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個北方大省,抗戰時是地道戰的故鄉,如今兩任省會城市在修地鐵

抗戰時期, 在中原大地上湧現出無數英雄兒女, 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 發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 其中地道戰是我們耳熟能詳一個, 發生在華北平原的河北省。

《地道戰》海報

在1939年, 河北保定被日軍侵佔。 周邊的村子經常遭到日軍的掃蕩騷擾, 並且一次次造成血案發生。 廣大人民群眾為了聯合起來抗擊日軍, 想了一個辦法, 於是地道戰的戰術開始誕生。

因北方地區氣候乾燥, 冬季寒冷且漫長, 家家戶戶都需要挖地窖來儲存菜類, 而那些大大小的菜窖, 成為每家每戶冬天必備的秘密武器。

挖地道

在日軍掃蕩的時候, 村民發現藏進菜窖可以躲避日軍的搜捕, 於是菜窖也成了村民們公認的藏身之地, 越挖越大, 並且在村裡有組織的安排之下, 實現各村和各家之間的互相聯通, 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地下防禦網。

這些地下通道一般在地下兩米處, 有儲存食物的儲糧洞、水井和通氣孔;有用於觀察外面情況的瞭望孔和射擊孔;還有包括人員休息的生活設施類一應俱全。

《地道戰》劇照

第一次依靠地道優勢同日軍展開較量是在1941年, 日軍派出一支30人的掃蕩隊伍, 此時村民及遊擊隊員早已做好了準備, 充分利用地道戰略優勢, 將敵軍這支小分隊打得摸不到頭腦, 最後被全部殲滅。

據統計,

整個華北地區的地道分佈範圍以保定為中心直徑達130公里, 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地下軍事戰略通道。 此後華北地區的領導將這一軍事戰略上報給中央, 後給予了充分肯定, 於是地道戰略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冉莊

冀中地區軍民利用地道戰優勢, 同地面部隊相互配合作戰, 在華北戰場抗擊日軍的戰鬥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不僅有效的保護了當地的軍民, 並且累計殲滅敵人數千人。 新中國成立後, 在地道戰發起的核心地區保定冉莊, 建起地道戰紀念館, 冉莊的地道戰遺址也被確定為愛國教育基地。

冉莊地道戰遺址

在華北平原方圓130公里的範圍內, 建立起來的地下軍事戰略通道, 以保定為中心, 最北到北京南邊的郊區,

南至石家莊北部, 包括衡水中部地區, 東至滄州和廊坊西南, 西到保定的中南部。 佔據了河北全省的很大一部分面積。

在改革開放建設時期, 河北省的省會從保定遷到了石家莊, 石家莊也最終成為了今天河北省的省會。 儘管在抗戰時期, 河北地區因地質優勢, 使得能夠在這裡建設這龐大的地下軍事戰略通道。

地道戰紀念館

在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今天, 大多數城市開始興建城市地鐵, 這種新型的城市地下交通工具, 逐漸遍佈全國大中城市, 而保定和石家莊這兩任省會城市, 在地鐵建設的熱潮中, 也開始了建設地鐵的步伐。

城市地鐵建設情景

而在此之前, 全國城市都沒有建設地鐵的時候, 河北地區的地下戰略通道,

早就四通八達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