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說到投資,要怎麼樣才會賺錢?

互聯網讓我們投資更方便, 但也讓我們投資者真假難辨, 為什麼現在我們很多人開始重視起投資理財來了?因為現在的物價已經高於我們的收入開支了。 如果在不學會理財投資, 讓自己的資金升值, 哪以後的生活會更難過。

說到理財不提不說一下與理財關係比較大的基金, 因為基金是目前投資產品中受眾率比較高的投資工具, 也是安全性很高的產品。

做為投資市場的工具, 我們都比較重視安全性, 還有收益率, 誰都想投資收益率, 風險小的產品, 但市場上這類的產品並不存在, 風險與收益基本是上正比關係。

基於市場上像P2P跑路, 私募產品違約, 債券“黑天鵝”事件等。 我們在選擇投資時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風險與收益的平臺和產品, 對於開頭說的基金, 是否合規, 資金是否安全, 在這裡小編就不多科普了。

說到正題目上來, 怎麼投資才會讓我們的收入增加, 才能賺到錢, 經歷過了股災與E租寶事件後, 相信大家在選擇平臺上, 一定會仔細的查看投資平臺的安全性!

很多投資者可能在選擇投資平臺時, 不知道如何查看平臺的安全性, 也不知道在哪裡查看, 在這裡小編在說一下, 我們如果選擇一個正規的平臺, 需要看是否有資質, 就是有營業的牌照。 但我們很多資訊多來源於互聯網, 對於網上的很多陌生人來說,

可能資訊會誤導我們。 所以一定要去備案過的證監協會查看平臺的正規性。 目前國內只要是正規的平臺基本上都會先備案, 這樣也能很大程度上的保障了我們投資的安全性。

如上圖目前國內的正規投資平臺基本上都能在這上面查看到, 當然除了銀行系的。 而且可以在這上面查相關平臺的從業人員是否合規。 免得大家以後在網路投資遇到騙子。

說完了平臺的正規性, 還有安全性, 拿股票與基金來說, 目前市場上已經都超過了3000多支我們需要怎麼配置符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這個很關鍵。 投資有方便, 賺錢有策略。

一、基本原則

1、逆向投資

買入因各種原因遭到人們拋棄, 受到打壓的公司, 只要情況稍有好轉,

在杠杆效應作用下就能賺很多。

2、不跟隨大眾

所有人都想抓住正確的時機, 大家都玩的遊戲, 我就不跟著摻和。 如果你買的是價值, 可能會買得太早, 要是跌到更低了, 就繼續買入, 必須對自己做的事有信心。

3、指導思想:不虧錢、有限投資于成長

我現在看股票的指導思想就是不虧錢。 這種理念有一個問題, 對盈利能力不夠重視。 當股票上漲到我們認為合理的價格後, 我們就會賣出, 因為在我們的投資組合中對成長的投資是有限的。

4、嚴格遵守原則

實現成功投資的最佳途徑就是制定一些原則, 制定一些只要嚴格遵循就會減少虧損幾率的原則, 並嚴格遵守這些原則。

二、對宏觀經濟的看法

1、不預測

有些人能預測出來, 但大數多人是不行的,

也不要嘗試預測宏觀經濟和牛熊市。

2、不追漲、不追熱點

要是市場漲瘋了, 你還想留在市場裡, 要麼降低標準, 要麼買入不會參與到瘋狂中的股票。 因為它們不是當前的市場熱捧的, 在這種情況下, 你可能會錯過行情, 因為你沒有追漲, 沒有買大家追捧的熱門股。 但當市場下跌時, 你買的股票可能也不會跌太多。

3、不關注大宗商品走勢

我對大宗商品毫不所知, 不知道它們的價格走向。 我買入開採銅礦的大宗商品公司, 只是根據股價看覺得便宜, 不是因為我知道銅價或白銀的價格走向。

三、分散投資

1、喜歡分散投資

我們差不多有100家公司。 我喜歡擁有多支股票, 巴菲特喜歡擁有幾檔股票, 他是巴菲特, 這麼做沒有錯。

但如果你不是, 你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就我而言, 我喜歡晚上睡得安穩。 分散是對不確定性的保護。

