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玉不琢不成器,你的玉能賣多少錢全看雕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玉是集審美和仁德于一身的文化載體, 玉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 《禮記·學記》有雲:“玉不琢, 不成器。 ”玉象徵著傳統文化中“謙謙君子”的品質。 玉器的藝術美與文化內涵更是離不開能工巧匠的雕琢。

商周時期 , 制玉成為一種專業, 玉器成了禮儀用具和裝飾佩件。 玉石歷來被人們當作珍寶, 在中國古代, 玉被當作美好品物的標誌和君子風範的象徵。 玉雕的品種很多, 主要有人物、器具、鳥獸、花卉等大件作品, 也有別針、戒指、印章、飾物等小件作品。 中國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鏤空菊花紋玉佩·明代(玉雕)

玉雕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 龍山文化與良渚文化遺存皆有玉器出土。 早期的玉器形制簡單概括, 工藝樸拙。 紋飾多為對稱的簡單紋樣, 雕刻技法有陰線刻、陽線刻、斜面棱線刻、減地凸雕和透雕等。

商周時期玉雕工藝得到了質的提升,

玉作為禮器和祭祀的必需品被大量使用, 出現了掛件玉佩、祭祀玉璧、官爵玉佩等小型禮器。 春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 玉雕的文化內涵和外延也隨之逐步成形。

白玉桐蔭仕女圖·清代(玉雕)

秦漢將玉雕藝術推向輝煌。 此時玉雕受到了儒家文化以及方術思想的雙重影響,

使得玉器被理想化、人格化, 玉的“美德”也隨之被推廣開來。 同時, 玉器也承載著漢代人的精神信仰, “葬玉”習俗風靡一時。 漢代玉雕形式多樣, 普遍運用透雕技法, 陰線刻技藝也更趨於成熟, 所做雕刻可以細若遊絲。 如漢代創造了玉雕史上聞名的“漢八刀”技藝, 在漢代殮葬所用的玉蟬的腹背、雙眼、翅膀上施加的工藝, 刀法粗獷簡練, 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世的玉雕技法。

婦好墓玉雕人物·商代(玉雕)

玉雕經歷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低迷後, 在唐代開啟了新的局面。 隨著唐代世俗文化的發展, 玉雕少了漢代以前的威嚴特徵。 此時的玉雕兼具實用性和寫實性的特徵, 飛禽、走獸、人物與生活場面交織, 使得此時的玉雕充滿著人情味。 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 西域的美玉不斷東來, 其文化也對中國玉雕風格產生了重要影響。

宋代, 中國玉雕發展進入到了另一高峰。 民間出現了大量玉器作坊, 文人也鍾愛玉器。 此時的玉器清新別致,

給人以自然的含蓄之美。 宋代玉雕紋飾豐富繁多, 以龍鳳吉祥為主, 還有鳥蟲花草、飛禽走獸、人物、家畜以及幾何圖案等裝飾紋樣。

元代的玉雕在融合宋代世俗化和典雅的氣質面貌外, 也融合了蒙古族粗獷、古樸的藝術特色。 這個時期的各種雕刻技法更加成熟, 除浮雕、圓雕以外, 還產生了多層次鏤空雕刻。 1265年, 元世祖忽必烈命工匠製成《瀆山大玉海》, 是元代特大型玉雕, 作為巨型酒器, 意在反映元代國勢之強盛。 玉雕下部的波浪採用了浮雕加陰線刻的雕刻技法, 上部用陰線刻刻畫出翻騰的漩渦, 四周刻有龍、鹿、豬、馬、犀等動物浮雕, 形態各異, 細緻典雅, 足見當時玉雕工藝技藝高超。

瀆山大玉海·元代(玉雕)

明清是玉雕與民間文化日趨融合的時期,玉雕題材在此時被賦予各種吉祥寓意,並且人們通常以諧音的方式將圖像與寓意結合。如“蝠”通“福”、“瓶”通“平”、“魚”通“餘”等,以象徵著人們對美好明天的寄託。此時的玉器製作將傳統的多種工藝融會貫通,各路工匠大顯其技,屢創精品。

