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我們終於小富了,但卻小富不安

作者:小瀑布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468篇原創首發文章

小富

2003年, 中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

2006年, 越過2000美元關口;

2008年, 飛渡3000美元;

2010年,

超出4000美元;

2011年, 勇闖5000美元;

2012年, 跨越6000美元;

2014年, 突破7000美元;

2016年, 大幅超過8000美元……

1000美元

根據消費經濟學理論和國際經驗, 當人均GDP達1000美元時, 居民消費結構將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而消費結構的升級將促進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轉變。 從進入新世紀開始, 我們就在為“消費”而努力, 2014年, 消費已經超過投資, 成為GDP增長的第一動力。

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 人們對汽車的需求開始上升, 觀光遊劇增, 房地產(1300美元時)開始進入穩定的快速增長期……總之, 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時, 對大宗物品(如房屋、汽車、奢侈品)的消費增長會開始加速, 藝術和收藏市場從這時候開始才真正啟動, 城市化進程也迅速加碼, 連鎖店開始有了速生土壤, 社會普遍出現理財需求, 並開始轉型為一個理財社會,

此外投資需求逐步顯現。 甚至有個有意思的點, 居民的補鈣需求集中爆發, 社會進入碎片化時期, 差異性需求出現, 多元化是主要節奏, 此外, 人們會自覺自願地少生孩子……

國際經驗表明:當人均GDP達到1500美元以上, 文化娛樂消費開始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當人均GDP達到1600美元, 恩格爾係數一般為33%, 服務型消費支出占個人消費支出的50%。

2000美元

人均GDP邁入2000美元時代, 表明該地區進入加速發展的階段, 2000美元是一道檻。 那時, 大量中產階層將孵出, 大眾的財富開始積累, 金融資產比重開始上升;海外科技人才會開始加速回流, 各地開始“招才引智”;此外, 地下開發會達到高潮, 地鐵會迅速發展;設計業開始迅速發展;令人驚奇的是,

人均GDP2000美元以下, 人們主要喝烈酒, 而2000美元後, 人們逐漸喜歡喝啤酒、紅酒, 再向前發展, 人們會拋下啤酒, 鍾愛紅酒……

3000美元

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的時候, 一個地區經濟變動較快, 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也會加速, 居民消費類型發生大轉變。 經濟增長由投資拉動進入到消費驅動的階段;私人購車將出現爆發性增長;度假遊劇增,

國外經驗表明, 每個家庭平均每年可以外出度假兩次; 此時, 歷史文化遺產最易遭遇破壞;啤酒消費快速上升;住房是投資的熱點;社會信用開始重整;便利店、時尚專賣店、專業店大量產生;文化消費支出快速上升……

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時, 生活品質、幸福度與財富擁有量成正比, 3000美元以上, 就沒有明顯的正相關關係了, 焦慮就產生了。 小富實現, 但不安的土壤就開始大幅發酵。

4000美元

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關口後, 別墅市場開始興起;教育會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任何國家的這個階段的中產階層都要承受教育之痛, 因為人的發展沒有不辛苦的, 所謂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奢侈品店、藝術品專賣店開始流行……社會保障水準開始快速上升。

5000美元

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後, 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帶來經濟總量的增長, 還帶來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社會階層、利益關係、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多樣化。 農業勞動者逐年減少;人們喜歡喝紅酒;醫療衛生行業迎來消費的增長點;安全生產方面效果顯著, 事故處於下降期;社會信用進入良性迴圈階段。

總之, 這似乎是一個開始“倉稟實而知禮節”的起始階段。 海外人才加速回流, 科普教育從傳統科普階段提升到公眾理解科學階段, 公民科學素質開始提升;人們對健康和精神需要的支出有顯著的提高。 一個國家或地區只有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的時候, 才能真正注重科技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 注重自主研發。

6000美元

人均GDP達到6000美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產業的發展更多依賴於整個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優化,其中物流業發展迅猛。可以去看看2012年,我國的物流業發生什麼樣的巨變就能明白。此外,這個國家就進入休閒時代,休閒產業不斷發展。

7000美元

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時,會出現大規模海外人才回流;人們對於保健品的需求大量增加……

8000美元

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時,住宅業進入平穩發展期,暴漲階段停止。到人均GDP達到13000美元到20000美元時,住宅業進入衰退期。也就是說,國際經驗表明從人均GDP1300美元時,住宅業房地產進入穩定的快速增長期後,一直會持續到人均GDP8000美元,這個過程在中國歷時超過十年,即房地產的黃金十年。此外,藝術市場和收藏市場會開始繁榮。

