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共27.4萬多套!金華市區“不缺房”,平均每家一套半!

1

金華市區到底有多少住房?

這個謎一樣的問題有了最新答案:274831套, 共計3433.45萬平方米。

權威資料來自市房地產交易管理所。 據統計, 市區現有辦證住房238668套, 建築面積3025.54萬平方米;已售未辦證商品住房26694套, 建築面積288.19萬平方米;2017年2月底未售庫存住房9469套, 面積119.72萬平方米。 這三部分, 組成了市場上國有出讓土地存量住房。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 市區約有17.78萬個城鎮家庭。 對應所有存量房, 如果剔除少數外來購房, 每個家庭大致有一套半房子。

“房子是用來住的, 不是用來炒的。 ”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 回歸住房居住屬性。

我市按照中央“三去一降一補”精神, 有效去庫存, 在進一步改善居民住房條件的同時, 也促進了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前行。

2

房是用來住的, 投機投資不可取

“金華住房不是不夠供應, 相反完全可以滿足基本的居住需求。 ”打開電腦資料庫裡密密麻麻的房源資訊, 市房地產交易管理所負責人有些感慨。

“在滿足基本和改善性需求後, 有些人還在囤房, 把多年積蓄押寶似的投在住房上, 為了月供平時生活節衣縮食, 根本沒有抗風險意識, 這種情況真是太多了。 ”每天面對熙熙攘攘的過戶人群, 交易所工作人員覺得有必要提醒, 房子最終的價值還是要體現在居住上, 與城市人口規模相匹配, 盲目跟風購房並不可取。

其實, 在多年以前, 金華就以居民住房寬敞而在省內知名。 在很多大城市居民還在為擁有一方蝸居, 向“居者有其屋”目標奮鬥的時候, 金華就已開始向“居者優其屋”邁進, 實現了“以小換大”、“以舊換新”的住房升級換代。

據統計, 金華市區人均居住建築面積超過46平方米, 遠高於國家小康居住標準。 不說風景如畫的城市景觀, 單從居住面積這一點縱向、橫向進行比較, 做一名金華人幸福也是杠杠的。 這也是金華九次登上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榜單的重要原因。

這些年, 金華市民改善住房的進程還在不斷加快。 有人注意到一個現象, 即存量住房增長速度, 遠遠超過了同期人口增長速度。 以2016年市區商品房銷售為例, 全年共成交164.07萬平方米,

存量住房年增長在4~5%,而市區人口自然增長率不過5.76‰。 最終的結果是, 二手市場上空置房面積也在同步增加和攀升。

拿出所有積蓄, 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這樣的做法是否可取?這一問題, 讓人糾結也令人深思, 正如眼下的房地產市場。 而這也是金華人住房“幸福的煩惱“。

3

數萬住宅待入市, 大批新房源源來

有觀點認為, 北上廣深和杭州等一二線大城市, 外來購房群體源源不斷湧入, 購房落戶需求強烈, 可以支撐開放性房產市場長期向上。 金華與此不同, 房地產市場的內生性歷來較強, 有限的本地需求難以支撐市場持續擴張和高位運行。

從歷年來看, 金華市區七成以上新房源以本地消化為主, 市區外的本市、本省和省外購房群體大致占25%,

這一比例相當穩定。 不過今年前兩個月, 情況有些變化。 市區成交商品住房23.44萬平方米,本地購房占比達82%,較2016年的74%上升了8個百分點;而外省戶口購房僅占10%, 較2016年的15%下降了5個百分點, 說明多數新銷售住房都“捂”在了本地人手裡。

市房地產主管部門最近作過分析, 市區今年一季度和前些年已出讓的存量土地, 可開發商品房約382萬平方米。 按兩年開發上市測算, 每年可新增上市量接近200萬平方米, 約2萬套。 如果再加上現有庫存商品住房, 2017年市區供應規模可達到300多萬平方米。

需要指出的是, 市區城中村安置房已建和在建的面積已達217萬平方米, 可以預見這部分房源除滿足保障安置需求外, 未來有相當一部分將進入二手房市場。

而且, 近半年來部分潛在需求受市場行情驅動已提前釋放。 即使不考慮這一因素, 2017年的供應規模也完全能滿足市區正常的購房需求。

一個被股市N次重複的現象是, 當買股票猶如買青菜蘿蔔一樣, 大爺大媽都在談論齊上陣的時候, 見頂也就快了。 任何一個市場, 包括房地產市場, 過熱往往都被證明是一種短期行為, 市場終歸要在尋找平衡點中, 回歸漫長的平穩發展軌道。

來源丨金華新聞用戶端

作者丨徐朝暉

編輯丨陶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