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經濟學家陳志武談中國民企:實現長壽的辦法只有法治

民營企業如何才能獲得長久的發展?

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陳志武在2017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對這一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陳志武認為, 在中國歷史上家族企業要想成為“百年老店”主要有兩種管道——通過科舉考試當官, 或者通過聯姻維持家族地位, 但如今民營企業的這兩條通道幾乎已經消失。 在他看來, 實現法治是現今唯一的辦法, 要通過更加市場化的改革改善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 讓民營企業不用太擔心是不是活了一些年就沒有太多出路了。

陳志武表示, 在股市上做投資的時候都希望做長期投資, 如果民營企業“長壽”的概率很低的話, 那這些企業的股票只能作為短期投機工具, 不能作為真正長久的投資工具。 “這是今天特別需要思考的問題。 ”陳志武在演講中說。

針對近來火熱的虛擬貨幣市場, 陳志武在會後接受鈦媒體採訪時表示,

普通人並不適合投資虛擬貨幣, 國內虛擬貨幣價格的波動與反洗錢政策有著相當的關聯。

以下是陳志武的演講全文, 經鈦媒體編輯發佈:

我參加年會系列至少五次還是六次了, 非常高興能夠再回來。

我想講的話題是關於民營企業的長久發展或長久壽命的問題。 最近大家都看到了很多關於大民企方方面面的消息, 從萬科到萬達等等, 當然這一方面說明了下次你要註冊自己公司時千萬不要用“萬”字, 用萬字不一定運氣好, 但另一方面也讓我去想中國民營企業以後的發展環境, 長久持續的能力到底會怎樣。

前幾年有學者做了統計, 在日本壽命超過100年的長壽企業有20000多家, 壽命超過200年的日本企業有3000多家;在德國、法國,

也都有將近1000家, 美國儘管自獨立以來才200多年歷史, 但美國百年老字型大小也有1000多家。

相對而言, 據一些統計, 中國企業中超過150年壽命的老字型大小大概不到10家。 當然, 我知道背後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個原因, 大家如果去看一看、想一想, 整個20世紀改朝換代就有兩三次, 1911年清朝倒臺, 中華民國出現, 接著是軍閥割據狀態, 都非常不利於企業生存, 再到後來民國時期的抗日戰爭, 接著是內戰, 再到50年代公私合營, 大規模國有化, 還有整個20世紀那麼多的政治運動, 這樣一來, 在整個20世紀的中國民營企業能夠活下來的真的很少, 很難。

下面我想回答這樣的問題, 今天的中國民營企業經營環境、生存環境和清朝以及更早時中國民營企業相比大概有那些差別。

最近我在喜馬拉雅金融課裡談得比較多的話題就是關於傳統中國家族企業、民營企業靠什麼方式活下來, 有哪些做法值得我們去瞭解、去借鑒。

我們都知道, 中國原來不管是哪個朝代都是人治社會, 沒有法治, 在沒有法治的人治社會環境之下, 據我的瞭解, 作為民營企業有兩個最主要的出路, 第一個出路就是儘量想辦法讓你的子孫通過科舉考試當官。

最近我花了一些時間瞭解山東一個非常有名的老字型大小, 玉堂醬園, 這個企業到現在斷斷續續存在了三百年, 這個企業之所以能夠活下來三百來年,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也是經濟史學者討論比較多的,

尤其是《大分流》著作的作者彭慕蘭也專門寫了論文研究玉堂醬園的故事, 他借助玉堂醬園的故事提出一個挑戰, 研究經濟史的人總說西方之所以出現工業革命, 走上現代化, 而中國沒有做到這些, 就是因為西方有發達的公司制度, 更早進入法治, 這樣西方能有很多百年老店, 那我給你找出一個中國的案例, 魚塘醬園。

玉堂醬園是1714年一個蘇州人在山東濟寧辦起來的, 專門生產江蘇人喜歡的醬菜, 100年以後, 到了戴玉堂孫子一代開始做不下去了, 他們想把企業賣掉, 賣給了冷家和孫家, 由孫家和冷家一直經營到一九五幾年, 五十年代初被國有化, 整個發展歷程非常有意思。