翡翠蟈蟈白菜·清代(玉雕)

玉雕的繁榮離不開工藝的發展,那麼古人又是如何對玉料進行加工的呢?首先是選料,玉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藝術價值。自西漢中外商貿便捷以後,西域美玉漸漸東來,西域之玉溫潤、通透,尤以和田玉最受人喜愛,美玉的到來也為中國玉雕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在中國的玉雕技法中,還有一項獨具特色,即為“俏色”。有些玉料中經常帶有一些雜色,棄之可惜,匠人們便以雜色部分的形與色為基礎進行設計。清代玉雕《翡翠蟈蟈白菜》即採用了此類技法進行雕琢。白菜根部基本呈白色,而白菜的頂部及蟈蟈的形態運用玉的黃、綠之色進行表現,塑造出了白菜被霜凍之後的質感以及綠蟈蟈在食用白菜時的場面,極富自然妙趣。中國古人歷經數千年不斷鑽研、創新玉石雕刻技藝,時至今日,這些技法的綜合運用,更能烘托出玉石之美。

一鳴驚人(玉雕)

由於玉料在古代稀有、尊貴,所以在進行創作時要儘量避免棄料的產生。工匠們需要對“遺棄”之料重新構思、巧妙設計,變廢為寶。以清代的《白玉桐蔭仕女圖》為例,它原本為碗材廢料,但工匠們隨形巧作,將被取走的部分設計成為半掩的月亮門造型,又以兩個仕女望門而立,一人手持如意,另一人雙手捧物,巧妙地將人物肢體動作與廢料相結合,造型別致。由平雕紋線改為三維立體透視表現,增加了進深感,這件玉器也深得乾隆皇帝的讚賞。

玉蟬·漢代(玉雕)

中國古代講求氣化陰陽。從玉器本身來看,其堅凝的石質給人以陽剛之美,但玉本身的色澤是溫潤、通透的,又顯現出陰柔之美,而如何將玉的色澤與質地完美結合是玉雕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工匠們力求從整體把握,儘量保留玉本身的特性,又能將玉器的質感與色澤更好地反映出來,給人以平和靜雅的中和之美。

這其中就暗藏了玉雕的鑒別方法

一眼觀顏色法 和田玉顏色以白色和青色為基調,色調比較均勻。白色的白玉,特別是羊脂白玉為和田玉所特有。岫玉和南陽玉也有白色的,但沒有和田玉色正,有的還帶有綠色等雜質。青色的青玉,有時與綠色的碧玉和岫玉等容易混淆,要掌握青色的特點,它介於藍與綠之間。和田玉子玉有的有皮色,皮色色調多為褐色,限於局部。

三友圖(玉雕)

二分析質地法和田玉質地緻密細膩,滋潤柔和,具油脂光澤,給人以柔中見剛之感,白玉尤為明顯。其它玉石也有質地細膩的,但是滋潤和油脂光澤都不及和田玉。

三檢驗雜質法 和田玉質純,雜質極少。雜質常見為鐵質和石墨。雜質多分佈於裂紋處,有不同的顏色呈現,呈褐色或褐黑色,肉眼可辨。石墨呈黑色,分佈於墨玉中。

四判斷硬度法 和田玉硬度在6.5-6.9,用鋼刀刻不動,與其硬度相近的玉石有翡翠,南陽玉、玉髓等。翡翠硬度為6.5-7.0,南陽玉硬度為6.0-7.5,玉髓為6.5-7,可以用其它特徵相區別。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流逝,中國玉雕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澱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當代的藝術創作只有從傳統中不斷汲取營養才能在世界文化中存活、發展。也只有承載傳統文化基因的藝術作品才能獲得廣泛的認同。從新石器時代的樸拙,到明清的精緻,再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玉石獎牌的典雅……我們能看出,玉雕不僅是中華禮樂文化的代表,也是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今,玉文化已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並以“人文關懷”的價值理念闡釋著藝術家們對中國夢的美好寄託。

