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口紅效應”源自經濟大蕭條時期、還間接成就了卓別林與鄧波兒

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提出了著名的“口紅效應”, 該理論認為, 每當經濟不景氣, 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和消費行為都會發生變化。 比如口紅這類廉價化妝品, 無論是富有還是不富有的女人, 都買得起, 所以, 金融危機不可能衝擊到口紅的生意, 甚至還會出現熱賣。

口紅效應

“口紅效應”還表現在其他產業上, 許多人因為行業不景氣, 生意少了, 應酬少了, 時間就多了, 如果不願意在家裡呆著, 就會出門看戲、看電影、看體育比賽, 文化消費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 還是回到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 當大多數行業都不景氣的時候, 好萊塢的電影卻乘勢騰飛, 一舉成為當時美國的支柱產業。

喜劇大師卓別林

也正是在那個年代, 美國湧現出了大量藝術經典, 比如卓別林的小人物電影, 迪士尼的“貓和老鼠”, “微笑天使”秀蘭·鄧波兒主要的電影等, 成為了當時的美國人逃避現實的“療傷”良藥。 文化的繁榮給美國人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文化的發展造就了後來被津津樂道的所謂“美國精神”, 當年的美國總統佛蘭克林·羅斯福甚至說過:“只要我們有鄧波兒, 我們的國家就會沒事兒。 ”

秀蘭鄧波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