後來我想為什麼玉堂醬園能夠存在300年, 結果發現玉堂醬園是一個很不一般、很特殊的企業,在中間唱主角的就是孫家,孫家有四代人,要麼是進士,要麼是榜眼,都是做大官,當初把玉堂醬園買下來的孫玉堂,他做過我湖南老家的巡撫(相當於省長),做過安徽巡撫,也做過雲貴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最後做成了大學士。他的兒子也做過省長以及其他高官,連他的孫子一輩,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掌權時軍機大臣就是孫玉堂的孫子孫玉文,連他的第四代也考上了進士做了官。

我之所以說到這一點就是因為原來在傳統不同朝代的中國時期,民營企業、家族企業要活下去長久發展下去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手段就是讓自己的子女通過科舉考試做大官。到了今天我們沒有科舉考試了,民營企業讓自己子女做大官的通道反而不像原來那麼明朗,原來你要是能讓你的兒子、孫子考上進士,做大官的概率是非常非常高的,現在即使進入北大清華,你的兒子孫子也未必能夠做上大官,所以這個路越來越不像以前那麼明朗。

我之所以說到這點,就是在人治社會裡和官權力靠得很緊,這是一個最主要的保護自己家業家產和契約權利方方面面的重要手段,這條路看起來越來越不像原來那麼暢通了。

第二種,原來的傳統家族企業、民營企業達到達到百年老店、實現百年老字型大小的辦法就是通過聯姻,讓自己的女兒嫁一個有出息的人,現在在泰國、韓國、臺灣都是非常慣用的做法,通過家族企業的子女聯姻,以這種方式把家族企業實力進一步擴大,其中我最為喜歡的一個例子就是兩年以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個叫譚凱的教授,他是一個白人,兩年前他出版了一本書,《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這個書研究的話題就是看看中國宋朝之前的望族世家靠什麼方式把他們的世家地位鞏固發展幾百年,他集中講到了一個盧氏家族。

盧氏家族從漢朝時就成為了世家,到了唐朝末期這個家族還是洛陽非常大的望族。但盧氏14歲時就被嫁給了另外一個望族的兒子,她跟兒子生了五個孩子,丈夫在她比較年輕時就死掉了,結果盧氏接下來的任務只有兩個,一是讓自己的兒子好好學習,考進士,其中有兩個都考上了進士;另一個是給女兒選擇很好的物件,在西元898年,她的女婿真的做了唐朝宰相。非常成功。

譚凱教授寫的這個書,我講的主要意思是原來兩個把家族企業發揚光大的主要方式,一是讓子女做官;二是把子女的婚姻安排得盡可能理想,嫁給未來的大觀甚至於宰相,把家族企業的實力繼續鞏固下去。

今天我們回頭來看,特別是獨身子女政策以後,通過聯姻來擴大民營企業生存的路也走不通了,原來還有一妻多妾,這樣家裡的子女數量很多,每個子女給你一次機會,通過聯姻把家族實力、資源網路進一步擴大,但如果是獨生子女,再怎麼用得好,中舉和中進士的概率都不是很高。

我前面說到了,這就讓我們開始想下一個問題。

今天的民營企業,不管是萬達還是其它民營企業,我剛才講到的這兩條路子今天是走不通了,唯一可以依賴,讓中國民營企業實現長壽的辦法沒有別的,只有法治。通過更加市場化的改革把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改善,讓民營企業不用太擔心是不是活了一些年就沒有太多出路了。

當然關於這個話題我今天沒辦法給大家答案,只是提出問題,以前的老路都走不通了,以後的民營企業靠什麼事業常青,實現百年老店、千年老店的夢想呢。

當然,我知道如果你是股票投資者,你可能應該關心一個話題,我們在股市上做投資的時候都希望做長期投資,我們投資的標的,這些民營企業,如果活下去長壽概率很低的話,那這些企業的股票只能作為短期投機工具,不能作為真正長久的投資工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特別應該思考的,到底以後靠什麼辦法讓中國民營企業能夠真正實現百年老店、千年老店的夢想,有這些夢想,單純靠喊口號肯定是不管用的。