2016年中國人均GDP為8866美元,居世界第69位,2000年排名第112位,躍遷43個位置。

我們主要的焦慮是房子、教育、醫療等,從大歷史觀和長遠眼光看,這也就是發展中必然經歷的苦楚,生在這個時代,誰都不能逃離,也有不少人抓住了時代機遇。小富,怎麼能安?因為這個時代在推著你向前。從人均GDP3000美元到8000美元,是從組織到個人身心都複雜的階段。

10000美元

這裡跳過人均GDP9000美元,直接進入人均GDP10000美元的討論。根據發達國家經驗,人均GDP小於10000美元時,環保力度一定是不夠的,但是過了10000美元,環保及治理污染的費用及力度便會加大。

所以說,有眼光的企業家們,都已經開始準備起來了。時機一到,也許你就是時代的弄潮兒。國家發展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在跟“中等收入陷阱”鬥爭的時代。

不安

從落後國家到發達國家,也就是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一個加速發展過程。1970年代開始,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相繼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美國是1951年,日本是1964年,英國、法國是1967年,德國是1969年,新加坡是1983年。美國、日本也早就突破30000美元,美國1996年,日本是1988年。

人均GDP3000美元是個重要的階段,社會將呈現出全新變化,3000~5000美元之間,整個社會表現為城市化與工業化加速,中產階層興起,橄欖球社會形成,消費類型質變。人均GDP從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時期是社會結構平衡難度加大的階段。

所謂小富即安,本意指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或企業剛剛取得一些成績就輕易滿足、不思進取的思想。小富即安,是一部分缺少長遠眼光不求發展的小農意識的變種。看來這個詞本來也就是貶義詞。如今的我們,被動不安和主動不安將我們夾擊。

被動不安

波士頓諮詢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私人金融財富增長達166.5萬億美元,年增長率為5.3%。各個地區的私人財富總額均有所增長,其中亞太仍是增長最快的地區,增幅接近兩位數,為9.5%。中國的私人財富規模居亞太首位、全球第二。隨著政府的經濟轉型取得成效,2016年中國私人財富同時出現最大幅度的相對增長(同比增長13%)和絕對增長。2016年,全球大部分私人金融財富仍投資於股票,各地區資產配置情況差異明顯。這些差異大致分為三類:偏重股票、均衡和偏重現金。例如,北美的私人財富很大程度上傾向於股票投資。西歐的資產配置較為均衡,略微傾向於股票。其他地區,包括日本和亞太,則傾向于持有現金和存款。從資產類別來看,債券類資產在2016年的配置增速低於股票以及現金和存款類資產。不過,預計到2021年底,股票類資產的配置占比將會上升。

從波士頓諮詢的報告看,我國人民是富起來了。資產配置方式還過於老舊,傾向于持有現金和存款。資產配置方式還是趨於保守。

從麥肯錫的報告顯示,我國的富人和富人家庭的絕對數量在不斷增加。消費的動力一直很強烈。賺錢能力和花錢能力都很強。資產管理能力與消費升級能力對比,顯然還是消費升級能力更強勁一些。

貝恩和招商銀行聯合發佈《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千萬人民幣的高淨值人群規模為158萬人,全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到165萬億人民幣。中國私人財富市場規模十年增長5倍,高淨值人數十年翻三番。金融資產:現金、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保險、銀行理財、黃金、互聯網金融、信託、券商資管、私募股權等。

按照報告,除了最常規的儲蓄/現金和保險外,2017年高淨值人群在銀行理財產品上的配置約占其整體可投資資產的25%,相較2015年增加近一倍;股票配置比例因2015年A股泡沫破滅,避險情緒升溫,由2015年初的約25%下行至2017年的約15%;信託配置比例2013年一度占整體可投資資產的15%左右,由於剛性兌付預期的打破,目前比例略有下降;投資性房地產配置比例,由2015年的約10%微降至約8%;債券配置比例從2013年的約8%降至2015年的約5%後,2017年繼續下降至約3%的水準;其他境內投資(主要包括私募股權基金等另類資產)配置近兩年穩中有升,對權益類資產和另類投資的興趣不斷升溫。

