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吐槽大會這幫人,嘴活兒是真厲害

定位於脫口秀節目的吐槽大會紅了, 並且紅得驚人——尺度大、毒舌、密集的段子堆砌, 這似乎成了網上兩極評論的共同依據——

中國人熟知的外國人大山曾經說過:“脫口秀對中國觀眾比較挑戰的一點是,

要欣賞跟自己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 你不同意, 但是你能欣賞。 ”具有清醒的意識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作出也許超越個體經驗的獨立判斷。

001號藝人

池子

如果說“池子以天才的面貌出現在脫口秀界” 是一句相對主觀的評價,

那麼“職業脫口秀第一人”就顯得客觀且有證可尋。

兩年前一個普通而燥熱的夏夜, 北京某家昏暗的酒吧裡, 幾十個觀眾在台下開懷大笑。 臺上站著一個極瘦而駝背的孩子, 這就是2年後以同樣姿勢站在國內最火爆的騰訊視頻喜劇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上的“吐槽者”, “出生於1995年, 沒上過大學, 紮小辮, 戴大框眼鏡。 不用看都知道馬上知道要出場的是誰”(張紹剛語)的池子。

2015年3月底, 放棄讀大學、已經在家賦閑一年多的池子, 無意間在網上搜到了北京脫口秀俱樂部(簡稱“北脫”), 輕鬆通過面試之後, 就和其他以鬆散參與形式的演出者一起, 成為了“北脫”的一名脫口秀演員。

4個月後, 在三裡屯“老書蟲”的一次放麥演出之後, 有個“白白淨淨的大個男生”來加了他微信, 說想讓他幫忙做一份電視臺脫口秀的工作。 對於當時20歲的池子來說, 這件現在看來改變了命運的事情“沒什麼好猶豫的”——從“沒工作”到“人家給提供了一個工作”, 這讓他覺得什麼都好, “好, 行, 可以, 太好了”, 這就是他內心的聲音, “我沒有什麼顧慮, 因為我什麼都沒有。 ”

“現在全國的全職脫口秀演員, 大概有 20 多個人。 加上兼職, 可能有 50 到 60 個人——這裡說的是‘有用的人’”。 “北脫”創始人西江月說, “有志成為專業脫口秀演員的人不多”, 而池子是這樣的一個, 也是這樣的第一個。

國內脫口秀只能稱得上是文化現象, “行業為零”, “基本沒有市場規模、沒有從業人員、沒有觀眾基礎。

這行的行業環境和市場秩序都還沒有建立, 全職做脫口秀演員很難維持生計。 行業出現時間短, 個體有可能成功, 但參照物幾乎沒有”, 到2012 年東方衛視的脫口秀節目《今晚 80 後脫口秀》開播, 首開了國內向喜劇愛好者徵集段子的先河。

再到 2015 年夏天, 長期以來一直給《今晚 80 後脫口秀》供稿的上海笑果文化傳媒公司, 簽下了長期為節目擔當主力寫手的幾名脫口秀演員, 同時也在北上廣深四地簽下了十多名民間脫口秀演員。 這批人成為了國內第一批職業脫口秀演員, 每週在上海和北京等地進行演出, 極大地促進了脫口秀在國內的發展——而池子就是笑果文化的001號藝人。

成為里程碑式的人物使池子始料不及,

當然他也並不在乎這些虛名。 從以前在小酒吧最少給一兩個觀眾演出, 到《吐槽大會》上線11周在騰訊視頻平臺累計播放量超14億, 這是一個無法比擬的巨大飛躍, 對一個還不到22歲的年輕人來說, 他心裡有更切實的“小目標”要完成。

F=《男人裝》 池=池子

F:你現在膨脹不?

池:膨脹, 特別膨脹, 出門都戴口罩, 還行吧!

F:你知道自己現在被稱為“職業脫口秀第一人”嗎?