2、注意總體倉位控制

我們常犯的錯誤是開始的時候太激進, 一開始買得太多, 股價跌到更低時, 要投入大量資金才能把成本攤下來。 有時候, 我們開始買的實在太多了, 股價跌到更低, 這時再加倉就會導致過於集中。

3、每檔股票分批買入的倉位

發現值得買入的股票時, 首先要知道我們不知道股價會跌到多少。 我覺得如果真是非常看好的機會, 第一次買入時可能最少要投入這檔股票計畫倉位的50%, 有時候我覺得最好是70%。 誰都不知道下面會怎麼樣, 股票可能一下子就漲起來。 有時候, 我們覺得股票不是太便宜, 不過會先買一點,先進到裡面去,可能只買計畫倉位的10%。

說明:2和3點並不矛盾,2是講總體倉位的控制,即要控制好每檔股票在總體倉位中的比重,嚴格避免某檔股票倉位元過重的情況。3是講每一檔股票在買入是可以買入的倉位。以施4500萬元總資金、100只持有股票來說,平均每檔股票占比為1%,即45萬元。但他後面也說真正看好的股票,可能占到10-15%,也就是450萬到700萬。對我們小資金量而言,要持有100檔股票、每檔股票1%資金分配太少,如果要分散投資,還是在30檔股票為宜,也就是每檔股票占比為3%左右。

4、最高單股倉位

我們要是真看好了,會投入投資組合高達10%-15%的倉位。

5、換手率

我們的平均換手率為每年25%,也就是持股時間一般為3-4年。

6、不贊同賣A換B

一檔股票一步步漸入佳境,你也慢慢熟悉這檔股票,要是因為相對價值換股,在新買入的股票上還要熬三年。這些東西都有生命週期。所以說,我們不願意用A股票換B股票。

7、行業同樣應分散

不會在投資組合中只投資一兩個行業,但在發現冷門行業中有很多便宜的股票時,會加大對這些股票的投資力度。

四、行業和企業選擇

1、以股權投資思維看待股票

不要只看淨資產,要研究一下公司的基本情況,覺得公司可以賣多少錢。就算公司沒有出售的打算,也可以這麼看,問自己花錢買入公司值不值?如果覺得價格合格就會投資。

2、購買壞行業中的好公司

我們更願意買入的,不能說是“重工業”的股票,但可以說是所在行業陷入困境的股票。如我們買入的克利夫蘭公司有股票,它的主要業務是向鋼鐵廠銷售鐵礦石。我們買入這檔股票,不是因為我們在鋼鐵行業尋找便宜的公司,而是因為覺得它物有所值。它做的不是好生意,它是爛行業裡的好公司。

3、克服對壞行業的恐懼

有時候人們對一個行業太恐懼,不敢買入便宜的股票。

4、不願意購買的行業

我不購買房地產公司的股票。我們也不願意買入蒸蒸日上行業的股票,我也不願意買入電腦等行業的股票。我不願意出那麼高的價格買入食品股。我不是很看好銀行股,我還是對實打實製造產品的公司更放心。

5、喜歡買製造業公司,如生產鞋、汽車的公司,不喜歡電視廣播公司

只要公司製造的產品沒太大問題,我就願意買。和服務業相比,我更喜歡製造業。

6、不為有經濟特權的企業給予過高出資

巴菲物喜歡有經濟特權的企業,喜歡好生意。我們也喜歡,不過我們不願意花那麼多錢買,所以我們就不買。我們買的是難做的生意。他喜歡搭順風車,我們願意逆水行舟。

7、不為未來價值出資

很多人都追求有經濟特權的企業。在我看來,成功投資的關鍵是比較價值和當前的價格。許多投資人不用現在的價值,而是用將來的價值和當前的價格比較。我沒這個能力,別人如何做不我管,我還是按我們的老一套來。

8、預測公司未來的難度

我們的投資方法是比較股票的市場價格和我們的估值,我們買股票不預測它將來會如何,我們在預測方面不是很在行。要預測公司的未來,你需要對公司瞭解得非常透徹,需要調研競爭對手、供應商,我們不想這麼做,我們研究數字。