貝恩的報告更細節一些,它指出理財產品是高淨值人群的主要配置資產的手段,越來越不信任股票、信託、債券,甚至房地產。這個資料更顯出在資產管理方面的不安。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潘英麗教授在8月4日的“上海金融大講壇”的演講指出,中國現在是小富不安,我們的財富60%-70%是房地產,2016年財富增值的68%來自房價,但房地產減值是大趨勢;銀行存款,如果2000年存入銀行,到2012年實際減值20%;股票持有,2000年1元買入股票持有,到2012年還剩0.61元。

2016年,我國人均GDP為8866美元,已經整體進入房地產平穩發展階段了,暴漲階段已經停止。即便是一線、強二線城市,由於人口結構的原因很可能也漲不動了,甚至還面臨減值的危險。而儲蓄,面臨通脹的挑戰;股票,總是面臨著泡沫危險。

主動不安

創業年代,守業本來就難。這個年代的人,不進則退。小富即安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的選擇。他們會主動選擇“不安”。艱難模式,使人奮進。

他們會選擇避險,但更會投資自己。好好地建設自己及下一代的人力資本。有人說,我的理想是“跟大多城裡人一樣,大家最大的愛好就是想盡辦法把自己的房子和家建設得越來越好”。所以好的生活品質和生活方式,更豐富的心靈建設,成為很多人的追求。

按照第一部分所寫的,每個數字背後的歷史階段,該買別墅買別墅、該旅遊旅遊、該喝紅酒喝紅酒、該學習科學學習科學、該收藏藝術品收藏藝術品、該環保環保……

至於教育和健康醫療,當然,也是能極致就極致,能最好就最好,這是決不妥協的兩大陣地了。“不安”才能安。不過,最近九寨溝縣地震,是讓人好好反省的時機,到底生活什麼最重要。

參考文獻:

王明夫等:《人均GDP與產業機會》

資料引用若有問題,請及時指出,不勝感激。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注重自主研發。

6000美元

人均GDP達到6000美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產業的發展更多依賴於整個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優化,其中物流業發展迅猛。可以去看看2012年,我國的物流業發生什麼樣的巨變就能明白。此外,這個國家就進入休閒時代,休閒產業不斷發展。

7000美元

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時,會出現大規模海外人才回流;人們對於保健品的需求大量增加……

8000美元

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時,住宅業進入平穩發展期,暴漲階段停止。到人均GDP達到13000美元到20000美元時,住宅業進入衰退期。也就是說,國際經驗表明從人均GDP1300美元時,住宅業房地產進入穩定的快速增長期後,一直會持續到人均GDP8000美元,這個過程在中國歷時超過十年,即房地產的黃金十年。此外,藝術市場和收藏市場會開始繁榮。

2016年中國人均GDP為8866美元,居世界第69位,2000年排名第112位,躍遷43個位置。

我們主要的焦慮是房子、教育、醫療等,從大歷史觀和長遠眼光看,這也就是發展中必然經歷的苦楚,生在這個時代,誰都不能逃離,也有不少人抓住了時代機遇。小富,怎麼能安?因為這個時代在推著你向前。從人均GDP3000美元到8000美元,是從組織到個人身心都複雜的階段。

10000美元

這裡跳過人均GDP9000美元,直接進入人均GDP10000美元的討論。根據發達國家經驗,人均GDP小於10000美元時,環保力度一定是不夠的,但是過了10000美元,環保及治理污染的費用及力度便會加大。

所以說,有眼光的企業家們,都已經開始準備起來了。時機一到,也許你就是時代的弄潮兒。國家發展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在跟“中等收入陷阱”鬥爭的時代。

不安

從落後國家到發達國家,也就是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一個加速發展過程。1970年代開始,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相繼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美國是1951年,日本是1964年,英國、法國是1967年,德國是1969年,新加坡是1983年。美國、日本也早就突破30000美元,美國1996年,日本是1988年。

人均GDP3000美元是個重要的階段,社會將呈現出全新變化,3000~5000美元之間,整個社會表現為城市化與工業化加速,中產階層興起,橄欖球社會形成,消費類型質變。人均GDP從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時期是社會結構平衡難度加大的階段。

所謂小富即安,本意指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或企業剛剛取得一些成績就輕易滿足、不思進取的思想。小富即安,是一部分缺少長遠眼光不求發展的小農意識的變種。看來這個詞本來也就是貶義詞。如今的我們,被動不安和主動不安將我們夾擊。

