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101家央企“搶食”環保工程,看環保產業繁華背後……

環保人招聘、求職, 首選“必高環保人才網”

“中國沒有什麼‘藍海’, 如果存在也是階段性的, 任何一個行業在中國‘藍海’頂多兩年, 因為中國人太聰明、太勤奮了。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榮譽會長文一波如是表示。

在經濟增長逐漸放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的背景下, 傳統製造業盈利大幅下滑, 金融資本面臨“資產荒”, 歷經多年高回報率、高增速的環保產業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進入者。

目前環保工程的投資主體已經變成央企的基建隊伍。 除了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外, 新進入的央企或國企在市政類專案、工程領域有著天然的優勢。

廝殺激烈之時, 也是環保產業整合之時:行業並購、整合新聞不斷。 顯然, 人們都對環保產業寄予厚望, 可對於企業來說, 想活下去並不容易:直面激烈的競爭, 實力不濟者要麼被市場吃掉, 要麼被企業吃掉。

央企強勢突進

2015年, 中國能源行業在供給端幾乎陷入了“全面過剩”的“魔咒”:電力過剩、煤炭過剩、天然氣過剩、煉油過剩……大公司過去十年在生產端的大規模擴張遭遇到了經濟增長緩慢的強烈阻擊, 行業傳統生態和公司傳統的發展戰略都遭到了巨大的挑戰。

但是, 在另一方面, 能源相關的節能、環保產業開始崛起。 “十三五”期間, 我國環保產業的全社會投資有望達到17萬億元;“水十條”預計拉動4萬億元至5萬億元社會投資;“土十條”發佈帶動的投資預計遠超5.7萬億元。

如果算上“氣十條”的1.7萬億元, 同時樂觀估計“水十條”投資5萬億元, 則三大行動計畫總投資將超過12.4萬億元。

這並非偶然, 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嚴重的環境問題和西部地區有限的環境容量都倒逼著政府加強對環境的容忍上限;而生活水準的提高, 也讓全社會對環境的期待呈幾何倍數的上漲。

在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大規模的從國內轉移出去之前, 中國的節能環保產業無疑將會迎來最黃金的發展時期。 在能源行業中, 佔據了主導地位的央企擁有最龐大的市場潛力。 但是無獨有偶的是, 很多央企都擁有自己的節能環保板塊子公司。

據中企君統計,

當前的101家央企中涉足環保行業的超過三成。 央企佈局環保大致有兩種淵源:一是產業鏈延伸, 一是跨界並購。

一部分央企開展環保業務的是利用原有業務打開的市場進行橫向拓展, 在熟悉的市場投放新的產品。 許多工業型央企本身的主營業務需要末端處理, 很大一部分環保業務是央企本身業務鏈的自然延伸。

典型案例:

火電龍頭企業之一國電集團成立了國電科環公司專營旗下所有火電廠的脫硫脫硝業務, 隨著子公司實力的增強也開始接其他公司的脫硫脫硝BOT項目。 再比如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 看上去和節能環保離得更遠, 但其主營業務製藥本身會產生大量的污水, 這一塊專業的製藥汙水處理成為其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聯合工程有限公司的重要業務之一。

以水治理領域為例, 大批企業在海水淡化、工業廢水處理、農村分散式水站處理和城市傳統水務等板塊都有涉及。

比如,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2016年收購新三板凱天環保, 業務範圍涵蓋重金屬廢水廢氣廢渣治理、土壤修復、污水治理、農環治理、環境服務等環保業務;中國航太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並購德國WKS公司, 這家德國複合型水務供應商將正式納入航太建設集團麾下;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旗下的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同樣也深耕水務。

2015年,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核心成員企業葛洲壩以4.2億元的價格並購凱丹水務75%股份, 是其第一筆較大規模的境外資產並購, 向汙水處理、水淨化等環保領域進軍。

中國中車早在2015年, 就在江北農村, 建立起了生活污水真空收集與處理系統, 探索分散污水治理模式, 在全國二十多個地方開展多個分散式農村汙水處理試點工程, 近日又成立中車環境, 全面涉足農村汙水處理。

