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戰狼2》將破40億 秘訣是……

導讀:中國電影記錄再次被《戰狼2》刷新了!

一部影片票房記錄被推高到40億, 甚至達到近50億。

它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戰狼2》創下國產電影新紀錄

將破40億、遙望50億

《戰狼2》強勢衝擊中國電影市場, 創造新的票房記錄

《戰狼2》的橫空出世, 一掃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的頹勢, 也刷新國產片的記錄。

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271.59億元, 同期增長10.34%, 但是市場給人感覺一片冷清和疲軟, 畢竟這與之前媒體票房預期相差太大, 更與往2015年及以前每年動輒40%以上的高增長相差太大(2015年一度增長48.7%)。

《戰狼2》的業績, 所震驚的不僅是中國電影人,

還有中國電影市場。

同時, 《戰狼2》創造了中國電影票房新紀錄。

在此之前, 中國本土電影票房的標杆是星爺、周星馳的《美人魚》、33.92億的內地票房總冠軍。

根據專資辦資料, 公映第12天的《戰狼2》觀影人次突破一億, 這也是中國電影市場自1998年以來的觀影人次新高。

目前, 《戰狼2》的票房已經突破37億, 接近38億, 按照目前速度, 將輕鬆突破40億, 直逼50億大關。

《戰狼2》成功背後秘訣解析

在《戰狼2》成功背後, 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都有。

(一)天時、地利優勢

——熱點話題、缺乏強勁對手

首先, 大閱兵熱點帶動軍旅題材

今年, 是建軍90年大閱兵, 這個全國關注的話題, 點燃了軍旅題材的熱度。

某衝程度上, 也給《戰狼2》創造了難得的優勢。

其次, 熱門暑期檔、缺乏強勁對手

暑期檔、春節檔都是全年的熱門黃金檔期、就如同電視臺每晚8:00-10:00的黃金時段一樣。

暑期檔也是一年的大票倉時刻, 以2015年暑期檔為例, 2015年暑期檔總票房124.31億元, 比去年同期的增長32.31億元。 其中, 國產片票房92.47億元, 占比74.38%

2015年暑期檔, 《捉妖記》24億、《煎餅俠》11.59億, 《大聖歸來》9.5億,

僅這三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45億。

2016年暑期檔, 相對缺乏強勢國產影片。

今年(2017年)在8月份, 國外影片上映較少, 國產影片中缺乏足夠強勁的對手(《建軍大業》宣傳力度還是小了些,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遭遇口碑困境)。

可以說《戰狼2》基本上憑藉出色的產品力, 一家獨大, 獨享暑期檔蛋糕。

所以, 一般電影上映選擇檔期極為重要, 一些實力弱的影片, 往往避開熱門大片、強勁對手也是這個原因。

一些不錯的影片, 因為遭遇過於強勁對手, 票房有些無奈。

例如:2012年馮小剛的《一九四二》本有賣座大片的氣質, 但是不巧、意外殺出了黑馬《泰囧》創下超過12.57億的國產票房記錄, 切了同期市場競爭對手不少份額, 讓名導馮小剛意外折戟, 如果不是《泰囧》殺出,

《一九四二》票房要高很多。

而《戰狼2》上映時, 獨特的天時、地利優勢, 給《戰狼2》創造了不小的市場機會。

當然, 能否吃下這個市場機會、獲得市場蛋糕, 還是要看《戰狼2》自身的實力如何。

這一點上, 《戰狼2》確實做的可圈可點, 相當不俗, 強烈點贊!

(二)人和優勢

——自身運作非常到位 品牌力、產品力超強

就《戰狼2》資深的運作而言, 成功有四點:1、品牌基礎好 2、強大的產品力優勢 3、管道支援力度大4、媒體話題力度大

在這四點中, 最為關鍵是前三者, 品牌基礎、強大產品力、管道支援力度, 特別是前兩者。

一、品牌基礎

《戰狼2》的成功, 自身的第一個優勢因素, 是《戰狼1》打下的良好品牌基礎。

對於吳京而言, 最難的不是《戰狼2》, 而是拍攝《戰狼1》時刻。

任何事情, 都是從0到1最難,

從1到N要容易一些, 對於《戰狼》系列, 同樣如此!