池:我確實是公司第一個簽的人, 但我當時沒什麼猶豫和選擇, 人家要簽我為藝人, 我有什麼好選擇的?我哪都想簽, 我幹什麼都行。

F:李誕說你的“天賦夠吃一輩子, 哪怕不努力也能是一流, 再努力一下就會是大師”。

池:我就是搞笑, 話多, 做脫口秀也算是適合。

F:你在節目裡對其他人的槽點更尖銳和直接, 是不是因為你年紀小,童言無忌,沒人會真生氣?

池:我要說就說真的,不會說假的,脫口秀就是這樣。我可能更敢說,因為我沒什麼知名度,也沒包袱。我敢說而且好笑就行了,我不顧及其他事,是這樣的。

F:除了能謀生之外,你做脫口秀的動力是?

池:其實剛開始就是興趣,去那兒(北脫)玩玩,就跟去書店逛逛似的。後來有一點點小成,別人覺得你不錯,之後錄節目,參與更多專業表演後就更喜歡了。假如明年我能辦個兩千人到五千人的線下專場,我覺得這就太牛X了。明年我22歲。

F:要排場?

池:幾個要素:第一是帶有線的手麥;第二是要一個高腳凳,其他什麼都不需要,臺上就黑著演,就這樣。

F:這是你的小目標?

池:一定是這樣的,不要有贊助商,這才是純正的脫口秀。小目標就是這個,希望能在近期做一個,大目標是能每年都能做一場,就這樣。

F:你們近期在騰訊視頻平臺上做的《未來吐槽王》,算是《吐槽大會》兩季之間的緩衝?這是大學生群體的選拔節目,因為你跟學生群體是最近?(注:喜劇脫口秀對戰節目《未來吐槽王》,騰訊視頻《吐槽大會》兄弟節目,由吐槽大會原班人馬打造,定檔8月在騰訊視頻播出。)

池:也不近吧,我沒有上過大學,也就是年齡接近。

F:不止年齡狀態,其實是內心開放程度和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池:那我肯定比他們開放。

F:對這個有期待嗎?

池:期待,我剛才說中國做脫口秀的人特別少,能上臺的人只有兩位數,加上自稱能上的也就三位數,我很期待有新人。如果能出現一個13歲就很厲害,一個16歲超級厲害的人——想想都特別興奮!

一人我飲不醉

李誕

即便天才,也需要遇上伯樂。池子碰上了完全不用他臥薪嚐膽的“白白淨淨的大個男生”李誕, 按照他自己的話,從他作為一個無業青年,在網上看到“原來中國也有脫口秀”開始,到現在有這麼多想給他生猴子的女粉絲,也就是兩年時間。而早於他一頭紮進脫口秀藍海的李誕,在被稱為廣告行業黃埔軍校的奧美只幹了一年就心生厭倦,之後花了五六年堅守在脫口秀這樣一個更加自由的創作空間裡——一種最乾淨、最純粹的自由——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展示真實的自我之外,他們的共同追求或許是: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並認可其他迥然不同的風格。這裡有池子的鬆弛,也可以有李誕的嚴肅。說起李誕的嚴肅,不能完全用“焦慮”和“悲觀”來描述,或許“清醒”一詞更加準確一點。

“世界是幻覺這件事,瞞不了多久了”

“知識淵博是一種未成年人的追求。”

“人類智力的最後堡壘這個說法太可笑了。”

“機器人的人生才一定有意義,人的人生不一定有,也不需要”

……

池子說李誕“能看懂,能看透,能看清,他就是這麼個人,沒有人是純樂觀的,也沒有人是純悲觀,他是很正常的一個人。智商高的一個人,就應該這樣,不應該純悲觀純樂觀。”

也許喜劇確實應該有嚴肅的精神內核。好的脫口秀是自我表達和展示思維、展示個性,而不僅僅為了逗笑。“一個人創作、一個人表演、一個人享受觀眾理解的笑聲或承受尷尬的沉默,脫口秀的運作模式原本就非常個人主義。”池子的放鬆,李誕的嚴肅,似乎都是通透的一種,只是他們選擇了更適合的方式而已。

