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鄧亞萍赴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演講《消費升級下的中國體育產業》

當地時間3月25日下午, 奧運冠軍、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創始人鄧亞萍女士應邀到位於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發表了題目為《消費升級下的體育產業》演講。

以下為演講全文:

很高興能有機會以一名“體育人”的身份, 來和大家分享我對中國體育產業的一些看法和認識,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消費升級下的體育產業》.

在座的各位也許不是體育行業的直接從業者, 但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裡, 也許能感受到體育產業在中國突然“熱”了起來, 從大範圍來看, 比如中國資強勢注入歐洲足球俱樂部,

國內互聯網公司鉅資購買賽事版權;從身邊的小事來看, 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跑馬拉松了, 比起看奧運的金牌榜, 大家更關注自己的健康和塑形。 這些都是中國體育產業逐漸“火起來”的一個小縮影。

另外一個數字——“五萬億”——相信很多人也有所耳聞。 2014年10月, 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 提出了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5萬億元、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在步行15分鐘內達2平方米的發展目標。 目前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7萬億, 和1.46平方米。 , 這一檔似乎成為了中國體育熱的起始點。

事實上, 經濟發展除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之外, 真正的推動力應該是這個市場上真實的消費需求。 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消費需求不斷升級,

大家對文體娛樂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根據最近Economist報告China Gets Its Game On, 目前中國中產階級人數已經達到2.25億, 而國際經驗顯示, 人均GDP從800美元躍升到3000美元將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獲得快速增長的時期, 這一時期也是居民消費更新換代、休閒娛樂需求快速增長的時期。

過去十多年中國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 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逐步向消費驅動型轉變, 消費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點, 根據Economist智庫資料, 目前中國年個人消費總額已突破4萬億美元, 未來十年個人消費的增速還將保持 6%以上, 高於GDP增速, 預計到2030年個人消費總額將比2015年高出3倍。 而中產階級扮演著社會消費主力的角色, 由80 後, 90後甚至00後群體組成的新興中產階級群體成為消費主力。

對他們而言, 消費不再只是一個經濟實用的過程, 而是一個尋求自我和個性化的過程。 因此, 新一輪消費升級浪潮, 從應付生活轉變為經營生活、享受生活的過程, 也正是傳統的生存型、物質型消費開始讓位於發展型、服務型等新型消費的過程。 而體現在體育上, 即是對運動的專業性, 品質感和個性化需求更為突出和強烈。 中國的體育消費, 正在經歷一個從免費到付費, 從專項到跨界, 從大眾到小眾, 從參與到體驗的升級過程。

免費到付費

近年來人們對於體育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升級變化。 幾年前, 大家對於體育消費的認知還“近乎為0”, 以體育產業最傳統的體育觀賽為例,

過去去現場觀賽, 都以免費內部拿票為榮, 而如今免費贈票越來越少, 重要比賽的球票更是一票難求, 球迷紛紛加價從二級市場購買。 曾經的網路視頻看球幾乎全部是免費, 而早期的付費觀看先驅者, 則死的非常慘。 比如某“英超付費先烈”公司, 在07年以5000萬美元將未來三年的英超版權收入囊中。 推出單月188元, 包賽季1880元的套餐, 不分銷各大衛視, 最終血本無歸。 自2010年開始, 某體育公司接下英超大盤, 逐步推進, 付費模式逐漸被大眾所接受。 當前賽季, 版權已分銷到央視, 數位付費頻道, 大型體育新媒體, IPTV, OTT等多個管道, 共計27個轉播平臺。 資料顯示, 相比2013-2014賽季, 2014-2015賽季的付費電視頻道訂閱使用者數增長了67%, 而在付費電視領域, 其旗下的收費電視頻道320萬付費訂閱用戶觀看了揭幕戰,
網路總播放量更是達到了1億。 同樣的模式也被另一家門戶巨鱷採納, 15年該門戶購得NBA獨家網路直播版權, 深挖賽事IP內容。 會員可選擇不同的套餐包括單場觀賽券, “球隊通”, “聯盟通”等等。 其會員收入已佔據總收入的15%, 並仍然有著巨大的上升空間。