拍攝《戰狼1》時, 吳京面對了諸多不利條件。

1、拍攝《戰狼1》時劣勢多、難度大

1)品牌號召力弱

A、演員票房號召力弱

在《戰狼1》之前, 雖然吳京是知名的動作演員, 但是他在動作演員中的排名的只能算是二線, 參演過多部影片, 自己做主角影片獲得高票房的不多, 作為演員的票房號召力弱。

B、導演號召力弱

在《戰狼1》之前, 吳京自己執導的影片, 獲得高票房的也沒有, 作為導演的票房號召力弱。

2)拍攝不是十分順利

由於之前的個人品牌力相對不高, 特別是作為導演品牌號召力不高, 《戰狼1》也很難邀請到巨星大腕加盟。

3)自身資金實力不大

拍攝《戰狼1》時, 吳京所能調動的資金實力與《戰狼2》無法相比, 個人缺乏品牌號召力、又無法邀約巨星大腕加盟,無法吸引投資投資機構資金,資金問題比較大。

為此,吳京抵押了房子,而吳京妻子謝楠說出了失敗了、我養你,讓吳京感動不已。

注:雖說《戰狼1》各種缺乏,吳京作為國內知名動作演員的條件,還是至少獲得了一般電影、不知名導演所不具備的資源。只是與大製作、大明星弱一些,但比一般電影、一般導演還是好一些。

2、《戰狼1》意外走紅,為《戰狼2》高票房打下良好品牌基礎

《戰狼1》缺乏強勢品牌號召力、缺乏大明星加盟、缺乏巨額資金投入,誰也沒想到,《戰狼1》在2015年4月上映後,取得了5.5億的高票房。

《戰狼1》的意外走紅,為系列後續電影打下了良好的品牌基礎,也讓吳京擁有更多的條件、資金拍攝更加精良的動作影片,《戰狼2》的製作成本已經達到上億,這是《戰狼1》遠遠無法比擬的。

擁有良好的品牌基礎、擁有更好的條件拍攝更精良的影片,意味著《戰狼2》的票房無疑比《戰狼1》好很多。

這也是為什麼《戰狼2》最初的票房保底是8億的原因,但影片的火熱遠超最初的預期。

二、強大產品力優勢

《戰狼2》的影片整體風格呈現出了近年來國產電影少有的大場面、大氣勢、大動作。

整體風格向著好萊塢工業體系靠近,按照好萊塢大片的模式製作動作片。

在《戰狼2》之前,引入香港導演拍攝的《湄公河行動》,引入商業類型片的拍攝風格,也取得了近12億的高票房,都說明了優秀動作片的市場。

而《戰狼2》在動作打鬥場面上絕對達到了國產電影少有的高度——片頭的海底打鬥、非洲的街頭槍戰、海軍艦艇、坦克對決、撤僑行動等。無論是主題、還是動作場景的設計,打鬥激烈程度,都達到了一個高度,都遠遠超越了《戰狼1》

同時,《戰狼2》拍攝風格、音樂配樂等,都明顯比《戰狼1》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以說,強大的產品力優勢是《戰狼2》引爆的關鍵。

三、管道支持優勢

很明顯,在《戰狼2》上映後,由於《戰狼1》的成功,管道給與了很大的支持,特別隨著上映熱度不斷走高,《戰狼2》的院線排片明顯高於其它影片,高拍片對票房影響不言而喻。

四、媒體話題推波助瀾

隨著《戰狼2》的火熱,媒體報導越來越多,也無疑為《戰狼2》的持續火熱、甚至是更加火熱推波助瀾。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前兩項

這四項中,最為關鍵的是前兩項。

首先,若沒有《戰狼1》打下的良好品牌基礎,無論是粉絲量、還是管道支持力度、影片拍攝的精良程度,都要大打折扣。

其次,若沒有影片強大的產品力優勢,《戰狼2》是很難掀起比《戰狼1》大這麼多的熱潮。

所以,品牌積累的作用很大,產品精心打造的作用太大!