9、最重要的是價格

就算公司是好公司,如果價格高得離譜, 也不值得買。

10、尋找下跌股票

股票能夠引起施洛斯的關注一般是價格下跌了。他們仔細查看創新低的股票列表,尋找下跌的股票。如果發現股票創了兩年或三年新低,那就更好了。

11、自下而上後再橫向比較

他們也不是完全被動的,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找到便宜的股票,在少量買入之後,他們會橫向比較行業中的其他公司,這些公司也便宜嗎?便宜的原因一樣嗎?他們可能找到一家比開始買入公司更便宜、品質更好、利潤率更高或負債率更低。如果這樣,只要仍能從行業的低迷中獲利,他們會換成更好的。

12、喜歡公司的快照,我喜歡買:

①資本結構簡單的公司,

②它們的債務不高,

③管理層持有相當份額的股票,

④公司也有很長的歷史。

13、持有少量股票可以有利於更用心瞭解企業

只有買入以後才能全面瞭解一檔股票。買入之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看股票,不會太上心。買入之後就不一樣了,原來沒有發現的缺點都看得很清楚。當然了,持有一段時間,也會發現開始沒有看出來的機會。

14、存貨的實際價值占帳面價值的50%以上

大家怎麼評估存貨?帳面價值的50%?可能不止這些,一般來說,存貨不如現金應收賬款,這我們知道,但是可能也沒有一些人想得那麼壞。

15、不要因為折舊而迷惑了對盈利能力的判斷

假設有兩家工廠,一家是40年前建的,一家是新的,兩個工廠都記錄在報表上。但新工廠的盈利能力可能要比舊工廠高得多。可是舊工廠不用折舊,低折舊可能有些誇大了它的盈利能力。

16、市盈率高低與是否買入沒有直接因果關係

只看市盈率低就買入股票而遭到虧損的人不在少數,我們買的股票可能是市盈率低的,也可能是市盈率高的。

17、不深研究企業生意

我不深入研究公司的生意好不好,是因為我覺得做不來。我們買股票的這種風格,因為有資產保護,不必對生意很精通。

18、瞭解公司全貌

除了資產負債表,還必須對一家公司有個大概的感覺,它的歷史、背景、股東、過去的行為、生意、分紅、未來的盈利狀況等。必須要對公司有個整體的感覺。

19、買入陷入困境的公司

我的客戶就不喜歡陷入困境的公司。我們的行為是逆人性而動,而且我們在下跌過程中還會繼續買入。

五、對公司盈利的看法

1、盈利是不穩定的

在市盈率不變的情況下,公司下一年或下一季度的盈利變化都可能對股價造成很大影響。

2、沒有預測盈利的能力

很難具有巴菲特一樣分析預測公司盈利的能力。

3、市場給的市盈率會發生變化

即使預測得很准,別人給的市盈率也會發生改變。一家公司因為每股盈利是31分,沒有達到35分的預期,股價在一天之內就從25元跌到20元,看到這種情況,我總是覺得好笑。

4、盈利可以被操縱

盈利可以被合理合法地操縱,如果人們只看盈利,他們的認識可能會被扭曲。

六、買入標準

1、以淨資產為主要因素的購入標準

從根本上說,我們追求的是下跌保護。股價為10元,每股淨資產有15元,這樣的股票很安全。以淨資產作為衡量標準,可以回避下跌風險,不至於遭受太大的損失。我們過去尋找股價為淨資產一半的公司,要是沒有,我們就找股價是淨資產三分之二的。現在我們找的是股價等於淨資產的。不過除非是特殊情況或者有經濟特權,我們幾乎不會以高於資 產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

2、不得超過兩倍市淨率

不管什麼股票,我們都不會以兩倍市淨率買入,這是我們的原則,我們絕對不會違反。

3、安全邊際

我覺得安全邊際就是淨資產遠高於市場價格。

4、要有盈利能力

我們也喜歡買入有投票有盈利能力。

5、換手股不超過20%

有些股票一個月的換手率是20%,我們對交易量大、波動性強的股票避而遠之。

6、買入時要考慮公司市值大小

股民最愚蠢的錯誤就是把一股的股價和整個公司的市值等同起來。他們想不到如果一家公司有1億股流通股,股價為1元,公司市值就是1億元。另一家公司只有10萬股流通股,股價是20元,它的市值只有2000萬元。許多人只看股價,覺得第一家公司比第二家公司便宜。

7、不買小市值公司(也就是我們的創業板?)

