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無關戰爭,其實這是一部講述成長的青春片

點擊底部 “閱讀原文” , 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部講述伊拉克戰場的故事。 相比于《黑鷹墜落》或者《拯救大兵瑞恩》等美國經典 “主旋律”電影,

伊拉克戰場的設定多少會讓美軍戰士的英雄形象打些折扣。

就這場戰爭的性質來說, 並不容易獲得積極的評價, 因為它多少缺少了一些正義性。 2003年3月, 當小布希以“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名進攻伊拉克時, 不僅在聯合國沒有通過, 就連北約內部也未能達成一致。 但美國仍然憑藉其強大的軍事以“先發制人”的策略發動了戰爭。 戰爭的第一階段很快就結束了, 耗時不到兩個月。 5月1日, 美國總統小布希在“林肯”號航母上宣佈伊拉克主要作戰行動結束。 當時美軍陣亡人數僅僅100餘人。

大家都以為美國勝利了, 誰也沒想到, 真正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十年後, 總統已經換成奧巴馬, 美國仍然沒有控制伊拉克, 美軍的陣亡人數也上升到4491人, 而戰爭仍看不到結束的跡象。 最終, 奧總無奈宣佈從伊拉克撤軍。 而發動這場戰爭時所聲稱“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仍然沒能找到, 這讓戰爭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

簡單的說, 伊拉克戰爭對美國來說並不具備正義性,

而且是失敗的。 這場戰爭很難激起美國觀眾“為生為美國人而自豪”情懷。 不過, 儘管如此, 這部影片也並沒有“理所當然”的滑向主旋律的另一面——反戰。 它裡面有一些反戰聲音, 也有些支持戰爭的聲音, 但都沒有導向其中任何一方。

如果要說的話, 個人認為這部影片算不得一部純粹的戰爭影片, 所謂的“中場戰事”不過是一場內心的戰爭, 只是處於內心戰爭的這個人恰好是個伊拉克戰場的戰士罷了。

影片的線索有兩條, 一條是林恩回憶犧牲的班長蘑菇, 另一條則是在B班參加的橄欖球比賽中場活動的事。

一個在戰場, 一個在球場。

為什麼參軍?

“為什麼參軍?”這是林恩剛進部隊時, 班長蘑菇問他的話。 那時林恩正在被罰做引體向上,

原因是他把飆車的技術用在了軍用悍馬戰車上。

“因為熱愛美國!”林恩大聲而堅決的回答。

“那麼繼續。 ”蘑菇擺擺手, 毫不客氣的說。

林恩只能繼續做引體向上。

沒過多久, 蘑菇又問一次:“為什麼參軍?”

這次, 林恩沒有用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而是有些不好意思回答:“是為了我姐姐。 ”

蘑菇笑了, 滿意的點點頭說:“那麼下來聊聊吧。 ”

林恩從器械上下來, 開始講了自己的故事, 姐姐在一次車禍中嚴重受傷, 遭到薄情男友的拋棄, 為了維護姐姐, 林恩砸掉了對方的豪車。 要避免被起訴, 林恩就要服兵役, 於是, 他才出現在了伊拉克戰場。

德州人的名聲一直不好,以愛惹事著稱,德州青年林恩的參軍方式也並不怎麼高尚。但蘑菇卻開始讓他認識真實的自己,也正是在這一刻,B班的文化開始在林恩的身體裡融化吸收。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都要跟隨這個集體接受嚴酷戰場的考驗。

害怕嗎?

