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宿州古琴社公益課——茶之道,在生活中展開禪茶之旅!

喝茶是大家都喜歡的事, 它是一種生活方式, 生活的態度。 細細地喝, 靜心的品。 12日下午, 宿州古琴社舉辦了禪茶體驗活動, 古琴社第一期學員參加, 在纖手砂創始人陳雪梅老師的講解下, 進一步瞭解了茶道禮儀與茶道精神。

禪茶活動之前, 由宿州古琴社老師莊淑君與李老師為我們帶來了古琴表演《關山月》、《秋風詞》。

莊淑君老師古琴表演《關山月》

李老師古琴表演《秋風詞》

此次禪茶活動由陳雪梅老師擔當講師。

陳雪梅, 纖手砂創始人, 進修于浙江大學茶學系, 高級茶藝師, 中級評茶員, 從事茶藝表演和培訓講座。

什麼是茶?茶的別稱?

茶 , 英文名 tea。 在古代是一物多名。 清代郝懿行《爾雅義疏》記載:“諸書說茶處, 其字乃作荼。 至唐代陸羽著《茶經》, 始減一畫作茶。 ”《茶經》問世以前, 除了“荼”以外, 茶還有多種稱呼, 如檟[jiǎ] 、茗[míng] 、荈[chuǎn] 、蔎 [shè] 等。 唐代以後, 茶的別稱逐漸不使用了。

茶的起源

茶樹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是茶樹起源中心。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利用人工栽培茶樹;最早加工茶葉;茶類最為豐富的國家。 中國被譽為茶的祖國和茶文化的發源地。

茶的分類與加工

中國的茶類十分豐富, 基本茶類有六大類, 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

它們可以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加工成品質各異的茶。

綠茶, 是中國最主要茶類, 綠茶又稱為不發酵茶。 主要加工過程是:殺青——揉撚——乾燥。 茶葉分為長炒青、烘青茶等, 名優茶有西湖龍井茶、碧螺春、黃山毛峰等。

紅茶: 紅茶又稱為全發酵茶。 加工過程為:萎凋→揉撚→發酵→乾燥。 其中著名的茶如祁門紅茶、滇紅、正山小種等。

烏龍茶:烏龍茶又稱為半發酵茶, 製作工藝因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 大致可表達為:攤青→搖青(做青)→殺青→揉撚→乾燥。 烏龍茶又稱為青茶, 主產區;福建(閩南如鐵觀音、閩北如大紅袍)、臺灣(如凍頂烏龍茶)、廣東省(如鳳凰單樅茶)。

白茶:白茶是輕度發酵而成的茶類, 工序為:萎凋→乾燥。 白色茸毛多,

製成的茶類身披白毫。 主產區福建福鼎、南平政和一帶, 茶品有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

黃茶:用獨特的悶堆方法製作而成, 特徵為黃湯黃葉, 著名的有湖南岳陽縣產的君山銀針, 安徽省產的黃大茶及四川蒙頂黃芽、浙江平陽黃湯、莫幹黃芽等。

黑茶:製作中將茶葉堆積發酵, 使茶葉中的多酚類適度氧化, 減少滋味苦澀。 製作工序為:殺青——揉撚——(乾燥)/渥堆——乾燥。 成品茶褐色發黑。 著名的如雲南普洱茶, 湖南天伏磚茶等。 老青茶是製作緊壓茶的原料。

花茶:各類茶葉都可生產製作花茶, 一般以烘青綠茶作原料窨制茉莉花茶。 烘青綠茶經精製加工成為烘青茶坯, 爾後再窨以茉莉花香製作而成。 其他還有玫瑰紅茶、桂花茶等。

緊壓茶:便於運輸和保存,

根據茶類需要, 乾燥茶葉經適當加工處理, 採用蒸汽蒸軟, 爾後壓制成磚、餅、筒等形狀。 主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茶與健康

1、茶葉中的營養成分

人體中含有86種元素, 而在茶葉中查明的就有28種, 根據測定, 有益於人體健康的茶的營養成分主要有: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

2、茶葉中的藥效成分

茶葉中有許多有益於人體健康的藥效成份, 主要有生物鹼、茶多酚和脂多糖。

陳雪梅老師為大家講解茶道知識

接下來,一場“茶和古琴的對話”的表演開始了。精美的茶器、茶席和意趣高雅的古琴,吸引著在場的學員們。

在一下午的禪茶活動中,陳雪梅老師用平實而又生動的語言為學員們帶來深入淺出的理論知識講解,並現場進行茶道表演。

參加此次禪茶活動的學員既有愛品茶的老茶客,也有剛剛接觸茶、想在茶的道路上有所發展的年輕人,每個人從事的行業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表示參加這次活動的收穫很大。與陳雪梅老師面對面對的交流,感受更加強烈,理解也更加深刻,很多時候老師的一句話都讓在場的學員們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我們每天都在泡茶喝茶,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更瞭解手中的這杯茶,每天都有不同的角度去享受泡茶的過程,那麼茶將更好地滋養我們。

陳雪梅老師為大家講解茶道知識

接下來,一場“茶和古琴的對話”的表演開始了。精美的茶器、茶席和意趣高雅的古琴,吸引著在場的學員們。

在一下午的禪茶活動中,陳雪梅老師用平實而又生動的語言為學員們帶來深入淺出的理論知識講解,並現場進行茶道表演。

參加此次禪茶活動的學員既有愛品茶的老茶客,也有剛剛接觸茶、想在茶的道路上有所發展的年輕人,每個人從事的行業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表示參加這次活動的收穫很大。與陳雪梅老師面對面對的交流,感受更加強烈,理解也更加深刻,很多時候老師的一句話都讓在場的學員們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我們每天都在泡茶喝茶,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更瞭解手中的這杯茶,每天都有不同的角度去享受泡茶的過程,那麼茶將更好地滋養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