另有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等大型央企涉足海水淡化或者汙水處理工程。

進軍水處理領域的央企除了自有產業鏈延伸,跨界佈局者基本都是近兩年政策利好催化的結果。央企依託其品牌優勢和比中小型私企更高效的執行力,獲得大量的環保工程,從客觀上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另一方面,有些央企本身資金充裕,需要尋找新的多元化投資專案,而環保產業的高速發展有目共睹,使得他們攜資本紛紛進入這個產業。

也有一些央企,由於行業整體處於衰退期,需要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來滿足國資委保值增值的要求,如鞍鋼集團公司開始發掘合同能源管理專案,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17成立了寶武集團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鋁業公司2016出資2.2億與清新環境成立“鋁能清新”發力環保產業,挖掘新的盈利點。

如果要說能源央企下屬的環保公司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在這個問題上,大家的答案幾乎是一樣的:專案充足,肥水不流外人田—集團公司將自己的專案節能環保專案交給自己的環保公司來做,這讓節能環保公司免去了市場開拓的時間和精力。

這一點也最為外界所詬病。“能源央企的節能環保項目在市場看來毫無疑問是價值最高的,甲方好說話,價格好商量,利潤高。就這樣被系統內企業拿走了,系統外的企業肯定會說閒話。”一位業內人士說。

PPP模式下力量懸殊

作為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設承包商和冶金企業運營服務商,鋼鐵毫無疑問是中冶集團最核心的主業。但是,鋼鐵產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全面過剩,都讓中冶集團未來的經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是環保業務的出現和發展,為中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以中冶集團子公司中冶華天為例,原本以鋼鐵建設為主業的工程公司,現在卻以水處理業務出名。在水務領域,中冶華天已通過BOT、TOT等模式先後投資運營了19個市政汙水處理項目,分佈在安徽、山東、湖北、福建、河北等地,總規模達150萬立方米/天。

目前,中冶華天已完成冶金、市政、印染、造紙、食品加工、醫藥化工、海水淡化等十餘個行業水處理工程六百余項。以鋼鐵建設起家的中冶華天,非鋼業務比重已超過65%,其中環保業務合同超過20%。

有業內人士認為,“戴上紅領巾有助於民營環保企業開拓業務,但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顯示出目前環保行業的資源配置仍掌握在政府手中。”目前環保工程的投資主體已經變成央企的基建隊伍,都是一些體量比較大的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基本沒什麼機會,PPP也參與不進去。大量的非專業公司投資,加上專案投資額普遍巨大,種種原因造成了PPP專案開工率偏低,有專家估計只有20%-30%。

“很多PPP專案拿出來的時候都比較粗糙,企業簽的是框架協定,真正簽約的時候就需要細節談判,3-5個月都算是快的。”文一波說,“很多PPP的基礎條件,如土地手續、環評、拆遷等,量都特別大,短時間內弄不下來。例如,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等都涉及大量拆遷,拆不動的時候,就需要調整方案。”

而在市場轉變之前,環保企業可能要過一段時間“苦日子”。文一波表示,雖然現在環保市場擴張非常快,但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的日子反而更難過了。

行業內的“老人”也已經感受到項目的收益率正在下滑。北控水務副總裁于立國表示,在數年前,水務項目的收益率甚至能達到10%以上,如今行業內企業對收益率就在5%左右,“對比著5年期的銀行貸款基準利率來定的。”

行業這種“瘋狂”的狀態,外界資本的持續湧入,還將持續多久?于立國認為,這與流動性水準有關,當流動性好時,一些企業即便拿了不賺錢的項目,也可以通過信貸支持保證現金流的健康,但在流動性緊縮時,很多企業就會出問題。“甚至有的企業回報率0.01%的項目依然會去做。”

“環保產業一直是紅海,以新能源為例,每年企業的‘死亡率’是60%,連續十幾年都是這樣,但總體行業發展速度很快,每年都有30-50%的增長,所以企業壓力很大。”文一波如是說。

