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世界焦躁,我來問馮驥才:怎樣才懂得生活?

生活屬於自己, 不是嗎?

“聽過很多道理, 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你可能知道, 韓寒在他的電影《後會無期》(2014)中寫下的臺詞一度刮起模仿潮。 他們改掉“道理”, 有的換成“演講”, 有的換成“暖心話”, 有的換成“心靈雞湯”或“成功學”。

是呀, 正如你所見, 有一種思維已經流行起來:拒絕說教, 更願意往自己的生活環境上深思。 他們渴望掌握生活的自主權, 擺脫空談“道理”。 但也有極端者, 成為近些年被詬病的所謂只知“怪社會”, 而不同時內省。 順從者和偏執者, 都難得平衡。

平衡並非易事。 現在, 你願意跟著書評君來聽聽他者的經驗嗎?

你拒絕的“道理”, 可能將個人意見絕對地正當化, 目的在於說服。 生活屬於自己, 我們相信那些真誠的“經驗”講述者, 才更可能讓我們看到更廣闊的生活可能。

我們請來了馮驥才, 一位影響過當代中國文化的作家和藝術家。 他現在即做客“我有嘉賓”第10期。

馮驥才說他偏愛八十年代, 那是一個有著理想主義的時期, 他經歷過各種酸甜苦辣, 但不管身處怎樣的時代, 都始終將生活本身置於最崇高的位置。 “熱愛生活, 感謝生活。 ”

學習、工作、家庭、婚姻, 所有的焦慮都在挑戰今天的人們。 世界焦躁, 你或許也是其中一員。 怎樣才更可能懂得生活並發現美?怎樣戒驕戒躁回歸生活本身?在馮驥才偏愛的年代, 人們是怎樣生活的?來來來, 將你的生活困惑說出來, 向“致力於生活本身的”馮驥才發出你的問題。

“我有嘉賓”第10期嘉賓:馮驥才

馮驥才, 1942年出生于天津, 作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 他是上世紀中國“傷痕文學運動”代表人物, 以“文化反思小說”對文壇產生過不可忽視的影響。 著有《感謝生活》《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一百個人的十年》《人類的敦煌》等作品。

同往期一樣, 書評君約請你前來向嘉賓提問, 問專業, 問經歷, 問困惑。 我們會提前發佈嘉賓、人物介紹與提問範疇, 而你呢, 直接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即可進入提問頁面。 我們挑出12至15個問題, 嘉賓再選擇其中6或7個回答。 你的提問更真誠、更清晰、同嘉賓關注的領域或其人生經歷更相關, 被挑選和回復的可能性則更大。

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 你即可向本期嘉賓馮驥才提問。 問題可以是關於“生活”的一切, 但不限於此, 比如你也可以問文學, 問藝術, 或問中國民間文化保護等話題。 直到下週六(8月19日), 書評君都在等你。

我們請嘉賓有偏愛

他們是專業的, 更是真誠的。

所有的嘉賓都是他們所探索領域的佼佼者。 高度成熟的專業知識或技能、自成一體的學識體系和真誠的行事方式, 讓他們在行業內乃至公共領域中都擁有較高的辨識度, 身上有受人尊重的聲望。

他們的職業身份可能是(各個學科領域的)學者、作家、科學家或藝術家,

也可能是愛閱讀的節目主持人或歌手。

你這樣提問更可能被回復

不是每個快遞都能順利抵達, 不是條條微信語音都有回音, 不是所有的朋友圈都有人看。 書評君也不能保證, 你的提問一定能被嘉賓回復。

我們會提前發佈嘉賓、人物介紹與提問範疇, 而你呢, 直接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即可進入提問頁面。 在被搜集的所有的提問中, 我們挑出12至15個問題送向嘉賓。 嘉賓再根據TA的選擇回復其中6或7個, 每個回復的字數約兩三百字。

在所有問題中, 如果你的提問更真誠、更清晰、同嘉賓關注的領域或其人生經歷更相關, 被挑選和回復的可能性則更大。 你的所有提問需要在200字內, 書評君看不見超出部分。

被覆問題與嘉賓回答一道,都將在這裡刊發。但即便未被挑選和回復,你提問時的所有思考都會被真誠對待。

第10期嘉賓:藝術家馮驥才

書評君現在邀請你向馮驥才提問。問題可以是關於“生活”的一切,但不限於此,比如你也可以問文學,問藝術,或問中國民間文化保護等話題。截止日期:下週六(8月19日)。你有嘉賓,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來提問吧。

被覆問題與嘉賓回答一道,都將在這裡刊發。但即便未被挑選和回復,你提問時的所有思考都會被真誠對待。

第10期嘉賓:藝術家馮驥才

書評君現在邀請你向馮驥才提問。問題可以是關於“生活”的一切,但不限於此,比如你也可以問文學,問藝術,或問中國民間文化保護等話題。截止日期:下週六(8月19日)。你有嘉賓,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來提問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