人講養玉,一個“養”字,不僅道出了玉乃有生命的物質,而且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學問。有關玉首飾的保養,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要點:

玉石的硬度很高,但是受碰撞後很容易裂,有時雖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紋,其實玉表層內的分子結構已受破壞,有暗裂紋,這就大大損害其完美度和經濟價值了。

盡可能避免灰塵。日常玉器若有灰塵的話,宜用軟毛刷清潔;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在玉器表面,應以溫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沖淨。切忌使用化學除油污劑、除油液。

最好是放在首飾袋或首飾盒內,以免擦花或碰損。如是高檔的翠玉首飾,更勿放置在櫃面上,免積塵垢,影響透亮度。

儘量避免與香水、化學劑、肥皂和人體汗液接觸。玉器如接觸太多的汗液,配戴後又不即刻抹拭乾淨,會受到侵蝕,使外層受損,影響本有的鮮豔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

玉器要避免陽光的暴曬,因為玉遇熱膨脹,體積增大,會影響玉質。芙蓉玉、水晶、瑪瑙等受到高熱甚至可能會發生爆裂。

配件要用清潔、柔軟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纖維質硬的布料擦拭。鑲有鑽石、紅藍寶、祖母綠等寶石的玉首飾,也只宜用乾淨的白布揩擦,將油脂、塵埃等抹掉,這樣有助於保養和維持原質。

要保持適宜的濕度。玉質要靠一定的濕度來維持,尤其是水膽瑪瑙、水晶類的玉器。周圍環境不能過於乾燥。

中華玉雕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不僅傳達著古人的審美追求,更是被中華民族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在今後的發展中,玉雕藝術家們應該繼續以傳統文化為根基,融合國內外玉雕藝術與時代審美氣質,創作出既蘊蓄深厚的審美品格,又有廣泛認可度的玉雕藝術品來。

—— End ——

瀆山大玉海·元代(玉雕)

明清是玉雕與民間文化日趨融合的時期,玉雕題材在此時被賦予各種吉祥寓意,並且人們通常以諧音的方式將圖像與寓意結合。如“蝠”通“福”、“瓶”通“平”、“魚”通“餘”等,以象徵著人們對美好明天的寄託。此時的玉器製作將傳統的多種工藝融會貫通,各路工匠大顯其技,屢創精品。

翡翠蟈蟈白菜·清代(玉雕)

玉雕的繁榮離不開工藝的發展,那麼古人又是如何對玉料進行加工的呢?首先是選料,玉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藝術價值。自西漢中外商貿便捷以後,西域美玉漸漸東來,西域之玉溫潤、通透,尤以和田玉最受人喜愛,美玉的到來也為中國玉雕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在中國的玉雕技法中,還有一項獨具特色,即為“俏色”。有些玉料中經常帶有一些雜色,棄之可惜,匠人們便以雜色部分的形與色為基礎進行設計。清代玉雕《翡翠蟈蟈白菜》即採用了此類技法進行雕琢。白菜根部基本呈白色,而白菜的頂部及蟈蟈的形態運用玉的黃、綠之色進行表現,塑造出了白菜被霜凍之後的質感以及綠蟈蟈在食用白菜時的場面,極富自然妙趣。中國古人歷經數千年不斷鑽研、創新玉石雕刻技藝,時至今日,這些技法的綜合運用,更能烘托出玉石之美。

一鳴驚人(玉雕)

由於玉料在古代稀有、尊貴,所以在進行創作時要儘量避免棄料的產生。工匠們需要對“遺棄”之料重新構思、巧妙設計,變廢為寶。以清代的《白玉桐蔭仕女圖》為例,它原本為碗材廢料,但工匠們隨形巧作,將被取走的部分設計成為半掩的月亮門造型,又以兩個仕女望門而立,一人手持如意,另一人雙手捧物,巧妙地將人物肢體動作與廢料相結合,造型別致。由平雕紋線改為三維立體透視表現,增加了進深感,這件玉器也深得乾隆皇帝的讚賞。

玉蟬·漢代(玉雕)