我們也不能買入大量小市值的股票。從我們的經驗來看,最好不要買太多有價無市的股票,因為可能套在裡面,行情不好的時候根本賣不出去。

8、不買以收購擴張的大公司

我們不願意玩收購遊戲,所以一般不買大公司,進行收購的一般都是大公司。

9、股價處於歷史低位

買的時候,我發現最好買在過去幾年的低點附近。一檔股票從125的高點跌到60,你可能就動心了。可3年前它的股價是20,這說明股價現在還是有些脆弱。

10、公司至少要有20年以上的歷史

即使公司可能和多年以有所不同。年報中我會看業績歷史,如果公司成立沒多久,我可能不會買入,因為不好評估。如果公司經營了二三十年,就可以瞭解它的長期業績,然後再看資產負債表。

11、公司不能有太多的債務

12、放棄是因為資產惡化或者盈利能力遠不如預期

股票可能仍然便宜,但是恢復估值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七、賣出標準

1、就算格雷厄姆在21元買入了施樂公司,我可以保證他會在50元賣出,根本不理會它以後能漲到2000元。

2、賣出的時候不要太急

如果股票達到你認為合理的價格,你可以賣出,但是許多時候只是因為股票漲了50%,人們就說賣掉鎖定利潤。賣出之前,重新評估公司,比較價格與淨資產價值。要注意股市的估值水準:是不是股息率較低、市盈率較高?股市是否處理歷史高位?人們是否非常樂觀?

3、別賣得太晚

如果我們買入價格是20元,過去這檔股票曾漲到40、50元,當它回到40、50元時,我們就覺得它回到了歷史價格。如是我們認識仍然是低估的,就繼續拿著。我們經常賣早了。賣出東西的時候,總得讓別人有利可圖,這樣別人才會買。要是你非得等到股價高估了,就有風險了,這時候可能沒有人願意買了,可能再次下跌。

4、不後悔

有可能的話,我覺得一檔股票最好能賺50%的利潤,問題是一檔股票30買入的,漲到了50,如果是長期收益,我可能會賣出。這檔股票可能會漲到200,我遇到過這種情況,對這種錯誤不要太在乎。

5、我想說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賣出最好

我基本上一檔股票50買入的,漲到100,就比較脆弱了,我可能會賣出。因為已經翻倍了,我不想操心。不過,我們是分批賣出,最好不要在一個價位全部賣出。我可能會在85就賣出部分,具體要看持有了多長時間。我們一般持股在三年左右,不頻繁買賣。

不過會先買一點,先進到裡面去,可能只買計畫倉位的10%。

說明:2和3點並不矛盾,2是講總體倉位的控制,即要控制好每檔股票在總體倉位中的比重,嚴格避免某檔股票倉位元過重的情況。3是講每一檔股票在買入是可以買入的倉位。以施4500萬元總資金、100只持有股票來說,平均每檔股票占比為1%,即45萬元。但他後面也說真正看好的股票,可能占到10-15%,也就是450萬到700萬。對我們小資金量而言,要持有100檔股票、每檔股票1%資金分配太少,如果要分散投資,還是在30檔股票為宜,也就是每檔股票占比為3%左右。

4、最高單股倉位

我們要是真看好了,會投入投資組合高達10%-15%的倉位。

5、換手率

我們的平均換手率為每年25%,也就是持股時間一般為3-4年。

6、不贊同賣A換B

一檔股票一步步漸入佳境,你也慢慢熟悉這檔股票,要是因為相對價值換股,在新買入的股票上還要熬三年。這些東西都有生命週期。所以說,我們不願意用A股票換B股票。

7、行業同樣應分散

不會在投資組合中只投資一兩個行業,但在發現冷門行業中有很多便宜的股票時,會加大對這些股票的投資力度。

四、行業和企業選擇

1、以股權投資思維看待股票

不要只看淨資產,要研究一下公司的基本情況,覺得公司可以賣多少錢。就算公司沒有出售的打算,也可以這麼看,問自己花錢買入公司值不值?如果覺得價格合格就會投資。

2、購買壞行業中的好公司

我們更願意買入的,不能說是“重工業”的股票,但可以說是所在行業陷入困境的股票。如我們買入的克利夫蘭公司有股票,它的主要業務是向鋼鐵廠銷售鐵礦石。我們買入這檔股票,不是因為我們在鋼鐵行業尋找便宜的公司,而是因為覺得它物有所值。它做的不是好生意,它是爛行業裡的好公司。