體育消費從免費到付費的變化, 實際上是消費的品質化需求, 追求更好的產品內容和服務體驗, 也為體育從業者帶來更多流量變現的可能, 有利於體育產業往更加良性迴圈的方向發展。

專一到跨界

消費升級的另一體現, 在於由過去的單一體育屬性的鍛煉活動, 升級為跨界音樂, 娛樂或是組合多項運動的更多元化的運動方式。 以健身為例,在健身熱潮剛剛在國內興起的時候,還是傳統的方式,枯燥乏味的器械訓練和健身房千篇一律的裝修風格。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進一步提高,健身越來越普及。2015年健身俱樂部數量增長20%,達到4425家;2015年健身俱樂部會員數量達到663.77萬人,同比增長21.3%。而健身房也從傳統的枯燥的健身房器械訓練,變為更娛樂化的精品健身運動中心。在北京的國際化和商業化程度較高的CBD地區,開始興起新潮的“跨界精品健身房”。酷炫的燈光音響,DJ在房間中央打碟,牆上隨處可見文藝的字畫,還有專門的“吧台”供應健身飲品,果汁和沙拉。吸引了眾多年輕白領和國際友人的光顧。一些俱樂部還會跨界娛樂領域,如聯手唱片公司定期舉辦專輯發佈慶祝活動。個性的升級和跨界帶來了更大的議價空間,滿足了更多年輕時尚的精英人群消費升級的需求。

體育消費從專項到跨界的變化,實際上是消費的個性化需求,追求彰顯個人的價值主張和生活品位,需要體育從業者思考如果更精准定位,更有效迎合目標人群,也有利於體育產業與文化、娛樂融合,更普及更深入人們的生活。

大眾到小眾

近兩年,體育運動的參與還呈現了從大眾運動轉向小眾運動的趨勢。伴隨著冬奧熱,冰雪項目成為了新興的小眾體育熱門。滑雪又成為了其中最熱的新興戶外運動。據統計14-15雪季國內滑雪人次達到1250萬,環比增長21%,人均消費100-600人民幣。 而曾經“高冷”的貴族運動冰球也逐漸普及,現如今越來越平民化,很多中產階級的孩子都投入到冰球的培訓中。在北京,短短幾年時間裡就誕生了近百支青少年冰球隊和俱樂部,有2000多名青少年冰球運動員。冬奧帶來的冬季運動熱潮帶來了冬季運動整條產業鏈的爆發,其中基礎設施和個人裝備目前市場容量都已達到數十億市場規模。傳統服務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始切入培訓,購票,租用設備,保險醫療,社交分享等等領域。

從大眾轉向小眾運動證明了消費升級的一個普遍趨勢,即從“隨大溜”轉變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過程。

參與到體驗

體育消費升級還有著一個顯著的趨勢,即從簡單的參與到深度的體驗。這一點在體育旅遊領域裡體現的尤為明顯。

體育休閒旅遊在以歐美國家為主的發達國家中已具有成熟的規模,體育休閒旅遊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市場。例如,攀岩、高山滑雪、探險、海邊衝浪以及蹦極等都是國外休閒體育旅遊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英國每年參加高爾夫球的旅遊的人數高達300多萬人,而被稱為“歐洲屋脊”的瑞士,每年接待滑雪旅遊項目的國外遊客高達1500多萬人,而德國每年都有多於200多家的旅行社積極組織自行車旅遊。

隨著人們的健康旅遊意識以及綠色旅遊意識的逐步提高,中國的體育旅遊業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觀光式旅遊,而更願意去進行深度體驗式的體育式旅遊。溫泉高爾夫旅遊、沙漠探險、漂流以及攀岩等新潮的體育旅遊項目在我國均取得了較快發展。2016年中國政府出臺政策,提出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到2020年,全國體育旅遊總人數將達到10億人次,占旅遊總人數的15%,體育旅遊總消費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體育消費從簡單參與到深度體驗的變化,實際上是消費需求個性化、品質化、專業化的綜合體現,體育將與教育、文化一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總結:

中國的體育消費經歷著從免費到付費,從專項到跨界,從大眾到小眾,從參與到體驗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僅僅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變化的幾個小小縮影,而正是這些變化將影響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最終走勢,也為體育從業者帶來更多的創業和投資機會。