中國古代講求氣化陰陽。從玉器本身來看,其堅凝的石質給人以陽剛之美,但玉本身的色澤是溫潤、通透的,又顯現出陰柔之美,而如何將玉的色澤與質地完美結合是玉雕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工匠們力求從整體把握,儘量保留玉本身的特性,又能將玉器的質感與色澤更好地反映出來,給人以平和靜雅的中和之美。

這其中就暗藏了玉雕的鑒別方法

一眼觀顏色法 和田玉顏色以白色和青色為基調,色調比較均勻。白色的白玉,特別是羊脂白玉為和田玉所特有。岫玉和南陽玉也有白色的,但沒有和田玉色正,有的還帶有綠色等雜質。青色的青玉,有時與綠色的碧玉和岫玉等容易混淆,要掌握青色的特點,它介於藍與綠之間。和田玉子玉有的有皮色,皮色色調多為褐色,限於局部。

三友圖(玉雕)

二分析質地法和田玉質地緻密細膩,滋潤柔和,具油脂光澤,給人以柔中見剛之感,白玉尤為明顯。其它玉石也有質地細膩的,但是滋潤和油脂光澤都不及和田玉。

三檢驗雜質法 和田玉質純,雜質極少。雜質常見為鐵質和石墨。雜質多分佈於裂紋處,有不同的顏色呈現,呈褐色或褐黑色,肉眼可辨。石墨呈黑色,分佈於墨玉中。

四判斷硬度法 和田玉硬度在6.5-6.9,用鋼刀刻不動,與其硬度相近的玉石有翡翠,南陽玉、玉髓等。翡翠硬度為6.5-7.0,南陽玉硬度為6.0-7.5,玉髓為6.5-7,可以用其它特徵相區別。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流逝,中國玉雕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澱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當代的藝術創作只有從傳統中不斷汲取營養才能在世界文化中存活、發展。也只有承載傳統文化基因的藝術作品才能獲得廣泛的認同。從新石器時代的樸拙,到明清的精緻,再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玉石獎牌的典雅……我們能看出,玉雕不僅是中華禮樂文化的代表,也是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今,玉文化已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並以“人文關懷”的價值理念闡釋著藝術家們對中國夢的美好寄託。

人講養玉,一個“養”字,不僅道出了玉乃有生命的物質,而且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學問。有關玉首飾的保養,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要點:

玉石的硬度很高,但是受碰撞後很容易裂,有時雖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紋,其實玉表層內的分子結構已受破壞,有暗裂紋,這就大大損害其完美度和經濟價值了。

盡可能避免灰塵。日常玉器若有灰塵的話,宜用軟毛刷清潔;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在玉器表面,應以溫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沖淨。切忌使用化學除油污劑、除油液。

最好是放在首飾袋或首飾盒內,以免擦花或碰損。如是高檔的翠玉首飾,更勿放置在櫃面上,免積塵垢,影響透亮度。

儘量避免與香水、化學劑、肥皂和人體汗液接觸。玉器如接觸太多的汗液,配戴後又不即刻抹拭乾淨,會受到侵蝕,使外層受損,影響本有的鮮豔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

玉器要避免陽光的暴曬,因為玉遇熱膨脹,體積增大,會影響玉質。芙蓉玉、水晶、瑪瑙等受到高熱甚至可能會發生爆裂。

配件要用清潔、柔軟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纖維質硬的布料擦拭。鑲有鑽石、紅藍寶、祖母綠等寶石的玉首飾,也只宜用乾淨的白布揩擦,將油脂、塵埃等抹掉,這樣有助於保養和維持原質。

要保持適宜的濕度。玉質要靠一定的濕度來維持,尤其是水膽瑪瑙、水晶類的玉器。周圍環境不能過於乾燥。

中華玉雕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不僅傳達著古人的審美追求,更是被中華民族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在今後的發展中,玉雕藝術家們應該繼續以傳統文化為根基,融合國內外玉雕藝術與時代審美氣質,創作出既蘊蓄深厚的審美品格,又有廣泛認可度的玉雕藝術品來。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