李誕想做個不那麼喪的青年的時候,曾力排眾議把頭髮染成粉紅色,但當公司讓他持續染的時候,他卻不想染了,他說挺疼的。在他眼中,染頭髮、塗指甲油等等這些事,非要去做的原因,無非是“簡單粗暴”的叛逆,”可能他對你的認知就是,粉頭髮,一個寫段子的,挺逗樂的一個人。你要是換了個頭髮顏色,他可能就不認得你了。”

採訪結束後,李誕去染了一頭烏黑亮麗的黑髮。

我想,他現在走每一步的時候,應該都不需要人告訴他什麼是適合的了。

F=《男人裝》 誕=李誕

F:私下你會不會經常吐槽?

誕:我不知道什麼叫吐槽型人格,有可能我就是想把實話說出來。

F:你情商如何?

誕:我覺得情商高低這個事兒很難講——它有時候就是一個耐煩不耐煩的事,一個人聰明的話很難情商不高,但是他表現出來情商很低的樣子,很有可能就是不耐煩了,他犯不上對你情商高,但他可能跟他在意的人就會情商特別高。

F:作為《吐槽大會》的策劃人,有沒有不耐煩的時候?

誕:太多了,在工作當中遇到氣人的事兒你都不敢想。你是攝影師,你說你忘帶燈或者鏡頭?很多時候我要面對這樣的問題。

F:你說過脫口秀要靠天賦和才華,所以這些要勝過努力嗎?

誕:這個東西很難講,它是一個無法量化的事,我只能說我在這個行當裡沒有見過沒有天賦的人還靠著努力做出了什麼產品來,我一個都沒有見過。

F:你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是有這方面才華的?

誕:寫的東西有人付錢給我,應該就意識到了。

F:現在是我們建立適應脫口秀行業的文化市場最佳時機嗎?

誕:中國的事都是一夜之間發生的。

F:《吐槽大會》獲得了現象級的傳播,對於在騰訊平臺上14億的資料,你們有沒有預料到?

誕:我沒有想過,我不關注資料,其實我都沒有看到底是多少。我就關注身邊幾個朋友的評價,就那幾個人。

F:你膨脹了嗎?哪怕是一個瞬間?

誕:有過自我安慰吧,就是在節目第一期破億的時候。知道這個事有底了,要不然還會感到挺受挫折的吧。

F:這一季最想邀請的嘉賓是誰?

誕:老羅吧。挺理想化的人,尤其老羅他不算一個大眾明星,但是我覺得他的話題性,語言風格,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我很想請他,我把他身邊所有能碰得到他的人幾乎都聯繫過了,這真是我最努力爭取的一次了。

F:《吐槽大會》本身也有很多槽點。

誕:我們努力解決吧,這怎麼辦呢?你自己做的東西,你就不要解釋,我覺得在文藝行業是這樣的,你做的東西沒有做好,肯定會有很多苦衷,但是沒有必要解釋——那不是你做的嗎?有人逼你嗎?挨駡就算了,就認了,自己慢慢改進吧。

F:你排斥商業化嗎?廣告植入一定會對內容產生的影響。

誕:你自己得捋順這個邏輯,你為什麼要幹這個?你是為了夢想?我特別討厭人家一動不動說我幹這個是為了夢想,你就是為了錢。

F:一旦發生衝突,品牌方和觀眾方,你站哪邊?

誕:人和人都有需求,只能尋求最大的公因數。我是做廣告出身的,而且我性格也是這樣的,你別在吃飯的地方拉屎,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人家帶著我玩兒

張紹剛

在回歸騰訊視頻《吐槽大會》之前,主持人張紹剛已經有三年半沒有做節目了, 這三年半裡,他專心教學,自我學習。1999年開始主持法制節目,一做就是十年,2010年主持招聘真人秀,也耐著性子一連幹了三年。他坦言自己“太累了,做的節目都在重複”,但他這個人卻“特別不喜歡重複”。他說:“我只是想停下來,身體也很累,心也很累,當你做重複工作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做《大家看法》的時候就我一個主持,播出量是日播,也就是一個人一個月要錄30期節目,而且很多節目是急活,當天錄當天播。對於我來說,每天都是重複的。”他重複著敘說著自己那些日復一日的隱忍和煩躁。