“害怕嗎?”是每個新入伍的小夥子都會產生的困惑。習慣了風平浪靜的安穩日子,突然去到一個戰亂的國度,害怕是一定的,他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來自不同信仰人們的孤立和敵視,還有生死。

蘑菇的回答是:“如果要死的話,那麼你早就已經死了。”他還說,如果一個戰士將要在明年的某次任務中死去,那麼現在他其實已經死了,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了。

這話聽起來很玄,像是宿命論。但它讓林恩瞭解一件事,作為一名老資格的軍人,他的班長對待死亡的態度是坦然的。當他自己在面對戰場危險的時候,蘑菇是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夥伴。林恩也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性命託付給他。

我知道你很勇敢的

很快,林恩便要經歷真正的戰爭時刻了。

蘑菇帶著B班要去對付一夥荷槍實彈的武裝分子。那是林恩第一次要面對這麼危險的敵人。儘管這樣的狀況在平時已經訓練過無數次,但要真的面對它時,林恩還是不免緊張。蘑菇安慰了林恩,並在進入陣地前跟B班每個人都說了“我愛你”,其他人都對蘑菇回答“我也愛你”,除了不善表達感情的戴姆。

敵人的火力非常兇猛,蘑菇觀察了一下之後制定好了作戰計畫。等到對面火力稍稍減弱,他決定帶著B班的戰士沖出掩體,向敵人逼近。然而蘑菇剛跳出戰壕,敵人的火力突然又猛烈起來。其他戰士只能被迫重新回到掩體。

蘑菇被孤零零的留在了外面。

等火力稍減,林恩再從掩體觀望時,發現幾個武裝分子正在將受傷的蘑菇拖向一輛卡車。他當機立斷,沖出掩體以一敵眾擊斃數名武裝分子,救下了奄奄一息的蘑菇。也正是這一刻,支援部隊的戰車趕到,把林恩的英勇舉動拍了下來(後來這張照片也被登上了新聞)。

隨後,戰友們也沖了上來,林恩的行動讓他們十分振奮。戴姆抱著林恩的鋼盔,大聲的說:“我知道你很勇敢的!”

但林恩知道,所有的戰友都很勇敢。後來人們問起時,林恩都會這麼回答:“只不過我恰好上了照片。”對他來說,那一天是糟糕的一天,因為蘑菇犧牲了。

“英雄”

蘑菇的葬禮給了B班戰士們回國的機會。正是在這段時間裡,戰士們受邀參加了一場橄欖球賽的中場活動。這個活動的主旨,是向民眾宣傳美軍在戰場上的英雄形象。理論上講,大多美國人(即便他們反戰)都會認為美國軍人是保衛美國的英雄,應該得到尊重。

然而,實際並非如此。

這個活動中,B班怎麼看都像是生拉硬拼湊進去的。除了一開始的那輛漂亮的加長林肯,其它地方的接待都讓人難以接受。B班的戰士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樣的表演,直到要上場的那一刻才被糊裡糊塗的告知該做什麼。主辦方沒有事先為他們準備衣服,也沒有臺詞。

在這場表演中,他們僵硬的在“真命天女”表演舞臺的最後方上傻站了幾分鐘軍姿,之後就結束了。他們和舞臺上花裡胡哨張牙舞爪的伴舞們一起成為了“真命天女”的背景。活動結束後,他們更是無人問津,直到舞臺要拆去的時候也沒有接到下一步的安排的通知。

後來總算有了新安排,邀請他們來參加活動的老闆又讓他們失望了,這位大富商一改見面時的友善面孔,在合作方面他對戰士們態度變得傲慢又輕視……這一切都不是英雄應有的待遇。

普通的美國人對B班的態度呢?他們更多的只是對戰場的好奇:“殺人的感覺是什麼樣的?”“槍打在身上是什麼樣子的?”“部隊裡是不是有很多同性戀?”諸如此類。人們並不會因為他們戰場上浴血奮戰而尊重他們。只有落魄的球場管理員覺得生活無出路了才會去羡慕他們的職業。

說到底,人們尊重的只是軍人這個符號,而不是某個個體。這也難怪戰士們會有“我們冒著生命危險就是在保護這幫傢伙嗎”的牢騷。英雄只活在報紙和電視機上,而林恩們則生活在殘酷的現實中。

