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鑫豐清盤鑫泰提前結募 新華基金另類“去庫存”踐行新玩法?

紅刊財經 張桔

本週一, 新華基金網站發佈了新華鑫豐靈活基金的合同終止及基金財產清算的提示性公告, 表示由於滿足了清盤的條件, 該基金將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進入清算程式, 無需召開基金持有人大會審議。

新華鑫豐只是近期公募基金紛紛清盤中的一例。 記者手頭的資料顯示, 今年前七個月, 內地公募基金清盤的數量達到了32只, 創下了內地公募行業單年清盤的最高紀錄。 這就造成了“不想賣的產品一大把, 想賣的產品批不出去”, 部分公司或許只能選擇“走過場式”發行部分超期未募集產品來劍走偏鋒,

這部分產品成立不久就可能“速死”。

清盤“迷你” 新發成立還“迷你”?

不過, 與上述分析中的四點原因不同的是, 在老基金清盤與新基金發行之路上, 新華基金似乎有著自己的“考慮”。

記者注意到, 此次清盤的新華鑫豐成立的時間是2017年4月17日,

按照8月7日網站發佈終止公告來計算, 這檔基金從誕生到消亡僅僅不到半年的時間。 根據最新發佈的清盤提示公告, 截至2017年8月4日, 該基金已經出現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 從而觸發了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基金合同終止條款。

根據該基金稍早前發佈的二季報顯示, 新華鑫豐成立時的首募份額約為2.34億份, 6月30日時基金規模已經縮至約0.16億份, 從5月11日開始, 該基金的資產淨值就已經低於了5000萬元。 有趣的是, 從二季報判斷, 該基金很有可能還沒有做過一筆股票投資和債券投資就已經夭折。 季報顯示股票、債券、貴金屬投資等所有投資專案皆為零。 而且, 從披露的持有機構來看, 該基金的份額基本被兩家機構所對半平分。

從上述種種特徵可以判斷, 遭遇清盤的新華鑫豐很有可能是一隻當初定制發行的委外基金, 而從成立時間和投資行為來判斷, 基金經理疑似選擇“不作為”靜待機構客戶出逃, 最終導致基金份額持續“迷你”觸發清盤。 從某種意義上看, 該基金似乎是一隻標準的“殼”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 幾乎就在清盤公告的同時, 新華基金公告另一隻鑫字頭的新基金新華鑫泰“提前結募”。 但仔細推敲, 這份提前結募的公告似乎疑點頗多。 新華基金公告顯示, 由公司投資總監崔建波親自掛帥的新華鑫泰原定的發行檔期是從6月12日到7月7日, 而後公司公告將發行時間延長至8月4日, 但公司在7月29日又發佈了提前結募公告,

表示該基金的募集情況已經達到了基金合同生效的備案條件, 延長募集與提前結募自相矛盾。

那麼, 該基金究竟募集了一個怎樣的數字?根據8月10日新華基金發佈的公告, 該基金所確認的合計募集份額約為2.76億, 其有效認購總戶數約為1496戶, 其發行延長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最終結果基本上是“踩線”成立;無獨有偶, 新華基金同一時間段所發行的另一隻權益類基金在歷經延募後, 最終的結果同樣是“踩線”成立:新華高端製造靈活配置最終的募集份額約為2.36億份, 與其同一天公告成立的新華華榮的募集份額約為3.46億份。

從新華權益類新基的規模來看, 2017年以來的成績均不如人意, 除去此次清盤的新華鑫豐外, 分別成立於4月份的新華鑫裕和5月份的新華華盛規模更趨“迷你”,

其中前者的規模是0.02億份, 後者的規模約是0.03億份, 或許清盤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接受記者採訪時, 一位元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判斷, 新華基金可能是此前獲批了多檔新基金產品, 因為行情欠佳存而未發, 為了避免影響後續基金的上報發行, 這類存量基金產品只能倉促發售;同時也有可能是出於品牌的考慮, 公司會選擇先讓基金成立, 然後再操作清盤事宜。 然而, 這種另類去庫存的方式是否有些得不償失呢?

債券基金才是清盤“主角”?

對此, 記者進行了多路採訪。 常玏分析, 從成本角度而言, 強行發行產品並主動進行清盤主要有幾筆值得關注的費用:首先, 非發起式公募產品募集成立需要規模達到2億, 快速發行後隨即清盤也需要一周多的時間,相應“幫忙資金”的成本不菲;其次,要考慮資訊披露的費用,新基金單一報刊信披費用一般在10萬以上;再次,還要考慮各類雜費。在基金成立過程中會產生驗資費、律師費等,基金清盤也有相應的清算費用,這些都是基金公司的成本。

從這個角度看,走過場式發行很大程度上註定是賠本賺吆喝的一筆買賣,但為了幫助基金公司更大幾率“培育”出賺錢金基,這種捨棄也是無奈中的必然。但令人稍感意外的是,2017年開年迄今,清盤基金隊伍中的主角並非權益類基金,而是債券型基金。

根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在迄今遭遇清盤命運的36檔基金中,債券型基金達到了20只。

好買基金研究總監曾令華分析,今年整個債券市場都相對比較低迷,在較短時期內,債券市場走出大行情的概率也不高。相比之下,在去年年底債券市場出現較大調整之前,債券市場一直在走牛,而那時也是委外資金大量入市的高潮階段。但是大半年過去了,低迷的債券市場再加上委外的政策因素,使得資金陸續撤離,這些因素可能是導致債基清盤的原因。

舉例來看,8月1日,某基金公司旗下一隻純債基金公告宣佈清盤:自2016年11月8日成立以來,該基金也僅僅存活了大約9個月的時間;作為機構定制基金,該基金遭遇清盤的命運皆因機構資金大舉出逃所致。根據二季報,截至6月末,該基金單一定制客戶持有份額為1099.9萬份,持有份額占比98.64%。

基金公司“兩頭不落好”?