3、克服對壞行業的恐懼

有時候人們對一個行業太恐懼,不敢買入便宜的股票。

4、不願意購買的行業

我不購買房地產公司的股票。我們也不願意買入蒸蒸日上行業的股票,我也不願意買入電腦等行業的股票。我不願意出那麼高的價格買入食品股。我不是很看好銀行股,我還是對實打實製造產品的公司更放心。

5、喜歡買製造業公司,如生產鞋、汽車的公司,不喜歡電視廣播公司

只要公司製造的產品沒太大問題,我就願意買。和服務業相比,我更喜歡製造業。

6、不為有經濟特權的企業給予過高出資

巴菲物喜歡有經濟特權的企業,喜歡好生意。我們也喜歡,不過我們不願意花那麼多錢買,所以我們就不買。我們買的是難做的生意。他喜歡搭順風車,我們願意逆水行舟。

7、不為未來價值出資

很多人都追求有經濟特權的企業。在我看來,成功投資的關鍵是比較價值和當前的價格。許多投資人不用現在的價值,而是用將來的價值和當前的價格比較。我沒這個能力,別人如何做不我管,我還是按我們的老一套來。

8、預測公司未來的難度

我們的投資方法是比較股票的市場價格和我們的估值,我們買股票不預測它將來會如何,我們在預測方面不是很在行。要預測公司的未來,你需要對公司瞭解得非常透徹,需要調研競爭對手、供應商,我們不想這麼做,我們研究數字。

9、最重要的是價格

就算公司是好公司,如果價格高得離譜, 也不值得買。

10、尋找下跌股票

股票能夠引起施洛斯的關注一般是價格下跌了。他們仔細查看創新低的股票列表,尋找下跌的股票。如果發現股票創了兩年或三年新低,那就更好了。

11、自下而上後再橫向比較

他們也不是完全被動的,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找到便宜的股票,在少量買入之後,他們會橫向比較行業中的其他公司,這些公司也便宜嗎?便宜的原因一樣嗎?他們可能找到一家比開始買入公司更便宜、品質更好、利潤率更高或負債率更低。如果這樣,只要仍能從行業的低迷中獲利,他們會換成更好的。

12、喜歡公司的快照,我喜歡買:

①資本結構簡單的公司,

②它們的債務不高,

③管理層持有相當份額的股票,

④公司也有很長的歷史。

13、持有少量股票可以有利於更用心瞭解企業

只有買入以後才能全面瞭解一檔股票。買入之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看股票,不會太上心。買入之後就不一樣了,原來沒有發現的缺點都看得很清楚。當然了,持有一段時間,也會發現開始沒有看出來的機會。

14、存貨的實際價值占帳面價值的50%以上

大家怎麼評估存貨?帳面價值的50%?可能不止這些,一般來說,存貨不如現金應收賬款,這我們知道,但是可能也沒有一些人想得那麼壞。

15、不要因為折舊而迷惑了對盈利能力的判斷

假設有兩家工廠,一家是40年前建的,一家是新的,兩個工廠都記錄在報表上。但新工廠的盈利能力可能要比舊工廠高得多。可是舊工廠不用折舊,低折舊可能有些誇大了它的盈利能力。

16、市盈率高低與是否買入沒有直接因果關係

只看市盈率低就買入股票而遭到虧損的人不在少數,我們買的股票可能是市盈率低的,也可能是市盈率高的。

17、不深研究企業生意

我不深入研究公司的生意好不好,是因為我覺得做不來。我們買股票的這種風格,因為有資產保護,不必對生意很精通。

18、瞭解公司全貌

除了資產負債表,還必須對一家公司有個大概的感覺,它的歷史、背景、股東、過去的行為、生意、分紅、未來的盈利狀況等。必須要對公司有個整體的感覺。

19、買入陷入困境的公司

我的客戶就不喜歡陷入困境的公司。我們的行為是逆人性而動,而且我們在下跌過程中還會繼續買入。

五、對公司盈利的看法

1、盈利是不穩定的

在市盈率不變的情況下,公司下一年或下一季度的盈利變化都可能對股價造成很大影響。

2、沒有預測盈利的能力

很難具有巴菲特一樣分析預測公司盈利的能力。

3、市場給的市盈率會發生變化

即使預測得很准,別人給的市盈率也會發生改變。一家公司因為每股盈利是31分,沒有達到35分的預期,股價在一天之內就從25元跌到20元,看到這種情況,我總是覺得好笑。

