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致敬抗戰劇巔峰之作——《我的團長我的團》

在一個離中緬邊境不遠叫作禪達的地方, 一群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甚至是不同政見的潰兵和百姓, 因為種種命運際遇的原因而相會於此:北平人孟煩了、軍醫郝獸醫、湖南兵不辣、上海軍官阿譯、東北佬迷龍、豆餅、要麻、蛇屁股、康丫、川妹子陳小醉。

這麼多年過去了, 談起這部劇裡的每個角色, 還都如數家珍, 2009年, 這部被寄予厚望的電視劇終於開播。 評價卻毀譽參半, 最終慘澹收場。 很長一段時間內, 它都消失在公眾的視線中。 然而在一些劇迷心中, 這部劇無論是精湛的表演還是生動的人物,

抑或是深刻的思想, 都超越了《士兵突擊》, 成為他們心中的No.1。 這部劇不受大家關注是有其本身原因的, 但隨著時間流逝, 大浪淘沙, 該劇必將回歸其應有的位置, 成為戰爭劇史上一座移不開的豐碑。

該據動用了2006年《士兵突擊》的原班人馬, 段奕宏、張譯、張國強、邢佳棟、李晨、劉威葳、高峰、袁菲、羅京民、王迅、劉天佐、王大治、謝孟偉、范雷、王往等。 有人說, 這部劇沒有配角, 每一位演員的表現都讓人歎為觀止。

2007年, 蘭曉龍和康洪雷來到位於滇緬邊境的松山。 在山上, 蘭曉龍發現了一座無名墓碑。 打聽後才知道, 這兒是中國遠征軍參加松山戰役的遺址, 山下埋葬著八千人的骸骨。 松山戰役也叫“松山血戰”。 戰爭期間, 日軍傷亡1250人, 國軍傷亡7763人,

極其慘烈。

這是我認為國產抗戰劇中最好的一部, 一流的劇本, 一流的演員, 一流的道具, 電影級的打仗場面,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比較寫實, 反映出當時中國的很多問題, 至少不像一些國產劇把日本軍人寫的那麼傻!同時也希望中國多拍些這樣的電視劇, 讓國人能對那個年代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同時也能讓那些無名的英魂得以平反。

小說最後是這樣寫的:“我走著, 臉上便泛起笑意。 我抬起頭, 那笑意已經綻開, 我盡力讓它抹平, 讓它平和。 我很想笑, 我不想笑, 老頭子笑起來不好看。 我們都有了各自要回的家, 現在我要回家做飯。 於是我與那輛車漸離漸遠, 我回家做飯。 ”

電視劇最後, 一切回歸平靜, 老人慢慢走著, 想著自己的過往,

旁邊說:“讓我們記住吧, 記一輩子。 ”

有一句話是:“為了忘卻的記憶。 ”

中國遠征軍被很多人忘記了, 甚至很多年後抗日戰爭也會被很多人忘記, 但這些背後的文化精神卻紮根於我們的土壤。 我相信永遠會有人記住歷史長河中的某一段往事, 也會有更多的人並不知曉那些事。 對於前者致以敬意, 對於後者不必苛責。 因為所有的結果, 都造就了“我們”, 造就了“現在”。

最後, 致敬這部抗戰劇的巔峰之作——《我的團長我的團》, 最後, 致敬中國軍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