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強生HIV疫苗傳播看醫療市場訊息傳播風險

本週四(8月9日), 網路一則關於愛滋病疫苗的消息短時間內熱度迅速提升:

從社交網路、通訊軟體、搜尋引擎的輿情資訊可以看出:

微信指數

▵ 黃線:強生 微信熱度

▵ 藍線:疫苗 微信熱度

▵ 紫線:HIV 微信熱度

百度輿情趨勢

▵ 綠線:強生HIV疫苗 輿情熱度

百度輿情熱點輿情文章

在A股市場, 博騰股份(300363)在8月9日13:28急速拉升至漲停, 財經媒體普遍認為由於博騰股份為強生的主要定制研發生產服務商(CMO)供應商, 強生在愛滋病疫苗領域取得突破在未來將支撐博騰的業績增長。

▵ 紅線:桑葛石風險指數

▵ 藍線:博騰股份(300363)5日分時線

愛滋病是一種由於人類感染HIV病毒後導致的人體免疫缺陷, 所引發的一系列機會性病原帶來的感染和惡性的腫瘤的綜合性症狀。 愛滋病是一種惡性傳染病, 主要經性接觸、血液、母嬰三種途徑傳播, 感染後致死率非常高, 是一種還沒有被攻克的讓人們談之色變的可怕傳染病。

自從1981年在美國被首次發現以來, 世界各國的頂級科學家投入到愛滋病藥物及疫苗的研發工作中來, 但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研發出能夠治癒愛滋病的藥物和疫苗。 目前全球共有3700萬人患有HIV病毒感染, 每年近200萬的新增感染人群。 由於HIV病毒的獨特性質, 包括其遺傳多樣性和迅速突變的能力, 有效的HIV病毒疫苗長久以來都難以獲得。

2009年,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世界著名愛滋病研究專家大衛·巴爾迪摩教授發表演說, 聲稱基於愛滋病病毒複雜的變異性, 人類在25年內不可能找到人體免疫缺損病毒(HIV)的疫苗, 並且很有可能永遠也找不到這種疫苗。

而本次強生HIV疫苗的“突破性”的結果早在2017年7月24日就已經出現在其官網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網站:

▵ 原文網站:

https://www.jnj.com/media-center/press-releases/johnson-johnson-announces-encouraging-first-in-human-clinical-data-for-investigational-hiv-preventive-vaccine

▵原文網站:

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experimental-hiv-vaccine-regimen-well-tolerated-elicits-immune-responses

經過對全文的分析和比對,發現國內媒體對於該項研究的報告存在明顯誤導,如:

1. 國內文章普遍出現的:受試者100%產生了對抗HIV的抗體。

在NIH文獻的原文是:Following the third vaccination, most APPROACH participants had developed antibody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HIV.

“大多數”被譯為"100%",具有明顯的誤導性。

2. 國內報告中出現的:除了在受試者身上100%產生了抗禦HIV病毒的抗體外,還讓受試者單次暴露於愛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風險減少了94%,並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於HIV下仍然受到保護,沒被HIV感染。

在NIH文獻的原文是:regimens incorporating these mosaic vaccines protected monkeys against infection with an HIV-like virus called simia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HIV). The most effective prime-boost regimen reduced the risk of infection per exposure to SHIV by 94 percent and resulted in 66 percent complete protection after six exposures.

文獻原文中實驗物件是猴子,並不是人類受試者,同時在實驗中使用的並不是HIV病毒,而是一個類似的病毒SHIV。

強生(JNJ,NYSE)的股價在7月24日相關消息發佈後,不但沒有出現暴漲,反而出現了3天的下跌。

國內關於強生HIV疫苗相關的報導最早出現在7月25日,其後的一周內,僅有部分專業自媒體對該資訊有所關注,而社交網路的熱度未見明顯提升。可見該資訊在曝光一周內未能獲得國內媒體的關注。

微信指數

▵ 黃線:強生 微信熱度

▵ 藍線:疫苗 微信熱度

▵ 紫線:HIV 微信熱度

國外的普通醫療新聞,一周後突然變成了國內醫療的重磅新聞,可見此次HIV疫苗資訊傳播過程中出現了資訊傳播的畸變。形成資訊畸變有兩個重要條件:事件的重要性和資訊的模糊性。愛滋病危害人類健康,如果研發出疫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醫療領域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同時本次發佈資訊源頭為英語報導,使得相關的資訊的解讀容易出現模糊化,因此形成資訊傳播畸變。因此醫療專業領域投資需格外注意醫療專業資訊傳播風險。

最後對此次強生HIV疫苗事件進行專業總結:

1. HIV疫苗產生抗體不等於能夠預防;

2. 報導中的“HIV感染風險減少”為動物實驗結果;

3. 本次實驗為1/2a期實驗,屬於前期臨床試驗,還需後續實驗驗證該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距離上市至少需要5-10年時間。

(桑葛石)

NIH)網站:

▵ 原文網站:

https://www.jnj.com/media-center/press-releases/johnson-johnson-announces-encouraging-first-in-human-clinical-data-for-investigational-hiv-preventive-vaccine

▵原文網站:

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experimental-hiv-vaccine-regimen-well-tolerated-elicits-immune-responses

經過對全文的分析和比對,發現國內媒體對於該項研究的報告存在明顯誤導,如:

1. 國內文章普遍出現的:受試者100%產生了對抗HIV的抗體。

在NIH文獻的原文是:Following the third vaccination, most APPROACH participants had developed antibody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HIV.

“大多數”被譯為"100%",具有明顯的誤導性。

2. 國內報告中出現的:除了在受試者身上100%產生了抗禦HIV病毒的抗體外,還讓受試者單次暴露於愛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風險減少了94%,並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於HIV下仍然受到保護,沒被HIV感染。

在NIH文獻的原文是:regimens incorporating these mosaic vaccines protected monkeys against infection with an HIV-like virus called simia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HIV). The most effective prime-boost regimen reduced the risk of infection per exposure to SHIV by 94 percent and resulted in 66 percent complete protection after six exposures.

文獻原文中實驗物件是猴子,並不是人類受試者,同時在實驗中使用的並不是HIV病毒,而是一個類似的病毒SHIV。

強生(JNJ,NYSE)的股價在7月24日相關消息發佈後,不但沒有出現暴漲,反而出現了3天的下跌。

國內關於強生HIV疫苗相關的報導最早出現在7月25日,其後的一周內,僅有部分專業自媒體對該資訊有所關注,而社交網路的熱度未見明顯提升。可見該資訊在曝光一周內未能獲得國內媒體的關注。

微信指數

▵ 黃線:強生 微信熱度

▵ 藍線:疫苗 微信熱度

▵ 紫線:HIV 微信熱度

國外的普通醫療新聞,一周後突然變成了國內醫療的重磅新聞,可見此次HIV疫苗資訊傳播過程中出現了資訊傳播的畸變。形成資訊畸變有兩個重要條件:事件的重要性和資訊的模糊性。愛滋病危害人類健康,如果研發出疫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醫療領域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同時本次發佈資訊源頭為英語報導,使得相關的資訊的解讀容易出現模糊化,因此形成資訊傳播畸變。因此醫療專業領域投資需格外注意醫療專業資訊傳播風險。

最後對此次強生HIV疫苗事件進行專業總結:

1. HIV疫苗產生抗體不等於能夠預防;

2. 報導中的“HIV感染風險減少”為動物實驗結果;

3. 本次實驗為1/2a期實驗,屬於前期臨床試驗,還需後續實驗驗證該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距離上市至少需要5-10年時間。

(桑葛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