《戰狼2》產品力上貢獻大,兩大優勢價值:

一、體現好萊塢工業體系價值 二、啟動中國動作片市場

《戰狼2》對中國電影,在產品力上的貢獻價值很大、啟發很多。

特別是以下兩大價值最為突出:

一、體現了好萊塢工業體系的價值

《戰狼2》的成功,展示了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的價值。

《戰狼2》的拍攝,完全是按照好萊塢大片模式拍攝——大資金、大場面(爆破、亂世槍戰、坦克對決)、大動作等進行製作。

無論是系列電影、還是大片模式,都是好萊塢商業電影運作的一種代表。

在《戰狼2》之前,聘請香港著名動作片導演林超賢製作的《湄公河行動》,同樣是以商業類型片風格拍攝、製作,也同樣雲集了動作大片的要素,同樣取得了不俗票房成績——《湄公河行動》這種警匪題材最初業內票房預測五個億左右,而最後票房接近十二億。

這些對中國電影製作,有一定的啟發、值得深思!

二、啟動中國動作片市場、貢獻動作片/功夫片新思路

《戰狼2》另一個重要價值,啟動了動作片市場,貢獻了動作片新思路。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動作片作為一個類型片,有著極高的市場。以成龍、李連傑為代表動作明星出品了一系列佳片,例如:成龍《員警故事》系列、《紅番區》、《白金龍》,李連傑《太極張三豐》《黃飛鴻》《新少林五祖》等。特別是成龍的諸多影片甚至都是在全球市場創下票房記錄。

但是,到了本世紀,動作片類型片似乎有些沒落,如同曾經火熱的香港喜劇片一樣,有些沒落(周星馳通過特技為喜劇片賦予新的元素,《功夫》、《少林足球》等都顛覆了傳統喜劇風格)

《戰狼2》的火熱,還有一定題材創新,它無疑啟動了中國動作片市場,貢獻了動作片/功夫片的新思路——將當下的大事件、與動作結合,為動作片找到新的場景、新的故事、新的空間。

《戰狼》系列,未來對吳京考驗更大

若繼續成功,絕對票房更高,

若有問題,增長就會終止

在《戰狼》系列之前,香港曾拍過多個系列電影,如國際動作巨星成龍的《員警故事系列》等。

而內地最成功的系列電影,莫過於徐崢的《人在囧途》系列。

《人在囧途》系列,可以說和《戰狼》系列是最相似的,很多方面值得《戰狼》系列思索。

《泰囧》是建立在《人在囧途1》基礎上,2010年上映的《人在囧途》票房3690萬,在當年算不上一個出色成績,但也算上一個說得過去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人在囧途》積累了良好的口碑,擁有了不錯的粉絲基礎。

2012年《泰囧》,基本上就是今天《戰狼2》的翻版,最初只看好它能獲得3億多票房,最後一路走高,管道支持、媒體熱捧報導,最終達到12.57億,創下當時國產片的最高票房記錄。

2015年,徐崢推出的《港囧》,由於影片自身的硬傷,沒法將這一傳奇繼續續演,最後票房16.13億,雖然與《泰囧》相比,有所增長,但是如果《港囧》影片品質高的化,過20億沒問題。

這也是未來《戰狼》系列所要面對的考驗,如果《戰狼3》依然品質不俗,那麼過40億依然有可能、甚至更高(畢竟培養了一批龐大的粉絲觀眾),如果《戰狼3》品質有問題,就會面臨《港囧》所要面臨的問題,增長減低、品牌受影響。

畢竟在《戰狼2》系列中,已經做了很多大場面——非洲槍戰、海軍艦隊、坦克對決,後面能否還有驚喜大場面,這是大考驗!

