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央企重組不是簡單“1+1”,而是融合式整合

每經記者 馮 彪 每經編輯 王可然

去年, 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重組成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 成為央企重組整合的典型案例。 同時, 中遠海運也是央企壓減層級、“瘦身健體”的試點企業。 那麼, 圍繞國企改革,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到底有什麼經驗可以學習、借鑒呢?

在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稱NBD)專訪了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下稱中遠海運)董事長許立榮, 他向記者介紹了國企改革中的“中遠海運經驗”。

同時, 許立榮介紹了中遠海運在“一帶一路”戰略下走向國際的業務佈局。 在他看來, 聚焦發展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要義,

促進融合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保障。

談重組經驗:採取“拆開來, 合起來”整合

NBD:中遠海運重組並不是簡單的合二為一, 請問中遠海運是如何在重組後有效整合的?

許立榮:重組後的新集團堅持戰略引領, 從規模增長、盈利能力、抗週期性、全球公司的維度, 確立了打造“全球領先的綜合性物流供應鏈服務集團”的發展願景, 制定了航運、物流、航運金融、裝備製造、航運服務、社會化服務以及“互聯網+”等“6+1”產業集群的發展戰略。

我們也完成了七個核心業務板塊和海外業務的整合重組, 完成了集團總部、集裝箱、散貨、能源、港口、金融、物流、裝備製造、海外網路和中遠海控等10項重大改革重組專案, 打造了集裝箱運輸、碼頭經營、航運金融、油氣運輸4大上市平臺。

主要業務板塊的深度整合, 協同效應效益迅速體現。

NBD:從財報看, 重組後的中遠海運經營成本下降, 業績明顯提升, 實現1+1> 2的效果, 有哪些經驗做法?

許立榮:我認為, 改革重組不是簡單“1+1”, 而是直面企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 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發展的痛點和癥結問題。 在主要業務板塊重組上, 我們沒有採取簡單的吸收式合併, 而是採取“拆開來、合起來”深度融合式的整合。 從改革伊始, 我們就提出要依據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自身特點及行業發展趨勢, 對兩大集團各業務板塊發展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和設計, 確定了新集團“6+1”產業集群的總體業務架構。

另外, 任何並購重組,

打破企業文化差異、融合團隊都是難點問題。 我們提出“打造一個積極進取的優秀團隊, 建設一個同舟共濟的和諧文化, 確立一個世界一流的奮鬥目標, 構築一個實現卓越的偉大夢想”, 這為改革重組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NBD:當前央企正推進“瘦身健體”、壓減層級工作, 中國遠洋海運匯總提出了關閉340家法人單位的清單, 目前進度如何?

許立榮:作為國資委5家“壓減”試點單位之一, 我們利用重組整合的有利條件, 將整合同類型企業、處置“僵屍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優化業務結構與“壓減”工作目標有機結合起來, 確定了“壓縮法人層級至5級、管理層級至4級、消減法人公司20%”的工作目標。 目前已清理關閉231家法人單位,

占擬關閉法人數量的67.9%, 管理層級已壓減為4級。

談“一帶一路”:聚焦發展是“走出去”根本要義

NBD:今年的博鼇亞洲論壇中, “一帶一路”可能是最熱門的話題, 中遠海運是走出去的重要央企, 中遠海運將在這方面有何佈局或考慮?

許立榮:“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 中遠海運緊抓“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帶來的沿線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運輸需求增長機遇, 發揮海外業務以及各相關業務板塊資源優勢, 以重要通道、重要區域、重要專案和重要客戶為導向, 以為客戶提供全球全程綜合物流服務為抓手, 初步形成了以船舶為紐帶、以碼頭為支點、以物流業務為延伸、以航運服務業務為支撐的全球經營網路。

截至目前, 中遠海運集團在全球現投資經營碼頭共48個,

泊位209個, 絕大多數分佈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區域。 在陸上“絲綢之路”方面, 重點是跨越歐亞大陸的海鐵聯運, 我們相繼開展了海鐵聯運和亞歐國際班列業務。 另外我們還從事“一帶一路”沿線的港口碼頭投資業務, 夯實中遠海運在全球網路發展的戰略, 同時, 推進碼頭產業國際化經營, 對於中國要打通重要戰略通道也相當有幫助。

NBD:您覺得中遠海運成功走向國際市場, 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哪些經驗做法呢?

許立榮:我認為最主要兩點就是聚焦發展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要義, 促進融合是企業“走出去”的根本保障。 在海外業務拓展方面, 以人為本, 加強與海外員工的交流, 注重文化融合對於促進海外業務發展至關重要。 而且,我們在“走出去”過程中,為當地提供了總共近一萬個就業崗位,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NBD:全球製造業佈局調整,對航運業的佈局帶來哪些影響?您曾提到打造“製造+航運物流供應鏈”的生態圈,如何理解這一思路?

許立榮:製造業全球佈局的調整,將對航運業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隨著製造業的回流、智慧製造的發展以及全球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製造業所需要的配套物流服務更加綜合,航運業與製造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將不斷深化。航運與製造將不斷創新商業發展模式,形成融合物流、製造、貿易、金融等於一身的“製造+航運物流供應鏈”生態圈,探索更高、更新、更快發展。

同時,從航運本身來講,我們也將深度洞察製造業的需求,全面提升價值創造能力,通過打造新產品、突破傳統服務邊界,向航線兩端延伸並創造新的增值服務,打造“專、精、尖”的定制化和標準化服務,為全球的製造業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在助力製造業的全球發展的同時,也促進全球綜合物流服務的發展升級。

而且,我們在“走出去”過程中,為當地提供了總共近一萬個就業崗位,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NBD:全球製造業佈局調整,對航運業的佈局帶來哪些影響?您曾提到打造“製造+航運物流供應鏈”的生態圈,如何理解這一思路?

許立榮:製造業全球佈局的調整,將對航運業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隨著製造業的回流、智慧製造的發展以及全球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製造業所需要的配套物流服務更加綜合,航運業與製造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將不斷深化。航運與製造將不斷創新商業發展模式,形成融合物流、製造、貿易、金融等於一身的“製造+航運物流供應鏈”生態圈,探索更高、更新、更快發展。

同時,從航運本身來講,我們也將深度洞察製造業的需求,全面提升價值創造能力,通過打造新產品、突破傳統服務邊界,向航線兩端延伸並創造新的增值服務,打造“專、精、尖”的定制化和標準化服務,為全球的製造業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在助力製造業的全球發展的同時,也促進全球綜合物流服務的發展升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