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灰犀牛衝撞白馬,專利糾紛印度使壞海康威視內傷發作

富凱摘要:十倍市淨率、海外風險難控、上游核心技術缺失等風險背後, 機構正在瘋狂跑路。

作者|歐文, 微信公眾號:富凱財經發(ID:fukaicaijing)

今年以來的白馬行情中, 海康威視的表現讓不少人賺的“盆滿缽滿”, 股價由年初的15元左右(前複權)一路上漲, 最高觸及32.54元的歷史新高。

不過, 在市場火熱的同時, 富凱君卻從這背後感到絲絲“涼意”

“帳面賺錢, 實際沒錢”

從公司發佈的最新半年報顯示, 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4.48億元, 同比增長31.02%;實現淨利潤32.92億元, 同比增長26.22%。 其三季度業績預報稱,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5.8億元至65.5億元,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變動幅度為15%至35%。

不過, 從另一項重要財務指標——現金流來看, 海康威視就沒有那麼樂觀了。 半年報顯示,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9.43億元, 同比下滑幅度較大, 上年同期為3.98億元。

對此, 海康威視解釋, 主要是支付材料採購款、應繳稅金及2016年度年終獎。

而從近5年的現金流對比來看, 有分析稱, 銷售收到的現金差強人意, 但經營的現金流淨額就沒有那麼理想了, 由於應收款的回款週期較長, 每年應收大量增加, 形成一個局面, 帳面賺錢, 實際沒錢。

此外, 由於公司每年在營業外收到政府補助款較多, 對最終的淨利潤也有比較大的影響。

機構瘋狂減持小散跑步進場

就在股價創出新高的同時, 海康威視近來頻頻出現大宗交易。 8月2日, 出現一筆成交金額為6516.4萬元的大宗交易, 成交價格為29.62元, 與當日的收盤價持平。 而在7月25日, 共有4筆大宗交易, 買賣雙方均是機構專用席位。

而在股價創出歷史新高的6月底前, 據媒體報導, 基金、QFII、保險公司及券商集合理財分別減持了4271萬股、9875萬股、1691萬股、2513萬股, 減持比例分別為20.47%、44.20%、29.62%、69.63%。

其中, 減持最多的QFII主要是瑞士聯合銀行和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 前者減持2500萬股, 後者則進行了清倉。 而東方資管旗下兩隻產品第二季度分別減持6102萬股和2508萬股, 減持比例分別為52.02%和69.58%。

與之相反,

在公司的半年報中, 普通股股東總數為151799人, 相比今年一季報的72835人, 暴漲108.41%。

有媒體分析稱, 從歷史資料來看, 公司股東數的增減(籌碼的分散和集中), 與一波升浪的啟動或完成有密切關聯。

意外風險從天而降

地緣政治因素對公司經營的影響顯而易見,

當前印度軍隊越界事件給中印關係蒙上陰影。

作為公司重要的海外市場, 海康威視在接受機構調研時直言, 去年印度是成長比較不錯的一個市場, 如果政治因素發生變動, 那麼下半年的收入將帶來不確定性, 繼而導致海外收入都可能會有波動。

當前, 海康威視的國內業務擴張已經放緩, 而且政府專案回款慢、週期相對較長也對企業資金鏈是個考驗。 在海外市場, 除印度外, 歐美發達國家也存在可拓展空間有限和競爭對手強大的難題。

而在這之前, 瑞銀已將其評級由中性降至賣出, 認為投資者可能對公司的長期增長過於樂觀, 而全球市占率增加、國內政府需求改善, 及智慧產品的滲透率提高等利好皆已反映。

實際上,在第二季度,海康威視獲得機構超500多次的調研,成為二季度的人氣之王,其中有52家基金累計調研75次。

上游關鍵技術缺乏成軟肋

從安防行業產業鏈來看,海康威視屬於中游的硬體供應商、系統集成商、運營服務商的一環,並與大華形成雙寡頭局面。雖然其與因特爾和英偉達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但始終是缺乏對上游關鍵技術的掌握,將成為公司未來繼續擴張的一塊軟肋。

與此同時,一家名為慧中傳媒的媒體報導,拓普視頻發現海康威視的產品與其專利技術產品有高度一致。該公司董事長林炯輝表示,“抄襲我們產品的竟然是海康,如果連行業老大都實行拿來主義,那我們這些想創新的企業出路到底在哪裡?”

該媒體稱,若控訴屬實,海康威視作為一家千億市值巨頭企業,擁有授權專利 1200 余項,不做引領創新的事,卻轉而抄襲一家創業公司的產品,使其遭受直接利益損失,不光不體面,如被認定是不正當競爭,還可能構成違法犯罪。

對此,海康威視回復雷鋒網表示,“目前正在訴訟階段,我們尊重法律法規,且尊重智慧財產權,合法維護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

總之,面對業績資料的靚麗和背後隱藏的種種風險,有投資者表示,公司已經走到市淨率10倍以上,嚴重高估的現象已出現。如若按照一條簡單有效的投資原則:低估-買進、合理-持有、高估-賣出,海康威視的持有者應該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了。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繫後臺,侵權必究!

實際上,在第二季度,海康威視獲得機構超500多次的調研,成為二季度的人氣之王,其中有52家基金累計調研75次。

上游關鍵技術缺乏成軟肋

從安防行業產業鏈來看,海康威視屬於中游的硬體供應商、系統集成商、運營服務商的一環,並與大華形成雙寡頭局面。雖然其與因特爾和英偉達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但始終是缺乏對上游關鍵技術的掌握,將成為公司未來繼續擴張的一塊軟肋。

與此同時,一家名為慧中傳媒的媒體報導,拓普視頻發現海康威視的產品與其專利技術產品有高度一致。該公司董事長林炯輝表示,“抄襲我們產品的竟然是海康,如果連行業老大都實行拿來主義,那我們這些想創新的企業出路到底在哪裡?”

該媒體稱,若控訴屬實,海康威視作為一家千億市值巨頭企業,擁有授權專利 1200 余項,不做引領創新的事,卻轉而抄襲一家創業公司的產品,使其遭受直接利益損失,不光不體面,如被認定是不正當競爭,還可能構成違法犯罪。

對此,海康威視回復雷鋒網表示,“目前正在訴訟階段,我們尊重法律法規,且尊重智慧財產權,合法維護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

總之,面對業績資料的靚麗和背後隱藏的種種風險,有投資者表示,公司已經走到市淨率10倍以上,嚴重高估的現象已出現。如若按照一條簡單有效的投資原則:低估-買進、合理-持有、高估-賣出,海康威視的持有者應該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了。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繫後臺,侵權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