被動不安

波士頓諮詢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私人金融財富增長達166.5萬億美元,年增長率為5.3%。各個地區的私人財富總額均有所增長,其中亞太仍是增長最快的地區,增幅接近兩位數,為9.5%。中國的私人財富規模居亞太首位、全球第二。隨著政府的經濟轉型取得成效,2016年中國私人財富同時出現最大幅度的相對增長(同比增長13%)和絕對增長。2016年,全球大部分私人金融財富仍投資於股票,各地區資產配置情況差異明顯。這些差異大致分為三類:偏重股票、均衡和偏重現金。例如,北美的私人財富很大程度上傾向於股票投資。西歐的資產配置較為均衡,略微傾向於股票。其他地區,包括日本和亞太,則傾向于持有現金和存款。從資產類別來看,債券類資產在2016年的配置增速低於股票以及現金和存款類資產。不過,預計到2021年底,股票類資產的配置占比將會上升。

從波士頓諮詢的報告看,我國人民是富起來了。資產配置方式還過於老舊,傾向于持有現金和存款。資產配置方式還是趨於保守。

從麥肯錫的報告顯示,我國的富人和富人家庭的絕對數量在不斷增加。消費的動力一直很強烈。賺錢能力和花錢能力都很強。資產管理能力與消費升級能力對比,顯然還是消費升級能力更強勁一些。

貝恩和招商銀行聯合發佈《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千萬人民幣的高淨值人群規模為158萬人,全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到165萬億人民幣。中國私人財富市場規模十年增長5倍,高淨值人數十年翻三番。金融資產:現金、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保險、銀行理財、黃金、互聯網金融、信託、券商資管、私募股權等。

按照報告,除了最常規的儲蓄/現金和保險外,2017年高淨值人群在銀行理財產品上的配置約占其整體可投資資產的25%,相較2015年增加近一倍;股票配置比例因2015年A股泡沫破滅,避險情緒升溫,由2015年初的約25%下行至2017年的約15%;信託配置比例2013年一度占整體可投資資產的15%左右,由於剛性兌付預期的打破,目前比例略有下降;投資性房地產配置比例,由2015年的約10%微降至約8%;債券配置比例從2013年的約8%降至2015年的約5%後,2017年繼續下降至約3%的水準;其他境內投資(主要包括私募股權基金等另類資產)配置近兩年穩中有升,對權益類資產和另類投資的興趣不斷升溫。

貝恩的報告更細節一些,它指出理財產品是高淨值人群的主要配置資產的手段,越來越不信任股票、信託、債券,甚至房地產。這個資料更顯出在資產管理方面的不安。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潘英麗教授在8月4日的“上海金融大講壇”的演講指出,中國現在是小富不安,我們的財富60%-70%是房地產,2016年財富增值的68%來自房價,但房地產減值是大趨勢;銀行存款,如果2000年存入銀行,到2012年實際減值20%;股票持有,2000年1元買入股票持有,到2012年還剩0.61元。

2016年,我國人均GDP為8866美元,已經整體進入房地產平穩發展階段了,暴漲階段已經停止。即便是一線、強二線城市,由於人口結構的原因很可能也漲不動了,甚至還面臨減值的危險。而儲蓄,面臨通脹的挑戰;股票,總是面臨著泡沫危險。

主動不安

創業年代,守業本來就難。這個年代的人,不進則退。小富即安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的選擇。他們會主動選擇“不安”。艱難模式,使人奮進。

他們會選擇避險,但更會投資自己。好好地建設自己及下一代的人力資本。有人說,我的理想是“跟大多城裡人一樣,大家最大的愛好就是想盡辦法把自己的房子和家建設得越來越好”。所以好的生活品質和生活方式,更豐富的心靈建設,成為很多人的追求。

按照第一部分所寫的,每個數字背後的歷史階段,該買別墅買別墅、該旅遊旅遊、該喝紅酒喝紅酒、該學習科學學習科學、該收藏藝術品收藏藝術品、該環保環保……

至於教育和健康醫療,當然,也是能極致就極致,能最好就最好,這是決不妥協的兩大陣地了。“不安”才能安。不過,最近九寨溝縣地震,是讓人好好反省的時機,到底生活什麼最重要。

參考文獻:

王明夫等:《人均GDP與產業機會》

資料引用若有問題,請及時指出,不勝感激。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