我就講到這裡,今天更多是提出問題,讓大家去想一想。

謝謝。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結果發現玉堂醬園是一個很不一般、很特殊的企業,在中間唱主角的就是孫家,孫家有四代人,要麼是進士,要麼是榜眼,都是做大官,當初把玉堂醬園買下來的孫玉堂,他做過我湖南老家的巡撫(相當於省長),做過安徽巡撫,也做過雲貴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最後做成了大學士。他的兒子也做過省長以及其他高官,連他的孫子一輩,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掌權時軍機大臣就是孫玉堂的孫子孫玉文,連他的第四代也考上了進士做了官。

我之所以說到這一點就是因為原來在傳統不同朝代的中國時期,民營企業、家族企業要活下去長久發展下去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手段就是讓自己的子女通過科舉考試做大官。到了今天我們沒有科舉考試了,民營企業讓自己子女做大官的通道反而不像原來那麼明朗,原來你要是能讓你的兒子、孫子考上進士,做大官的概率是非常非常高的,現在即使進入北大清華,你的兒子孫子也未必能夠做上大官,所以這個路越來越不像以前那麼明朗。

我之所以說到這點,就是在人治社會裡和官權力靠得很緊,這是一個最主要的保護自己家業家產和契約權利方方面面的重要手段,這條路看起來越來越不像原來那麼暢通了。

第二種,原來的傳統家族企業、民營企業達到達到百年老店、實現百年老字型大小的辦法就是通過聯姻,讓自己的女兒嫁一個有出息的人,現在在泰國、韓國、臺灣都是非常慣用的做法,通過家族企業的子女聯姻,以這種方式把家族企業實力進一步擴大,其中我最為喜歡的一個例子就是兩年以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個叫譚凱的教授,他是一個白人,兩年前他出版了一本書,《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這個書研究的話題就是看看中國宋朝之前的望族世家靠什麼方式把他們的世家地位鞏固發展幾百年,他集中講到了一個盧氏家族。

盧氏家族從漢朝時就成為了世家,到了唐朝末期這個家族還是洛陽非常大的望族。但盧氏14歲時就被嫁給了另外一個望族的兒子,她跟兒子生了五個孩子,丈夫在她比較年輕時就死掉了,結果盧氏接下來的任務只有兩個,一是讓自己的兒子好好學習,考進士,其中有兩個都考上了進士;另一個是給女兒選擇很好的物件,在西元898年,她的女婿真的做了唐朝宰相。非常成功。

譚凱教授寫的這個書,我講的主要意思是原來兩個把家族企業發揚光大的主要方式,一是讓子女做官;二是把子女的婚姻安排得盡可能理想,嫁給未來的大觀甚至於宰相,把家族企業的實力繼續鞏固下去。

今天我們回頭來看,特別是獨身子女政策以後,通過聯姻來擴大民營企業生存的路也走不通了,原來還有一妻多妾,這樣家裡的子女數量很多,每個子女給你一次機會,通過聯姻把家族實力、資源網路進一步擴大,但如果是獨生子女,再怎麼用得好,中舉和中進士的概率都不是很高。

我前面說到了,這就讓我們開始想下一個問題。

今天的民營企業,不管是萬達還是其它民營企業,我剛才講到的這兩條路子今天是走不通了,唯一可以依賴,讓中國民營企業實現長壽的辦法沒有別的,只有法治。通過更加市場化的改革把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改善,讓民營企業不用太擔心是不是活了一些年就沒有太多出路了。

當然關於這個話題我今天沒辦法給大家答案,只是提出問題,以前的老路都走不通了,以後的民營企業靠什麼事業常青,實現百年老店、千年老店的夢想呢。

當然,我知道如果你是股票投資者,你可能應該關心一個話題,我們在股市上做投資的時候都希望做長期投資,我們投資的標的,這些民營企業,如果活下去長壽概率很低的話,那這些企業的股票只能作為短期投機工具,不能作為真正長久的投資工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特別應該思考的,到底以後靠什麼辦法讓中國民營企業能夠真正實現百年老店、千年老店的夢想,有這些夢想,單純靠喊口號肯定是不管用的。

我就講到這裡,今天更多是提出問題,讓大家去想一想。

謝謝。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