所以三年前,他停下了腳步,本職是大學老師的他繼續回歸學校專心教書。直到騰訊視頻《吐槽大會》的一個邀請,他“完全以新人心態來到這裡”。

要說也是機緣巧合,張紹剛一開始作為吳宗憲那期的嘉賓來到《吐槽大會》,王自健說這是“接替生病的自己”,李誕也在一篇自述裡講過詳細經過,他說,“接觸後很快就能感覺到他身上的可愛。準備認真,接受度高,十分專業。沒有不讓說的,稍微調一調,段子就能講得很好。第一次看張紹剛老師講都笑壞了,商量商量,就乾脆請他來當了主持人。”

專業性強,接受度高是李誕、池子包括笑果團隊對他的一致評價,正像《吐槽大會》的口號一樣,“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張紹剛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句話。在節目裡,比被黑更多的是張紹剛的“自黑”。吐槽大會製作團隊的年輕化和蓬勃力,他們的專業和“執拗”,他們對吐槽和“笑對”的態度和解釋,都直中張紹剛的心意。 在不斷接觸的過程當中,彼此磨合,慢慢熱絡,完成了“特別愉快的合作過程”。

帶著“人家帶著我玩兒”的心態,張紹剛在團隊中顯示出了極高的配合度,包括內容的調整,工作流程的安排,他說:“我能學習到特別多的東西,很難得,我特別珍惜。”曾經張紹剛在準備過程當中,一個段子說了40多遍,“當時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但是特別好。我是一個老師,所以我很清楚地知道,當別人很認真地教你的時候,你一定要認真聽,不要老守著自己的那部分。”不光互聯網,遊戲、動漫,都是這個70後主持人的“短板”,“很多東西他們懂我不懂,甚至有些他們的交流方式和語言我也不懂,但我永遠都在跟他們說,你們要教我,你們要帶我玩兒。”

無論在教學一線還是主持崗位上,張紹剛都願意跟年輕人處在一起,就像他曾經回答過的那個看起來像笑話的媒體提問,“撒貝南、何炅和你的學生,如果在孤島上你只能留下一個人,你會選擇誰”一樣,他選擇了“更值得信賴的年輕人”。

F=《男人裝》 張=張紹剛

F:你最開始對《吐槽大會》的預期是怎樣的?

張:說實話,李湘的那一期,在節目剛開播的時候,我心裡面幾乎是沒啥期待的。

F:後來的結果算是意外之喜了?對大家的評論怎麼看?

張:其實我不關心這個播放數字,還有一些評論我也一貫看都不看。但我現在只在一個節目裡面看彈幕,就是騰訊視頻《吐槽大會》。

F:休息了三年多,都有什麼感覺?

張:像今天這種時代,三年半實在太長了,所以我是純粹以新人的身份回來做的。我很在意兩點,第一點是我的合作夥伴是誰;第二是節目的形態是什麼。我在他們身上看到這些年做節目,丟失掉的那些品格和執拗,還有熱情。你看這倆貨在那兒嘻嘻哈哈的,他們一旦做起節目來也都手腳冰涼。

F:三年前,大家都還不太適應你對面試者的吐槽方式,但現在大家開始接受那些有趣的部分。

張:是的,這讓我也有點意外。在我們最初合作的時候,他們也曾經問過我的底線,我說老師這個身份不能拿來開玩笑,因為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除此之外都無所謂,你愛說什麼說什麼,你想說什麼說什麼。我覺得這個節目最好的地方在於它打開了一種語態,讓這種語態變得有存在的可能性,這是它最有趣的地方。

F:給你個機會,吐槽一句《男人裝》吧。

張:我認為《男人裝》是一本男人吹牛大全,男人裝逼大全。我覺得這就是態度,有態度的雜誌總是最好的雜誌。

最後,我們以身犯險

讓這幾位吐槽了一下時尚....

