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馬上評丨《中國戲曲大會》能讓“陽春白雪”的戲曲落地嗎?

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節目之後, 央視又推出了《中國戲曲大會》。 節目採取綜藝的形式, 來普及戲曲知識、增強觀眾戲曲欣賞能力。 這個做法雖然沖淡了節目主題的凝練性, 可能會讓一些戲迷覺得不過癮, 但對普通觀眾而言, “零門檻”是邁開戲曲欣賞教育第一步的必然做法。

戲曲從來沒有完全缺席人們的生活, 在許多文化底蘊濃厚的城市, 無論高檔場所還是平民消費的茶館, 都不乏有戲曲表演助興, 但戲曲畢竟已經遠離我們的生活, 在由電影、綜藝、電視劇等構成的大眾流行文化衝擊下,

戲曲的被邊緣化不可阻擋。 觀賞戲曲正在成為一種越來越陌生的體驗。

在這樣的背景下, 《中國戲曲大會》所做的事情, 不可被定位于“復興戲曲”, 這難以承受之重, 會讓製作者無所適從。 這檔節目的最大價值, 在於用當下觀眾感興趣的形式, 來普及戲曲基礎教育。 讓看電視的戲曲觀眾, 產生強烈的看現場的願望, 也應是《中國戲曲大會》的努力方向。

在《中國戲曲大會》中, 穿插了短小但精粹的戲曲表演, 答題者會根據表演內容來回答問題。 這些表演長不過三五分鐘, 是社交媒體時代線民觀看一段視頻的最佳時長, 在觀眾對戲曲表演產生“不耐煩”心理之前, 節目看點就轉向了專家點評。 事實上和之前的幾版“大會”節目一樣,

專家點評才是觀眾更感興趣的環節。 戲曲背後的歷史、人物與知識, 能夠與觀眾興趣點產生更廣泛的銜接。 當擁有了一定的知識背景之後再去欣賞戲曲, 自然就更能沉浸其中, 得到“外行”所無法體會的樂趣。 因此, 比推廣戲曲更重要的, 當是普及與戲曲緊密相關的文化。

前兩天, 中央四部委聯合出臺了《關於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 《意見》做了許多宏觀上的規劃, 需要許多執行層面上的落實,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利好是, 有條件省區市的學生們擁有了每年都可以免費看戲的機會。 當然, 免費也不見得多數學生都愛看, 但起碼傳達了《意見》的一種“零門檻”姿態。 以免費為基礎展開的校園戲曲教育, 有一個很好的想像空間——在龐大的學生群體基數上,

哪怕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孩子對戲曲產生了興趣, 那麼他們就會成為未來的觀眾群, 戲曲被邊緣化的速度就會減緩, 甚至有可能在局部地區重新進入主流娛樂消費。

擴大萎縮的戲曲觀眾群, 從孩子抓起是長遠打算。 中近期打算也不得不考慮, 把最有消費願望和消費能力的成年人, 吸引到戲曲觀眾中來, 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 《中國戲曲大會》正在做這樣的事情, 並且效果不錯, 但如果想要把節目的成功思維擴大化, 取得更大的影響, 恐怕還是要大膽地轉變一下思路, 比如, 在肯定戲曲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這一事實之餘, 可不可以不只用“傳統文化”眼光去包裝戲曲?有生命力的藝術形式,

總是要跟隨時代變遷有所變化的, 梅蘭芳先生頂著巨大壓力也要搞京劇創新, 他把京劇帶到了一個高點, 梅葆玖先生談京劇創新, 曾主張交響樂進京劇, 還表示過自己試圖聽邁克爾•傑克遜的專輯獲取一些新想法……

如果說戲曲創新要在正源、守本的前提下大膽改革, 那麼戲曲推廣則應擺脫各種沉重束縛, 在包裝、行銷方面, 多點兒思路甚至多點兒花樣。 哪怕引起點爭議也沒啥, 戲曲進入不了大眾話題圈、慢慢被遺忘, 恐怕也與長期無爭議不無關係。

別覺得戲曲只要還有一小部分人喜歡、能成為小眾藝術就滿足了, 多少年來, 正是這種清高思維, 才讓戲曲與觀眾之間產生了距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