我差點就帶你一起跑了

當林恩的姐姐說可以有辦法讓林恩留在國內不去前線時,林恩心中還是有所動搖。畢竟戰場並不是個好地方,生活枯燥、沒有前途、掙不到什麼錢、得不到理解和尊重,更重要的是還會有生命危險。蘑菇的犧牲又讓這樣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中場活動期間,林恩邂逅了美麗的啦啦隊女郎,兩人一見鍾情,這讓林恩對自己在伊拉克戰場的生涯更加不確定。

然而林恩最終選擇了留在B班。一句“我差點就帶你一起跑了”,說明那時的他心中已經不再有懷疑。而促成林恩做出這種改變的,是B班的新任班長,那個不善表達感情的戴姆。

我沒有選擇

“如果你有機會可以選擇不去戰場的話,你會怎麼做?”林恩疑慮重重的問戴姆。

“這個不成立,我沒有選擇!”戴姆回答。

“我是說如果……”

“沒有如果!”

一直以來,戴姆都給人一種不苟言笑、嚴厲刻板的印象。他的年齡比林恩要長,是個天生的軍人。

影片中有一位能源商人在B班就餐的時候到訪,熱情的向B班的戰士們介紹了他自己的公司——一個能夠從礦石中提煉能源的企業。他自信滿滿的告訴戰士們:“如果我的公司做好了,美國就可以不必依賴那些石油了,你們也不必上戰場了。”戴姆很不客氣的嗆回了那個商人,他說,他才不管那些石油什麼的,他留在戰場上因為他喜歡殺戮,他的戰士們也都如此。

這話聽起來很野蠻,說出來連他自己也嚇了一跳。但仔細一想,戴姆作為新任班長,也有著他不同於蘑菇的處世哲學。他手下的戰士們,大多和林恩一樣是不滿20歲的小夥子,都或多或少的對未來充滿疑慮,他們需要一位元長者的指引。戴姆正好扮演了這樣的角色。他對能源商人的話的確有些激烈,卻準確的表達出“我就是一個軍人,沒有選擇,也不會去選擇”的觀點。

沒有選擇往往就是最好的選擇,這正是戴姆哲學的一部分。

在和橄欖球隊老闆,也就是中場活動的主辦人進行合作談判的部分,戴姆的表現更是精彩。他拒絕了那位刻薄老闆的條件,並將手機外音開啟,讓沒有來參加談判的戰士一起來決定。結果和他預料的一樣,B班所有人異口同聲的拒絕了那個幾乎是侮辱性的報價。合作沒談成,錢也沒有,戴姆卻維護了B班尊嚴,這時他更像一個兄長,永遠和戰士們站在同一陣線。

這位兄長瞭解B班所有的戰士,當然也包括林恩。他知道林恩的疑慮,但並沒有強迫他做出選擇,而是通過自己來指引他。

終於,林恩消除了心魔,回歸那個需要他的B班。

或許是出於一個班長的責任,也或許是對蘑菇犧牲前沒說出“我也愛你”的遺憾,還或許是對林恩回歸的感動,戴姆看著回到軍用悍馬車的林恩,終於說出了“我愛你”幾個字。

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戰事也最終歸於平靜。

林恩在球場經歷了一次內心成長的過程。《千與千尋》中的千尋經歷油屋後由嬌弱變得勇敢自信,而林恩則由那場“中場戰事”裡從一名普通的德州青年成長成了一名真正的美國戰士。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想讓你的影評&影視相關作品讓更多人看到,請將作品+姓名+聯繫方式(QQ&電話)發送至3095935919@qq.com

點擊“閱讀原文”,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德州人的名聲一直不好,以愛惹事著稱,德州青年林恩的參軍方式也並不怎麼高尚。但蘑菇卻開始讓他認識真實的自己,也正是在這一刻,B班的文化開始在林恩的身體裡融化吸收。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都要跟隨這個集體接受嚴酷戰場的考驗。

害怕嗎?