不過整體來說,《戰狼2》成功秘訣——產品打造、品牌積累,都是值得企業學習!

《戰狼》系列的成功是一步步積累起來,從0到1、從1到N,企業經營也是如此!

還有《戰狼》系列對優秀商業運作模式的借鑒,也值得企業學習!

作者:于建民——《中國行銷成功寶典·科學策略行銷》(修訂版)作者 產業觀察家、資深行銷管理專家

個人缺乏品牌號召力、又無法邀約巨星大腕加盟,無法吸引投資投資機構資金,資金問題比較大。

為此,吳京抵押了房子,而吳京妻子謝楠說出了失敗了、我養你,讓吳京感動不已。

注:雖說《戰狼1》各種缺乏,吳京作為國內知名動作演員的條件,還是至少獲得了一般電影、不知名導演所不具備的資源。只是與大製作、大明星弱一些,但比一般電影、一般導演還是好一些。

2、《戰狼1》意外走紅,為《戰狼2》高票房打下良好品牌基礎

《戰狼1》缺乏強勢品牌號召力、缺乏大明星加盟、缺乏巨額資金投入,誰也沒想到,《戰狼1》在2015年4月上映後,取得了5.5億的高票房。

《戰狼1》的意外走紅,為系列後續電影打下了良好的品牌基礎,也讓吳京擁有更多的條件、資金拍攝更加精良的動作影片,《戰狼2》的製作成本已經達到上億,這是《戰狼1》遠遠無法比擬的。

擁有良好的品牌基礎、擁有更好的條件拍攝更精良的影片,意味著《戰狼2》的票房無疑比《戰狼1》好很多。

這也是為什麼《戰狼2》最初的票房保底是8億的原因,但影片的火熱遠超最初的預期。

二、強大產品力優勢

《戰狼2》的影片整體風格呈現出了近年來國產電影少有的大場面、大氣勢、大動作。

整體風格向著好萊塢工業體系靠近,按照好萊塢大片的模式製作動作片。

在《戰狼2》之前,引入香港導演拍攝的《湄公河行動》,引入商業類型片的拍攝風格,也取得了近12億的高票房,都說明了優秀動作片的市場。

而《戰狼2》在動作打鬥場面上絕對達到了國產電影少有的高度——片頭的海底打鬥、非洲的街頭槍戰、海軍艦艇、坦克對決、撤僑行動等。無論是主題、還是動作場景的設計,打鬥激烈程度,都達到了一個高度,都遠遠超越了《戰狼1》

同時,《戰狼2》拍攝風格、音樂配樂等,都明顯比《戰狼1》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以說,強大的產品力優勢是《戰狼2》引爆的關鍵。

三、管道支持優勢

很明顯,在《戰狼2》上映後,由於《戰狼1》的成功,管道給與了很大的支持,特別隨著上映熱度不斷走高,《戰狼2》的院線排片明顯高於其它影片,高拍片對票房影響不言而喻。

四、媒體話題推波助瀾

隨著《戰狼2》的火熱,媒體報導越來越多,也無疑為《戰狼2》的持續火熱、甚至是更加火熱推波助瀾。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前兩項

這四項中,最為關鍵的是前兩項。

首先,若沒有《戰狼1》打下的良好品牌基礎,無論是粉絲量、還是管道支持力度、影片拍攝的精良程度,都要大打折扣。

其次,若沒有影片強大的產品力優勢,《戰狼2》是很難掀起比《戰狼1》大這麼多的熱潮。

所以,品牌積累的作用很大,產品精心打造的作用太大!