(完)

訂閱號關注“新男人裝”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是不是因為你年紀小,童言無忌,沒人會真生氣?

池:我要說就說真的,不會說假的,脫口秀就是這樣。我可能更敢說,因為我沒什麼知名度,也沒包袱。我敢說而且好笑就行了,我不顧及其他事,是這樣的。

F:除了能謀生之外,你做脫口秀的動力是?

池:其實剛開始就是興趣,去那兒(北脫)玩玩,就跟去書店逛逛似的。後來有一點點小成,別人覺得你不錯,之後錄節目,參與更多專業表演後就更喜歡了。假如明年我能辦個兩千人到五千人的線下專場,我覺得這就太牛X了。明年我22歲。

F:要排場?

池:幾個要素:第一是帶有線的手麥;第二是要一個高腳凳,其他什麼都不需要,臺上就黑著演,就這樣。

F:這是你的小目標?

池:一定是這樣的,不要有贊助商,這才是純正的脫口秀。小目標就是這個,希望能在近期做一個,大目標是能每年都能做一場,就這樣。

F:你們近期在騰訊視頻平臺上做的《未來吐槽王》,算是《吐槽大會》兩季之間的緩衝?這是大學生群體的選拔節目,因為你跟學生群體是最近?(注:喜劇脫口秀對戰節目《未來吐槽王》,騰訊視頻《吐槽大會》兄弟節目,由吐槽大會原班人馬打造,定檔8月在騰訊視頻播出。)

池:也不近吧,我沒有上過大學,也就是年齡接近。

F:不止年齡狀態,其實是內心開放程度和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池:那我肯定比他們開放。

F:對這個有期待嗎?

池:期待,我剛才說中國做脫口秀的人特別少,能上臺的人只有兩位數,加上自稱能上的也就三位數,我很期待有新人。如果能出現一個13歲就很厲害,一個16歲超級厲害的人——想想都特別興奮!

一人我飲不醉

李誕

即便天才,也需要遇上伯樂。池子碰上了完全不用他臥薪嚐膽的“白白淨淨的大個男生”李誕, 按照他自己的話,從他作為一個無業青年,在網上看到“原來中國也有脫口秀”開始,到現在有這麼多想給他生猴子的女粉絲,也就是兩年時間。而早於他一頭紮進脫口秀藍海的李誕,在被稱為廣告行業黃埔軍校的奧美只幹了一年就心生厭倦,之後花了五六年堅守在脫口秀這樣一個更加自由的創作空間裡——一種最乾淨、最純粹的自由——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展示真實的自我之外,他們的共同追求或許是: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並認可其他迥然不同的風格。這裡有池子的鬆弛,也可以有李誕的嚴肅。說起李誕的嚴肅,不能完全用“焦慮”和“悲觀”來描述,或許“清醒”一詞更加準確一點。

“世界是幻覺這件事,瞞不了多久了”

“知識淵博是一種未成年人的追求。”

“人類智力的最後堡壘這個說法太可笑了。”

“機器人的人生才一定有意義,人的人生不一定有,也不需要”

……

池子說李誕“能看懂,能看透,能看清,他就是這麼個人,沒有人是純樂觀的,也沒有人是純悲觀,他是很正常的一個人。智商高的一個人,就應該這樣,不應該純悲觀純樂觀。”

也許喜劇確實應該有嚴肅的精神內核。好的脫口秀是自我表達和展示思維、展示個性,而不僅僅為了逗笑。“一個人創作、一個人表演、一個人享受觀眾理解的笑聲或承受尷尬的沉默,脫口秀的運作模式原本就非常個人主義。”池子的放鬆,李誕的嚴肅,似乎都是通透的一種,只是他們選擇了更適合的方式而已。

李誕想做個不那麼喪的青年的時候,曾力排眾議把頭髮染成粉紅色,但當公司讓他持續染的時候,他卻不想染了,他說挺疼的。在他眼中,染頭髮、塗指甲油等等這些事,非要去做的原因,無非是“簡單粗暴”的叛逆,”可能他對你的認知就是,粉頭髮,一個寫段子的,挺逗樂的一個人。你要是換了個頭髮顏色,他可能就不認得你了。”

採訪結束後,李誕去染了一頭烏黑亮麗的黑髮。

我想,他現在走每一步的時候,應該都不需要人告訴他什麼是適合的了。

F=《男人裝》 誕=李誕

F:私下你會不會經常吐槽?

