可是跟鞏俐在一起, 張藝謀會搞怪、會調皮, 也會含情脈脈柔情萬種;他傾盡全力去打造她, 一手把她推到國際巨星的位置上。 而且, 自鞏俐開始, 他的審美已經固定化, 他之後選的女主, 相貌都神似鞏俐, 他再也不曾有過御用女主角。

他一直記著自己對她的承諾, 無論隔了多少年都要實現鞏俐的“女皇夢”, 他其實一直都想跟她再合作的, 只要有適合她的角色, 他的第一選擇都是她。

可以說, 鞏俐是張藝謀此生唯一一次轟轟烈烈、撕心裂肺的愛情故事的女主角,

經歷了鞏俐之後, 張藝謀內心洶湧澎拜的激情漸漸平息, 他終於不再為情所困, 終於成了一個純粹的電影人。

03

04

其實不僅是鞏俐, 我們中的很多人, 最後嫁的男人, 也許都不是我們最愛的那一個。

愛情是刹那間的火花, 源於強烈的相互吸引, 很多時候, 差距越大的兩個人, 彼此間的吸引力越強大、愛情越深刻;可是婚姻是萬丈紅塵, 是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 是朝朝暮暮的相處相望, 走入婚姻的兩個人, 如果差距很大, 如果沒有相似的三觀、相匹配的能力, 很難長期和諧相處。

那些刻骨銘心的愛侶, 往往走不到最後, 那些撕心裂肺的感情, 總是以悲劇收場;有多少個有情人, 愛過了又分離, 留下的都是無盡的遺憾。

正因為有情人不成眷屬,才有了無數的癡男怨女,才有了難償的風月情債,才有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悲鳴,才有了一次一次地情不自禁,一次一次地淚流滿面。

真愛過,才會懂——終有夢,終有你,在心中。

我們總是錯過了,最愛的那個人,不是愛情敗給了現實,而是我們每個人真實的人生需求,選擇了我們伴侶的樣式,選擇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那個錯過的人,終究是“錯”的人,而我們身邊的“眼前人”,某種程度上就是“對”的人,是我們必須珍惜的人;誰都回不去了,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活在當下,只能擦乾眼淚揮揮手,然後跟舊愛相忘於江湖。

真愛永不泯滅,但是婚姻需要的,從來都不僅僅是愛情,這也許就是鞏俐的眼淚告訴我們的人生真相:很多時候,分手都不是因為不愛,只是,不適合而已。

編輯:劉運兵

留下的都是無盡的遺憾。

正因為有情人不成眷屬,才有了無數的癡男怨女,才有了難償的風月情債,才有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悲鳴,才有了一次一次地情不自禁,一次一次地淚流滿面。

真愛過,才會懂——終有夢,終有你,在心中。

我們總是錯過了,最愛的那個人,不是愛情敗給了現實,而是我們每個人真實的人生需求,選擇了我們伴侶的樣式,選擇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那個錯過的人,終究是“錯”的人,而我們身邊的“眼前人”,某種程度上就是“對”的人,是我們必須珍惜的人;誰都回不去了,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活在當下,只能擦乾眼淚揮揮手,然後跟舊愛相忘於江湖。

真愛永不泯滅,但是婚姻需要的,從來都不僅僅是愛情,這也許就是鞏俐的眼淚告訴我們的人生真相:很多時候,分手都不是因為不愛,只是,不適合而已。

編輯:劉運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