其實,一邊忙發行,一邊忙清盤,這成為近期多數基金公司的生存狀態,甚至嘉實等超大型基金公司也概莫能外。

本月,在新華鑫豐清盤之前,已有三隻公募基金公告清盤,它們也均是因為基金淨值規模連續6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而觸發清盤條件,監管層收緊的政策讓分級、保本、委外等產品規模加速“迷你”,潛在清盤隊伍日益擴大。

當然,類似于新華鑫豐這類“走過場”式清盤基金也不在少數。究其這些基金“短命”的原因,記者瞭解到,這或許和今年年中監管層出臺的對“迷你”基金數量較多的公司限制申報新基金的規定密切相關。

據悉,根據監管新規,如果一家公募基金旗下的“迷你”基金數量超過10只,該公司將被暫停申報新基金;如果同類型“迷你”基金超過3只,也會被暫停申報同類型基金產品。如是背景下,內地公募基金被迫加緊了清理門戶的步伐,而這種清理實際上是從發行端和庫存端“雙管齊下”的。例如,原本上報的機構定制類基金如今在機構不捧場的整體趨勢下,就可能採取迅速自生自滅的方式來為新基金“騰地”。

而對於公募洶湧澎湃的清盤潮,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這樣總結:首先,由於基金發行已經變為註冊制,實際上基金經理管理一隻袖珍基金的邊際效益為負值,清掉袖珍基金可以集中優勢資源做好其他基金;其次,去年公募圈中發行了大量的委外產品,如今因種種原因部分產品業績欠佳,委外資金急於撤出,清盤或許是一條現實的道路;再次,如今因清盤條款已經被寫進多數新發公募的合同,清盤之路變得簡單易行。此外,證監會今年頒佈了新的管理規定,對老基金要求單一持有人占比不超過50%的要求,這也導致了基金公司紛紛“拼單”,原先緊缺的基金殼資源如今不再緊缺,這客觀上也助推了基金清盤潮湧。

快速發行後隨即清盤也需要一周多的時間,相應“幫忙資金”的成本不菲;其次,要考慮資訊披露的費用,新基金單一報刊信披費用一般在10萬以上;再次,還要考慮各類雜費。在基金成立過程中會產生驗資費、律師費等,基金清盤也有相應的清算費用,這些都是基金公司的成本。

從這個角度看,走過場式發行很大程度上註定是賠本賺吆喝的一筆買賣,但為了幫助基金公司更大幾率“培育”出賺錢金基,這種捨棄也是無奈中的必然。但令人稍感意外的是,2017年開年迄今,清盤基金隊伍中的主角並非權益類基金,而是債券型基金。

根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在迄今遭遇清盤命運的36檔基金中,債券型基金達到了20只。

好買基金研究總監曾令華分析,今年整個債券市場都相對比較低迷,在較短時期內,債券市場走出大行情的概率也不高。相比之下,在去年年底債券市場出現較大調整之前,債券市場一直在走牛,而那時也是委外資金大量入市的高潮階段。但是大半年過去了,低迷的債券市場再加上委外的政策因素,使得資金陸續撤離,這些因素可能是導致債基清盤的原因。

舉例來看,8月1日,某基金公司旗下一隻純債基金公告宣佈清盤:自2016年11月8日成立以來,該基金也僅僅存活了大約9個月的時間;作為機構定制基金,該基金遭遇清盤的命運皆因機構資金大舉出逃所致。根據二季報,截至6月末,該基金單一定制客戶持有份額為1099.9萬份,持有份額占比98.64%。

基金公司“兩頭不落好”?

其實,一邊忙發行,一邊忙清盤,這成為近期多數基金公司的生存狀態,甚至嘉實等超大型基金公司也概莫能外。

本月,在新華鑫豐清盤之前,已有三隻公募基金公告清盤,它們也均是因為基金淨值規模連續6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而觸發清盤條件,監管層收緊的政策讓分級、保本、委外等產品規模加速“迷你”,潛在清盤隊伍日益擴大。

當然,類似于新華鑫豐這類“走過場”式清盤基金也不在少數。究其這些基金“短命”的原因,記者瞭解到,這或許和今年年中監管層出臺的對“迷你”基金數量較多的公司限制申報新基金的規定密切相關。

據悉,根據監管新規,如果一家公募基金旗下的“迷你”基金數量超過10只,該公司將被暫停申報新基金;如果同類型“迷你”基金超過3只,也會被暫停申報同類型基金產品。如是背景下,內地公募基金被迫加緊了清理門戶的步伐,而這種清理實際上是從發行端和庫存端“雙管齊下”的。例如,原本上報的機構定制類基金如今在機構不捧場的整體趨勢下,就可能採取迅速自生自滅的方式來為新基金“騰地”。

而對於公募洶湧澎湃的清盤潮,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這樣總結:首先,由於基金發行已經變為註冊制,實際上基金經理管理一隻袖珍基金的邊際效益為負值,清掉袖珍基金可以集中優勢資源做好其他基金;其次,去年公募圈中發行了大量的委外產品,如今因種種原因部分產品業績欠佳,委外資金急於撤出,清盤或許是一條現實的道路;再次,如今因清盤條款已經被寫進多數新發公募的合同,清盤之路變得簡單易行。此外,證監會今年頒佈了新的管理規定,對老基金要求單一持有人占比不超過50%的要求,這也導致了基金公司紛紛“拼單”,原先緊缺的基金殼資源如今不再緊缺,這客觀上也助推了基金清盤潮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