誕:我不知道什麼叫吐槽型人格,有可能我就是想把實話說出來。

F:你情商如何?

誕:我覺得情商高低這個事兒很難講——它有時候就是一個耐煩不耐煩的事,一個人聰明的話很難情商不高,但是他表現出來情商很低的樣子,很有可能就是不耐煩了,他犯不上對你情商高,但他可能跟他在意的人就會情商特別高。

F:作為《吐槽大會》的策劃人,有沒有不耐煩的時候?

誕:太多了,在工作當中遇到氣人的事兒你都不敢想。你是攝影師,你說你忘帶燈或者鏡頭?很多時候我要面對這樣的問題。

F:你說過脫口秀要靠天賦和才華,所以這些要勝過努力嗎?

誕:這個東西很難講,它是一個無法量化的事,我只能說我在這個行當裡沒有見過沒有天賦的人還靠著努力做出了什麼產品來,我一個都沒有見過。

F:你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是有這方面才華的?

誕:寫的東西有人付錢給我,應該就意識到了。

F:現在是我們建立適應脫口秀行業的文化市場最佳時機嗎?

誕:中國的事都是一夜之間發生的。

F:《吐槽大會》獲得了現象級的傳播,對於在騰訊平臺上14億的資料,你們有沒有預料到?

誕:我沒有想過,我不關注資料,其實我都沒有看到底是多少。我就關注身邊幾個朋友的評價,就那幾個人。

F:你膨脹了嗎?哪怕是一個瞬間?

誕:有過自我安慰吧,就是在節目第一期破億的時候。知道這個事有底了,要不然還會感到挺受挫折的吧。

F:這一季最想邀請的嘉賓是誰?

誕:老羅吧。挺理想化的人,尤其老羅他不算一個大眾明星,但是我覺得他的話題性,語言風格,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我很想請他,我把他身邊所有能碰得到他的人幾乎都聯繫過了,這真是我最努力爭取的一次了。

F:《吐槽大會》本身也有很多槽點。

誕:我們努力解決吧,這怎麼辦呢?你自己做的東西,你就不要解釋,我覺得在文藝行業是這樣的,你做的東西沒有做好,肯定會有很多苦衷,但是沒有必要解釋——那不是你做的嗎?有人逼你嗎?挨駡就算了,就認了,自己慢慢改進吧。

F:你排斥商業化嗎?廣告植入一定會對內容產生的影響。

誕:你自己得捋順這個邏輯,你為什麼要幹這個?你是為了夢想?我特別討厭人家一動不動說我幹這個是為了夢想,你就是為了錢。

F:一旦發生衝突,品牌方和觀眾方,你站哪邊?

誕:人和人都有需求,只能尋求最大的公因數。我是做廣告出身的,而且我性格也是這樣的,你別在吃飯的地方拉屎,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人家帶著我玩兒

張紹剛

在回歸騰訊視頻《吐槽大會》之前,主持人張紹剛已經有三年半沒有做節目了, 這三年半裡,他專心教學,自我學習。1999年開始主持法制節目,一做就是十年,2010年主持招聘真人秀,也耐著性子一連幹了三年。他坦言自己“太累了,做的節目都在重複”,但他這個人卻“特別不喜歡重複”。他說:“我只是想停下來,身體也很累,心也很累,當你做重複工作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做《大家看法》的時候就我一個主持,播出量是日播,也就是一個人一個月要錄30期節目,而且很多節目是急活,當天錄當天播。對於我來說,每天都是重複的。”他重複著敘說著自己那些日復一日的隱忍和煩躁。