關注:必高環保人才網 www.51hbjob.com

必高環保人才網介紹

環保最新招聘 ▏環保行業資訊

環保技術文獻 ▏環保職場故事

另有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等大型央企涉足海水淡化或者汙水處理工程。

進軍水處理領域的央企除了自有產業鏈延伸,跨界佈局者基本都是近兩年政策利好催化的結果。央企依託其品牌優勢和比中小型私企更高效的執行力,獲得大量的環保工程,從客觀上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另一方面,有些央企本身資金充裕,需要尋找新的多元化投資專案,而環保產業的高速發展有目共睹,使得他們攜資本紛紛進入這個產業。

也有一些央企,由於行業整體處於衰退期,需要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來滿足國資委保值增值的要求,如鞍鋼集團公司開始發掘合同能源管理專案,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17成立了寶武集團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鋁業公司2016出資2.2億與清新環境成立“鋁能清新”發力環保產業,挖掘新的盈利點。

如果要說能源央企下屬的環保公司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在這個問題上,大家的答案幾乎是一樣的:專案充足,肥水不流外人田—集團公司將自己的專案節能環保專案交給自己的環保公司來做,這讓節能環保公司免去了市場開拓的時間和精力。

這一點也最為外界所詬病。“能源央企的節能環保項目在市場看來毫無疑問是價值最高的,甲方好說話,價格好商量,利潤高。就這樣被系統內企業拿走了,系統外的企業肯定會說閒話。”一位業內人士說。

PPP模式下力量懸殊

作為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設承包商和冶金企業運營服務商,鋼鐵毫無疑問是中冶集團最核心的主業。但是,鋼鐵產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全面過剩,都讓中冶集團未來的經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是環保業務的出現和發展,為中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以中冶集團子公司中冶華天為例,原本以鋼鐵建設為主業的工程公司,現在卻以水處理業務出名。在水務領域,中冶華天已通過BOT、TOT等模式先後投資運營了19個市政汙水處理項目,分佈在安徽、山東、湖北、福建、河北等地,總規模達150萬立方米/天。

目前,中冶華天已完成冶金、市政、印染、造紙、食品加工、醫藥化工、海水淡化等十餘個行業水處理工程六百余項。以鋼鐵建設起家的中冶華天,非鋼業務比重已超過65%,其中環保業務合同超過20%。

有業內人士認為,“戴上紅領巾有助於民營環保企業開拓業務,但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顯示出目前環保行業的資源配置仍掌握在政府手中。”目前環保工程的投資主體已經變成央企的基建隊伍,都是一些體量比較大的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基本沒什麼機會,PPP也參與不進去。大量的非專業公司投資,加上專案投資額普遍巨大,種種原因造成了PPP專案開工率偏低,有專家估計只有20%-30%。

“很多PPP專案拿出來的時候都比較粗糙,企業簽的是框架協定,真正簽約的時候就需要細節談判,3-5個月都算是快的。”文一波說,“很多PPP的基礎條件,如土地手續、環評、拆遷等,量都特別大,短時間內弄不下來。例如,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等都涉及大量拆遷,拆不動的時候,就需要調整方案。”

而在市場轉變之前,環保企業可能要過一段時間“苦日子”。文一波表示,雖然現在環保市場擴張非常快,但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的日子反而更難過了。

行業內的“老人”也已經感受到項目的收益率正在下滑。北控水務副總裁于立國表示,在數年前,水務項目的收益率甚至能達到10%以上,如今行業內企業對收益率就在5%左右,“對比著5年期的銀行貸款基準利率來定的。”

行業這種“瘋狂”的狀態,外界資本的持續湧入,還將持續多久?于立國認為,這與流動性水準有關,當流動性好時,一些企業即便拿了不賺錢的項目,也可以通過信貸支持保證現金流的健康,但在流動性緊縮時,很多企業就會出問題。“甚至有的企業回報率0.01%的項目依然會去做。”

“環保產業一直是紅海,以新能源為例,每年企業的‘死亡率’是60%,連續十幾年都是這樣,但總體行業發展速度很快,每年都有30-50%的增長,所以企業壓力很大。”文一波如是說。

關注:必高環保人才網 www.51hbjob.com

必高環保人才網介紹

環保最新招聘 ▏環保行業資訊

環保技術文獻 ▏環保職場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