《戰狼2》產品力上貢獻大,兩大優勢價值:

一、體現好萊塢工業體系價值 二、啟動中國動作片市場

《戰狼2》對中國電影,在產品力上的貢獻價值很大、啟發很多。

特別是以下兩大價值最為突出:

一、體現了好萊塢工業體系的價值

《戰狼2》的成功,展示了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的價值。

《戰狼2》的拍攝,完全是按照好萊塢大片模式拍攝——大資金、大場面(爆破、亂世槍戰、坦克對決)、大動作等進行製作。

無論是系列電影、還是大片模式,都是好萊塢商業電影運作的一種代表。

在《戰狼2》之前,聘請香港著名動作片導演林超賢製作的《湄公河行動》,同樣是以商業類型片風格拍攝、製作,也同樣雲集了動作大片的要素,同樣取得了不俗票房成績——《湄公河行動》這種警匪題材最初業內票房預測五個億左右,而最後票房接近十二億。

這些對中國電影製作,有一定的啟發、值得深思!

二、啟動中國動作片市場、貢獻動作片/功夫片新思路

《戰狼2》另一個重要價值,啟動了動作片市場,貢獻了動作片新思路。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動作片作為一個類型片,有著極高的市場。以成龍、李連傑為代表動作明星出品了一系列佳片,例如:成龍《員警故事》系列、《紅番區》、《白金龍》,李連傑《太極張三豐》《黃飛鴻》《新少林五祖》等。特別是成龍的諸多影片甚至都是在全球市場創下票房記錄。

但是,到了本世紀,動作片類型片似乎有些沒落,如同曾經火熱的香港喜劇片一樣,有些沒落(周星馳通過特技為喜劇片賦予新的元素,《功夫》、《少林足球》等都顛覆了傳統喜劇風格)

《戰狼2》的火熱,還有一定題材創新,它無疑啟動了中國動作片市場,貢獻了動作片/功夫片的新思路——將當下的大事件、與動作結合,為動作片找到新的場景、新的故事、新的空間。

《戰狼》系列,未來對吳京考驗更大

若繼續成功,絕對票房更高,

若有問題,增長就會終止

在《戰狼》系列之前,香港曾拍過多個系列電影,如國際動作巨星成龍的《員警故事系列》等。

而內地最成功的系列電影,莫過於徐崢的《人在囧途》系列。

《人在囧途》系列,可以說和《戰狼》系列是最相似的,很多方面值得《戰狼》系列思索。

《泰囧》是建立在《人在囧途1》基礎上,2010年上映的《人在囧途》票房3690萬,在當年算不上一個出色成績,但也算上一個說得過去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人在囧途》積累了良好的口碑,擁有了不錯的粉絲基礎。

2012年《泰囧》,基本上就是今天《戰狼2》的翻版,最初只看好它能獲得3億多票房,最後一路走高,管道支持、媒體熱捧報導,最終達到12.57億,創下當時國產片的最高票房記錄。

2015年,徐崢推出的《港囧》,由於影片自身的硬傷,沒法將這一傳奇繼續續演,最後票房16.13億,雖然與《泰囧》相比,有所增長,但是如果《港囧》影片品質高的化,過20億沒問題。

這也是未來《戰狼》系列所要面對的考驗,如果《戰狼3》依然品質不俗,那麼過40億依然有可能、甚至更高(畢竟培養了一批龐大的粉絲觀眾),如果《戰狼3》品質有問題,就會面臨《港囧》所要面臨的問題,增長減低、品牌受影響。

畢竟在《戰狼2》系列中,已經做了很多大場面——非洲槍戰、海軍艦隊、坦克對決,後面能否還有驚喜大場面,這是大考驗!

不過整體來說,《戰狼2》成功秘訣——產品打造、品牌積累,都是值得企業學習!

《戰狼》系列的成功是一步步積累起來,從0到1、從1到N,企業經營也是如此!

還有《戰狼》系列對優秀商業運作模式的借鑒,也值得企業學習!

作者:于建民——《中國行銷成功寶典·科學策略行銷》(修訂版)作者 產業觀察家、資深行銷管理專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