所以三年前,他停下了腳步,本職是大學老師的他繼續回歸學校專心教書。直到騰訊視頻《吐槽大會》的一個邀請,他“完全以新人心態來到這裡”。

要說也是機緣巧合,張紹剛一開始作為吳宗憲那期的嘉賓來到《吐槽大會》,王自健說這是“接替生病的自己”,李誕也在一篇自述裡講過詳細經過,他說,“接觸後很快就能感覺到他身上的可愛。準備認真,接受度高,十分專業。沒有不讓說的,稍微調一調,段子就能講得很好。第一次看張紹剛老師講都笑壞了,商量商量,就乾脆請他來當了主持人。”

專業性強,接受度高是李誕、池子包括笑果團隊對他的一致評價,正像《吐槽大會》的口號一樣,“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張紹剛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句話。在節目裡,比被黑更多的是張紹剛的“自黑”。吐槽大會製作團隊的年輕化和蓬勃力,他們的專業和“執拗”,他們對吐槽和“笑對”的態度和解釋,都直中張紹剛的心意。 在不斷接觸的過程當中,彼此磨合,慢慢熱絡,完成了“特別愉快的合作過程”。

帶著“人家帶著我玩兒”的心態,張紹剛在團隊中顯示出了極高的配合度,包括內容的調整,工作流程的安排,他說:“我能學習到特別多的東西,很難得,我特別珍惜。”曾經張紹剛在準備過程當中,一個段子說了40多遍,“當時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但是特別好。我是一個老師,所以我很清楚地知道,當別人很認真地教你的時候,你一定要認真聽,不要老守著自己的那部分。”不光互聯網,遊戲、動漫,都是這個70後主持人的“短板”,“很多東西他們懂我不懂,甚至有些他們的交流方式和語言我也不懂,但我永遠都在跟他們說,你們要教我,你們要帶我玩兒。”

無論在教學一線還是主持崗位上,張紹剛都願意跟年輕人處在一起,就像他曾經回答過的那個看起來像笑話的媒體提問,“撒貝南、何炅和你的學生,如果在孤島上你只能留下一個人,你會選擇誰”一樣,他選擇了“更值得信賴的年輕人”。

F=《男人裝》 張=張紹剛

F:你最開始對《吐槽大會》的預期是怎樣的?

張:說實話,李湘的那一期,在節目剛開播的時候,我心裡面幾乎是沒啥期待的。

F:後來的結果算是意外之喜了?對大家的評論怎麼看?

張:其實我不關心這個播放數字,還有一些評論我也一貫看都不看。但我現在只在一個節目裡面看彈幕,就是騰訊視頻《吐槽大會》。

F:休息了三年多,都有什麼感覺?

張:像今天這種時代,三年半實在太長了,所以我是純粹以新人的身份回來做的。我很在意兩點,第一點是我的合作夥伴是誰;第二是節目的形態是什麼。我在他們身上看到這些年做節目,丟失掉的那些品格和執拗,還有熱情。你看這倆貨在那兒嘻嘻哈哈的,他們一旦做起節目來也都手腳冰涼。

F:三年前,大家都還不太適應你對面試者的吐槽方式,但現在大家開始接受那些有趣的部分。

張:是的,這讓我也有點意外。在我們最初合作的時候,他們也曾經問過我的底線,我說老師這個身份不能拿來開玩笑,因為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除此之外都無所謂,你愛說什麼說什麼,你想說什麼說什麼。我覺得這個節目最好的地方在於它打開了一種語態,讓這種語態變得有存在的可能性,這是它最有趣的地方。

F:給你個機會,吐槽一句《男人裝》吧。

張:我認為《男人裝》是一本男人吹牛大全,男人裝逼大全。我覺得這就是態度,有態度的雜誌總是最好的雜誌。

最後,我們以身犯險

讓這幾位吐槽了一下時尚....

(完)

訂閱號關注“新男人裝”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