4、盈利可以被操縱

盈利可以被合理合法地操縱,如果人們只看盈利,他們的認識可能會被扭曲。

六、買入標準

1、以淨資產為主要因素的購入標準

從根本上說,我們追求的是下跌保護。股價為10元,每股淨資產有15元,這樣的股票很安全。以淨資產作為衡量標準,可以回避下跌風險,不至於遭受太大的損失。我們過去尋找股價為淨資產一半的公司,要是沒有,我們就找股價是淨資產三分之二的。現在我們找的是股價等於淨資產的。不過除非是特殊情況或者有經濟特權,我們幾乎不會以高於資 產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

2、不得超過兩倍市淨率

不管什麼股票,我們都不會以兩倍市淨率買入,這是我們的原則,我們絕對不會違反。

3、安全邊際

我覺得安全邊際就是淨資產遠高於市場價格。

4、要有盈利能力

我們也喜歡買入有投票有盈利能力。

5、換手股不超過20%

有些股票一個月的換手率是20%,我們對交易量大、波動性強的股票避而遠之。

6、買入時要考慮公司市值大小

股民最愚蠢的錯誤就是把一股的股價和整個公司的市值等同起來。他們想不到如果一家公司有1億股流通股,股價為1元,公司市值就是1億元。另一家公司只有10萬股流通股,股價是20元,它的市值只有2000萬元。許多人只看股價,覺得第一家公司比第二家公司便宜。

7、不買小市值公司(也就是我們的創業板?)

我們也不能買入大量小市值的股票。從我們的經驗來看,最好不要買太多有價無市的股票,因為可能套在裡面,行情不好的時候根本賣不出去。

8、不買以收購擴張的大公司

我們不願意玩收購遊戲,所以一般不買大公司,進行收購的一般都是大公司。

9、股價處於歷史低位

買的時候,我發現最好買在過去幾年的低點附近。一檔股票從125的高點跌到60,你可能就動心了。可3年前它的股價是20,這說明股價現在還是有些脆弱。

10、公司至少要有20年以上的歷史

即使公司可能和多年以有所不同。年報中我會看業績歷史,如果公司成立沒多久,我可能不會買入,因為不好評估。如果公司經營了二三十年,就可以瞭解它的長期業績,然後再看資產負債表。

11、公司不能有太多的債務

12、放棄是因為資產惡化或者盈利能力遠不如預期

股票可能仍然便宜,但是恢復估值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七、賣出標準

1、就算格雷厄姆在21元買入了施樂公司,我可以保證他會在50元賣出,根本不理會它以後能漲到2000元。

2、賣出的時候不要太急

如果股票達到你認為合理的價格,你可以賣出,但是許多時候只是因為股票漲了50%,人們就說賣掉鎖定利潤。賣出之前,重新評估公司,比較價格與淨資產價值。要注意股市的估值水準:是不是股息率較低、市盈率較高?股市是否處理歷史高位?人們是否非常樂觀?

3、別賣得太晚

如果我們買入價格是20元,過去這檔股票曾漲到40、50元,當它回到40、50元時,我們就覺得它回到了歷史價格。如是我們認識仍然是低估的,就繼續拿著。我們經常賣早了。賣出東西的時候,總得讓別人有利可圖,這樣別人才會買。要是你非得等到股價高估了,就有風險了,這時候可能沒有人願意買了,可能再次下跌。

4、不後悔

有可能的話,我覺得一檔股票最好能賺50%的利潤,問題是一檔股票30買入的,漲到了50,如果是長期收益,我可能會賣出。這檔股票可能會漲到200,我遇到過這種情況,對這種錯誤不要太在乎。

5、我想說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賣出最好

我基本上一檔股票50買入的,漲到100,就比較脆弱了,我可能會賣出。因為已經翻倍了,我不想操心。不過,我們是分批賣出,最好不要在一個價位全部賣出。我可能會在85就賣出部分,具體要看持有了多長時間。我們一般持股在三年左右,不頻繁買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