“害怕嗎?”是每個新入伍的小夥子都會產生的困惑。習慣了風平浪靜的安穩日子,突然去到一個戰亂的國度,害怕是一定的,他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來自不同信仰人們的孤立和敵視,還有生死。

蘑菇的回答是:“如果要死的話,那麼你早就已經死了。”他還說,如果一個戰士將要在明年的某次任務中死去,那麼現在他其實已經死了,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了。

這話聽起來很玄,像是宿命論。但它讓林恩瞭解一件事,作為一名老資格的軍人,他的班長對待死亡的態度是坦然的。當他自己在面對戰場危險的時候,蘑菇是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夥伴。林恩也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性命託付給他。

我知道你很勇敢的

很快,林恩便要經歷真正的戰爭時刻了。

蘑菇帶著B班要去對付一夥荷槍實彈的武裝分子。那是林恩第一次要面對這麼危險的敵人。儘管這樣的狀況在平時已經訓練過無數次,但要真的面對它時,林恩還是不免緊張。蘑菇安慰了林恩,並在進入陣地前跟B班每個人都說了“我愛你”,其他人都對蘑菇回答“我也愛你”,除了不善表達感情的戴姆。

敵人的火力非常兇猛,蘑菇觀察了一下之後制定好了作戰計畫。等到對面火力稍稍減弱,他決定帶著B班的戰士沖出掩體,向敵人逼近。然而蘑菇剛跳出戰壕,敵人的火力突然又猛烈起來。其他戰士只能被迫重新回到掩體。

蘑菇被孤零零的留在了外面。

等火力稍減,林恩再從掩體觀望時,發現幾個武裝分子正在將受傷的蘑菇拖向一輛卡車。他當機立斷,沖出掩體以一敵眾擊斃數名武裝分子,救下了奄奄一息的蘑菇。也正是這一刻,支援部隊的戰車趕到,把林恩的英勇舉動拍了下來(後來這張照片也被登上了新聞)。

隨後,戰友們也沖了上來,林恩的行動讓他們十分振奮。戴姆抱著林恩的鋼盔,大聲的說:“我知道你很勇敢的!”

但林恩知道,所有的戰友都很勇敢。後來人們問起時,林恩都會這麼回答:“只不過我恰好上了照片。”對他來說,那一天是糟糕的一天,因為蘑菇犧牲了。

“英雄”

蘑菇的葬禮給了B班戰士們回國的機會。正是在這段時間裡,戰士們受邀參加了一場橄欖球賽的中場活動。這個活動的主旨,是向民眾宣傳美軍在戰場上的英雄形象。理論上講,大多美國人(即便他們反戰)都會認為美國軍人是保衛美國的英雄,應該得到尊重。

然而,實際並非如此。

這個活動中,B班怎麼看都像是生拉硬拼湊進去的。除了一開始的那輛漂亮的加長林肯,其它地方的接待都讓人難以接受。B班的戰士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樣的表演,直到要上場的那一刻才被糊裡糊塗的告知該做什麼。主辦方沒有事先為他們準備衣服,也沒有臺詞。

在這場表演中,他們僵硬的在“真命天女”表演舞臺的最後方上傻站了幾分鐘軍姿,之後就結束了。他們和舞臺上花裡胡哨張牙舞爪的伴舞們一起成為了“真命天女”的背景。活動結束後,他們更是無人問津,直到舞臺要拆去的時候也沒有接到下一步的安排的通知。

後來總算有了新安排,邀請他們來參加活動的老闆又讓他們失望了,這位大富商一改見面時的友善面孔,在合作方面他對戰士們態度變得傲慢又輕視……這一切都不是英雄應有的待遇。

普通的美國人對B班的態度呢?他們更多的只是對戰場的好奇:“殺人的感覺是什麼樣的?”“槍打在身上是什麼樣子的?”“部隊裡是不是有很多同性戀?”諸如此類。人們並不會因為他們戰場上浴血奮戰而尊重他們。只有落魄的球場管理員覺得生活無出路了才會去羡慕他們的職業。

