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募資用途花樣“變臉” 新三板公司募資套路深

在舌燦蓮花給投資者描繪了一幅精彩的藍圖後, 終於拿到救命錢。 可是, 資金一到手, 變臉簡直比翻書還快。 而在, 會“變臉”藝術的遠不止這一家公司。

據資料統計, 2017年以來, 共計722家企業實施完成過定增, 占掛牌總量的0.6%;另據股轉系統官方資料顯示, 年初至今共發佈的變更募集資金用途的公告達120份。

新三板企業募資的官方說辭大致包括“補充公司流動資金”“用於新產品的研發投入”“擴大經營規模”等;然而, 待到資金到手, 突然發現房價漲了, 立馬買兩套等待升值;理財產品來兩套;員工薪資該發了;銀行的債還沒還清……一圈下來,

沒錢了!

大佬也有今天:九鼎募100億, 70億還債

近期(3月21日), 新三板投資大佬九鼎集團發佈變更募集資金用途的公告。

公告顯示, 2015年11月, 九鼎集團以20元/股的價格發行5億股股票, 募集資金100億元已全部到位。 此前, 九鼎集團在年報表示, 此次募資是用於基金份額出資、小巨人計畫、補充運營資金。

自2015年12月, 證監會叫停PE掛牌後, 類金融機構在新三板上融資及開展業務受到很大阻力。 九鼎集團原本用於“基金份額出資”、“小巨人計畫”的資金遭攔腰砍。 截至 2017 年 2 月, 本次發行的募集資金中用於基金份額出資、小巨人計畫、 補充流動資金的金額為27.07億元。

而為降低公司財務成本, 結合實際情況, 未使用部分的募集資金九鼎集團用於償還金融機構借款。

公司一共披露了向包括江蘇銀行(600919)、江蘇國際信託等7家金融機構還款明細, 還款金額共計72.93億元。

一面是投資受阻, 一面是債臺高築。 從九鼎集團2016年發佈的三季度財報來看, 公司肩負337.4億元的負債, 此次72億元的資金能暫時緩解公司21.6%的負債壓力。

募資用途五花八門

相關資料顯示, 今年以來類似九鼎集團變更募資用途來償還債務的企業已經超過60家, 其他變更募資用途則更是眼花繚亂。

中林股份原本募資開工廠, 卻用作買房。 去年6月, 公司發佈公告稱, 因經營需要, 同時為充分利用公司閒置資金, 擬將部分募集資金用於全資子公司購買商務辦公用房。

若說房產也是投資項目, 情有可原, 可是拿募來的錢去買車,

公司是怎麼想的?

3月21日, 港力環保在公告中稱, 由於公司業務發展需要, 現對部分募集資金變更用途, 變更為支付固定資產購買款(漢蘭達2015款2.0T四驅豪華版7座SUV一輛), 金額為37萬元。

此外, 掛牌企業募集資金用於發工資、購買理財產品也不鮮見。

比較奇葩的代表是明源軟體。 2月20日, 公司發佈定增公告, 擬發行355萬股, 募資2254萬元用於支付房租和工資;同日公司發佈利用閒置資金購買5億元理財產品的公告, 據其2016年上半年年報顯示, 明源軟體總資產3.29億, 營收1.66億元, 實現淨利潤1075萬元。

股轉明確募資後的正確花錢姿勢

在新三板市場融資艱難的當下, 能融資的企業代表著投資人對公司業績的看好, 應倍加珍惜這份信賴。 而變更資金用途,

不僅可能會對公司經營產生不良影響, 同時還會影響下次募資信用。

早在2016年8月8日, 股轉系統發佈的《股票發行常見問題解答(三)—募集金管理、認購協議中特殊條款、特殊類型掛牌公司融資》中, 對募集資金使用原則、負面清單、閒置資金使用、關聯方佔用等常見的違規行為均作出了明確規範。

要求掛牌公司募集資金應當用於公司主營業務及相關業務領域。 同時, 負面清單指出不得用於股票及其他衍生品種、可轉換公司債券等交易的規定。

但在使用募集到的資金過程中, 時常出現不規範打擦邊球的現象。 有業內人士認為, 改變當前變更募資用途亂象的根本在於審核機制。

企業要變更募資用途須經過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批准,

但由於大股東在股東大會的影響, 起決定性作用的很可能是利益一致的人。 而最重要的出資人其實並沒有參與審核程式, 由此建議, 董事會和股東大會通過後, 再由出資人進行投票;若不能通過, 就不得變更募資用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