作為一名投身體育投資人,去年,我成立了“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致力於為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盡一份力,讓體育的健康和運動的快樂融入更多人的生活。也歡迎熱衷於、有志於體育產業的朋友來與我們一起探討與合作。

以健身為例,在健身熱潮剛剛在國內興起的時候,還是傳統的方式,枯燥乏味的器械訓練和健身房千篇一律的裝修風格。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進一步提高,健身越來越普及。2015年健身俱樂部數量增長20%,達到4425家;2015年健身俱樂部會員數量達到663.77萬人,同比增長21.3%。而健身房也從傳統的枯燥的健身房器械訓練,變為更娛樂化的精品健身運動中心。在北京的國際化和商業化程度較高的CBD地區,開始興起新潮的“跨界精品健身房”。酷炫的燈光音響,DJ在房間中央打碟,牆上隨處可見文藝的字畫,還有專門的“吧台”供應健身飲品,果汁和沙拉。吸引了眾多年輕白領和國際友人的光顧。一些俱樂部還會跨界娛樂領域,如聯手唱片公司定期舉辦專輯發佈慶祝活動。個性的升級和跨界帶來了更大的議價空間,滿足了更多年輕時尚的精英人群消費升級的需求。

體育消費從專項到跨界的變化,實際上是消費的個性化需求,追求彰顯個人的價值主張和生活品位,需要體育從業者思考如果更精准定位,更有效迎合目標人群,也有利於體育產業與文化、娛樂融合,更普及更深入人們的生活。

大眾到小眾

近兩年,體育運動的參與還呈現了從大眾運動轉向小眾運動的趨勢。伴隨著冬奧熱,冰雪項目成為了新興的小眾體育熱門。滑雪又成為了其中最熱的新興戶外運動。據統計14-15雪季國內滑雪人次達到1250萬,環比增長21%,人均消費100-600人民幣。 而曾經“高冷”的貴族運動冰球也逐漸普及,現如今越來越平民化,很多中產階級的孩子都投入到冰球的培訓中。在北京,短短幾年時間裡就誕生了近百支青少年冰球隊和俱樂部,有2000多名青少年冰球運動員。冬奧帶來的冬季運動熱潮帶來了冬季運動整條產業鏈的爆發,其中基礎設施和個人裝備目前市場容量都已達到數十億市場規模。傳統服務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始切入培訓,購票,租用設備,保險醫療,社交分享等等領域。

從大眾轉向小眾運動證明了消費升級的一個普遍趨勢,即從“隨大溜”轉變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過程。

參與到體驗

體育消費升級還有著一個顯著的趨勢,即從簡單的參與到深度的體驗。這一點在體育旅遊領域裡體現的尤為明顯。

體育休閒旅遊在以歐美國家為主的發達國家中已具有成熟的規模,體育休閒旅遊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市場。例如,攀岩、高山滑雪、探險、海邊衝浪以及蹦極等都是國外休閒體育旅遊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英國每年參加高爾夫球的旅遊的人數高達300多萬人,而被稱為“歐洲屋脊”的瑞士,每年接待滑雪旅遊項目的國外遊客高達1500多萬人,而德國每年都有多於200多家的旅行社積極組織自行車旅遊。

隨著人們的健康旅遊意識以及綠色旅遊意識的逐步提高,中國的體育旅遊業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觀光式旅遊,而更願意去進行深度體驗式的體育式旅遊。溫泉高爾夫旅遊、沙漠探險、漂流以及攀岩等新潮的體育旅遊項目在我國均取得了較快發展。2016年中國政府出臺政策,提出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到2020年,全國體育旅遊總人數將達到10億人次,占旅遊總人數的15%,體育旅遊總消費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體育消費從簡單參與到深度體驗的變化,實際上是消費需求個性化、品質化、專業化的綜合體現,體育將與教育、文化一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總結:

中國的體育消費經歷著從免費到付費,從專項到跨界,從大眾到小眾,從參與到體驗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僅僅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變化的幾個小小縮影,而正是這些變化將影響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最終走勢,也為體育從業者帶來更多的創業和投資機會。

作為一名投身體育投資人,去年,我成立了“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致力於為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盡一份力,讓體育的健康和運動的快樂融入更多人的生活。也歡迎熱衷於、有志於體育產業的朋友來與我們一起探討與合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