說到底,人們尊重的只是軍人這個符號,而不是某個個體。這也難怪戰士們會有“我們冒著生命危險就是在保護這幫傢伙嗎”的牢騷。英雄只活在報紙和電視機上,而林恩們則生活在殘酷的現實中。

我差點就帶你一起跑了

當林恩的姐姐說可以有辦法讓林恩留在國內不去前線時,林恩心中還是有所動搖。畢竟戰場並不是個好地方,生活枯燥、沒有前途、掙不到什麼錢、得不到理解和尊重,更重要的是還會有生命危險。蘑菇的犧牲又讓這樣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中場活動期間,林恩邂逅了美麗的啦啦隊女郎,兩人一見鍾情,這讓林恩對自己在伊拉克戰場的生涯更加不確定。

然而林恩最終選擇了留在B班。一句“我差點就帶你一起跑了”,說明那時的他心中已經不再有懷疑。而促成林恩做出這種改變的,是B班的新任班長,那個不善表達感情的戴姆。

我沒有選擇

“如果你有機會可以選擇不去戰場的話,你會怎麼做?”林恩疑慮重重的問戴姆。

“這個不成立,我沒有選擇!”戴姆回答。

“我是說如果……”

“沒有如果!”

一直以來,戴姆都給人一種不苟言笑、嚴厲刻板的印象。他的年齡比林恩要長,是個天生的軍人。

影片中有一位能源商人在B班就餐的時候到訪,熱情的向B班的戰士們介紹了他自己的公司——一個能夠從礦石中提煉能源的企業。他自信滿滿的告訴戰士們:“如果我的公司做好了,美國就可以不必依賴那些石油了,你們也不必上戰場了。”戴姆很不客氣的嗆回了那個商人,他說,他才不管那些石油什麼的,他留在戰場上因為他喜歡殺戮,他的戰士們也都如此。

這話聽起來很野蠻,說出來連他自己也嚇了一跳。但仔細一想,戴姆作為新任班長,也有著他不同於蘑菇的處世哲學。他手下的戰士們,大多和林恩一樣是不滿20歲的小夥子,都或多或少的對未來充滿疑慮,他們需要一位元長者的指引。戴姆正好扮演了這樣的角色。他對能源商人的話的確有些激烈,卻準確的表達出“我就是一個軍人,沒有選擇,也不會去選擇”的觀點。

沒有選擇往往就是最好的選擇,這正是戴姆哲學的一部分。

在和橄欖球隊老闆,也就是中場活動的主辦人進行合作談判的部分,戴姆的表現更是精彩。他拒絕了那位刻薄老闆的條件,並將手機外音開啟,讓沒有來參加談判的戰士一起來決定。結果和他預料的一樣,B班所有人異口同聲的拒絕了那個幾乎是侮辱性的報價。合作沒談成,錢也沒有,戴姆卻維護了B班尊嚴,這時他更像一個兄長,永遠和戰士們站在同一陣線。

這位兄長瞭解B班所有的戰士,當然也包括林恩。他知道林恩的疑慮,但並沒有強迫他做出選擇,而是通過自己來指引他。

終於,林恩消除了心魔,回歸那個需要他的B班。

或許是出於一個班長的責任,也或許是對蘑菇犧牲前沒說出“我也愛你”的遺憾,還或許是對林恩回歸的感動,戴姆看著回到軍用悍馬車的林恩,終於說出了“我愛你”幾個字。

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戰事也最終歸於平靜。

林恩在球場經歷了一次內心成長的過程。《千與千尋》中的千尋經歷油屋後由嬌弱變得勇敢自信,而林恩則由那場“中場戰事”裡從一名普通的德州青年成長成了一名真正的美國戰士。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想讓你的影評&影視相關作品讓更多人看到,請將作品+姓名+聯繫方式(QQ&電話)發送至3095935919@qq.com

點擊“閱讀原文”,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