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軟包皮拖技藝師孫澤慧:探索非遺傳承之路

圖為純手工金布皮拖 楊珺 攝

中新網成都3月26日電 (楊珺)“鞋”, 對於普通人來說只具備實用與裝飾功能。 但對於一部分人來說, 卻是一種文化, 一種情懷。

非遺文化軟包皮拖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孫澤慧, 自“4·20”蘆山地震恢復重建以來, 一直在做一件事:收集中國有關“鞋”的記憶, 並把它們放在目前世界唯一一家“鞋文化博物館”——金步皮拖文化博物館裡。 25日, 距離2017年蘆山地震紀念日還有近一月, 孫澤慧開放了這家博物館。

孫澤慧告訴記者, 鞋承載著很多精神。 “鞋的歷史從春秋戰國時就可考證。 三千年前周武王就提出‘出行必履正’,

提示後人鞋正尊道, 要走正道。 ”孫澤慧說。 一件藏品後面有一個故事, 關於鞋祖孫臏的玉靴認定、謝公屐的由來、古老童鞋五毒護子的傳統, 孫澤慧都娓娓道來。

圖為金布皮拖博物館展品帶防滑鐵齒的生革折臉鞋 楊珺 攝

從幾千元到上千萬元, 金步皮拖博物館裡展示的數十件展品都訴說著自己的歷史。 “找到這些展品都是靠運氣, 有時候專門坐飛機去花錢收購別人的藏品, 需要輾轉多次。 當然也有收藏家無償將藏品展出。 ”孫澤慧告訴記者。

博物館只是孫澤慧嘗試傳承非遺文化的路徑之一。 在她看來, 要傳承傳統文化需要嘗試多種方式。

孫澤慧認為, 要讓年輕人接受傳統需要植入一些時尚元素。 “最近我就發現,

愛馬仕一款鞋跟我們展出的一雙兩百年前的男士鞋十分相似, 其實時尚也是有歷史文化淵源的。 ”孫澤慧說。 為吸引年輕人關注, 金步皮拖定期在大學舉辦比賽, 把好的成果植入到產品設計中。

為更好傳承皮拖文化, 孫澤慧膝下已有20余名弟子。 但她覺得不夠,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接受皮拖文化, 她與當地職業學院簽訂協定, 免費定期為學生培訓技藝。 同時, 她走訪多個國家傳播皮拖技藝, 將皮拖文化帶入日本、瑞典、美國、英國、德國等多個國家, 並在2016年第七屆中美企業峰會上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傑出貢獻藝術獎”。

在產品生產上, 孫澤慧也融入了科技元素。 據孫澤慧一位學徒介紹, 一雙皮拖從設計到製成要通過軟體設置100餘個定位點,

經過100餘道工序。 為發展高端定制, 他們甚至採用了3D列印技術。

嘗試了多種途徑, 非遺文化究竟該如何傳承?三十多年來一直從事手工皮藝、手工皮拖鞋製作技藝的搶救、保護和傳承孫澤慧表示, 自己仍然無法總結出一條能複製的路徑。

圖為孫澤慧製作皮絲畫 楊珺 攝

“作為非遺傳承人, 我認為我個人在技藝與工匠精神繼承上已經做得很好了, 但文化的傳承與文化產業化的路徑, 我仍然在摸索中。 ”孫澤慧說。

孫澤慧還在探索。 按照她的計畫, 未來2至3年內會嘗試通過城市多維複合空間來展示鞋文化與軟包皮拖。 “這個空間裡有皮拖、我們特色的皮絲畫, 還有茶、書本等, 營造獨特的氛圍, 讓更多年輕人去體驗、接受皮拖文化。

”孫澤慧說。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